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這些基因突變,癌症術後易復發

2020-11-25 健康界

手術是徹底治癒肺癌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但是為何一些臨床I期的肺癌手術切除的時候還是會出現復發。

一、為何手術切除了肺癌還是會復發?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不過得益於大家關注度的提升,一些肺癌高危人群使用低劑量螺旋CT來篩查早期肺癌,一些臨床I期肺癌可以被發現並使用手術的方式切除。

如果說手術將所有的肺部腫瘤細胞都切除乾淨了,那麼肺癌就是徹底治癒了。但問題是還是會有少部分很早期的肺癌會出現復發,這是為什麼呢?

1、 手術沒有切除乾淨,患者體內還有殘留的癌細胞,比如轉移到肺部其他部位,或者是轉移到其他臟器的癌細胞,或者是手術刀切緣有殘留的腫瘤細胞。這部分癌細胞往往比例很少,在影像學檢查上根本看不到。但是手術後由於人體啟動了修復機制,生成了大量的出血管生成因子,這些殘留的癌細胞往往就「得志更猖狂」,趁機獲得大量營養而復發了。

2、 可能是存在雙原發癌。除去肺癌之外,又一個其他類型的腫瘤長出來了。這種情況不是很常見。但臨床上確實會存在。

那麼有沒有辦法可以預測早期肺癌手術之後的復發風險呢,有基因檢測產品是這麼做的。手術之前抽血測血液的腫瘤基因變異,手術組織也測一次基因突變,然後在手術之後幾周或幾個月後再次抽血檢測基因變異,將這三次測序結果對比來看,如果手術後還存在腫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往往預示著沒有切除乾淨,這種產品如大家需要可以關注癌度留言諮詢。

今天我們給大家解讀一篇研究報導,也就是只通過早期肺癌手術後組織測序結果來分析,那部分患者可能預後不好,容易出現復發的風險。

二、I期肺癌中與總生存期相關的基因突變

只要是癌症就一定存在基因突變,所謂的陰性結果,只能說是測序錯誤或基因公司的判讀錯誤。

I期肺癌也是有基因突變,這些基因突變對手術之後的預後有影響嗎?研究者分析了大量的數據,發現408個I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有41個突變頻率比較高的基因。這些基因的突變頻率超過了10%。

圖2 與早期肺癌總生存期有相關性的基因突變

如上圖所示,41個基因中有6個基因與早期肺癌手術後的總生存期(OS)有相關性。分別是TP53基因、LPP、MAP3K13、FGF12、BCL6、TP63。

需要注意,這6個基因與早期肺癌手術的預後有相關性,並不是說它們之間有因果關係。有的基因突變是因為肺癌逐漸發生發展之後才出現「乘客基因」,也就是所謂的「打醬油的突變基因」,而真正因為發生了突變才導致肺癌的基因才是我們要找的「罪魁禍首」。

圖3 與早期肺癌預後相關的基因突變位點

研究者分析了這些基因的突變頻譜,進行了相關分層分析。最後僅發現TP53基因與I期肺腺癌患者是存在顯著相關的。如上圖所示,相比其他基因TP53存在很嚴重的截短突變(就是基因只能翻譯表達一半的蛋白質,沒有了實際的功能)。此外還有很長的錯義突變區域,這些地方的突變都嚴重改變了基因的功能。而其他幾個基因都是一些拷貝數的擴增。所以抑癌基因TP53的突變失活是與早期肺癌術後有顯著關係的。

三、TP53基因的突變,如何識別與解讀?

TP53基因是一個抑癌基因,也就是抑制癌症發生的重要基因。這個基因在人體細胞扮演重要的生物學功能。一旦因為突變失去了功能活性,往往就對癌症的發生失去了監控作用。但是對於這個基因的突變位點是比較散的。而且早期肺鱗癌和肺腺癌的突變位點也不相同。具體有以下特點。

 TP53基因在肺鱗癌和肺腺癌的突變位點有所不同,而且在肺腺癌的突變頻率往往更高。

 重度吸菸的患者往往更容易出現TP53基因突變。

 不管是非小細胞肺鱗癌,還是非小細胞肺腺癌,TP53的突變都不影響無病生存期(DFS)。

 TP53基因的突變與總生存期相關,但僅僅適用於肺腺癌,對於肺鱗癌不適用。

圖4 TP53基因只影響肺腺癌的總生存期

如上圖所示,很多數據曲線都沒有區分很明顯。而只有肺腺癌的總生存期這裡,TP53基因是有顯著相關性的。也就是說,早期肺腺癌患者檢測發現TP53基因突變,則往往預示著預後不好。但是對於肺鱗癌還不適用。

由於很多時候基因檢測公司往往只管檢測,不管分析和解讀。尤其是對於一些TP53基因的解析上。癌度給大家附上了早期肺癌的TP53基因突變位點。

圖5 早期肺癌的TP53基因突變位點

上圖為肺癌中TP53基因常見的突變位點,大家進行了相關基因檢測之後可以參考對比。如有未列在上面的基因突變位點。大家可以在癌度app提問討論。

對於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肺腺癌患者,如果是早期肺癌並進行了手術,那麼可以進行相應的基因檢測,以檢測TP53基因的突變情況。檢測到的突變位點,可以再本文的最後數據表進行核對一下,以了解相應的預後情況。

參考文獻

Song Xu,et al.,Cancer Med. 2020 Aug 28.

相關焦點

  • 這種癌症術後復發率高,還比較「兇」,如何對付?
    癌症患者及家屬常常處於一個提心弔膽的狀態,在未接受治療時,擔心是否沒有治療方法,手術後擔心癌症如「打不死的小強」,冷不丁復發,讓人顫抖。 劉先生兩年前,出現無痛性血尿,予止血後症狀好轉,本以為已經痊癒,誰知劇情反轉,以為風平浪靜的時候,突然又險象環生。
  • 暗藏的癌症「定時炸彈」——RET基因突變
    此外,其治療RET突變的甲狀腺髓樣癌也獲得了令人振奮的臨床數據。據悉,這款藥物的臨床試驗正由國內的創新藥企基石藥業在中國開展,期待能造福更多國內患者。 罕見的RET基因融合突變,卻是多種癌症的「元兇」 隨著全球基因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家對於疾病的「特性」有了新的認知。
  • 癌症為什麼會復發?
    癌症復發,可以簡單的認為是在經過治療,患者體內已經檢測不到癌症病灶存在的一段時間後,癌症又回來了。這些癌細胞可能休眠了一會,但最終它們繼續繁殖,導致癌症再次出現。 癌症的復發分為局部復發,區域性復發以及遠處復發。
  • 醫生說腫瘤切得很「乾淨」「徹底」,為什麼術後還會復發轉移呢?
    01、具體病情有區別為什麼說有些癌症兇險呢?比如胰腺癌、肝癌、小細胞肺癌、三陰型乳腺癌等,這些癌症擴散速度有點快,很多都來不及手術,即就是手術,復發轉移率一般也很高,而且多在術後短時間內發生。分期也是影響復發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期癌症手術或許能「連窩端」,但是中期、晚期癌症手術能切「乾淨」嗎?癌細胞可能已經發生了遠處轉移,只是現在的檢查手段發現不了而已。影響癌症復發的疾病因素還有組織分級、基因分型、腫瘤脈管侵犯等。影響每個病人的主要因素也不可能全一樣,比如腸癌的微衛星不穩定性對預後的影響有可能超過分期。
  • 肺癌早期術後發現小結節是復發轉移嗎?還真不一定!
    肺癌術後檢查出了小結節是復發轉移嗎?看兩點。一看「顏值」——根據結節的外觀鑑別結節的良惡性。對於肺癌患者,術後檢查發現小結節的情況時有發生。雖說降低術後風險的最有效方式是依賴於初次治療的效果,但是肺癌患者術後仍舊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降低肺癌術後轉移復發風險。如何預防肺癌術後轉移復發?
  • 為什麼癌症治好了,還會復發?癌症復發的原因是什麼?
    雖然癌症是非常可怕的疾病,但是隨著醫療條件的進步,一些癌症若是發現及時,趁早治療的話是可以治癒的。一些患者治癒之後非常的高興,卻不知道治療後也有很多注意的事項,不注意的話,可能會導致癌症復發。癌症復發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沒有進行鞏固治療。很多患者總是以為治好了就可以了,後續不需要再管了。但實際上癌症雖然得到了控制,但還是很容易再生的,若是沒有鞏固治療,癌症就很可能會復發。還有一些人看到病情好轉之後,就停止了治療,但體內的癌細胞並沒有完全的被殺死,這種情況下,復發的概率也是非常高的。
  • 術後20餘年,甲狀腺癌復發了!這個「懶癌」術後有10%復發率
    甲狀腺癌被很多人認為是「懶癌」,甚至有些人認為得了甲狀腺癌不要緊,術後也沒必要經常複查。42歲的鄭女士就在甲狀腺癌切除術後不幸復發,由於沒有及時複查,發現時已經發生了轉移。所幸,前些天她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接受了手術治療,目前恢復得很順利。
  • 原癌基因BRAF突變檢測的價值
    原癌基因BRAF:其V600E突變佔80%以上作為人類最重要的原癌基因之一,原癌基因BRAF突變會驅動腫瘤細胞的增殖、生長和分化,尤其在結直腸癌、甲狀腺乳頭狀癌、多毛細胞白血病、腦腫瘤和黑色素瘤中。目前檢測到的BRAF突變已逾30種,其中V600E突變佔80%以上,突變可導致RAF/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號通路的持續性激活,引起腫瘤細胞分化增殖、代謝、生長的改變。
  •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那麼哪些症狀或信號會提示肺癌發生復發或轉移呢?1.體重下降肺癌病人手術後如果沒有任何病情反覆,體重應保持平穩。如果在較長時間內出現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就應檢查有無腫瘤復發的可能。體重下降是腫瘤復發轉移的徵象之一。
  • 非小細胞肺癌首個輔助療法Tagrisso,復發風險降80%
    ▌肺癌患者早期用上靶向藥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癌症,也是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細胞肺癌約佔肺癌總數的80%以上。其中,約20%的NSCLC患者會攜帶EGFR突變。這種蛋白質上的突變,可引起細胞快速生長,幫助癌症擴散。
  • 陳海泉教授: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檢測和治療
    肺癌術後行基因檢測的意義陳海泉教授:對於很早期的肺癌患者,如浸潤前病變、Ⅰ期病變等術後無需行輔助治療的患者,術後基因檢測對於後續治療的指導意義不明確。而需要行術後輔助治療的II~III期患者,即使採用化療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其術後的基因檢測仍是有意義的,因為一旦患者出現術後的復發轉移,有可能病灶會非常小、難以獲取標本,而大多數術後的標本對於術後復發轉移的治療仍有指導作用。我們一直致力於建立一個肺癌患者術後復發的預測模型,去年9月份也在CHEST 雜誌上發表了肺癌術後復發動態預測模型的研究文章。
  • 術後會不會、易不易復發與哪些因素有關?
    早期肺癌術後會不會復發?易不易復發?某一個因素也決定不了,與多種原因有關。非小細胞肺癌術後5年生存率資料不完全一致,Ⅰ期大概在60%左右,Ⅱ期在35%左右,Ⅲ期只有25%左右,Ⅳ期不再說5年生存率。 同樣分期,若腫瘤的部位、癌細胞外侵情況不一樣預後也可能相差很大。
  • 神預測癌症復發、轉移?「腫瘤捕手」究竟是啥?
    當然是復發轉移了!  腫瘤患者常常糾結:需要預防性治療,防止復發轉移嗎?萬一本來不會復發,豈不是白白受罪?化療的罪,誰受誰知道!但不進行預防性治療,一旦發現復發轉移,是不是錯過了最佳時間?本可以乘勝追擊癌細胞,卻白白放走?
  • 上海每天新增23個肺癌 突變基因首次被找到
    不論在全球範圍,還是在中國,肺癌已然成為癌症第一殺手。在中國,每年新增的肺癌發生率有60萬人,同時還在呈不斷上升趨勢,預計到2025年,每年新增的病人將達到100萬。根據上海疾控中心發布的數據,上海每天有129個新發癌症病人,其中肺癌為23人,死亡的肺癌病人佔到所有腫瘤的四分之一。
  • 永不復發!剛得諾貝爾獎就被證明可有效治療癌症,基因編輯技術或先...
    「惡性腫瘤死亡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癌症的根本原因在於基因突變。人體之中的基因有上萬個,具體個數還不得而知,學界還存在爭論。而其中和癌症直接相關且已知的,大概有100多個。人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細胞增殖的過程,這是生物體的重要生命特徵,細胞以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分裂,會連帶著基因一起複製,從而保證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 攜帶癌症突變基因的人,一定會患癌?專家:不一定!取決於這3點!
    作者: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如果基因檢測結果顯示你攜帶有癌症突變基因,是否意味著你一定會患癌症呢? 不是! 即使家族中存在癌症易感基因突變,也不一定代表每個攜帶遺傳突變的人都會患癌。
  • 腫瘤切除後,為什麼還會復發轉移?要小心這些蛛絲馬跡
    雖然腫瘤首次發現時進行了手術清除,術後也給予輔助治療等手段進行鞏固治療,但仍然會有一部分患者發生復發或轉移。,一般無法知道具體的轉移部位和數量,而這些細胞本身就是與身體防禦機制鬥爭的勝利者,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和逃避打擊能力,所以即使殘存數目極少,也很有可能死灰復燃。
  • 低惡性腫瘤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容易復發,但是很少癌變轉移
    1、疾病定義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其實是一種間葉源性的腫瘤,這些病變的主要成分是由於肌纖維母細胞病變產生的,並伴有一些炎症反應,也就是有大量的漿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浸潤,當然,大部分的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不會惡化,這些病例可以歸為良性腫瘤,但是會存在一小部分的病例發生遠端轉移入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癌變,其特徵和癌症比較相似。
  • 八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或有遺傳突變,基因檢測可幫助親人預防癌症
    遺傳因素在多種癌症的患病風險中起著關鍵作用。識別種系易感性對治療決策、降低風險幹預、癌症篩查和受影響患者及其近親的種系檢測具有重要意義。基因檢測可以發現遺傳的遺傳突變,並可以個性化癌症治療,提高生存率,在親人中控制癌症並突破精密醫學的界限。
  • 預後和復發,可以看這4種標誌
    而CA15-3是乳腺癌或者術後復發的指標之一,所以乳腺癌術後的患者經常檢測這項指標。 而且不論是在乳腺癌還是在良性的腫瘤當中,甚至在正常人中也可以檢測到這兩種物質,所以綜上所述,這兩種物質對於乳腺癌的早期診斷意義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