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末,下班前的最後一位病人要做胸部CT,她是一位68歲女士,腹脹8天,伴有胸悶,CT片很不好:
右肺長了兩個腫瘤:左圖這個位於肺尖,是一個不規則的混合磨玻璃結節,長徑2.5cm,邊界清晰,伴有胸膜牽拉,符合浸潤性肺腺癌;右圖這個位於右肺下葉,長徑1.6cm,呈不規則實性結節,惡性可能大,增強CT有助於進一步明確診斷。
但她已經不需要做強化CT,沒必要了,因為胸部CT包含了一部分肝臟和胰腺,同時發現了100多個肝轉移瘤,還有一個胰腺腫瘤:
紅箭頭是肝臟上的轉移瘤,100多個灰色小圓圈,有的已經互相融合分不開了;紅色光圈是胰腺尾部的腫瘤,也長到5cm了;藍色箭頭顯示已經有腹水了,圍繞肝臟的灰色液性帶。
這位女士腹脹、胸悶8天,卻已經是癌症晚期中的晚期了,也許連一個月壽命都沒有了……
老人身上這麼多腫瘤,哪個是原發?哪些是轉移?
首先明確一點,右肺尖的混合磨玻璃結節是原發性肺腺癌,但是這個結節實性成分小於50%,且周圍包裹著磨玻璃區域,廣泛轉移風險不大,是獨立的。剩下的其它腫瘤,有兩個可能:
1.右下肺癌轉移到肝臟和胰腺,原發灶考慮右下肺那個1.6cm的不規則實性結節(某些低分化腺癌轉移早,以轉移瘤症狀為首發表現)。
這樣考慮的依據是,胰腺缺乏漿膜層,原發的胰腺癌在胰尾部常有明顯外侵,出現多發毛刺等,展露癌細胞的兇殘面目;而轉移瘤常局限於胰腺實質內,周圍比較光滑(但可以侵犯後方的脾血管)。如下圖:
2.胰腺癌,發生多發肝臟轉移、肺轉移。右下肺實性結節可能是肺轉移,也不除外多原發,通過穿刺病理可以確診。
在臨床中,胰腺轉移瘤的發生率約為2-5%;大多數無症狀,在定期隨訪時發現。胰腺轉移瘤與原發腫瘤檢出的時間間隔大約在1-3年之間,先發現轉移後發現原發瘤者比較少見。
胰腺轉移瘤出現後,病人的平均生存時間約為8.7個月。
有人說研究這些還有意義嗎?已經病入膏肓神仙難救了吧?治療還有意義嗎?
確實,這種情況已經無法根治,放在10年前,通常就不建議過度治療了,有時候只剩下十幾天、二十天壽命了。
有時候會聽說某些農村病人,得了急病十幾天就沒了,有的就屬於這種情況。
即使是10年後的今天,希望也不大,僅能找找延長壽命的辦法,療效並不樂觀。如果基因檢測能找到靶點,還有機會延長一下壽命。
就像上圖這位女士才40歲,乳腺癌手術後數年,又發生多發肝轉移,很幸運檢測陽性,靶向治療3個月後複查,腫瘤顯著縮小,數量也減少了好多:
後來第26個月複查,顯示腫瘤又復發了……
相對於無藥可用,有時候能花錢續命也是一種幸福。
回頭來看這位老人,當年是有機會走另一條路的
磨玻璃結節生長緩慢,右上肺這個病灶長到2.5cm至少需要3-5年時間,甚至10年以上。假如老人以前做過體檢,可以發現這個病灶,而對這個病灶的跟蹤觀察,也有機會及時發現右下肺的不規則實性結節。
早期肺癌是可以治癒的,相對於中晚期的昂貴治療,早期治癒費用也是最低的。
芸芸眾生,每個人的生命軌跡都不一樣,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對自己的身體好一點,重視定期檢修還能能多一層保障。
不是每個人都能長命百歲,但重視一下就能提高長壽機率……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分享小病例,傳遞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