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復發轉移時多發生於2年內,如何應對?

2020-12-08 健康界

復發是指再次出現肉眼可見的癌組織,或者縮小、穩定的癌組織再次開始生長的現象。轉移是指癌組織從肺部的原發病灶轉移到其他器官,並在該器官生長增殖的現象。

即使手術把肺內的腫瘤全部摘除,但是並不能保證身體的其他部位沒有癌細胞。實際上體內不可見的癌細胞會再次在內體生長增殖。經過治療後縮小的癌組織也可能再次長大。癌細胞會從肺部的原發灶位置進入淋巴液、血液後,轉移到其他器官(肝臟、腦等),並在其他器官處增殖。

肺癌的復發或轉移多發生於2年內,超過5年就很少復發轉移了。如果患者沒有接受持續的治療,需要每3~6個月去醫院複查,通過CT等檢查肺癌的復發和轉移。(圖二)

有條件進行根治手術並在術後做輔助治療的,其治療目標為「根治」;但是當發生復發或轉移時,治療的目標則轉為「控制」癌症發展和「緩和」症狀。患者經藥物治療(化療)使腫瘤縮小或穩定之後再次增大,或者轉移到其他臟器的,需要進行2次治療、3次治療。

術後輔助免疫細胞治療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過繼性細胞治療屬於被動免疫治療的範疇,近年來在中國一直處在風口浪尖。2017年,以CAR-T為代表的免疫細胞治療大獲成功,FDA已批准兩款CAR-T細胞產品用於難治復發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治療。

2017年9月,ESMO大會公布了多項重磅研究,免疫治療的主導地位不可阻擋,尤其是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治療,但細胞治療的內容不多。《IO治療時訊》從中選擇了部分內容,以饗讀者。摘要(圖三)

過繼性細胞治療(ACT)目前並沒有廣泛獲批用於惡性腫瘤的術後輔助治療。一項III期隨機臨床研究顯示,手術後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輔助化療加免疫細胞治療,相比於輔助化療,可給患者帶來長期生存獲益。

對接受免疫治療的患者進行局部淋巴結細胞表面標誌物分析顯示癌症倖存者中CD8+/CD4+ T細胞的比例升高。

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用於NSCLC術後輔助治療能帶來生存獲益。細胞表面標誌物的免疫分析提示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是預測患者能夠從化療聯合免疫細胞治療中獲益的標誌物。

在術後輔助治療領域,ACT也取得了相對較好的結果,尤其是原發性肝細胞癌:

2000年,日本東京大學國家癌症研究中心人員在Lancet雜誌上發表一項隨機臨床研究結果:中位隨訪4.4年時,76例肝癌患者術後輔助應用CD3AK細胞治療,較74例對照組的復發率降低18%。

這些公布數據提示,細胞免疫治療作為被動免疫免疫治療的一種方式,在部分腫瘤類型、部分患者中,不論是晚期患者還是早期患者均能顯示出療效。

年度ESMO報導的這項日本研究中,作者從手術切除的淋巴結中擴增活化的T細胞和DC,結合化療應用於肺癌的術後輔助治療,取得了5年OS率提高24.3%、5年RFS率提高26.5%的結果。 相較於肺癌術後單純輔助化療僅能提高5年生存率5%的歷史數據,這樣的結果確實令人振奮。

癌症復發轉移一直是患者們最為之頭疼的問題,面對癌症病情的發展如何治療是最大的問題,癌症的治療,首先要做的是把病情控制住,不要急於求成,要有條理制定一個科學的綜合治療方案再去治療,盲目的治療只能加重病情。

參考資料:IO治療時訊

相關焦點

  •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肺癌診療指南裡也指出,隨訪期間,如果有症狀惡化或新發症狀,需要即時隨訪。那麼哪些症狀或信號會提示肺癌發生復發或轉移呢?1.體重下降肺癌病人手術後如果沒有任何病情反覆,體重應保持平穩。如果在較長時間內出現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就應檢查有無腫瘤復發的可能。體重下降是腫瘤復發轉移的徵象之一。
  •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一定要注意觀察,早發現早治療
    肺癌診療指南裡也指出,隨訪期間,如果有症狀惡化或新發症狀,需要即時隨訪。那麼哪些症狀或信號會提示肺癌發生復發或轉移呢? 1.體重下降 肺癌病人手術後如果沒有任何病情反覆,體重應保持平穩。如果在較長時間內出現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就應檢查有無腫瘤復發的可能。體重下降是腫瘤復發轉移的徵象之一。
  • 肺癌易復發轉移?或與這5個因素有關,不要無視了
    肺癌作為對健康不利的惡性腫瘤,一旦出現就應該抓緊展開治療。否則肺部惡性腫瘤嚴重,可能還會出現癌細胞轉移、擴散等情況,治療難度增大之外生命健康會受到威脅。作為比較容易復發和轉移的癌症,需要了解這種情況出現和哪些原因有關,才能夠及時避開。那麼,肺癌容易復發和轉移跟哪些原因有關呢?
  • 晚期肺癌多發轉移死亡1例
    2010年1月收入我院。       臨床診斷 左肺腺癌T2N3M1bⅣ期;縱隔淋巴結轉移;雙側頸部、雙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雙肺轉移;多發骨轉移。考慮不能耐受全身化療治療,患者EGFR突變檢測為陰性,但患者要求口服吉非替尼分子靶向治療,充分告知後,患者於2010年1月開始口服吉非替尼治療,250 mg每日1次,治療第2天後咳嗽、胸背部疼痛明顯緩解,4周後患者咳嗽、胸背部疼痛、腹脹緩解,未再咯血,雙側頸部及鎖骨上腫大淋巴結消退。給予複查肺部CT提示:左肺癌明顯縮小,總體療效判定為部分緩解。
  • 肺癌早期術後發現小結節是復發轉移嗎?還真不一定!
    由以上可知,其實肺小結節出現的原因還有很多種,一般真正是肺癌的往往是少數情況,因此檢查出肺小結節的人也不必太過驚慌,但需要注意的是,惡性腫瘤往往是由良性發展而來的,因此也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而如果確診了肺癌,在手術後再次發現小結節,又是怎麼回事?肺癌術後檢查出了小結節是復發轉移嗎?
  • 明明肺癌早期做了根治性手術,不久就復發轉移了,到底什麼原因
    而如果肺癌發生了轉移,則很快出現很多轉移症狀,肺癌轉移有三個渠道,一個是直接通過支氣管進行肺內轉移,另外就是通過淋巴管以及血管進行遠處其他臟器轉移,就會產生很多遠處轉移的症狀,但這樣講很多人還是不能理解如何去簡單的判斷是否有轉移。
  • 肺癌晚期轉移就沒救了?預防腫瘤的復發和轉移要注意這4點!
    肺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約80%的肺癌患者出現症狀來就診時已處於疾病晚期,已經開始出現轉移。腫瘤的復發、轉移率讓很多患者惶恐不安,患者們總是把心提到嗓子眼兒,擔心自己的疾病會進展,那麼肺癌晚期出現轉移就沒救了嗎?
  • 多發磨玻璃結節是晚期癌症轉移嗎?專家表示一般為多原發早期肺癌
    但禍不單行的是,在術後複查時程女士掃描出肺部有2個磨玻璃結節,當地醫院的醫生認為是肺部轉移灶,建議她儘早進行治療。驚慌的程女士和家人又在當地醫院找了其他醫生會診,同時還遠赴廣州諮詢了專家,他們都認為右肺的多發磨玻璃結節不是轉移灶,而是多中心原發灶。但專家們對於結節該如何治療說法不一,有人認為結節太小建議一年一次複查,也有人認為她的結節處於兩可之間,立即手術也行,先隨訪等結節有變化了再手術也行。
  • 幾大典型肺癌病例回顧:免疫治療病灶增大、多髮結節、肝轉移
    、胸膜多發轉移。2.肺部感染?3.肺轉移癌2 患者目前療效評價?3 下一步治療?點評1 該患者雖然影像資料與平時常見的免疫相關肺炎表現有所差別,但在第3周期治療後病灶在4天內短時間內縮小,不排除免疫相關肺炎可能,可以繼續原方案化療。2 建議再次進行PET-CT,與前次比較,再決定下一步治療策略。
  • [CSCO2016.v1肺癌指南精選特輯]小細胞肺癌的治療_CSCO2016_肺癌...
    醫脈通作為CSCO戰略合作夥伴,第一時間精選本次指南《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部分,以饗讀者。小細胞肺癌(SCLC)制定治療決策前應準確分期,需要行全身系統檢查,包括胸部和上腹部CT(必要時可行增強CT),雙側頸部、鎖骨上淋巴結彩超,全身骨ECT,腦增強MR檢查等,經濟條件允許的患者可行PET-CT檢查。
  • 腹脹8天,她查出2個肺癌,100多個肝轉移瘤,防癌該怎樣做?
    剩下的其它腫瘤,有兩個可能: 1.右下肺癌轉移到肝臟和胰腺,原發灶考慮右下肺那個1.6cm的不規則實性結節(某些低分化腺癌轉移早,以轉移瘤症狀為首發表現)。 這樣考慮的依據是,胰腺缺乏漿膜層,原發的胰腺癌在胰尾部常有明顯外侵,出現多發毛刺等,展露癌細胞的兇殘面目;而轉移瘤常局限於胰腺實質內,周圍比較光滑(但可以侵犯後方的脾血管)。
  • 警惕腫瘤復發轉移丨學會這3招,讓癌細胞無路可逃!
    癌細胞極其狡猾,它生長速度快、容易脫落,並會隨血液或者淋巴循環向其他部位生長,所以,腫瘤患者很容易發生復發轉移。肺癌的復發轉移是多數患者和家屬心中的頭等大事,仿佛一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炸的炸彈,冷不丁地就爆了......而「爆炸」帶來的二次傷害,威力是比初次發病來得更大的。
  • 什麼樣的肺癌才算早期?術後會不會、易不易復發與哪些因素有關?
    癌細胞一般源自支氣管黏膜上皮細胞,當癌細胞局限於黏膜層時為原位癌(病理學認為沒有突破黏膜基底層才是原位癌),這個深度沒有血管、淋巴管,腫瘤也就不會發生轉移,是貨真價實的早期肺癌。 原位癌之後就是浸潤癌,也有人把浸潤癌的起始段稱為微浸潤癌,治療效果不錯,也算名副其實的早期肺癌。
  • 病例精解丨氟維司群單藥治療多發轉移患者,無病生存超2年!
    2018年4月患者出現右上肢疼痛,左上肢活動障礙伴麻木,行MR檢查:C4-6椎間盤突出,多發椎體骨質破壞,考慮骨轉移可能性大。PET-CT:雙肺及胸膜面多髮結節及類結節,考慮轉移,多發骨轉移,右側第3-5肋間肌肉飽滿,伴代謝增高。
  • 【肺癌術後預防復發和轉移,NKT治療案例展示】清華NKT · 樂和親友...
    李先生與2016年10月體檢時發現右肺陰影,並於11月行胸腔鏡進行右肺上葉切除,病理示:右肺上葉周圍型浸潤性腺癌,貼壁為主型80%,腺泡型10%,乳頭型10%,腫瘤大小 3*2.5*2cm,癌組織未侵犯髒層胸膜,未侵犯段支氣管。支氣管斷端未見癌。
  • 肺癌晚期,被告知活不過2個月!5年了,一直沒復發
    5年前,Aaron得了肺癌,當時的他,被確診為晚期,生命只剩下2個月。如今,5年過去了,他依然活著…… 69歲,肺癌來了 被確診為肺癌那年,Aaron69歲,算是一個人生贏家,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和懂事的兒子,還有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除了吸了幾十年煙,這輩子他都沒有什麼不良嗜好,身體狀況一直都不錯。
  • 大概98%的小細胞肺癌與吸菸有關,約2/3的患者已出現遠處轉移!
    大概98%的小細胞肺癌與吸菸有關,約2/3的患者已出現遠處轉移,64歲患者體檢兩次被確診! 2019年2月再次在國內醫院接受支氣管鏡肺活檢,結果被診斷為小細胞肺癌。腫瘤尺寸大小為3.6×1.8×1.4cm,且伴隨淋巴結轉移。 小細胞肺癌約佔支氣管源性肺癌的15%--20%,其中大約98%的小細胞肺癌與吸菸有關。
  • 30歲多發肺結節,不是肺癌,醫生說跟吸菸有關,治療要用激素
    一個差點誤診為癌症晚期的病人先看一個病例,差點誤診為肺癌,後來靠小劑量激素治癒:病例來自北京楊京東教授這是一位30歲的年輕人,抽菸10年,因為頻繁咳嗽做CT,發現雙肺多發小結節,瞧著很像多發肺轉移瘤我們再看另一個例子:病例2,抽菸50年,2.0釐米肺癌,淋巴結轉移66歲老人,咳嗽咳痰,並逐漸加重,CT發現左側肺癌:這個肺癌用CT診斷不難,在肺間質纖維化並肺氣腫基礎上,左上肺出現不規則實性結節
  • 警惕肺癌發生轉移,千萬不要陷入這9個誤區!
    腫瘤放著不管遲早也是會轉移的,承擔一點點風險,及早進行治療,才是收益最大的方案。 誤區2:吃發物容易轉移 從字面上講,「發」包含發作、誘發、復發之意。 但腫瘤標誌物水平的一次升高,並不能說明癌症一定出現了復發或轉移,需要在一段時間內進行連續測量,動態監測才有參考價值。當然,對於復發或轉移,臨床上最重要的判斷標準就是影像學診斷,而腫瘤標誌物的變化只是為了更加便於監測病情變化,因此腫瘤標準物的升高≠腫瘤轉移。
  • 常見肺部腫瘤轉移途徑及轉移症狀表現
    晚期肺癌可出現多系統、多途徑、不同臟器的轉移,有些可以出現較明顯的臨床症狀。最常見的肺癌轉移部位包括:肝轉移30%的肺癌患者可以出現單發或多發的肝臟轉移癌灶。肺癌之所以出現肝臟轉移,主要是由於原發性肺癌的癌細胞脫落後通過血液循環侵入肝臟,在肝臟內播種並繼續生長,並可引起相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