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肺腺癌分子圖譜全景

2020-12-03 新民晚報

圖說:中國科學家完成大規模臨床肺腺癌蛋白質組草圖的繪製工作 採訪對象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肺癌是我國乃至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特別是肺腺癌約佔所有肺癌的一半。蛋白質幾乎是所有藥物的作用靶點。全景繪製肺腺癌人群蛋白質分子圖譜,對於肺腺癌病理機制的深入認識,疾病診斷生物標誌物與藥物治療靶點的發現,以及實現更精準的肺腺癌分子分型和治療方案的制定等具有重大科學意義。2020年7月9日,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細胞》Cell正式發表了由中國科學家完成的大規模臨床肺腺癌蛋白質組草圖的繪製工作。

在此項研究中,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譚敏佳研究員團隊聯合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賀福初院士團隊、汪宜研究員團隊,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程書鈞院士、肖汀研究員團隊,上海交通大學李婧教授等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對肺腺癌開展了大規模、高通量、系統性的全景蛋白質組學研究。

研究工作對103例臨床病人的肺腺癌和癌旁組織進行了蛋白質表達譜和磷酸化翻譯後修飾譜的深度解析,最終共鑑定到11,119個蛋白產物和22,564個磷酸化修飾位點,同時整合臨床信息和基因組特徵數據分析,深度構建了基於蛋白質組的肺腺癌分子圖譜全景。該研究首次從蛋白質水平系統描繪了肺腺癌的分子圖譜,並發現了與病人預後密切相關的分子特徵,特別是發現了中國人群肺腺癌兩個主要基因(TP53和EGFR)突變人群的蛋白質分子特徵。

研究人員進一步利用蛋白質組表達譜數據將肺腺癌分為三個蛋白質組亞型(I型、II型、III型)。其中,I型與細胞代謝和腫瘤微環境密切相關,臨床信息顯示該型主要為臨床早期人群,並且預後最為良好;III型與細胞穩態及增殖密切相關,其主要為臨床中後期人群,呈現出腫瘤分化程度較低,基因突變負荷較高等特徵,並且預後最差;II型則是I型和III型的過渡狀態,這部分人群預後程度介於I型和III型之間。結合磷酸化修飾譜數據分析,此項研究還揭示不同亞型群體間激酶活性的特徵,為肺腺癌的更精準分型和治療提供依據。

為了進一步探索研究工作在肺腺癌臨床診斷和治療中的潛在應用價值,此研究還篩選到27個具有血清學檢測價值的肺腺癌潛在預後標誌物及若干個針對肺腺癌以及其特定突變亞型的潛在藥物靶標。通過對代表性標誌物HSP 90beta進行較大規模的獨立人群的血漿樣本確證,發現其蛋白質濃度與肺腺癌不良預後密切相關。這些研究結果為肺腺癌的病理機制解析、精準診斷及治療提供了重要科學線索和理論支撐。

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協和創新工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資助。首次大規模、系統性構建了肺腺癌的蛋白全景圖和分子亞型特徵,揭示了中國人肺腺癌的分子特徵及預後和潛在的診療生物標誌物,為肺腺癌的精準醫療提供了重要資源和線索。作為「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繼肝癌、胃癌工作之後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該項也是中國科學家主導的「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更預示著蛋白質組學在精準醫學中的獨特性和重要性。

相關焦點

  • 肺腺癌分子全景圖首次繪成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細胞》發表由中國科學家完成的大規模臨床肺腺癌蛋白質組草圖的繪製工作,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肺腺癌分子全景。  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對肺腺癌開展了大規模、高通量、系統性的全景蛋白質組學研究。
  • 【科普課堂】我國科學家繪製肺腺癌分子圖譜,給蛋白質「畫像」有...
    東西方人群肺腺癌基因背景的巨大差異性,也暗示了兩者差異性的治療策略。因此,全景繪製肺腺癌人群蛋白質分子圖譜,對於肺腺癌病理機制的更深入認識,早期診斷生物標誌物與藥物治療靶點的發現,以及實現更精準、更有效的肺腺癌治療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記者1月11日從西湖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郭天南帶領的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細胞》期刊在線發表最新研究論文,報告了新冠肺炎病亡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 中國科學家首次構建高效節水穀物糜子全基因組精細圖譜—新聞...
    讀懂糜子的「初心」
  • 中國科學家繪製出人類細胞圖譜
    中國科學家繪製出人類細胞圖譜 2020-03-27 15:36:14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陸健、嚴紅楓 | 字號:A+ | A- 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日前在浙江大學繪製成功。
  • 華東師大揭示KRAS突變肺腺癌代謝特徵—新聞—科學網
    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劉明耀團隊揭示了SLC7A11/穀胱甘肽代謝軸在KRAS突變肺腺癌生長中的重要作用和分子機制,以及小分子藥物幹預該代謝軸可以有效減緩
  • /吳倩/王曉群首次解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衰老分子圖譜
    【學術前沿】薛天/章梅/吳倩/王曉群首次解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衰老分子圖譜 2020-08-27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東師大劉明耀教授團隊最新研究 揭示KRAS突變肺腺癌的代謝特徵
    KRAS基因發生突變是肺腺癌患者不良預後的主要因素,也是導致腫瘤復發的關鍵因子。  在精準治療的時代,KRAS仍然是一個「難以琢磨」的靶點,雖然靶向KRAS(G12C)突變體的小分子藥物研發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然而針對KRAS其他突變體的藥物研發仍舉步維艱。探究KRAS突變腫瘤的生物學特性並以分子機制為基礎開發靶向治療方案是該領域重要的研究方向。
  • 薛天等首次解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衰老分子圖譜
    但是,尚不清楚靈長類動物視網膜衰老過程中的分子和細胞過程。,並建立了人類及恆河猴視網膜衰老的分子圖譜,發現了人視網膜在衰老過程中細胞組成改變及關鍵分子特徵。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人類以及非人靈長類視網膜衰老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不僅系統解析了人視網膜中多種細胞類型在衰老進程中分子特徵,而且揭示視網膜衰老呈區域性和細胞亞型特異性演變。該研究為延緩視網膜衰老提供潛在幹預靶標,為有效預防和治療年齡相關性視網膜疾病提供全新思路。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記者1月11日從西湖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郭天南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細胞》期刊在線發表最新研究論文,報導了新冠肺炎死亡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相當於他們將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細胞組織的變化放大了數萬倍,達到蛋白質分子層面,「看」清楚是哪些分子的改變導致人體器官的病變和衰竭。這是在全球範圍內第一次從蛋白質分子水平上,對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後多個關鍵器官做出的響應進行詳細和系統的分析。
  • 中國科大首次解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衰老分子圖譜
    中國科大首次解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衰老分子圖譜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薛天課題組、北京師範大學吳倩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曉群課題組合作發表了
  • 全球首次!西湖大學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北京時間1月9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郭天南帶領的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細胞》期刊在線發表最新研究論文,報告了新冠肺炎病亡患者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此項研究相當於他們將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細胞組織的變化放大了數萬倍,達到蛋白質分子層面,「看」清楚是哪些分子的改變導致人體器官的病變和衰竭。新冠逝者體內有5336個蛋白質分子發生改變大量臨床診療和研究顯示,新冠病人的肺部等器官產生了損傷。這些損傷背後的分子機制到底是什麼樣的?
  • 中國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成功繪製出鐵皮石斛全基因組圖譜
    央廣網深圳1月12日消息(記者鄭柱子 通訊員謝高昌)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成功繪製出鐵皮石斛全基因組圖譜,在藥用開發研究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研究成果於1月12日在國際頂級學術雜誌Nature(自然)子刊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公開發表。這是世界蘭科植物基因組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成果。
  • 中國科學家研究揭示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中國科學家研究揭示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中科院聯合研究團隊合影 本文圖均為 中新網 圖中新網北京8月23日電,中國科學院23日發布消息稱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蛇類基因組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蛇類基因組 2018-08-黃松 攝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張亞平等研究團隊共同完成,以分布於青藏高原的溫泉蛇為研究對象,解析了蛇類這種變溫動物適應高海拔極端環境的遺傳機制,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蛇類基因組。  據了解,大多數生物通常都對其生存環境有一定要求,超出適宜的範圍就難以存活。
  • 上海九院範先群團隊繪製ACE2泛癌分析圖譜—新聞—科學網
    上海九院範先群團隊繪製ACE2泛癌分析圖譜為了解決該疑問,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博士柴佩韋和教授範先群首次繪製出ACE2泛癌分析圖譜,揭示ACE2高表達的腫瘤患者更易罹患新冠肺炎,該研究論文近日發表於《血液學與腫瘤學雜誌》,並同期被列為網頁封面文章。
  • JCO:非吸菸肺腺癌人群中關鍵致癌基因的突變譜
    生物谷導讀:肺腺癌中存在的關鍵基因突變或基因融合一方面對於腫瘤細胞的存活是至關重要的,另一方面為腫瘤的分子靶向治療提供了有效的靶標。如果知道了是哪些基因發生了突變並導致癌症的發生發展,在臨床上就有可能選擇性地給患者提供針對性的靶向治療,即個體化治療(Personalized therapy)。
  • 首次揭示lncRNA在20種癌症中的DNA甲基化改變圖譜
    近日,匹茲堡大學楊達課題組在Cancer Cell雜誌上發表了最新研究論文,系統地揭示了20種癌症中長非編碼RNA(lncRNA)的DNA甲基化改變圖譜。長鏈非編碼RNA(lncRNA)是一類長度超過200個核苷酸的RNA分子,來自於基因組的非編碼區域, 絕大部分的lncRNA基因功能和作用機制尚不明確。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lncRNA在許多生物學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正常細胞中,LncRNA表達和組織特異性的主要表觀遺傳機制(包括DNA甲基化)調控。與此同時,DNA甲基化改變已被確定為腫瘤發生的重要標誌。
  • 中國科學家首繪腦功能網絡動態圖譜 機器人或有人類思維
    信息 中國科學家首繪腦功能網絡動態圖譜 機器人或有人類思維 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國科學家首次繪製腦功能網絡動態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