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次發表,漢族可分成7個亞群

2020-12-06 澎湃新聞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次發表。

4月30日,瑞金醫院內分泌科領銜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

研究團隊對隊列中代表中國不同地區和民族的10588人DNA樣本進行了40×深度全基因組測序,完成了高質量的中國人群遺傳變異數據構建、中國人群體結構分析、基因組特徵比較以及變異頻譜和致病性變異解析。

此次發表意味著,通過中國人自己的儀器、平臺、分析方法,對中國人的基因組特徵進行深入、廣泛的研究,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義。

日本人群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重疊

為什麼有些人喝酒臉紅,為什麼有些人更容易患癌?其實,這些都與體內某些特定基因有關。

長期以來,中國人的很多遺傳疾病研究,都直接應用外國人的數據和結論。但由於不同地域人群和種族之間的歷史淵源和遺傳背景存在著巨大差異,如果把具有其他人群偏向性的知識和結論,直接拿來做為中國人的疾病風險評估、遺傳諮詢或診斷治療依據,並不完善、可靠。

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基於瑞金醫院牽頭開展的多項覆蓋全國的隊列研究,依託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和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實施了中國代謝解析計劃ChinaMAP (China Metabolic Analytics Project)。

本文圖片均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微信公眾號 圖

研究覆蓋中國七大地理區域,包括了人口排名前十的漢族、壯族、回族、滿族、苗族、彝族、藏族和蒙古族,顯示了中華民族跨地理區域人群遺傳背景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研究團隊首次揭示了漢族人群可顯著分成7個亞群:北方漢族、西北漢族、東部漢族、中部漢族、南方漢族、東南漢族、和嶺南漢族。

少數民族中,藏族、彝族、蒙古族、苗族和壯族都有著獨特的人群聚類,而滿族和北方漢族相近,回族和西北、北方漢族相近。不同地域人群的變異特徵也與中國歷史上的人口遷徙和變遷相關,例如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中不同民族遷徙的交通要道,歷史上包括粟特人等許多民族曾在此經商生活。

瑞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王衛慶教授介紹,研究團隊對隊列中代表中國不同地區和民族的10588人DNA樣本進行了40×深度全基因組測序,完成了高質量的中國人群遺傳變異數據構建、中國人群體結構分析、基因組特徵比較以及變異頻譜和致病性變異解析。在ChinaMAP一期資料庫中,包含1.36億個基因多態性位點SNP和1千萬個插入或缺失位點(NDEL),其中一半是在國際通用的多個資料庫中均沒有的新位點。

不少遺傳性疾病是寫在基因密碼中的。疾病相關變異位點在中國人群與歐美人群中的頻率存在差異,因此,中國的遺傳諮詢和解讀,對重要性不確定的基因變異(VUS)的研究,以及相關臨床指南和路徑制定,需要依據中國人自己的大樣本和高質量數據。

研究揭示,現代河西走廊地區的人們具有的基因多態性位點數量更多更複雜。與全世界其他人群相比,中國人的遺傳特徵與歐洲、非洲、南亞和拉丁美洲人群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與非洲人群差距最大,而與東亞人群非常相似。研究者在成分分析中發現,日本人群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重疊。

山東人酒量並不突出

ChinaMAP對中國人的營養代謝和藥物代謝相關遺傳特徵也進行了分析比較。

對受到廣泛關注的酒精代謝能力,從總體上看,北方人比南方人酒量相對更好,藏族、蒙古族、彝族人民和河南人酒量居於全國前列,山東人酒量並不突出,福建人和廣東人排在最後。

ChinaMAP證實,導致喝酒臉紅和酒精代謝能力差的乙醛脫氫酶2基因rs671變異是東亞人特異性的,在中國人群中的攜帶者(純合子比例4.50%,雜合子比例34.27%)遠高於全球其他人群。rs671變異也是誘發食管癌發生的重要風險因素,所以喝酒臉紅應少喝酒。

代謝性疾病,特別是Ⅱ型糖尿病和肥胖,已成為中國和世界範圍內發病率最高的重大慢病。但是,歐洲人群中最顯著的Ⅱ型糖尿病遺傳風險TCF7L2基因變異(如rs7903146)在中國人中的頻率卻很低,可見在代謝特徵和疾病研究中,僅參考和驗證歐美人群的結果是不行的。

另外,一個人攜帶的某個基因變異產生的疾病風險可能並不大,但綜合多個基因變異的作用後對個體特徵有重大影響。因此,基於特定人群的大規模基因型和表型資料庫,通過多基因風險評分(PRS)評估個體的疾病風險是一種比較準確的方法。

在ChinaMAP研究中,研究者對Ⅱ型糖尿病遺傳風險進行了多基因風險評分,以量化評分、年齡和血糖值的排序三維顯示了每個人在整個群體中的精確位置。多基因風險評分排名顯示了Ⅱ型糖尿病高風險和低風險的個體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血糖差異,高風險個體隨著年齡的增加,空腹和餐後2小時血糖都顯著高於中風險和低風險者。

此外對比證實,基於東亞人群的基礎數據比基於歐洲人群的數據結果更加準確。這些結果提示,基於中國人群基礎數據對Ⅱ型糖尿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進行精確風險評估的重要性,對重大慢病的預防、個體化健康管理和公共衛生決策具有價值。

綜上所述,ChinaMAP以覆蓋中國各地區的研究隊列為基礎建立了高質量中國人群資料庫,通過高深度全基因組數據和精細表型分析,可為疾病機制研究、預防、遺傳諮詢和公共衛生管理提供依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基因研究:漢族可分成7個亞群,種群基因多樣性保護刻不容緩
    據澎湃新聞報導: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次發表。研究團隊首次揭示了漢族人群可顯著分成7個亞群:北方漢族、西北漢族、東部漢族、中部漢族、南方漢族、東南漢族、和嶺南漢族。通過高深度全基因組數據和精細表型分析,可為疾病機制研究、預防、遺傳諮詢和公共衛生管理提供依據。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
    生、長、衰、病、老、死,一切都與基因有關。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其基因也千差萬別。鑑於此,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於近日首次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聯合全國 29 家研究機構、醫院,首次公布了來自 27 個省、直轄市 8 個民族的 1 萬餘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及表型的系統性分析結果。
  • ...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重疊
    生、長、衰、病、老、死,一切都與基因有關。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其基因也千差萬別。鑑於此,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於近日首次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聯合全國 29 家研究機構、醫院,首次公布了來自 27 個省、直轄市 8 個民族的 1 萬餘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及表型的系統性分析結果。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發
    這些可能都與某些特定基因相關。首次全部中國自主創建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結果發表於國產期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領銜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日前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
  • 首次全部中國自主創建最大規模國人基因庫結果發表於國產期刊
    其實,這些都與體內某些特定基因有關。4月30日,瑞金醫院內分泌科領銜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
  • 中國人基因庫:日本人與北方漢族人完全重疊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其中的一個結果是,日本人的基因與北方漢族人完全重疊。
  • 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
    2020年4月30日,由國家代謝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啟動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最大規模中國人群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
  • ...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成果
    2020年4月30日,ChinaMAP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發表了長文章「The ChinaMAP analytics of deep whole genome sequences in 10,588 individuals」,首次報導了ChinaMAP一期研究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
  • 「中國人常患什麼病」等問題有解了!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
    2020年4月30日,ChinaMAP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發表了長文章「The ChinaMAP analytics of deep whole genome sequences in 10,588 individuals」,首次報導了ChinaMAP一期研究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
  • 迄今最大規模中國人群全基因組測序結果發布,藥該怎麼吃?酒誰最能...
    講道理,基因組學已經深入參與了醫學研究的各個方面,層出不窮的新研究新結果也頗給人一種「窺基因知天命」的感覺。不過啊,這外國的資料庫,納入的樣本多少還是以外國人為主。地球這麼大,兩邊兒的人遺傳背景和特徵可能天差地別,如果有可能,還是用咱自己人的基因來研究咱自己人的身體比較靠譜啊。稍等莫急,這不就來了!
  • 中國最大規模全基因組研究告訴你
    >」,首次報導了ChinaMAP一期研究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40X)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3】。研究團隊首次揭示了漢族人群可顯著分成七個亞群:北方漢族(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山西),西北漢族(甘肅、陝西),東部漢族(江蘇、浙江、上海、安徽),中部漢族(湖北),南方漢族(貴州、四川、重慶、湖南、雲南、江西),東南漢族(福建)和嶺南漢族(廣東、廣西)。
  • 科學家:中國人的基因與非洲人口基因有極大差異
    作者: 伊利亞• 貢恰羅夫 中國交通大學的基因工程師們公布了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研究結果指出,中國人的基因與非洲人口基因有極大差異,漢族人群的基因可以分為7個亞群。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臺採訪了中國人類學家,企圖搞清楚所得數據有何益處。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組測序和分析完成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發表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
  • 新研究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徵—新聞...
    由於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數據的特殊性,使得現有的分析方法都不能對其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導致其蘊含的巨大價值無法被挖掘。此次發表於《細胞》的成果,是華大研究團隊在大規模人群隊列研究的一次嘗試,取得了極其顯著的成果。
  • 《細胞研究》:中國力量!迄今最大規模中國人群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結果發布,藥該怎麼吃,酒誰最能喝等,這裡有答案丨科學大發現
    講道理,基因組學已經深入參與了醫學研究的各個方面,層出不窮的新研究新結果也頗給人一種「窺基因知天命」的感覺。不過啊,這外國的資料庫,納入的樣本多少還是以外國人為主。地球這麼大,兩邊兒的人遺傳背景和特徵可能天差地別,如果有可能,還是用咱自己人的基因來研究咱自己人的身體比較靠譜啊。稍等莫急,這不就來了!
  • 港媒:中國建首個國家基因庫 規模世界最大
    參考消息網9月24日報導 香港《南華早報》9月23日報導稱,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於22日正式啟用,以儲存大量基因樣本並對其開展研究。據稱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因庫。該中心被內地媒體稱為「諾亞方舟」。當兩個階段的建設完成後,基因庫打算在深圳的基地收集3億份基因樣本。
  • 國家基因庫發最大規模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南方人免疫力更強
    南方人免疫力更強,後代身高或可通過基因測算?  10月10日,華大在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
  • 寧光院士:基因組調查證明中國人和歐美人對新冠病毒敏感性無差異
    今年2月,ChinaMAP針對新冠病毒受體ACE2相關變異在全球不同人群中的比較分析發表了文章,旨在回答「中國人和歐美地區人群對於新冠病毒的敏感性會不會差異」,最後分析的結果是沒有差異。這篇論文目前已被閱覽了大約30萬次。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9期:北大發現新冠病毒存在兩個主要譜系...
    我國科學家首次構建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 有助遺傳育種我國科學家日前首次構建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並運用該平臺建立全基因組家蠶基因編輯文庫,篩選鑑定出家蠶具有代表性的必需基因,推動家蠶遺傳育種工作。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期在國際生物學領域期刊《基因組研究》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