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基因庫發最大規模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南方人免疫力更強

2020-11-25 廈門網

  南方人免疫力更強,後代身高或可通過基因測算?

  10月10日,華大在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這是由中國科學家主導,歷時兩年,對14餘萬中國人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數據進行深入研究後,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徵的科研成果,也是由華大主導的「百萬人群基因大數據研究」項目的首秀。

  對此,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文章第一通訊作者徐訊博士表示,本次研究成果有兩個重要意義,首先,這標誌著生命科學產業已經從單個樣本的檢測和診斷,正式進入了基因大數據時代;其次,也驗證了基於大人群的精準醫學研究已成為新的科研模式,對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具有開創性價值。徐訊認為,此次研究成果也證明了生命科學產業已經從單個樣本的檢測和診斷,正式進入了基因大數據時代。

  據了解,華大在2016年正式發起「百萬人群基因大數據研究」項目,此次研究項目正是其第一期的成果。

  南方人免疫力更強

  在本次研究中,華大的研究小組成功構建了包含904萬個多態性位點在內的中國人基因頻率資料庫(CMDB),其中約有20萬個多態性位點屬於首次發現,這是目前正式發表的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基因頻率資料庫。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小組確定了6個在地區緯度方向上受到強烈自然選擇的基因,它們在基因頻率上呈現明顯的南北差異,充分展現了飲食、氣候、病原體等環境因素對中國人群的演化所起到的選擇作用。

  比如,由於古代在北方、西北等地區如新疆、青海和內蒙古等地可能由於蔬菜獲取比較困難,導致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們肉類攝入比例較大,因此,促進脂肪代謝率的等位基因在這些地區有明顯富集的趨勢。

  與機體免疫功能相關的編碼紅細胞補體受體I的基因CR1呈現了南方富集的現象。古代中國南方被稱為南蠻瘴氣之地,自然環境惡劣,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瘧疾盛行,因此對於生存於該地區的人在免疫力方面有較高的要求。

  此外,與耳垢乾濕、體味(如狐臭)、大汗腺分泌等相關的ABCC11基因,也呈現了明顯的南北方選擇差異。除了部分廣西、廣東和海南的中國人沒有這個基因突變之外。絕大部分的生活在北方溫帶氣候地區的人們都有這個基因突變,突變結果表現為乾性耳垢、體味較小、大汗腺分泌較少,這樣可能更有利於北方的生存環境。而在南方,則沒有這方面的自然選擇壓力,從而使野生型基因在南方長久地流傳下來。

  首次發現「懷雙胞胎」基因

  通過數據分析,研究小組一次性發現並且驗證了48個與身高以及13個與BMI顯著相關的基因位點,包括這些位點在內的常見突變位點分別解釋了48%的身高遺傳率以及10%的BMI遺傳率。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科學家和算法工程師有可能可以利用這些信息構建適合於中國人的身高預測模型,通過基因數據推斷個人的身高情況。

  另外,研究小組對懷孕年齡和雙胎懷孕兩個表型進行了深入分析,發現了兩個與懷孕年齡顯著相關的基因位點,暗示著這兩個位點的突變與生育力密切關聯;與此同時,還在NRG1基因中發現了一個和雙胞胎妊娠顯著相關的突變位點,也就是說攜帶NRG1基因的突變,有更高的機率懷上雙胞胎。

  華大的研究小組還首次全面揭示了全國31個省級行政單位的人群病毒感染發生率以及病毒在血漿中豐度的分布。

  研究發現,中國人血漿的病毒組與歐洲人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比如,在歐洲人群中排名前兩位的分別是與皮膚急疹相關的皰疹病毒7型及與鼻咽癌相關的皰疹病毒4型,而在我國人群中排在首位的則是B肝病毒,其感染發生率大約為2.5%。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揭秘懷雙胞胎基因:南方人免疫力更強 懷雙胞胎基因現身
    原標題: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徵:南方人免疫力更強,「懷雙胞胎」基因現身南方人免疫力更強,後代身高或可通過基因測算?10月10日,華大在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
  • 南方人免疫力更強?新研究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徵—新聞...
  • 中國人南北方6大遺傳差異首次被揭示:南方人免疫力更強
    南方人免疫力更強,後代身高或可通過基因測算?10月10日,華大在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這是由中國科學家主導,歷時兩年,對14餘萬中國人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數據進行深入研究後,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徵的科研成果,也是由華大主導的「百萬人群基因大數據研究」項目的首秀。
  • 華大基因研究顯示:相比北方人 南方人免疫力更強大
    ­  近日,華大基因研究項目公布了其研究成果,相比北方人,南方人的免疫力更強大。­  華大早在2016年就正式發起「百萬人群基因大數據研究」項目,目前公布的是該項目的第一期研究成果。­  研究顯示,和機體免疫功能相關的編碼紅細胞補體受體I的基因CR1多集中於南方。
  • 揭秘懷雙胞胎基因 大數據找到基因突變位點 後代身高或可基因測算
    核心提示: 華大正式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和雙胞胎妊娠顯著相關的基因突變位點,意味著懷上雙胞胎的「關鍵」被找到,後代的真實身高也可能通過基因測算。    南方人免疫力更強,後代身高或可通過基因測算?  10月10日,華大在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
  • ...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成果
    因此,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基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牽頭開展的多項覆蓋全國的隊列研究,依託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和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實施了中國代謝解析計劃ChinaMAP (China Metabolic Analytics Project)。
  • 揭秘懷雙胞胎基因是怎麼回事?懷雙胞胎的關鍵是什麼?
    深圳特區報2018年10月11日報導,華大正式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和雙胞胎妊娠顯著相關的基因突變位點,意味著懷上雙胞胎的「關鍵」被找到,後代的真實身高也可能通過基因測算。
  • 攜帶這種基因更易懷上雙胞胎!揭秘中國南北方六大遺傳差異
    10月4日,華大基因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了全球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組學研究成果。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發
    為什麼有些人更易患癌?哪些地區、民族的人喝酒厲害?這些可能都與某些特定基因相關。首次全部中國自主創建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結果發表於國產期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領銜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日前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
  • 英國基因組學公司選擇WekaIO來加速基因組學研究
    加速500萬個基因組計劃的基因組研究。英國基因組學公司選擇WekaFS來滿足未來五年所需的預期容量擴展,同時為其DNA管道提供最高性能。英國基因組學歸英國衛生與社會保健部所有,負責執行500萬個基因組計劃。該項目的目的是對來自國家衛生局(NHS)的罕見病患者,其家庭以及常見癌症患者的500萬個基因組進行測序。
  • 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
    2020年4月30日,由國家代謝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啟動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最大規模中國人群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
  • 華大智造在漢首發基因組學最新解決方案,可滿足百萬級規模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需求
    武漢晚報10月28日訊(記者李佳 通訊員麥絲綺)28日,華大智造在漢首發「大人群基因組學一站式解決方案」,能滿足百萬級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需求。未來人類將進入「人人基因」的時代,這是很多產業內人士抱有的願景。10月26日,為期一周的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5)首次來到武漢,海內外院士共讀這本「天書」。
  • Cell發布大型癌症蛋白質基因組學研究重要成果
    通過整合他們有關蛋白質組的研究發現及已知的腫瘤基因組信息,研究人員報告了重新認識最惡性形式卵巢癌進程的潛力。這項研究工作發布在6月29日的《細胞》(Cell)雜誌上。研究人員說,他們的成果顯示了結合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數據——一種稱作為蛋白質基因組學(proteogenomics)的方法的力量,生成了有關卵巢癌生物學更完整的圖像。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
    生、長、衰、病、老、死,一切都與基因有關。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其基因也千差萬別。鑑於此,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於近日首次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聯合全國 29 家研究機構、醫院,首次公布了來自 27 個省、直轄市 8 個民族的 1 萬餘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及表型的系統性分析結果。
  • 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上海專家多項成果攻堅...
    這些差異提示我們需要探索更適合國人乳腺癌的精準方案」。 基因突變圖譜是乳腺癌精準治療最基礎 「參考索引」。邵志敏教授團隊提出設想,能否從基因層面分析,揭示國人乳腺癌的獨有特徵,為探索適合國人的乳腺癌精準診療方案提供參考?既往我國乳腺癌治療所參考的圖譜均為西方國家數據,國人大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尚處於「空白」。
  • 為什麼北方人比南方人酒量更好?中國最大規模全基因組研究告訴你
    責編丨兮大規模人群隊列的基因組學和多組學大數據正在重大慢病、腫瘤和遺傳病的預防、診斷和新藥研發中發揮引領作用,推動個體化精準健康管理和疾病診療的變革【1】。在這個賽道上,美國和歐洲已實施多項以大規模隊列的基因分型、基因組測序數據為基礎的醫學研究計劃,包括著名的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美國腫瘤基因組圖譜(TCGA)計劃和多組學精準醫學研究計劃(TOPMed)等,產生了一系列具有深遠影響的裡程碑式成果。對於我國的未來醫學發展,能否直接應用美國、歐洲人群研究主導形成的數據和結論?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次發表,漢族可分成7個亞群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次發表。4月30日,瑞金醫院內分泌科領銜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
  • 我國啟動世界最大規模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我國啟動世界最大規模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胡薇 發表於 2018-05-10 14:37:02 剛剛,北京傳出重磅消息:我國將利用四年時間破譯人類基因,研究疾病健康和基因遺傳關係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⑧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⑧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2020-12-01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首次全部中國自主創建最大規模國人基因庫結果發表於國產期刊
    其實,這些都與體內某些特定基因有關。4月30日,瑞金醫院內分泌科領銜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