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仍應積極治療,生存期以「年」計

2020-12-05 羊城派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

近日,廣東省胸部腫瘤防治研究會暨胸部腫瘤多學科研討會在汕尾舉行,來自廣東、廣西、湖北等地的腫瘤醫學「大咖」參加了此次研究會,會上專家學者對晚期肺癌治療的新進展進行了學術交流,並對多個晚期肺癌病例、肺癌腦轉移病例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與會專家就疑難病例進行熱烈討論

肺癌患者做基因檢測,這個時間值得等

作為肺癌治療領域的「大咖」,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科王思愚教授經常呼籲高危人群做肺癌篩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肺癌。無奈他在臨床中遇到的許多肺癌患者一來到醫院就已經失去了手術機會,對於這部分患者,王思愚教授建議他們要做基因檢測。不過由於這項檢查費用高,尚未納入醫保,且檢查結果等候的時間比較長,有不少患者對做這個檢查比較抗拒。

「關鍵是不願意等待,希望一入院就能開始治療,其實這個等待是非常值得的!」王思愚教授解釋,這個檢查可以為接下來的精準化、個體化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據。比如說驅動基因陽性的肺癌患者,可以採用靶向藥物治療,和化療藥不同,靶向藥副作用小,病人可長期服用、長期獲益;如果是對PDL-1抗體高表達的患者,還可以接受免疫治療。

不過,急診治療的情況除外。王思愚教授介紹,就在不久前他剛接診了一位從外院轉來的30多歲女性肺癌患者,她的雙側肺布滿結節,呼吸困難,不能平躺,隨時會發生呼吸衰竭。在基因檢測結果出來前,王思愚教授根據她的年齡、不吸菸、腺癌等幾個要點,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選擇女性肺癌患者中60%出現的EGFR基因突變靶向藥物立即用藥!不少人都為他捏了一把汗,結果用藥的第三天患者的呼吸困難就明顯緩解了。

王思愚教授 圖/受訪者提供

化療+免疫治療,為超半數不能手術肺癌患者贏得手術機會

對於局部晚期(局部不可切除)的肺癌患者,在接受了精準、個體化的治療後,比如化療、免疫治療,或化療+免疫治療,有50%-70%的患者或會重新獲得手術機會!

王思愚教授介紹,在過去肺癌手術以早期和中期患者為主,而現在這類經過「新輔助治療」後重新獲得手術機會的局部晚期患者佔肺癌手術量的三分之一。

不過「新輔助治療」對於手術是把「雙刃劍」。王思愚教授解釋,一方面這些治療方式可以讓腫瘤病灶縮小,或腫瘤侵犯血管得到緩解使得血管在手術中可分離出來,由原來的不可切除變為可切除。但另一方面,免疫治療可能會使得血管發生纖維化,增加了手術中大出血的風險。另外,化療、免疫治療均可影響患者的心肺功能,而使得患者無法耐受手術,這就是「病灶可切除≠病人可接受手術」。因此,對於這部分患者,進行手術前的評估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王思愚教授介紹,在此次研討會的病例討論中,就有一位患者本來是不能手術的,經過三個周期的免疫治療後,再接受手術治療,就能把病灶完全切乾淨了,醫學上叫做「臨床病理完全緩解」。不過對於這部分患者,手術後是否還需要進行免疫維持治療,要維持治療多久,目前還沒有定論。

晚期肺癌腦轉移應積極治療,生存期是以「年」計

肺癌患者在整個病程中發生腦轉移的風險有40%,在所有會發生腦轉移的腫瘤中,肺癌排在第一位!在很多肺癌患者或家人的心目中,一旦發生腦轉移就等於時日無多了,其實不然。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腫瘤內科陳麗昆教授介紹,在她1996年剛剛開始接診肺癌腦轉移患者時,治療手段的確比較少,患者中位生存期是3個月左右,如果能用上全腦放療,患者的生存期能延長到6-10個月,不會超過一年。但是現在,隨著內科、外科、放療手段的不斷進步,肺癌腦轉移的患者生存期是以「年」計算,驅動基因陽性的肺癌腦轉移中位生存期可到2-4年,臨床上腦轉移後生存七八年的病例也不少見。

「而在亞洲人中,驅動基因陽性的比例比歐洲人高,其中女性不吸菸的肺癌腺癌患者驅動基因陽性的比例更可高達60%,所以說,腦轉移後不積極治療太可惜了!」

陳麗昆教授 圖/受訪者提供

【內科治療】陳麗昆教授介紹,肺癌腦轉移的內科治療是經歷了比較大的理念轉變的。在過去認為人體有「血腦屏障」,藥物很難到達腦部,所以選擇腦轉移的治療藥物首選能突破血腦屏障的。後來發現腦轉移瘤內的「血腦屏障」已經不是正常的結構,藥物是可以作用到腦部的,所以選擇的藥物主要是針對原發病灶有治療效果的藥物,對腦轉移病灶也會有治療效果。

目前臨床上,對於肺癌腦轉移患者,如果驅動基因陽性一般選擇靶向藥物治療,如果驅動基因陰性,一般選擇化療、免疫治療,或聯合治療。

【放療、手術】放療從前是腦轉移的標準治療,現在仍然是腦轉移的綜合治療全程策略的重要局部治療手段。在過去使用全腦放療,放射劑量未必能達到殺死腫瘤細胞的標準,且還會帶來神經損傷。而現在的放療技術是立體精準定向,射線可以360度打入病灶,這樣病灶吃的射線最多,而正常組織接受到的射線則被均勻地分散開來,是在人體可耐受的範圍。

而對於肺癌腦轉移患者,手術治療對解除神經壓迫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適用於較大的顱內佔位及神經症狀明顯的患者,但腫瘤腦轉移綜合治療很重要,手術治療掌握適應症很關鍵。

陳麗昆教授介紹,對於肺癌腦轉移患者,需要選擇什麼內科治療,在整個病程中是否需要放療或手術,何時進行放療或手術,每個人的情況可能大不相同,要進行個體化的處理。這時最好需要MDT團隊,進行多學科的綜合治療討論。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雖然有這麼多年肺癌腦轉移治療經驗,現在遇到疑難病例,我們還是經常做多學科的會診,神經外科、腫瘤內科、胸外科、放療科、影像科等不同學科的專家,我們共同坐下來討論,儘可能為病人制訂最精準、受益最大的治療方案。」

肺癌患者出診時一定要做腦部核磁共振

最後,陳麗昆教授提醒,在肺癌初診患者中,接近1/3的病人已經出現了腦轉移,但沒有症狀,通過腦部核磁共振可以及早發現。部分基層醫院僅僅為患者開具腦部CT檢查是不夠的,腦部核磁共振檢查才是金標準。(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王敏

審籤 | 陳婉允

實習生 | 趙翊辰

相關焦點

  • 肺癌晚期治療的建議
    癌症雖然很難治癒,但如果提早發現、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就能做到及時控制癌細胞擴散,讓患者「帶癌生存」,從這個角度來講,也可以說是「治好癌症」。 肺癌晚期的時候,已經有擴散轉移,很難通過手術清除所有癌細胞(因此不宜手術和治療),治療時機非常寶貴,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 得益於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晚期肺癌5年生存期不再奢談
    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肺鱗癌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比例呈下降趨勢但仍然佔非小細胞肺癌的25%-30%,每年新發晚期肺鱗癌仍然高達20餘萬人,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負擔。對於驅動基因陰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疫聯合化療是目前臨床使用最廣泛的治療方案。而且免疫治療越早使用,患者獲益越大。一線免疫聯合化療可將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升到20%以上,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去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2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於43.3%,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免疫治療的加入。
  • 肺癌晚期怎麼治療最好?轉移淋巴能活多久
    癌症晚期患者能活多久與患者選擇的治療方式和患者的心情有著很大的關係,癌症晚期還能活多久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確切的時間概念,但是患者可以通過自身的調理無限的延長這個時間。肺癌晚期還能活多久,的確是一個很難簡單回答的問題。肺癌屬於惡性程度比較高的癌症,但也不是說到了晚期就無法治療。
  • 肺癌患者新希望 免疫治療3期肺癌可延長生存期
    原標題:肺癌患者新希望 免疫治療3期肺癌可延長生存期 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症,也是頭號癌症殺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2018年約有210萬人新罹患肺癌,並導致180萬人死亡。肺癌早期症狀一般不明顯,約三分之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晚期,即第3或第4期肺癌。
  • 關小倩:EGFR-TKI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核心提示:肺癌可以大致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兩種類型,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佔全部肺癌的85%。僅有一小部分的NSCLC患者可以通過積極的治療得以治癒。約75%的患者在就診時已是局部晚期或有遠處轉移,如果不治療,其中位生存時間只有4~5個月,1年生存率不到10%。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關小倩表示,如何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是處在醫療界的一個難題。
  • 得了肺癌能活多久?4個關鍵因素,決定肺癌患者的生存期
    小A的大伯之前說身體不適,後來在家人陪同下去醫院做了身體檢查,結果被確診肺癌晚期。因為是癌症,大家都知道很難治療,而且大伯家裡並不富裕,於是產生了放棄治療的想法,但是小A的爺爺奶奶卻不同意,他們說:「必須治療,哪怕只能多活一年,也比什麼都不做好,別自己先給自己斷了後路。」
  • 得了晚期肺癌還能活10年?專家帶你來揭秘
    目前,隨著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的出現、通過有效的全程管理,不少肺癌晚期患者能實現長期帶瘤生存,存活5年以上、甚至10年都並非不可能。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下面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五區主任周承志帶我們揭秘。
  • 吳一龍:腫瘤免疫治療時代,晚期肺癌患者活10年不稀奇
    2018年是肺癌治療激動人心的一年,多個重磅研究結果顯示分子靶向治療、腫瘤免疫治療可以顯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讓肺癌治療「變了天」,有望讓不治之症轉變為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的慢性病。靶向治療相比放化療,能精準抑制腫瘤,副作用小,患者生存期顯著延長,生活質量提高。但分子靶向藥治療後會出現耐藥問題,因此,靶向藥物不斷更新,針對耐藥靶點的二代、三代靶向藥物相繼進入中國,使國內肺癌患者的生命不斷延長,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患者甚至有望跨越五年、甚至十年的生存期。
  • 晚期肺癌可以活多久?
    不同個人存在較為明顯的個體差異,比如通常晚期肺癌比早中期肺癌的生存周期短,但是也有個別的晚期肺癌患者生存周期長於早中期肺癌,這取決於患者的病理類型、治療方式、治療效果以及身體狀況,所以不管是早期還是晚期肺癌,只要確診後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才是最重要的。
  • 默沙東抗PD-1療法KEYTRUDA一線治療肺癌顯著延長總生存期
    今日,默沙東(MSD)公司宣布了一條重磅好消息,其評估抗PD-1療法KEYTRUDA單藥一線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包括非鱗狀或鱗狀組織學)的關鍵3期臨床試驗KEYNOTE-042抵達總生存期(OS)的主要終點。
  • 晚期肺癌病人越早用免疫治療存活時間越長
    晚期肺癌病人越早用免疫治療存活時間越長 2018-06-06 10:06:06來源:39健康網 美國時間6月3日KEYNOTE
  • 晚期小細胞肺癌患者已活過5年,他是如何做到的,綜合治療是秘訣
    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高,治療困難是不爭的事實,但也有晚期患者存活時間長的例子,我5年前診斷的一例小細胞肺癌,診斷的時候已經有縱膈淋巴結轉移,而且長得很大,但他心態好,積極配合治療,化療6個療程下來腫瘤病灶幾乎看不到,後來加做了放療,雖然有放射性肺炎的副反應,好在恢復的不錯,年年檢查病情穩定,去年復發了,又做了化療加上PD1抑制劑免疫治療
  • 肺癌免疫治療的三把大「斧」!「撬」動晚期患者五年長生存大門!
    另外一項重磅的臨床數據顯示:對於多線治療失敗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PD-1抗體治療的5年生存率達16%。相較於以往的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平均只有5%,提高了3倍。其中鱗癌和非鱗癌的總生存率相似。  三期非小細胞肺癌每年約佔新肺癌診斷的20%,這些患者是可能治癒的,但不幸的是,目前的治療方法使大多數患者會進展為晚期疾病。Imfinzi是近二十年首款獲批用於降低III期不可切除NSCLC疾病進展風險的療法,也是唯一獲批治療該人群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標誌著免疫治療從晚期肺癌患者向更早期患者邁進。
  • 真實研究:用好肺癌靶向藥,晚期肺癌患者可活過7年
    以下3個來自真實世界的研究表明,的確有一群長期生存的晚期肺癌患者,實現了像慢性病一樣通過吃藥來控制肺癌。名詞解釋:序貫是指在一個治療周期後緊接著使用另一種治療方式。在上述研究中,總生存期超過7年的這部分患者,一線使用克唑替尼失敗後使用阿來替尼繼續治療。在2019世界肺癌大會(WCLC)上,來自日本的Satomi Watanabe教授口頭匯報了這項研究及其數據。
  • 真實研究:用好肺癌靶向藥,晚期肺癌患者可活過7年!
    以下3個來自真實世界的研究表明,的確有一群長期生存的晚期肺癌患者,實現了像慢性病一樣通過吃藥來控制肺癌。◎ ALK抑制劑一代序貫二代,中位總生存期超過7年!在上述研究中,總生存期超過7年的這部分患者,一線使用克唑替尼失敗後使用阿來替尼繼續治療。在2019世界肺癌大會(WCLC)上,來自日本的Satomi Watanabe教授口頭匯報了這項研究及其數據。
  • 抗癌治療:顯著延長肺癌患者生存期,研究顯示CAPRI細胞療法有效
    36氪獲悉,近期發表於CYTOTHERAPY期刊上的一篇學術研究顯示,CAPRI細胞療法聯合化療,可顯著延長肺癌患者生存期。該研究的作者是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物細胞治療中心主任張毅教授,其團隊對CAPRI細胞療法進行了為期5年的臨床跟蹤。
  • 得了肺癌,究竟還能活多久?熬過五年生存期,是不是就安全了?
    在所有惡性腫瘤中,肺癌是我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佔第一,惡化程度高,治療難度大,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壽命會造成不小的影響。但即便如此,也並不是患上肺癌之後就活不久了,患者不需要太過於悲觀。我們知道,肺癌是分期的,共分為四期。
  • 默沙東PD-1免疫療法Keytruda一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顯著...
    2016年6月21日/生物谷BIOON/--美國製藥巨頭默沙東(Merck & Co)近日公布了PD-1免疫療法Keytruda(pembrolizumab)一項關鍵III期臨床研究(KEYNOTE-024)的積極數據
  • 肺癌晚期奇蹟般自愈,都驚訝是怎麼做到的,一起來看看怎麼回事
    在癌症的康復過程中,要解決患者的三個問題,一是飲食方面,二是運動,還有就是心理方面的治療,心理治療是很關鍵的,很多醫院都沒有心理治療,只是給病人一些安慰,心理上病人經常感覺到無助和沒有希望,也會導致病情的發展,只有心態積極才能得到康復。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
    (2020年9月14日,上海)在2020年CSCO即將到來之際,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血管靶向治療專家委員會及非小細胞肺癌專家委員會主導撰寫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以下簡稱《共識》)在上海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