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早期術後發現小結節是復發轉移嗎?還真不一定!

2020-12-05 肺凡力量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覓健社區,有覓友發帖詢問關於肺癌術後複查結果:「右肺腺癌早期,術後增強CT顯示左肺尖有小結節,屬於遠處轉移嗎?」

圖片來源:覓健

術後查出肺部小結節,就一定是肺癌復發轉移麼?

不一定!

首先我們先不必驚慌,先來了解術後出現的「結節」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小結節?

「結節」並非是一種疾病,而是醫學影像學上的專業名詞。所謂肺部小結節,即單一、邊界清楚、直徑小於或等於30mm,周圍被含氣肺組織包繞的病變。臨床上是這樣定義的:

1.肺內生長類圓形、邊界清楚、直徑>30mm的病灶稱為腫塊

2.直徑<30mm的軟組織病灶稱為肺結節

3.而<20mm的結節稱為小結節<5mm的結節為微小結節

之所以這樣定義,是因為結節的大小與其良、惡性有一定相關性,通常>30mm的病灶多為惡性,而更微小的結節,良性的可能性更大。根據結節密度的不同,可分為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節和磨玻璃結節三種。

肺部小結節就是癌症嗎?

不一定!

從病理診斷角度及經驗來說,造成肺小結節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三大類:

1、肺癌。往往是早期肺腺癌,這是一個譜系,從貼壁型生長的原位腺癌,發展到微浸潤性腺癌,最終成為浸潤性腺癌,也就是癌症。

2、肺良性腫瘤。常見的有錯構瘤、硬化性肺細胞瘤、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孤立性纖維性腫瘤、腺瘤等。

3、肺部炎性疾病。如炎症修復的纖維組織增生,也就是疤痕,還有結核桿菌感染包裹的結核球、麴黴菌球、隱球菌病、擴張支氣管,甚至是肺內小淋巴結等。

還有,一些免疫性疾病,如肉芽腫血管炎也可以形成小結節,還有結節病也以小結節形式存在。由以上可知,其實肺小結節出現的原因還有很多種,一般真正是肺癌的往往是少數情況,因此檢查出肺小結節的人也不必太過驚慌,但需要注意的是,惡性腫瘤往往是由良性發展而來的,因此也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

而如果確診了肺癌,在手術後再次發現小結節,又是怎麼回事?

肺癌術後檢查出了小結節是復發轉移嗎?

看兩點。

一看「顏值」——根據結節的外觀鑑別結節的良惡性。良性結節密度一致、邊緣清晰光滑,可表述為「表面鈣化、空洞、衛星灶」等;而惡性結節,其病灶有「密度不均、邊緣模糊,有分葉且不規則,有毛刺改變(毛玻璃樣)胸膜皺縮徵」等表述方法。

二看「發展」——我們要與術前的病理片進行動態對比,判斷該結節是新增生的還是手術前就已經存在了,形態是否變化等等。

如果結節是術前已經存在,並且術後病理片與術前相比無明顯變化的良性結節,只需定期去醫院檢查,聽從醫生的專業意見;如果是新增的惡性結節,可以遵照醫生的建議,根據肺部結節的不同位置採取纖維支氣管鏡、經皮肺結節穿刺活檢,進行病理診斷定性。對高度懷疑惡性肺結節患者,如果只是單個病灶復發轉移,而不是全面擴散轉移,再次手術切除也是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對於肺癌患者,術後檢查發現小結節的情況時有發生。雖說降低術後風險的最有效方式是依賴於初次治療的效果,但是肺癌患者術後仍舊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降低肺癌術後轉移復發風險。

如何預防肺癌術後轉移復發?

1、嚴格遵照醫囑,定期按時複查

由於肺癌至今尚無復發和轉移的可靠、早期預報信號,因而為及早發現復發或轉移,需要對病情進行密切監測和隨訪。一般來講,術後第一年,每三個月複查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複查一次,循環複查持續。

2、生物標記物檢測

預測復發風險的一個重要手段是使用分子生物學技術。肺癌是一種高度侵襲性腫瘤,病理分型(組織學分化、血管浸潤、淋巴滲透和胸膜浸潤)、腫瘤TNM分期、基因分型都與預後息息相關。可以結合基因檢測和免疫組化,通過生物標記物如檢測癌胚抗(CEA)、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表達水平,使用基因突變情況如檢測KRAS基因狀態來預測復發風險。

3、加強營養,預防感冒

對於肺癌病人,要保證營養,避免感冒,飲食上,食物的選擇要豐富多樣,配合水果、新鮮蔬菜。對於年紀大的病人來說,多食粥湯類食物會更好消化,同時要注重營養的保證,優質蛋白的攝入。 注意保暖,預防感冒,避免感染。無論是病毒或者細菌感染,都會引起身體免疫力下降,容易給癌細胞增殖復發可乘之機。

4、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愉快

戒酒、戒菸,不要過度勞累,不要亂吃中藥和保健品,注重情緒調節,保持心情愉快,適當鍛鍊身體。術後2-3 個月,可以做輕緩運動,如散步,由15 分鐘逐漸增加到40分鐘;也可練氣功、打太極拳、做廣播體操等輕柔的運動。

總之,肺癌患者術後複查發現小結節,先不要驚慌害怕,及時去諮詢醫生的專業建議,遵醫囑進行相關的檢查或治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預防肺癌的轉移復發!

相關焦點

  • 明明肺癌早期做了根治性手術,不久就復發轉移了,到底什麼原因
    3、為什麼有些人沒有檢查到轉移而行根治性手術,術後很快復發轉移呢? 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明明是早期,也做了根治性手術,術後為什麼很快就復發轉移了呢,這主要是因為目前的科技手段還無法準確的判斷血液中是否有尚未形成轉移灶的「漂流」癌細胞,有些早期癌症就發生了癌細胞脫落,這些癌細胞在血液循環過程中大部分會被免疫細胞殺滅,但少量的癌細胞仍有非常小的機率存活下來並在最終形成腫瘤轉移灶,這是有些早期腫瘤手術後也要做化療的原因,也是少數早期患者根治性手術後復發轉移的原因
  •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他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每6個月複查一次,然而最近他一直感覺乏力,體重好像下降了五六斤,離上次複查不到五個月,老張還是覺得不放心,決定提前複查,果然CT發現了問題,肝臟發現兩個不到1公分病灶,從病史和CT形態看,考慮轉移灶。
  • 什麼樣的肺癌才算早期?術後會不會、易不易復發與哪些因素有關?
    問題是Ⅱ期肺癌,要麼腫瘤直徑大,或者存在淋巴結轉移,或者腫瘤侵犯了主支氣管、胸膜等部位,這種情況算早期也就很「勉強」了,對吧? Ⅰ期肺癌是沒有淋巴結轉移、也沒有遠處轉移,腫瘤直徑相對較小、或腫瘤侵犯範圍較小,這應該算「相對早」的肺癌吧?當然ⅠA期要比ⅠB期更早些。
  •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一定要注意觀察,早發現早治療
    老張是個早期肺腺癌病人,3年前在當地腫瘤醫院手術,因為分期比較早,IB期,又沒有明顯高危因素,術後就沒有進行輔助治療。他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每6個月複查一次,然而最近他一直感覺乏力,體重好像下降了五六斤,離上次複查不到五個月,老張還是覺得不放心,決定提前複查,果然CT發現了問題,肝臟發現兩個不到1公分病灶,從病史和CT形態看,考慮轉移灶。
  • 「肺部小結節」是肺癌的前兆?看完你就清楚了……
    如今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健康,體檢人數在不斷增多,發現「肺部小結節」的患者也越來越多。 究竟什麼是肺結節?肺結節嚴重嗎?是肺癌嗎?接下來我該怎麼做呢?這是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
  • 早期肺癌手術後也有一定的復發機率,是否復發都寫在了病理結果上
    有可能是惡性病變肺癌,也有可能是癌前病變,表現為不典型腺瘤樣增生。事實上,1cm以內的絕大多數肺結節是良性的。 舉身邊的三個例子: 朋友的母親體檢發現肺結節,複查了兩次,病灶似有增大,看了三家醫院,專家都認為惡性可能性比較大,建議手術,結果術後病理是機化性肺炎。 一個護士同事體檢發現肺部5mm結節,焦慮到失眠,於是手術切除,病理結果是不典型腺瘤樣增生。
  • 我是早期肺癌,手術後醫生沒讓化療,現在復發了,是不是醫生失職
    其實對於腫瘤轉移發生於何時,現在還沒有定論,有些假說認為個別惡性程度高的癌細胞,轉移在細胞開始惡變不久就發生了。原位癌的癌細胞局限在組織的上皮層中,沒有突破基底膜侵犯周圍組織,而上皮層當中是沒有血管淋巴管的,所以原位癌的癌細胞到達不了遠處,也就無法發生轉移。 人人都做一下化療不就能預防肺癌復發了嗎?
  • 醫生說腫瘤切得很「乾淨」「徹底」,為什麼術後還會復發轉移呢?
    手術室外的談話間,醫生向家屬告知術中情況,大多會說腫瘤切得很徹底、很乾淨,聽到醫生這麼說,大家心裡也會得到暫時的慰藉,以為「徹底」「乾淨」就不會復發,至少不會短時間內復發,然而一些病人術後又復發、甚至遠處轉移,為什麼呢?其實復發包括局部、區域復發以及遠處轉移。
  • 肺癌復發轉移時多發生於2年內,如何應對?
    復發是指再次出現肉眼可見的癌組織,或者縮小、穩定的癌組織再次開始生長的現象。轉移是指癌組織從肺部的原發病灶轉移到其他器官,並在該器官生長增殖的現象。癌細胞會從肺部的原發灶位置進入淋巴液、血液後,轉移到其他器官(肝臟、腦等),並在其他器官處增殖。肺癌的復發或轉移多發生於2年內,超過5年就很少復發轉移了。如果患者沒有接受持續的治療,需要每3~6個月去醫院複查,通過CT等檢查肺癌的復發和轉移。
  • 「肺部小結節」是肺癌的前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清楚了
    肺部小結節與肺癌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一次疫情,讓人們更加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隨著做胸部CT的人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肺部小結節」。究竟什麼是肺結節?肺結節嚴重嗎?它是肺癌的前兆嗎?查出肺結節應該如何處理?這是每一位患者都很關心的問題,耐心看完這篇文章,這些問題就清楚了。
  • 警惕,這些基因突變,癌症術後易復發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不過得益於大家關注度的提升,一些肺癌高危人群使用低劑量螺旋CT來篩查早期肺癌,一些臨床I期肺癌可以被發現並使用手術的方式切除。除去肺癌之外,又一個其他類型的腫瘤長出來了。這種情況不是很常見。但臨床上確實會存在。那麼有沒有辦法可以預測早期肺癌手術之後的復發風險呢,有基因檢測產品是這麼做的。
  • 女子車禍入院,篩查新冠肺炎竟意外發現早期肺癌
    按防疫規定需做胸部CT排除新冠肺炎後才能住院,沒想到,檢查沒發現新冠肺炎,卻查出了左肺尖病灶。彭光明主任仔細觀察病灶的形態特徵後,考慮肺癌,為進一步確診,建議進行肺部疾病「金標準」檢查:CT引導下經皮肺結節穿刺活檢術,結果提示:早期肺癌。「我才37歲這麼年輕,也沒有不舒服,怎麼會得肺癌?」
  • 肺癌早期症狀不一定發生在肺部
    據了解,過去30年內,我國肺癌和乳腺癌死亡率大幅攀升,分別上升了465%和96%。預計到2025年,我國肺癌病人將達到100萬,成為世界第一肺癌大國。令人遺憾的是,多數肺癌一經發現就到了中晚期,失去了手術的機會。為此專家呼籲,40歲以上的吸菸人群,最好每年做個低劑量的胸部CT檢查,這是目前早期發現肺癌的相對準確的方法。
  • 陳海泉教授: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檢測和治療
    肺癌術後行基因檢測的意義陳海泉教授:對於很早期的肺癌患者,如浸潤前病變、Ⅰ期病變等術後無需行輔助治療的患者,術後基因檢測對於後續治療的指導意義不明確。而需要行術後輔助治療的II~III期患者,即使採用化療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其術後的基因檢測仍是有意義的,因為一旦患者出現術後的復發轉移,有可能病灶會非常小、難以獲取標本,而大多數術後的標本對於術後復發轉移的治療仍有指導作用。我們一直致力於建立一個肺癌患者術後復發的預測模型,去年9月份也在CHEST 雜誌上發表了肺癌術後復發動態預測模型的研究文章。
  • 肺癌晚期轉移就沒救了?預防腫瘤的復發和轉移要注意這4點!
    肺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約80%的肺癌患者出現症狀來就診時已處於疾病晚期,已經開始出現轉移。腫瘤的復發、轉移率讓很多患者惶恐不安,患者們總是把心提到嗓子眼兒,擔心自己的疾病會進展,那麼肺癌晚期出現轉移就沒救了嗎?
  • 【肺癌術後預防復發和轉移,NKT治療案例展示】清華NKT · 樂和親友...
    自取支氣管旁淋巴結及送檢(第4組、第7組、第9組)淋巴結未見轉移癌(分別為0/2、0/1、0/2、0/2),免疫組化染色示:癌細胞ALK(Ventana)(-)。術後未配合化療等輔助治療,而立即配合NKT細胞治療至今。方案為1療程/2個月,以預防復發轉移為主要目的,療效評估指標為無進展生存時間(PFS)。
  • 肺部磨玻璃影、肺部小結節和肺癌這三者之間有關係嗎?
    我肺上怎麼有肺部小結節呀?是不是肺癌呀?怎麼辦呀?你趕快幫我想想辦法呀?影與結節的概念區別在於,影是泛指影像學,就是CT檢查中發現的陰影,大小不限,形狀不限,而結節則是指3釐米以內、邊界清晰的類圓形病灶。磨玻璃影即磨玻璃樣不透光影,是一種肺部CT徵象,指肺密度輕度增高,但其內仍可見血管紋理的病變陰影。這兩種CT上的表現都不能代表病變就是肺癌。
  • 肺部磨玻璃影與肺部小結節、肺癌,這三個詞是一個意思嗎?
    大家現在做完CT後,有時會看到肺部磨玻璃影或肺部小結節等字眼,有些人就開始會充滿驚慌與疑慮了,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肺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肺部磨玻璃影與肺部小結節、肺癌,這三個詞是一個意思嗎?肺部磨玻璃影是什麼意思?
  • 肺部小結節一定會癌變嗎?別擔心了,4種情況多為良性
    光胸片來檢查肺部疾病,相應的發現肺部有小結節的病人也越來越多。這些結節呈現不同的特點,涵蓋不同的疾病譜,也意味著離肺癌可遠可近,因而分外讓人緊張無措。 肺部的小結節是肺癌嗎?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肺癌嗎?
  • 肺癌易復發轉移?或與這5個因素有關,不要無視了
    肺癌作為對健康不利的惡性腫瘤,一旦出現就應該抓緊展開治療。否則肺部惡性腫瘤嚴重,可能還會出現癌細胞轉移、擴散等情況,治療難度增大之外生命健康會受到威脅。作為比較容易復發和轉移的癌症,需要了解這種情況出現和哪些原因有關,才能夠及時避開。那麼,肺癌容易復發和轉移跟哪些原因有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