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發布 !Nature子刊報導中國乳腺癌基因組圖譜

2020-11-23 騰訊網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Plus

背景介紹

乳腺癌,作為威脅女性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發病率自 20 世紀 70 年代末開始一直呈上升趨勢,已然成為當前社會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分子分型和基於病理的疾病分類是乳腺癌治療策略選擇的基礎,基因組檢查也已經揭示了乳腺癌的多個潛在的可治療的靶點。基於這些進展,多種靶向治療乳腺癌的藥物也已經被批准。

然而,目前仍然缺乏針對中國乳腺癌群體的大規模組學研究極大的限制了中國乳腺癌群體的精準治療

2020 年 11 月 10 日,復旦大學上海癌症中心邵志敏胡欣聯合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CHGC)黃薇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enomic landscape and actionable mutations in Chinese breast cancers by clinical sequencing的研究論文。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該研究通過綜合分析1134 例乳腺腫瘤的基因測序及突變數據,揭示了中西方患者最顯著的差異發生在激素受體陽性 / 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2 陰性的乳腺癌亞型中

針對在中國人群中突變頻率明顯增高的 Hippo 通路改變,研究人員藉助體外細胞實驗,驗證了Hippo 通路調控基因 NF2 的功能缺失突變能夠促進其對 YAP 抑制劑的敏感性

這項研究提供了中國乳腺癌最大的基因組圖譜、突變特徵和潛在的分子靶點的數據,對中國乳腺癌患者精確治療的臨床意義和轉化價值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研究內容

樣本收集及分組

本研究中,所有原發性標本均在術前、化療或內分泌治療前採集,而轉移性標本均通過靶器官轉移灶活檢獲得。在採集腫瘤部位樣本的同時獲取患者外周血樣本作為對照,從而過濾掉種系變異以及識別體細胞變異。腫瘤標本經初步病理驗證、製備後轉入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進行標準流程的測序及後續的數據分析。

研究人員將納入的乳腺癌患者人為分成三個組,其中隊列 1 新輔助放化療的局部晚期患者,隊列 2 為手術治療的早期患者,隊列 3 為解救治療的晚期患者。隊列 1 中的臨床測序數據將幫助研究人員發現預測性生物標誌物和觀察藥物敏感性;雖然隊列 2 目前還不能從臨床測序中獲益,但它可以協助探索患者復發的機制;隊列 3 則會根據測序結果採取精準治療並進行臨床試驗。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本研究從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共納入 419 例新輔助治療乳腺癌患者、606 例手術乳腺癌患者和 109 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與癌症基因組圖譜 (TCGA) 和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 (MSKCC) 資料庫相比,本研究招募了更多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和更多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

另外,本資料庫中 37% 的患者接受了新輔助治療,這一比例明顯高於 MSKCC 和 TCGA 的相應比例。同時,在上述隊列的基礎上,研究人員根據病理免疫組化染色,將患者分為 5 個亞組:Luminal A、Luminal B/HER2 、Luminal B/HER2+、HER2+、三陰性。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最普遍的乳腺癌相關變異和 CNV 頻率最高的基因

全基因組及突變相關分析表明在中國乳腺癌患者隊列中觀察到的最普遍的乳腺癌相關變異是TP53 突變(53%),其次是 PIK3CA 突變 (32%) 和 NF1 突變 (10%)。發生頻率高於 2% 的熱點突變為 PIK3CA p.H1047R(13%), AKT1 p.E17K (4%), KMT2C p.K2797fs 和 TP53 p.R248Q(2%)。

另外,該研究成功測定了 1114 個樣本中的拷貝數變異 (CNVs) ,其中拷貝數變異頻率最高的基因為ERBB2 (25%),MIEN1(25%)、GRB7(24%)、TRPS1 (6%), MYC(6%)、ERLIN2(6%)、PLPP5(6%)、NSD3(6%)、FGFR1(6%), 和 CCND1(5%)。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中西方數據集比較分析

比較分析了中國患者和西方患者在突變特徵上的差異,結果發現,與 MSKCC 數據集中原發性乳腺癌相比,本數據集中有 20 個基因突變頻率較高,8 個基因突變頻率較低,進一步的分析表明這些差異主要集中在 HR+/HER2 亞型,其他均無明顯差異

此外,他們還比較了 MSKCC 數據集中晚期乳腺癌病例的數據,發現了 3 個基因 (TP53、KMT2C 和 KMT2D) 在本隊列中突變頻率較高,而 1 個基因 (ESR1) 突變頻率較低。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乳腺癌相關信號通路的分析及比較

研究人員進一步評估了中國乳腺癌中常見的 9 個典型的信號通路,包括細胞周期和 Hippo, Notch, PI-3-kinase (PI3K), b-catenin/Wnt, Receptor-tyrosine (RTK) / RAS / MAP-kinase (簡稱 RTK-RAS), p53,TGF-b 和 Myc 信號通路。

與 MSKCC 數據集相比,本隊列在 p53 (55%)、PI3K (45%)、RTK-RAS (32%) 和 Notch (17%) 通路中顯示出高突變頻率。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進一步的按組別深入分析發現,PI3K 和 TGF-b 信號通路在 Luminal B/HER2 擁有更高的突變頻率,p53 通路中的基因突變在 Luminal B/HER2+,HER2 + 以及三陰亞型中富集,而細胞周期突變則在 HER2 + 亞型中有相對更高的頻率。

在分析不同通路顯著的共同發生和相互排斥的現象時,在這 9 種致癌信號通路中發現了 2 種相互排斥和 9 種共同發生的模式。

此外,在整個中國乳腺癌隊列中,Hippo 信號通路與其他通路共發生的突變最多。不過,Hippo 信號通路的共發模式只存在於 Luminal B/HER2 亞型中,而在其他亞型中則消失了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臨床可行性預測及分析

研究人員進一步探索了可能對中國乳腺癌患者有益的潛在臨床可操作靶點。他們使用復旦乳腺癌精準醫療知識庫(Fudan Breast Cancer Precision Medicine Knowledge Base,FBC-PreMedKB) 對基因組生物標記進行層次劃分。

結果發現,不同水平的基因組生物標記物在五種乳腺癌分子亞型中具有不同的成分,其中 Level 1 基因組生物標記物能夠解釋大多數可操作的突變,佔乳腺癌患者檢測到的所有突變的 24.9%。在該研究隊列中,三陰型病例往往具有最多的致癌突變,而 HR+/HER2 型病例往往具有更多的可操作的靶點。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NF2 功能缺失突變促進對 YAP 抑制劑的敏感性

上述的分析結果顯示Hippo 通路的基因組改變在西方乳腺癌群體中極為罕見,但在中國人群中發現的頻率明顯更高。此外,Hippo 通路與其他通路發生共改變的現象最多,這為其具有協同作用功能和基於基因組的潛在策略提供了證據。

NF2 是一個已知的腫瘤抑制基因,在 Hippo 信號通路起關鍵性調控作用。本隊列的數據表明,2% 的乳腺癌患者攜帶 NF2 突變,主要發生在管腔型和三陰性乳腺癌中,同時,這一頻率要顯著高於西方人群中發現的頻率。接下來,研究人員確定了 L75I, G240W, P257T/Q,和 Q324K 為復發的突變點。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細胞實驗結果發現,野生型 NF2 能夠抑制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 Ⅱ 型受體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FGFR2) 的表達,同時還能夠抑制 Hippo 活性和細胞周期信號,而 NF2 突變體 G240W 和 Q324K 則不會發揮抑制功能。同時,在 MDA-MB231 和 Hs578T 細胞中,表達 NF2 突變體 G240W 和 Q324K 的 JNK 磷酸化水平、p38、YAP 和 cyclin D1 的表達水平顯著上調。

接下來,研究人員探索了 NF2 的點突變對 YAP 抑制劑維替泊芬 ( Verteporfin) 的反應,維替泊芬是一種小分子藥物,能夠幹擾 TEAD-YAP 的相互作用,導致 YAP 的降解。因此他們推測,Verteporfin 能夠阻止 YAP1 的上調,導致 NF2 功能障礙。

研究人員將攜帶 G240W 和 Q324K 突變位點以及野生型的 Hs578T 細胞進行不同濃度或者不同時間的維替泊芬處理,結果表明,維替泊芬能夠有效抑制 YAP1 的表達。與預期一致,攜帶 NF2 G240W、Q324K 突變點的細胞對維替泊芬處理的敏感性明顯高於野生型。這些數據表明YAP 抑制劑是治療 NF2 突變的乳腺癌潛在靶點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研究總結

這項研究通過大規模的前瞻性臨床基因測序數據,全面分析了中國乳腺癌的臨床和基因組特徵,建立了最大的、以中國人群為基礎的乳腺癌基因組和臨床病理資料庫。

同時揭示了中西方患者最顯著的差異發生在 HR+/HER2 陰性的乳腺癌亞型中針對在中國人群中突變頻率明顯增高的 Hippo 通路改變,研究人員藉助體外細胞實驗,驗證了Hippo 通路調控基因 NF2 的功能缺失突變能夠促進其對 YAP 抑制劑的敏感性

參考資料

1. Lang, 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enomic landscape and actionable mutations in Chinese breast cancers by clinical sequencing. Nat Commun 11, 5679 (2020).

2. Watson. et al. Emerging patterns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cancer. Nat. Rev. Genet. 14, 703–718 (2013).

3. Goodwin, S.,et al.. Coming of age: ten years of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Nat. Rev. Genet. 17, 333–351 (2016).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Plus

徵稿

「好文」,點個好看再走吧!

相關焦點

  • 首次發布​!Nature子刊報導中國乳腺癌基因組圖譜
    然而,目前仍然缺乏針對中國乳腺癌群體的大規模組學研究,極大的限制了中國乳腺癌群體的精準治療。 這項研究提供了中國乳腺癌最大的基因組圖譜、突變特徵和潛在的分子靶點的數據,對中國乳腺癌患者精確治療的臨床意義和轉化價值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Nature子刊:「跳躍基因」或助長癌症
    跳躍基因」(jumping genes)又被稱為轉座因子,它是一種可以改變其在基因組中位置的DNA序列。跳躍基因可能會產生突變,亦或是逆轉突變,細胞的遺傳特性和基因組大小會因此而改變。而DNA如果發生變異則可能會促進癌症的發展。
  • 中國團隊首次在Nature子刊發布中國AI全景論文
    機器之心發布機器之心編輯部由 AI 青年科學家聯盟牽頭,15 位國內大學教授和企業界 AI 領軍人物合作在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上發布了 AI in China 的全景報告。
  • Nature子刊:非編碼RNA癌症藥物基因組圖譜新突破
    匹茲堡大學藥物遺傳研究中心的楊達和張敏課題組借力於一種名為彈性網絡回歸(Elastic Net regression)的機器學習模型,從1,001個腫瘤細胞系的高通量長非編碼RNA表達譜(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與265種抗癌藥物敏感性數據中,挖掘出了27,341對lncRNA-藥物可預關聯(lncRNA-drug predictive pairs)並繪製出了lncRNA癌症藥物基因組圖譜
  • Nature子刊:北京大學解析人基因組中脫氧尿嘧啶修飾圖譜
    5月 21 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課題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題為「Genome-wide mapping reveals that deoxyuridine is enriched in the human centromeric DNA」的研究論文,解析了 人類基因組上脫氧尿嘧啶的圖譜
  • Nature重磅發布迄今最全面的癌症全基因組圖譜,涉及38種...
    文章描述了非編碼突變、識別了導致鹼基替換、小片段插入和缺失以及結構變異的突變過程的新特徵;分析了腫瘤演化的時機和模式;描述了體細胞突變對剪接、表達水平、融合基因和啟動子活性的多種轉錄結果;並評估了癌症基因組的一系列特徵。
  • 科學家繪製出歐洲玉米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歐洲玉米基因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9 22:42:04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Klaus F. X.
  • ...Nature重磅發布迄今最全面的癌症全基因組圖譜,涉及38種癌症類型
    文章描述了非編碼突變、識別了導致鹼基替換、小片段插入和缺失以及結構變異的突變過程的新特徵;分析了腫瘤演化的時機和模式;描述了體細胞突變對剪接、表達水平、融合基因和啟動子活性的多種轉錄結果;並評估了癌症基因組的一系列特徵。
  • 又雙叒登Nature子刊!四鏈DNA結構首次在乳腺癌細胞中發現
    他們首次證明,DNA的G-四鏈體在特定類型的乳腺癌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發現為個性化醫學提供了有希望的新目標。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 Genetics》雜誌上。這項新研究是我們首次在乳腺癌細胞中發現它們。」
  • Nature子刊 | 國際合作揭開陰陽1蛋白與乳腺癌生長及耐藥的關係
    Nature子刊 | 國際合作揭開陰陽1蛋白與乳腺癌生長及耐藥的關係
  • 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首次發布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何業華帶領的李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團隊首次正式發布了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Gigascience上。李是我國栽培歷史最為悠久的古老果樹之一,世界上共有19~40個李種,其中有些是種間雜交種,存在著其他果樹所沒有的更為豐富的多樣性。
  • 全球首個藥用昆蟲基因組圖譜發布
    全球首個藥用昆蟲基因組圖譜發布     四川擬在昆蟲類藥品引入全基因組測序    本報訊(記者 寇敏芳)12月10日,好醫生藥業集團和四川大學共同在北京發布了美洲大蠊全基因組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 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上海專家多項成果攻堅...
    今天一早,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傳來消息,該院乳腺外科於近期連續獲得三項研究突破: 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探索國人乳腺癌精準治療靶點並在臨床上成功應用; 在有「最難治」乳腺癌之稱的三陰性乳腺癌研究領域,繼續完善「復旦分型」研究體系,首次提出基於代謝特徵的治療策略
  • 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首次發布—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何業華帶領的李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團隊首次正式發布了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Gigascience
  • 最「毒」乳腺癌有了精準治療策略!中國論文登國際頂尖期刊
    中國論文登國際頂尖期刊 腫瘤醫院乳腺外科團隊等根據亞型表面蛋白的不同特徵,命名了三陰性「家族」中的4個亞型:免疫調節型、腔面雄激素受體型、基底樣免疫抑制型、間質型。這也是全球領域首次「基於多維大數據系統提出的三陰性乳腺癌分類標準」。
  • 科學網—小葉茶染色體級別基因組圖譜首次完成
    染色體級別的「碧雲」茶樹參考基因組圖譜高立志供圖 本報訊 近日,生物學預印本伺服器(www.biorxiv.org)在線發表了中美科學家聯合研究團隊的最新成果,該團隊採用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和 Hi-C技術,在20多個代表性小葉茶品種中選用雜合度較低的小葉茶良種「碧雲」,將組裝獲得的約2.85Gb 的基因組序列掛載到了15 條假染色體上,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達到染色體級別的茶樹中國茶變種的參考基因組序列
  • Nature|嶽峰組揭示斑馬魚表觀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
    可是現有的斑馬魚的基因組功能性研究多局限於對整個胚胎的研究,斑馬魚組織特異性的基因組功能元件系統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仍然亟待揭示。從進化上說,斑馬魚的祖先與人類祖先在4億年前「分道揚鑣」,其歷經的差異進化時間遠長於小鼠與人類的一億年的差異進化時間。
  • Nature子刊:相同的基因突變,為何只在你身上引發了疾病?
    8月20日,發表在《Nature Genetics》雜誌上一篇報導揭開了導致這一不同現象背後的分子機制:可變外顯率(variable penetrance)不同,致病突變突變的嚴重程度在攜帶突變的個體之間也不同。同時,研究人員還提供了改變外顯率的證據。
  • 19年前的今天,人類基因組圖譜首次被公布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出版 19年前的今天,人類基因組圖譜首次被公布
  • 我校教師曹志林在Nature Communication發表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資源與環境學院教師曹志林與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合作,繪製了水稻的高解析度三維基因組圖譜,揭示了水稻三維基因組結構對基因的轉錄調控機制,以及遺傳變異對三維基因組結構及基因表達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