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O:非吸菸肺腺癌人群中關鍵致癌基因的突變譜

2020-11-25 生物谷

生物谷導讀:肺腺癌中存在的關鍵基因突變或基因融合一方面對於腫瘤細胞的存活是至關重要的,另一方面為腫瘤的分子靶向治療提供了有效的靶標。如果知道了是哪些基因發生了突變並導致癌症的發生發展,在臨床上就有可能選擇性地給患者提供針對性的靶向治療,即個體化治療(Personalized therapy)。因此,揭示非吸菸肺腺癌人群中關鍵的致癌基因突變譜,將為臨床的靶向治療提供理論依據和新的策略。

肺癌具有非常高的發病率和致死率,在全球範圍內其五年存活期大約在15%。在我國,每年約有40萬人死於肺癌。衛生部門公布的第三次死因調查結果顯示,肺癌導致的死亡人數在過去三十年中上升了465%。從病理學的角度,肺癌大致可以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其中後者又可細分為腺癌、鱗癌和大細胞癌。目前腺癌是肺癌的各種亞型中最為常見的,在每年全球確診的新增病例中約佔到40%。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人們就逐漸認識到了肺癌與吸菸的相關性,其中以小細胞肺癌與吸菸的關係最為密切。90%以上的小細胞肺癌患者來源於吸菸人群;而75%左右的鱗癌患者來源於吸菸人群;相比較而言,只有50%的肺腺癌患者是吸菸者。基於肺腺癌在我國的高發,來源於非吸菸人群的肺腺癌患者已經不在少數,而且在非吸菸的肺腺癌患者中女性佔到絕大多數。因此,由非吸菸人群來源的肺腺癌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型的疾病。肺腺癌中存在的關鍵基因突變或基因融合一方面對於腫瘤細胞的存活是至關重要的,另一方面為腫瘤的分子靶向治療提供了有效的靶標。如果知道了是哪些基因發生了突變並導致癌症的發生發展,在臨床上就有可能選擇性地給患者提供針對性的靶向治療,即個體化治療(Personalized therapy)。因此,揭示非吸菸肺腺癌人群中關鍵的致癌基因突變譜,將為臨床的靶向治療提供理論依據和新的策略。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季紅斌研究員與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陳海泉教授合作,在建立高質量的肺癌樣本庫的基礎上,分析了非吸菸肺腺患者來源的腫瘤樣本中關鍵致癌基因的突變。研究結果表明,在52例非吸菸肺腺患者來源的腫瘤樣本中,其中90%存在著已知的致癌基因突變或融合,包括41例有EGFR激酶域突變;2例有HER2 激酶域突變;3例有EML4-ALK基因融合;1例有KRAS的突變。

這是國際上首次報導非吸菸肺腺癌患者來源的腫瘤樣本中所有關鍵致癌基因的突變譜,將為臨床上這一肺癌患者人群的個體化治療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由於目前臨床上已經有一些小分子藥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突變的EGFR、HER2 和ALK的活性,因此這項研究表明,絕大多數非吸菸的肺腺癌患者是有可能從這些藥物的治療中獲益的。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該研究課題獲得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上海市科委的項目經費資助。(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文摘要: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doi: 10.1200/JCO.2010.29.6038

Lung Adenocarcinoma From East Asian Never-Smokers Is a Disease Largely Defined by Targetable Oncogenic Mutant Kinases

Yihua Sun, Yan Ren, Zhaoyuan Fang, Chenguang Li, Rong Fang, Bin Gao, Xiangkun Han, Weidong Tian, William Pao, Haiquan Chen and Hongbin Ji

Abstract

Purpose To determine the proportion of lung adenocarcinomas from East Asian never-smokers who harbor known oncogenic driver mutations.

Patients and Methods In this surgical series, 52 resected lung adenocarcinomas from never-smokers (< 100 cigarettes in a lifetime) at a single institution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were analyzed concurrently for mutations in EGFR, KRAS, NRAS, HRAS, HER2, BRAF, ALK, PIK3CA, TP53 and LKB1.

Results Forty-one tumors harbored EGFR mutations, three harbored EML4-ALK fusions, two harbored HER2 insertions, and one harbored a KRAS mutation. All mutations were mutually exclusive. Thus, 90% (47 of 52; 95% CI, 0.7896 to 0.9625) of lung adenocarcinomas from never-smokers were found to harbor well-known oncogenic mutations in just four genes. No BRAF, NRAS, HRAS, or LKB1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while 15 had TP53 mutations. Four tumors contained PIK3CA mutations, always together with EGFR mutations.

Conclusion To our knowledge, this study represent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and concurrent analysis of major recurrent oncogenic mutations found in a large cohort of lung adenocarcinomas from East Asian never-smokers. Since drugs are now available that target mutant EGFR, HER2, and ALK, respectively,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prospective mutation testing in these patients should successfully assign a targeted therapy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相關焦點

  • 《細胞》:非吸菸者的肺癌與吸菸者的肺癌是一種不同且獨特的疾病!
    然而,在咱們東亞地區,有很多肺癌患者從不吸菸,尤其是女性患者。遺憾的是,誘發不吸菸人群患肺癌的環境因素,以及它們的致癌機制目前仍不太清楚[3]。不僅如此,我們甚至對非吸菸者肺癌的分子特徵都沒有深入地了解。
  • 不吸菸也會患肺癌?可能是由於RET基因突變
    研究數據顯示,pralsetinib在RET融合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具有優越和持久的臨床抗腫瘤活性且耐受性良好,將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突破性治療方案。不吸菸也會患肺癌近年來,中國原發性肺癌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已成為我國第一大癌症,且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新發肺癌約78.7萬人,死亡是63.1萬。
  • 【科普課堂】我國科學家繪製肺腺癌分子圖譜,給蛋白質「畫像」有...
    可以靶向腫瘤細胞中突變的異檸檬酸脫氫酶,減少細胞產生的毒性代謝物,同時也大大降低癌細胞對人體的殺傷力,恩西地平的出現為這種罕見疾病帶來了福音;維羅非尼,針對惡性黑色素瘤的BRAF抑制劑。能夠通過靶向絲氨酸/蘇氨酸激酶,抑制致癌基因活性,這相當於關上了腫瘤瘋狂生長的開關,遏制了失控的腫瘤細胞分裂,從而使腫瘤縮小甚至消失。
  • 科學生活:吸菸導致的基因突變可代代相傳?
    每吸15支煙基因發生1次突變    無獨有偶,國際著名的《自然》雜誌在2010年1月14日刊登題為《菸草暴露導致小細胞肺癌的基因突變》的專著,指出:癌症起源於基因的突變。吸菸是主要常見的致癌生活方式,捲菸中有近百種化學物可以與基因結合併引起基因突變。
  • 揭示高海拔地區肺癌人群基因突變特徵
    ,首次揭示高海拔西藏地區肺癌人群基因突變特徵,對指導高海拔地區人群的肺癌精準治療具有重大意義。 結果顯示,高海拔地區非小細胞肺腺癌人群的TMB(0.84/MB) 略低於相對低海拔地區的高加索和漢族人群,且突變頻率最高的依舊是EGFR (L858R和19del),與漢族人群相似而顯著高於高加索人群;高海拔地區非小細胞肺鱗癌人群的TMB(4.95/MB)與高加索和漢族人群近似,且突變特徵也與高加索和漢族人群相似,均以 TP53突變為主。
  • 新發現 | 中國非小細胞肺癌人群發現特有NRG1融合突變
    新發現 | 中國非小細胞肺癌人群發現特有NRG1融合突變
  • 非小細胞肺癌11種罕見致癌驅動基因靶向治療的最新進展
    文章來源:基因Talks近十年來,隨著精準醫療的快速發展,非小細胞肺癌(NSCLC)發現了許多致癌驅動基因,並在晚期NSCLC患者的診斷和治療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EGFR和ALK突變的靶向治療已經成為臨床的標準治療方法,針對其他不太常見的致癌驅動基因的新療法,其臨床試驗結果卻喜憂參半。
  • MCL-1或可成為肺腺癌的潛在治療靶標
    今天我們來探討非小細胞肺癌(NSCLC)在克隆進化過程中促生存基因在癌細胞完整性中的作用。我們確定了MCL-1在多個獨立的NSCLC隊列中的高頻增益,包括克隆性和亞克隆性。功能性TP53克隆缺失與MCL-1亞克隆增益顯著相關。
  • 煙霧中含7000多種化學物質 至少69種可致癌
    原標題:肺腺癌代替肺鱗癌 成主流   近日,在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肺癌多學科綜合診治中心成立10周年大型義診現場,該院呼吸科及腫瘤專家表示,經過長期觀察,發現肺癌種類已經發生變化,由鱗癌變成了更為兇險的腺癌,而推動這一變化的竟然是香菸上的小小「過濾嘴」。
  • 肺腺癌分子全景圖首次繪成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細胞》發表由中國科學家完成的大規模臨床肺腺癌蛋白質組草圖的繪製工作,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肺腺癌分子全景。  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對肺腺癌開展了大規模、高通量、系統性的全景蛋白質組學研究。
  • 警惕,這些基因突變,癌症術後易復發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不過得益於大家關注度的提升,一些肺癌高危人群使用低劑量螺旋CT來篩查早期肺癌,一些臨床I期肺癌可以被發現並使用手術的方式切除。二、I期肺癌中與總生存期相關的基因突變只要是癌症就一定存在基因突變,所謂的陰性結果,只能說是測序錯誤或基因公司的判讀錯誤。I期肺癌也是有基因突變,這些基因突變對手術之後的預後有影響嗎?研究者分析了大量的數據,發現408個I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有41個突變頻率比較高的基因。這些基因的突變頻率超過了10%。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肺腺癌分子圖譜全景
    全景繪製肺腺癌人群蛋白質分子圖譜,對於肺腺癌病理機制的深入認識,疾病診斷生物標誌物與藥物治療靶點的發現,以及實現更精準的肺腺癌分子分型和治療方案的制定等具有重大科學意義。2020年7月9日,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細胞》Cell正式發表了由中國科學家完成的大規模臨床肺腺癌蛋白質組草圖的繪製工作。
  • 非小細胞肺癌的驅動基因
    因此,EML4-ALK是新發現的肺腺癌驅動基因。ALK基因重組並不多見,僅佔非小細胞肺癌的4%-7%。它更容易出現在既往少量/無吸菸史和年輕的患者身上。其病理類型常常是腺癌,更具體而言是腺泡癌和印戒細胞癌。約33%非EGFR和KRAS突變的NSCLC患者會出現EML4-ALK突變。而且,EML4-ALK突變有很強的排他性,即當它突變時,其他驅動基因往往不會發生變異。
  • 推薦:早期肺腺癌的瘤內異質性
    三、肺腺癌分子表達譜隨著時間的推移,基因組的改變會發生並積累,在某些情況下,這些改變可能會導致腫瘤的發生。參與癌症發展的體細胞基因組改變被稱為「驅動改變」,而不涉及的被稱為「過客改變」(16)。與其他癌症相比,肺ADC的突變負擔最高(17,18)。
  •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物治療相關基因檢測的規範建議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率在亞洲人群晚期肺腺癌患者中的發生率高達50% ,然而,研究表明除EGFR 外,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和ROS1 融合基因也分別各自代表了一類具有特定臨床與病理特徵的NSCLC 分子亞群,從而為肺癌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分子靶點。而c-MET、RET 和BRAF 在NSCLC 中的基因改變以及相應的靶向藥物的治療效果等也正在開展積極的研究和評估當中
  • 附屬腫瘤醫院陳海泉團隊合作研究報導浸潤前肺腺癌的基因組學和...
    儘管一些重點研究已經確定了AIS和MIA中肺癌驅動程序的突變,但對於驅動這些病變向侵襲性LUAD發展的分子事件仍然缺乏深入的了解。原位腺癌和微浸潤腺癌是肺腺癌的浸潤前病變,而人們對這些病變的基因組和免疫學特徵了解得很少。
  • 非小細胞肺癌的基因檢測和靶向藥物
    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國惡性腫瘤第一位,其中80%-85%的患者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約為15%,約70%的NSCLC患者確診時即為晚期。基於分子靶點的個體化分子靶向治療成為NSCLC的研究熱點,尤其是以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和間變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kinase, ALK)為靶藥物的發現,在NSCLC個體化治療的發展中具有裡程碑的意義。有基因突變的患者相應的靶向藥物治療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 肺腺癌發病率佔肺癌總數的40~55%,肺腺癌的知識,您了解多少呢?
    導語:肺腺癌是第二高發肺癌,與肺鱗癌不同的,肺腺癌是一種非小細胞肺癌。通過對臨床數據的研究發現,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肺腺癌。這種疾病絕大多數起源於支氣管黏膜上皮,還有一部分起源於大地支氣管黏膜腺。>1、吸菸吸菸是一種不良嗜好,屬於一種公認的致癌危險因素。
  • 不吸菸患肺腺癌女性患者居多,肺癌的成因與種類、分期
    肺癌主要分成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有專家表示肺癌與吸菸不一定有直接關係,而且肺癌生長速度快,容易轉移到淋巴及其他器官,如果發現自己經常出現聲音沙啞、久咳不愈等可能需要儘早求醫。肺癌分兩大類一小細胞癌:治癒率較低肺癌主要可以分為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
  • 華東師大揭示KRAS突變肺腺癌代謝特徵—新聞—科學網
    KRAS突變肺腺癌的發展進程。 KRAS是人類腫瘤中突變概率最高的基因家族之一,驅動了人類近三分之一惡性腫瘤的發生與發展。在精準治療的時代,KRAS仍然是一個「難以琢磨」的靶點,雖然靶向KRAS(G12C)突變體的小分子藥物研發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然而針對KRAS其他突變體的藥物研發仍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