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

2021-01-15 雷鋒網

生、長、衰、病、老、死,一切都與基因有關。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其基因也千差萬別。

鑑於此,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於近日首次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聯合全國 29 家研究機構、醫院,首次公布了來自 27 個省、直轄市 8 個民族的 1 萬餘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及表型的系統性分析結果。

2020 年 4 月 30 日,上述團隊題為 The ChinaMAP analytics of deep whole genome sequences in 10,588 individuals(中國代謝解析計劃對 10588 例樣本的深層全基因組序列的分析)的論文發表於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的國際性學術月刊《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

中國代謝解析計劃

糖尿病、骨質疏鬆、低血糖、痛風,這些病症我們已經不陌生了。

本質上,它們都屬於「代謝性疾病」。

顧名思義,這是一種因代謝問題引起的疾病。作為世界範圍內最常見、發展最迅速的健康問題,代謝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類的死亡率,也正在成為一項日益嚴重的公共衛生挑戰。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而同一種疾病背後也存在個體差異。想要更好地進行個體風險評估、提升預防、治療代謝性疾病的效果,關鍵在於了解代謝性狀的遺傳結構。

實際上,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對大規模人群進行全面的遺傳分析。

如今,基因庫的概念已經並不稀奇了,歐美已經有了一些出名的人類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資料庫,比如 英國生物樣本庫(UKbiobank)、基因組聚集資料庫(gnomAD)、千人基因組計劃(1KGP)、UK 10K 計劃、dbSNP 和多組學精準醫學研究計劃(TOPMed)。

考慮到東亞人和歐洲人在遺傳背景和種群特徵方面存在的巨大差異,一項「中國代謝解析計劃」(China Metabolic Analytics Project,ChinaMAP)應運而生。

根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公眾號介紹,該醫院此前牽頭開展了多項覆蓋全國的隊列研究,基於相關研究,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依託了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和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實施了這一計劃。

ChinaMAP 旨在全面囊括漢族及主要少數民族在不同地理區域的多樣化遺傳結構,並調查其對代謝疾病的影響以及廣泛的生物醫學相關的定量特徵。

ChinaMAP 基於三個大型隊列:

2010 年中國非傳染性疾病監測:全國範圍內 15 萬名參與者的研究;中國糖尿病患者癌症風險評估:25 萬名參與者的研究;上海城市化進程中的社區心血管風險:5 萬名參與者的研究。10588 位參與者的全基因組測序深度數據

在 ChinaMAP 一期階段,研究團隊 27 個省的 8 個民族(漢族,回族,滿族,苗族,蒙古族,彝族,藏族和壯族)中隨機選擇參與者,毫無偏倚的選擇、過濾,進行了 10588 位參與者的全基因組測序深度數據,最終完成了中國人群遺傳變異數據構建、中國人群體結構分析、基因組特徵比較,及變異頻譜和致病性變異解析。

其中,平均基線年齡為 54 歲,女性佔比為 64.8%。

另外雷鋒網了解到,基因在特定的位點上,DNA 序列存在差異,也就是說,基因組中散在的鹼基不同,比如點突變、單個鹼基的置換、缺失和插入,這實際上也就是基因多態性的一種表現,這在生物學上被稱為 SNP,即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即單核苷酸多態性。

而在 ChinaMAP 一期資料庫中,共有 1.36 億個 SNP 和 1000 萬個插入或缺失位點,其中一半都屬於多個國際通用的資料庫中沒有的新位點。

下圖是與 TOPMed、gnomAD、dbSNP 和 1KGP 資料庫相比,ChinaMAP 中識別出的已知和新型 SNP 的數目和等位基因頻譜。

漢族可分成 7 個亞群

該研究表明,漢族人群可分成 7 個亞群,不同地域的變異特徵與人口遷徙相關。

如下圖所示,漢族人群可分成 7 個亞群:北方漢族(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山西),西北漢族(甘肅、陝西),東部漢族(江蘇、浙江、上海、安徽),中部漢族(湖北),南方漢族(貴州、四川、重慶、湖南、雲南、江西),東南漢族(福建)和嶺南漢族(廣東、廣西)。

另一方面,藏族、彝族、蒙古族、苗族、壯族有獨特的人群聚類,滿族和北方漢族相近,回族和西北、北方漢族相近。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地域的變異特徵與歷史上的人口遷徙相關。例如,西北地區(甘肅省)河西走廊地區是絲綢之路、古代人口遷徙的重要地區,因此有更多的個體變異特徵。

少數民族(藏族,蒙古族和回族)的平均個體變異水平高於平均,而苗族個體的變異水平總體下降。

不難看出,基因組分析揭示了地理區域中多民族人口的遺傳特徵及其多樣性、複雜性。

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重疊

就遺傳特徵而言,中國人與非洲差距最大,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重疊。

如下圖所示,中國人的遺傳特徵與歐洲、非洲、南亞、拉丁美洲人口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Fst 取值範圍為[0,1],最大值 1 表示完全分化;最小值 0 意味著不同地方群體遺傳結構完全一致,沒有分化。

其中,非洲人口和中國人口顯示出最大的遺傳距離(MSL,獅子山,Fst = 0.15; ESN,奈及利亞,Fst = 0.15; YRI,奈及利亞,Fst = 0.149)。

同為東亞血統的中國、日本、越南人口的遺傳特徵非常相似(JPT,日本,Fst = 0.007;KHV,越南,Fst = 0.005)。

另外,研究者在成分分析中發現,日本人群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重疊(日本為紅點部分)。

可見,研究成果提供了漢族和少數民族的精確遺傳結構,揭示了中國人口的基因組多樣性和分布。

中國人得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不同於歐美

研究人員進行了多基因風險評分(PRS),包括個體遺傳風險估計、點單變體關聯分析和稀有變體關聯分析序列內核關聯檢驗(SKAT)。

實際上,2 型糖尿病和肥胖都是很常見的代謝性疾病,因此團隊也對二者進行了多基因風險評分。

在對 2 型糖尿病進行的多基因風險評分中,研究團隊將評分、年齡和血糖值以三維的形式進行顯示。

多基因風險評分表明,2 型糖尿病高風險和低風險的個體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血糖差異,高風險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空腹(FBG)和餐後 2 小時血糖(2h-PBG)都顯著高於中風險和低風險者。

而在對體重指數 BMI 進行的分析中,研究團隊發現了東亞人的特異性 CADM2 基因位點。

雷鋒網了解到,CADM2 此前經動物研究證實可參與調節體重和能量穩態。

下圖為體重指數、空腹血糖和餐後 2 小時血糖的多基因風險評分。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患 2 型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基因不同於歐美,這也進一步證明了建立中國人自己的基因庫的必要性。

藏族、蒙古族和彝族酒量最好

此外,研究人員也探究了參與者的營養和藥物代謝的流行病學和地理特徵。

一方面,研究團隊將關注點放在了酒精代謝能力上面。

從地理上講,北方人比南方人酒精代謝能力更高,也就是說酒量更好;藏族、蒙古族和彝族的酒精代謝能力最高,廣東、福建人該項能力最低。而不同地區人群對咖啡因的代謝能力相似。

另一方面,研究團隊對華法林(Warfarin)的減量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氯吡格雷(Simvastatin)的適用人群分類、他汀類降脂藥的副作用風險人群進行了分析,這也進一步佐證了針對我國人群特徵的藥物基因組研究和藥物基因檢測的重要性。

結合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這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對代謝類疾病的評估、對重大慢性疾病的預防、對個體健康的管理和公共衛生決策,都具有不小的價值。

引用來源:

[1]https://mp.weixin.qq.com/s/BIQ6hcO7KFkUOBCY-wC-MQ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0-0322-9

雷鋒網

相關焦點

  • ...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重疊
    生、長、衰、病、老、死,一切都與基因有關。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其基因也千差萬別。鑑於此,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於近日首次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聯合全國 29 家研究機構、醫院,首次公布了來自 27 個省、直轄市 8 個民族的 1 萬餘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及表型的系統性分析結果。
  • 中國人基因庫:日本人與北方漢族人完全重疊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其中的一個結果是,日本人的基因與北方漢族人完全重疊。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發
    這些可能都與某些特定基因相關。首次全部中國自主創建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結果發表於國產期刊。日本人群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重疊長期以來,中國人的很多遺傳疾病研究,都直接應用外國人的數據和結論。但由於不同地域人群和種族之間的歷史淵源和遺傳背景存在著巨大差異,如果把具有其他人群偏向性的知識和結論直接用作中國人的疾病風險評估、遺傳諮詢或診斷治療依據,並不完善和可靠。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次發表,漢族可分成7個亞群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次發表。4月30日,瑞金醫院內分泌科領銜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
  • 首次全部中國自主創建最大規模國人基因庫結果發表於國產期刊
    研究團隊首次揭示了漢族人群可顯著分成7個亞群:北方漢族(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山西),西北漢族(甘肅、陝西),東部漢族(江蘇、浙江、上海、安徽),中部漢族(湖北),南方漢族(貴州、四川、重慶、湖南、雲南、江西),東南漢族(福建)和嶺南漢族(廣東、廣西)。少數民族中,藏族、彝族、蒙古族、苗族和壯族都有著獨特的人群聚類,而滿族和北方漢族相近,回族和西北、北方漢族相近。
  • 基因研究:漢族可分成7個亞群,種群基因多樣性保護刻不容緩
    據澎湃新聞報導: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次發表。研究團隊首次揭示了漢族人群可顯著分成7個亞群:北方漢族、西北漢族、東部漢族、中部漢族、南方漢族、東南漢族、和嶺南漢族。>而滿族和北方漢族相近,回族和西北、北方漢族相近。
  • ...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成果
    因此,基於大規模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的中國人群隊列研究,形成獨立自主和高質量的中國人群特異性數據和研究體系,將是我國精準醫學發展的重要基礎。曹亞南說,此次發表意味著,通過中國人自己的儀器、平臺、分析方法,對中國人的基因組特徵進行研究,具有前所未有的意義。
  • 「中國人常患什麼病」等問題有解了!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
    因此,基於大規模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的中國人群隊列研究,形成獨立自主和高質量的中國人群特異性數據和研究體系,將是我國精準醫學發展的重要基礎。曹亞南說,此次發表意味著,通過中國人自己的儀器、平臺、分析方法,對中國人的基因組特徵進行研究,具有前所未有的意義。
  • 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
    2020年4月30日,由國家代謝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啟動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最大規模中國人群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
  • 迄今最大規模中國人群全基因組測序結果發布,藥該怎麼吃?酒誰最能...
    至於人口眾多的漢族,自己也可以繼續細分為七個亞群:北方漢族(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山西),西北漢族(甘肅、陝西),東部漢族(江蘇、浙江、上海、安徽),中部漢族(湖北),南方漢族(貴州、四川、重慶、湖南、雲南、江西),東南漢族(福建)和嶺南漢族(廣東、廣西)。從人群聚類中,也能夠看出歷史留下的腳印。
  • 中國最大規模全基因組研究告訴你
    研究團隊首次揭示了漢族人群可顯著分成七個亞群:北方漢族(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山西),西北漢族(甘肅、陝西),東部漢族(江蘇、浙江、上海、安徽),中部漢族(湖北),南方漢族(貴州、四川、重慶、湖南、雲南、江西),東南漢族(福建)和嶺南漢族(廣東、廣西)。
  • 《細胞研究》:中國力量!迄今最大規模中國人群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結果發布,藥該怎麼吃,酒誰最能喝等,這裡有答案丨科學大發現
    、拉丁美洲差異都很大,與非洲差異最大,和日本、越南人的遺傳結構非常相似。至於人口眾多的漢族,自己也可以繼續細分為七個亞群:北方漢族(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山西),西北漢族(甘肅、陝西),東部漢族(江蘇、浙江、上海、安徽),中部漢族(湖北),南方漢族(貴州、四川、重慶、湖南、雲南、江西),東南漢族(福建)和嶺南漢族(廣東、廣西)。從人群聚類中,也能夠看出歷史留下的腳印。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組測序和分析完成
    發現獨特病毒DNA分布10月4日,中國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完成了迄今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測序和分析,有助於揭示基因與生育的聯繫以及了解中國人口基因結構。研究實現了多種表型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構建了包含約900萬個多態性位點的中國人群基因頻率資料庫(CMDB),其中包括約20萬個新發現的多態性位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研究還發現了中國人基因組中獨特的病毒DNA分布。除此之外,科研人員稱,甘肅省和青海省的漢族人群體中所含有的歐洲人成分明顯高於其它省份。
  • 新研究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徵—新聞...
    新研究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徵
  • 中國北方基因庫在瀋陽正式啟動
    11月4日,「10萬例新生兒出生缺陷篩查與中國北方基因庫建設研討會」在瀋陽市和平區時代廣場舉行。經過前段時間試運行,中國北方基因庫當天在東網科技大數據中心掛牌並正式啟動,「10萬例出生缺陷篩查研究」項目進入全面實施階段,來自東北三省的35家三甲醫院參與該項目。
  • 中國人基因完整庫首次公布,中日確實是同文同種,難以接受
    我聽說i過不少人說,中日兩國是「同文同種」,所謂「同文」,就是指在漢族和日本人,都屬於漢字和儒家文化圈,屬於同一種語言。所謂「同種」,就是指中國人與日本人的相貌一樣,來自同一個民族起源分化的。本來之前很多人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但是現在看來,並不是,而且確實有強有力的學術證明就在前不久的五月份,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聯合全國29家研究機構、醫院,首次公布了來自27個省、直轄市8個民族的1萬餘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及表型的系統性分析結果。
  • 日本祖先真的是中國人?日本專家給出答案,與中國這個民族有關
    引言日本,作為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自古以來與中國的關係就非常緊密。在我國歷史上很早就有了關於日本的記載,《後漢書》載:「倭在韓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居。」而關於日本人的祖先是否中國人也一直是大家熱衷於探討的一個話題。
  • 港媒:中國建首個國家基因庫 規模世界最大
    參考消息網9月24日報導 香港《南華早報》9月23日報導稱,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於22日正式啟用,以儲存大量基因樣本並對其開展研究。據稱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因庫。該中心被內地媒體稱為「諾亞方舟」。當兩個階段的建設完成後,基因庫打算在深圳的基地收集3億份基因樣本。
  • 科學家:中國人的基因與非洲人口基因有極大差異
    作者: 伊利亞• 貢恰羅夫 中國交通大學的基因工程師們公布了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研究結果指出,中國人的基因與非洲人口基因有極大差異,漢族人群的基因可以分為7個亞群。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臺採訪了中國人類學家,企圖搞清楚所得數據有何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