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首次發布

2020-12-22 今日科學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何業華帶領的李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團隊首次正式發布了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Gigascience上。

李是我國栽培歷史最為悠久的古老果樹之一,世界上共有19~40個李種,其中有些是種間雜交種,存在著其他果樹所沒有的更為豐富的多樣性。目前商業化生產的李多為二倍體的中國李(又稱日本李)和六倍體的歐洲李。中國李原產我國,適應性強,主要供鮮食,廣泛地栽培在各種生態地理環境中, 具有較高的經濟和生態價值。李基因組信息的缺乏,嚴重阻礙了優異李種質資源的發掘利用及李重要性狀形成的機理解析與遺傳改良工作。

研究團隊綜合利用PacBio和Illumina測序及Hi-C技術,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達到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中國李參考基因組序列。組裝後的中國李基因組大小約284.2 Mb,其中274.4Mb的序列被錨定在8條染色體上,scaffold N50 為32.3Mb,contig N50為1.8Mb,BUSCO分析結果為95.70%。重複序列佔基因組的比例為48.3%,共注釋了23931個蛋白編碼基因。根據單拷貝基因的系統發育和分化時間估算,發現中國李與梅和杏的親緣關係最近,與它們的最近共同祖先在大約9.05百萬年前分開。

基因家族擴張與收縮分析發現,一個控制木聚糖生物合成的DUF579基因家族,在中國李中存在顯著的擴張,這與李相比其他核果有著更多木聚糖類化合物積累的特點相符合,從而為李屬植物中木聚糖類化合物的代謝調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此外,廣泛參與植物生長發育各項過程的FRS基因家族在中國李中也被發現有顯著的擴張,這可能與中國李廣泛的適應性有一定的關聯。中國李栽培範圍遍及全國各地,華南地區是我國的主要李產區,李在此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華南李品種群。華南李是全世界李屬植物中最耐溼熱氣候的栽培群體,具有需冷量少、成熟季節早等特點。

該研究所使用的測序材料為在廣東地區廣泛栽培的、需冷量在已知中國李種質中最低的華南李品種「三月李」,其基因組圖譜的完成,為李屬植物需冷量等重要農藝性狀的遺傳改良和新品種的培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目前,團隊測得的中國李全部基因組數據已分別上傳至GigaDB、NCBI、GDR及Figshare等多個公共資料庫,並已開放所有權限,供全球科研及育種人員共享使用。

中國李基因組測序的完成及公布,將有利於進一步理清李種質間的進化起源與親緣關係,對華南李等地方特色李品種資源的深入挖掘和李新品種選育工作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來源:中國科學報 張晴丹)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gigascience/giaa130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首次發布—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何業華帶領的李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團隊首次正式發布了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Gigascience
  • 首發┃河南農大孫治強團隊公布絲瓜高質量基因組圖譜
    近日,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孫治強教授團隊聯合中國農大等單位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布了絲瓜的高質量基因組圖譜,在絲瓜基因組學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Roem. genome」,文中對這一成果進行了詳細報導,這是全球首次發布栽培絲瓜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基因組序列。絲瓜(Luffa cylindrica(L.)Roem.;2n=26)是原產於印度的一種葫蘆科植物,廣泛栽分布於世界溫帶及熱帶地區,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是華中、華南等地的大眾蔬菜。
  • 鄭州黃河溼地首次發布野生植物圖譜
    本報訊(記者 杜君 實習生 王鵬舉)6月2日,記者從鄭州市林業局了解到,《鄭州黃河溼地野生植物圖譜》首次發布,共錄入了300餘種常見的野生植物,對研究和利用當地野生植物資源提供了基礎性權威資料。    鄭州黃河溼地兼具山地丘陵河段和遊蕩性地上懸河,生態系統類型多樣,物種繁多,是我省生物多樣性分布的重要地帶,堪稱植物基因寶庫。
  • 河南農大孫治強團隊公布絲瓜高質量基因組圖譜
    近日,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孫治強教授團隊聯合中國農大等單位發布了絲瓜的高質量基因組圖譜這是全球首個栽培絲瓜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基因組序列。絲瓜(Luffa cylindrica(L.)Roem.;2n=26)是原產於印度的一種葫蘆科植物,廣泛栽分布於世界溫帶及熱帶地區,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是華中、華南等地的大眾蔬菜。
  • 學術頭條:明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全球進入「氣候緊急...
    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首次發布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何業華帶領的李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團隊首次正式發布了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Gigascience上。李是我國栽培歷史最為悠久的古老果樹之一,世界上共有19~40個李種,其中有些是種間雜交種,存在著其他果樹所沒有的更為豐富的多樣性。
  • 中國兒童標準腦結構發育圖譜
    該文章採用328例6至12歲中國兒童的高質量磁共振腦影像數據,繪製出精細年齡分段下的「中國兒童標準腦結構發育圖譜」,為研究我國兒童群體的正常腦發育和異常腦發育(如自閉症、兒童多動症等)提供了重要基礎性工具(Zhao, et al., 2019)。人類的腦結構形態千差萬別。
  • 長江水產研究所發表首個匙吻鱘高質量染色體圖譜
    楚天都市報1月13日訊(記者張建林)近日,記者從長江水產研究所處獲悉,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主導、深圳華大海洋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The American paddlefish genome provides novel insights into chromosomal
  • 全球首個藥用昆蟲基因組圖譜發布
    全球首個藥用昆蟲基因組圖譜發布     四川擬在昆蟲類藥品引入全基因組測序    本報訊(記者 寇敏芳)12月10日,好醫生藥業集團和四川大學共同在北京發布了美洲大蠊全基因組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 匯創新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在滬發布,描繪大腦「地圖」
    匯創新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在滬發布,描繪大腦「地圖」 2020-09-09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基因圖譜告訴你榨菜為啥有獨特「中國味」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周煒 記者宦建新)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園藝系張明方教授團隊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繪製了世界上第一張榨菜全基因圖譜,將對芥菜類蔬菜作物的改良產生重要意義。《自然遺傳》雜誌近日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 /吳倩/王曉群首次解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衰老分子圖譜
    【學術前沿】薛天/章梅/吳倩/王曉群首次解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衰老分子圖譜 2020-08-27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家構建和解析高質量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圖]
    (左)雄性雉雞,(右)雌性雉雞,雉雞外形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中國科學報報導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孟和團隊採用多平臺策略成功地構建了染色體層級的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相關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在線發表於《分子生態資源
  • 《中國疾病保險知識圖譜》發布 用大數據「透視」疾病險
    原標題:《中國疾病保險知識圖譜》發布 用大數據「透視」疾病險   復旦大學中國保險科技實驗室近日發布了《中國疾病保險知識圖譜》(下稱《圖譜》)。《圖譜》顯示,中國疾病保險發展迅猛,但市場秩序混亂、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也凸顯,一方面是疾病保險產品種類多、條款設計複雜,消費者甄選難度大,另一方面是中小險企的重疾險產品容易陷入價格戰的困境。
  • 涼山好醫生藥業 全球首個藥用昆蟲基因組圖譜在北京發布
    12月10日,中國中藥協會主辦的「好醫生康復新液——美洲大蠊全基因組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功召開。會上,好醫生藥業集團和四川大學共同發布了藥用美洲大蠊全基因組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揭示了全球首個藥用昆蟲的基因組圖譜。省政協副主席陳放出席發布儀式並致辭,副州長肖春代表涼山人民向該研究成果表示祝賀。
  • 科學網—小葉茶染色體級別基因組圖譜首次完成
    高立志供圖 本報訊 近日,生物學預印本伺服器(www.biorxiv.org)在線發表了中美科學家聯合研究團隊的最新成果,該團隊採用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和 Hi-C技術,在20多個代表性小葉茶品種中選用雜合度較低的小葉茶良種「碧雲」,將組裝獲得的約2.85Gb 的基因組序列掛載到了15 條假染色體上,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達到染色體級別的茶樹中國茶變種的參考基因組序列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肺腺癌分子圖譜全景
    全景繪製肺腺癌人群蛋白質分子圖譜,對於肺腺癌病理機制的深入認識,疾病診斷生物標誌物與藥物治療靶點的發現,以及實現更精準的肺腺癌分子分型和治療方案的制定等具有重大科學意義。2020年7月9日,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細胞》Cell正式發表了由中國科學家完成的大規模臨床肺腺癌蛋白質組草圖的繪製工作。
  • 染色體級別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繪就—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昆明植物所獲悉,由該所和雲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基因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研究中心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達到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巴西橡膠樹優良品種
  • 科研人員獲得首個染色體級別的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中新網昆明12月16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及雲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基因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研究中心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歷經6年,利用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和Hi-C技術,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達到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巴西橡膠樹優良品種GT1的參考基因組序列,並揭示大戟植物基因組的染色體進化
  • 中國學者首次繪製出靈長類動脈血管衰老的單細胞圖譜
    中國學者首次繪製出了靈長類動脈血管衰老的單細胞圖譜,該成果5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上。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組、劉光慧研究組與北京大學湯富酬研究組聯手,首先對年輕和年老食蟹猴的動脈血管進行了組織學分析。大尺度電鏡三維重構等技術揭示,年老血管呈現血管壁增厚、鈣化、纖維化以及血管內皮細胞減損等一系列衰老特徵。
  • 科學家構建和解析高質量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新聞—科學網
    (左)雄性雉雞,(右)雌性雉雞,雉雞外形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孟和團隊採用多平臺策略成功地構建了染色體層級的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雉雞是世界上分布最為廣泛的狩獵用鳥,也是中國農業農村部《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中養殖量最高的特種珍禽。雉雞屬於性二態鳥類,常作為性選擇研究的重要模型。   研究人員採用第二代高通量測序、第三代單分子測序和Hi-C輔助基因組組裝技術,對家養雉雞進行了從頭測序、組裝和注釋,獲得了染色體層級高質量雉雞參考基因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