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大典型肺癌病例回顧:免疫治療病灶增大、多髮結節、肝轉移

2020-11-27 健康界

2019年12月19日,由中國臨床腫瘤協會(CSCO)主辦,MED24承辦的Free線上線潘宏銘教授MDT會議如期舉行。會議藉助MED24網絡會議直播平臺在杭州、鄭州、蘭州、廣東、九江聯動同步直播進行。

主會場嘉賓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潘宏銘教授團隊,各會場嘉賓分別是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 段訓凰主任團隊、廣東省人民醫院 張華主任團隊、甘肅省腫瘤醫院 趙文濤醫師、鄭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劉宗文主任團隊、河南省人民醫院 王文玉主任團隊。

本次共討論了4個精彩的病例,一起來回顧下吧!

病例一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 楊慧珍醫師分享了一例局部晚期肺鱗癌免疫聯合化療的患者。具體診療過程如下:

基本情況

-患者:女性,70歲

-主訴:確診右肺鱗癌2月餘,要求治療

-入院時間:2019年9月16日

-現病史:患者自訴於2019年6月29日因「咳嗽,喘息」,我院查胸部CT:右肺中葉支氣管堵塞,下葉支氣管變窄,並右肺門軟組織影(3.3cm*3.57cm),考慮佔位;並右肺中葉不張;右下肺結節(1.7cm*1.5cm ),轉移可能;縱膈及右肺門淋巴結腫大。

支氣管鏡檢查:1.右中葉支氣管贅生物並阻塞性肺不張;2.右下葉支氣管贅生物惡性浸潤並管腔不全性阻塞,病理結果提示:(右中葉)慢性炎症並可見壞死及少量異型細胞,(右下葉)非小細胞癌,傾向非角化型鱗狀細胞癌。

患者至上海行DP方案化療1程,後行特瑞普瑞單抗240mg聯合多西他賽+卡鉑化療(具體劑量不詳),化療過程順利。

2019-08-25 複查胸部CT:右肺門見軟組織密度結節影,較前似略增大,右側支氣管內見高密度影,右肺下葉支氣管堵塞,右下肺體積減小,呈片狀高密度影,右側胸腔內見液體密度影,較前略增多。

2019-09-04日PET-CT:右肺癌化療後,右下肺門腫塊影(3.6cm*4.5cm) ,FDG攝取增高,考慮為中央型肺癌,病灶仍有腫瘤活性。縱膈淋巴結轉移,右側胸腔積液。

診斷

1.肺鱗癌 (cT4N2M0 IIIb )

2.縱隔及右肺門淋巴結繼發惡性腫瘤

3.支氣管哮喘

4.過敏性鼻炎

5.慢性咽炎

診療過程

-目前患者臨床症狀較前改善,考慮假性進展,繼續給予PD-1聯合DP化療2程後評估病情,若PR,可考慮行根治性放療

對於小標本病理,建議完善肺全套熱點基因檢測,患者及家屬表示暫不考慮

-2019-09-17起 給予PD1聯合DP化療2程,具體劑量為:特瑞普利單抗 240mg D0+多西他賽120mg D1+卡鉑 450mg D2,輔以止吐、護胃、護肝等對症

2019-10-31 複查胸部及上腹部CT:1、右肺團塊影較前明顯縮小;右肺中下葉少許炎症。2、右下肺結節較前略縮小。3、縱隔及右肺門淋巴結稍大;右側心膈角區淋巴結顯示

討論點

下一步治療?手術治療+術後放化療?根治性放療+化療?

繼續2程化療後行下一步治療?

點評

1 該患者採用PD-1聯合化療可以認為是一線治療而非新輔助治療,並未進行PD-L1等基因檢測,需要慎重;且聯合化療後病灶進展,並未調整方案是否有充足的依據。

2 從現有資料來看,患者目前無放療禁忌症,可以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下一步治療可以考慮放療的加入,對肺門病灶和縱膈淋巴結進行照射。

病例二

廣東省人民醫院 管吉林醫師分享了一例晚期肺鱗癌免疫治療後肺部病灶增大患者。具體診療過程如下:

基本情況

患者男,64歲,2019年09月開始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咳嗽,多為刺激性嗆咳,伴白色黏痰,有痰中帶血。查CEA:26.87、CYFRA21-1:4.84、NSE:12.8;外院CT及PET-CT:右上肺佔位並縱隔淋巴結腫大

2019-11-04行胸腔鏡,病理:支持鱗狀細胞癌,CK(++),CK7(+),TTF1(-),Napsin A(-), P63(+),PD-1(-),PD-L1(約1%)

診斷

右肺鱗癌IVa期 cT3N2M1a

診療過程

-2019-10-25、11-14 予第1、2周期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卡鉑+帕博利珠單抗治療

2019-12-11 CT:考慮右肺上葉肺癌並雙肺、胸膜多發轉移。左肺上葉癌性淋巴管炎

CEA:122.07 ng/mL,非小細胞肺癌相關抗原:11.38 ng/mL-12-12 第3周期白蛋白紫杉醇+卡鉑(未使用免疫治療),甲強龍 60mg qd

12-16 複查胸片:肺部病變較前吸收

討論點

1 肺部陰影病因:1.免疫相關肺炎?2.肺部感染?3.肺轉移癌

2 患者目前療效評價?

3 下一步治療?

點評

1 該患者雖然影像資料與平時常見的免疫相關肺炎表現有所差別,但在第3周期治療後病灶在4天內短時間內縮小,不排除免疫相關肺炎可能,可以繼續原方案化療。

2 建議再次進行PET-CT,與前次比較,再決定下一步治療策略。

病例三

甘肅省腫瘤醫院 趙文濤主任分享了一例雙肺多髮結節患者 。具體診療過程如下:

基本情況

-患者:女,50歲

-主訴:發現雙肺結節1年半,左肺上葉結節術後3月餘

-病史:患者於2018年3月當地醫院行胸部CT發現雙肺結節,2018年6月於蘭大二院行PET-CT示:右肺下葉內基底段磨玻璃結節,輕度代謝,餘雙肺多發大小不等磨玻璃結節及部分微小實性結節,無明顯代謝

患者定期複查,於2019年4月行胸CT檢查提示雙肺多髮結節,左肺上葉結節較前實性成分增加2019年5月7日全麻下行「螢光胸腔鏡下左肺上葉楔形切除術」術後病理提示:原位腺癌,癌組織為兩灶。EGFR基因檢測結果:21外顯子-L858R突變輔助檢查入院胸部CT檢查提示:雙肺多發磨玻璃樣結節

ax

餘各項檢查全身未見明顯轉移瘤徵象

診療過程

2019-08-31 全麻下行「螢光胸腔鏡下右肺上葉及右肺下葉楔形切除術」

術後病理提示:見術後病理報告。EGFR基因檢測結果:19外顯子-Del突變

討論點

1 該患者病理分期:Ⅰ期?Ⅳ期?

2 該患者術後長期處理策略:定期隨訪複查內科幹預?

點評

1 該患者多點原發的可能性比較大,發病機制以驅動基因為主,因此分期應當為Ⅰ期,後續治療建議以靶向治療維持。

2 多於多點原發病灶建議靶向治療維持,以預防未來患者其他部位發生腫瘤。

3 該患者是多點原發還是轉移需要更明確的證據判斷,可以注意患者病情發展的快慢。

4 肺部結節超過8mm是幹預的指徵,目前臨床對肺結節的幹預比較積極,早期肺癌的發現也越來越多,經檢查無其他地方轉移的情況下,首先考慮是早期肺癌。如果患者結節增大很慢,隨訪400天沒有改變,就不需要過早幹預。該患者不同部位的結節可能驅動基因也不同,還存在其他類型的突變,給TKI治療帶來困難,建議不需要太主動幹預,可以3個月後檢查,如果沒有增大,可以延長隨訪時間至6個月。

病例四

鄭大二附院放療科 宋銳醫師分享了一例局部晚期肺腺癌術後肝轉移患者。具體診療過程如下:

基本情況

患者女性,62歲,以「確診肺腺癌17月餘」為主訴入院,17月餘前患者因間斷咳嗽、咳痰來我科查胸部增強CT提示:1.左肺佔位;2.左肺多髮結節,考慮轉移可能;3.右肺炎症可能,建議複查;4.左側胸膜增厚;5.縱隔腫大淋巴結

既往無心肺疾病和基礎病變

腹部CT、頭顱MRI增強、ECT均未見明顯異常

行支氣管鏡穿刺活檢病理提示:腺癌

診斷

左肺腺癌 T4N3M0 IIIC期

診療過程

-患者及家屬強烈要求手術治療,經會診後轉入胸外科,於2018-07-31在全麻下行「胸腔鏡輔助下左肺下葉切除並左肺上葉楔形切除並縱隔淋巴結清掃並胸膜粘連烙斷術」

術後病理提示:1.(左下肺)腺癌(中等分化)腫瘤組織浸潤肺被膜。2.(左上肺)腺癌(中等分化)。3.支氣管切端未見癌浸潤。4.淋巴結可見有癌轉移。

NGS基因檢測結果:

-術後予「紫杉醇+順鉑」方案化療2周期。後行胸部放射治療定位,行放療 DT50GY/25次

-9月餘前行第3、4周期「紫杉醇+順鉑」方案化療,化療後白細胞減低,對症處理後好轉

複查腫瘤標誌物

-10月前因發熱、咳嗽,查胸部CT提示放射性肺炎,給予抗炎、激素、化痰等處理後好轉。

7月餘前行肝臟CT三期增強掃描結果提示:1.肝內轉移瘤可能性大;2.左側胸腔積液。

-明確診斷肺腺癌肝內轉移,給予二線「培美曲塞+卡鉑」方案化療6周期

複查肝臟MRI提示:病灶較前明顯縮小。評價PR

討論點

1 下一步治療?培美曲塞單藥維持?免疫治療?安羅替尼?

2 肝轉移灶局部治療?

點評

1 肝臟轉移灶建議局部介入治療,再進行全身維持治療。

2 該患者為四期且無基因突變,後續治療可以用培美曲塞維持,幹預前建議活檢明確肝內轉移灶基因突變狀態。如果沒有其他地方轉移灶,肝內多發轉移可以用局部放療、消融等局部手段,肝內血管豐富,也可以加用抗血管藥物阿瓦斯汀維持。

總結

此次MDT會議在潘宏銘教授的帶領下,腫瘤內科、胸外科、呼吸科和放療科的醫生們匯聚在一起,討論了4個肺癌的典型病例,促進了不同學科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明確了治療規範。通過各科室專家們思維的碰撞,不僅讓線上的專家們受益匪淺,也解決了臨床實際問題,得到了醫生們的一致好評。

編輯 | 書怡

終審 | 葉瓊

相關焦點

  • 多發磨玻璃結節是晚期癌症轉移嗎?專家表示一般為多原發早期肺癌
    43歲的程女士在一次檢查中發現自己長了甲狀腺結節,她積極地配合治療並進行了手術切除。但禍不單行的是,在術後複查時程女士掃描出肺部有2個磨玻璃結節,當地醫院的醫生認為是肺部轉移灶,建議她儘早進行治療。驚慌的程女士和家人又在當地醫院找了其他醫生會診,同時還遠赴廣州諮詢了專家,他們都認為右肺的多發磨玻璃結節不是轉移灶,而是多中心原發灶。但專家們對於結節該如何治療說法不一,有人認為結節太小建議一年一次複查,也有人認為她的結節處於兩可之間,立即手術也行,先隨訪等結節有變化了再手術也行。
  • 30歲多發肺結節,不是肺癌,醫生說跟吸菸有關,治療要用激素
    一個差點誤診為癌症晚期的病人先看一個病例,差點誤診為肺癌,後來靠小劑量激素治癒:病例來自北京楊京東教授這是一位30歲的年輕人,抽菸10年,因為頻繁咳嗽做CT,發現雙肺多發小結節,瞧著很像多發肺轉移瘤不過上面這位年輕人很幸運,戒菸並配合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病灶很快吸收好轉了。
  • 腹脹8天,她查出2個肺癌,100多個肝轉移瘤,防癌該怎樣做?
    ,長徑2.5cm,邊界清晰,伴有胸膜牽拉,符合浸潤性肺腺癌;右圖這個位於右肺下葉,長徑1.6cm,呈不規則實性結節,惡性可能大,增強CT有助於進一步明確診斷。剩下的其它腫瘤,有兩個可能: 1.右下肺癌轉移到肝臟和胰腺,原發灶考慮右下肺那個1.6cm的不規則實性結節(某些低分化腺癌轉移早,以轉移瘤症狀為首發表現)。
  • 肺轉移瘤的13個不典型表現
    CT影像常多發,多為圓形,壁薄,光滑均勻,也可以表現為厚薄不一,肺門側的壁較厚,外側的壁薄,也可出現厚壁空洞,空洞壁常有明顯強化。空洞性病變傾向於分布在胸膜下或葉間裂下,越靠近胸膜,空洞越小,直徑較大的空洞多分布在肺的中帶。厚壁空洞病變可隨著病灶增大而出現分葉、毛刺及壁結節等惡性空洞的特點。
  • CT鑑別12:多發磨玻璃結節(GGO)的鑑別診斷
    但是這個轉移性磨玻璃結節,圖片很典型。下圖為化療後,病灶有所吸收:Chest CT revealed a partial response of the primary site and the multiple ground-glass opacities after systemic chemotherapy.
  • 免疫治療,肺癌診治新方法
    2020年11月是全球肺癌關注月,目的是呼籲世界各國重視肺癌的預防,提高人們對肺癌的防癌、抗癌意識,普及肺癌的規範化診療知識。 知道嗎?肺癌的治療方法除了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外,還有一種原理獨特的治療方法--免疫治療。
  • 肺磨玻璃結節可怕嗎?磨玻璃結節長多大可能變成肺癌?
    有資料顯示,近70%的磨玻璃結節肺癌患者為女性,且發病有年輕化的特點。5早期時大部分患者沒有症狀,多因體檢或檢查其他疾病時偶然發現。有些患者的腫瘤在發現後經過多年隨訪仍無明顯變化。目前認為,對於磨玻璃結節型肺癌,當GGO小於3cm時,患者的預後相對較好,此時一般處於肺癌早期。特別是在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微浸潤性腺癌階段,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達100%。
  • 口服長春瑞濱節拍治療逆轉三代EGFR-TKI耐藥的病例分析|靶向治療|...
    轉診我院,查PET-CT示:考慮左下肺癌累及左肺門並雙肺門、縱隔多發淋巴結轉移,肝、右腎上腺、骨轉移。胸部CT示:1.左肺下葉佔位,肺癌可能2.右肺上葉磨玻璃影,炎症可能,建議隨訪除外惡性。腹部CT示:肝內低密度灶,轉移瘤可能。CTA示:考慮左肺下葉腫塊累及左肺下葉動脈並雙肺動脈分支多發瘤栓形成可能。氣管鏡病理(18-06749):(左B6)非小細胞癌,傾向腺癌。
  • 肺部查出多發性小結節,結果竟比「肺癌」還可怕
    簡要病史這是一個來自日本的病例:男性79歲,因呼吸困難6月就診。原有2型糖尿病與前列腺增生史,否認肺部疾病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無吸菸史、毒物吸入史。近期無體重減輕。原長期服用萘哌地爾與米拉貝隆治療前列腺增生,但2月前因懷疑藥物誘發的肺病而停用。
  • 【典型病例】原發性甲狀腺癌熱消融治療後再手術2例分析
    該原則適用於以縮小體積為目的的良性甲狀腺結節治療,但從甲狀腺癌根治角度,該操作不可避免地會增加腫瘤殘留的風險。本文報導的2 例病人即為消融治療不完全導致病灶殘留。腫瘤直徑>1 cm 的病灶殘留率為55.6%(5/9),而腫瘤直徑≤1 cm 的病灶殘留率為11.8%(4/34)。可見,腫瘤病灶越大消融越不完全,而微小病灶也可能由於熱消融範圍、劑量及時間不夠導致殘留。此外,部分文獻對於PTC 的RFA 安全性進行了報導,但文獻所列隨訪病例無倫理學聲明,且隨訪時間僅為3~18 個月,尚不足以判斷甲狀腺癌是否發生復發或轉移。
  • 磨玻璃結節就是肺癌?醫生用CT片舉4例說明,前3種不要緊
    但是,磨玻璃結節不一定是肺癌,我們下面看4個病例,很簡單! 非典型增生和原位腺癌都屬於腺癌的浸潤前病變,算不上真正意義的肺癌,且絕大多數是惰性病灶,可以長期隨訪觀察,發現進展再手術也不晚(很多人可以一輩子不進展)。而如果它們進一步發展,就會依次進展為微浸潤腺癌、浸潤性肺腺癌、轉移擴散。
  • 檢查出肺小結節不重視,年輕高管兩年後確診肺癌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心胸外科楊澤山主任醫師解釋道,「絕大多數肺小結節影像學表現為境界清晰,邊緣光整屬良性病灶,如炎性假瘤,肉芽腫,增殖灶,肺內淋巴結等,對人體沒有很大危害,一般不需要外科手術的介入,只有少部分腫瘤性質的結節才需進行處理。」 結節良惡性的判斷,與結節大小有一定關係,但也要考慮其他因素,如實性成份、境界邊緣形態等特點。
  • 病例精解丨氟維司群單藥治療多發轉移患者,無病生存超2年!
    術後規律服用TAM內分泌治療5年。 2018年4月患者出現右上肢疼痛,左上肢活動障礙伴麻木,行MR檢查:C4-6椎間盤突出,多發椎體骨質破壞,考慮骨轉移可能性大。PET-CT:雙肺及胸膜面多髮結節及類結節,考慮轉移,多發骨轉移,右側第3-5肋間肌肉飽滿,伴代謝增高。
  • 磨玻璃結節,她4年沒隨訪,長成晚期肺癌
    今天分享一個磨玻璃結節病例,因為4年沒跟蹤複查,錯過了根治機會.這個病例涉及到很多有用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一直到2019年3月份,開始出現咳嗽、咳痰症狀,複查CT發現右肺大片磨玻璃影:病灶密度不均勻,邊界不清晰,裡面可以充氣支氣管影(黑色樹枝狀),並且有不規則空洞。從形態上看跟肺炎有點類似,但結合前面的病史,要考慮肺炎型肺癌(現已歸類於肺腺癌)的可能。
  • 肺癌復發轉移時多發生於2年內,如何應對?
    轉移是指癌組織從肺部的原發病灶轉移到其他器官,並在該器官生長增殖的現象。即使手術把肺內的腫瘤全部摘除,但是並不能保證身體的其他部位沒有癌細胞。經過治療後縮小的癌組織也可能再次長大。癌細胞會從肺部的原發灶位置進入淋巴液、血液後,轉移到其他器官(肝臟、腦等),並在其他器官處增殖。肺癌的復發或轉移多發生於2年內,超過5年就很少復發轉移了。如果患者沒有接受持續的治療,需要每3~6個月去醫院複查,通過CT等檢查肺癌的復發和轉移。
  • 肺部磨玻璃樣影到肺癌有多遠?
    1、在初期( 切除後多證實為腺瘤樣不典型增生(AAH,癌前病變)或原位腺癌(AIS,未侵犯周圍血管間質、不會轉移,5年生存率100%),極端情況下也可是微浸潤腺癌(MIA,侵犯周圍血管間質 20%
  • 肺結節就是肺癌嗎?特徵性影像了解一下
    惡性結節:原位癌(AIS 浸潤前病變)、微浸潤腺癌 (MIA、浸潤性腺癌 (IAC)、鱗癌、小細胞癌等。筆者以多個病例圖解小結節、典型結節的動態變化,與大家共享。,下邊緣平直,上邊緣似乎有切跡,看似良性結節,可是隨著多年的時間明顯變大,出現邊緣毛刺等惡性徵象。
  • 晚期肺癌多發轉移死亡1例
    腹平軟,全腹無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肝、脾肋下未及,murphy's徵陰性,無移動性濁音,腸鳴音4次/min。雙下肢無浮腫。生理技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尿常規及肝腎功能電解質正常。
  • 晚期肺癌仍應積極治療,生存期以「年」計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近日,廣東省胸部腫瘤防治研究會暨胸部腫瘤多學科研討會在汕尾舉行,來自廣東、廣西、湖北等地的腫瘤醫學「大咖」參加了此次研究會,會上專家學者對晚期肺癌治療的新進展進行了學術交流,並對多個晚期肺癌病例、肺癌腦轉移病例進行了熱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