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肺癌患者新希望 免疫治療3期肺癌可延長生存期
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症,也是頭號癌症殺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2018年約有210萬人新罹患肺癌,並導致180萬人死亡。肺癌早期症狀一般不明顯,約三分之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晚期,即第3或第4期肺癌。第3期肺癌癌細胞已局部擴散;第4期肺癌癌細胞則已擴散至其他器官,一般均無法手術治療。
中國香港臨床腫瘤科專科周國鈞醫生表示,就無法手術切除的第3期非小細胞肺癌而言,過去只能依靠放療和化療來治療,隨著醫療技術迅猛發展,目前還可以在同步放化療後配合嶄新的免疫治療,從而減少癌症復發及擴散風險,延長患者壽命和提高生活質素。
肺癌主要分兩類 八成以上是非小細胞肺癌
肺癌是肺部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症,主要分為兩大類:非小細胞肺癌(佔80%~85%)和小細胞肺癌(佔10%~15%)。與小細胞肺癌相比,非小細胞肺癌生長較為緩慢,擴散轉移相對較晚。如果患者能夠在疾病早期確診並進行治療,獲得治癒的可能性較大。如果確診時已經發展至晚期,患者亦無需感到絕望,不應放棄治療,因為現在有許多先進的治療方法,可大大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根據腫瘤大小及擴散程度,非小細胞肺癌可分為4期,治療方法也按期數而有所不同。
●第1和第2期屬於早期肺癌,可通過手術及化療醫治。
●第3期肺癌部分仍可進行手術,過往無法手術切除者可接受約6星期的同步放化療。而現在病人在完成同步放化療後, 可加上為期一年的免疫治療,藉此增加生存率。
●第4期肺癌由於癌細胞已擴散至其他器官,故以藥物控制病情為主(如化療、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等)。
免疫治療3期肺癌
可延長生存期
以往,無法手術切除的第3期非小細胞肺癌主要是採用同步放化療來治療,在放化療之後,患者的疾病無進展生存期中位數僅約6個月左右。但現在,由於有更多的研究及數據指出,使用免疫治療藥物PD-L1抑制劑能有效改善整體生存率,令這些患者有了新希望。
根據PACIFIC(太平洋)研究結果顯示,採用PD-L1抑制劑在同步放化療後作鞏固治療,第3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疾病無進展生存期達17.2個月,即肺癌無惡化或復發時間比以往只用放化療延長了3倍。此外,PD-L1抑制劑還降低了49%的疾病死亡和疾病進展風險。
在今年6月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太平洋研究發表了新數據,顯示第3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放化療後加用PD-L1抑制劑,3年生存期達57%(相對只用放化療為43.5%),表明PD-L1抑制劑有助患者得到更多的總生存(OS)益處。
目前,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和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肺癌治療指南已把這新的PD-L1抑制劑治療推薦為第3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常規治療。另外,這種PD-L1抑制劑對PD-L1蛋白表達程度高或低的患者都有療效,因此在進行治療前無需測試PD-L1狀態。
PD-L1抑制劑治療一般是在同步放化療後2~6星期進行,每兩星期一次,為期一年,通過靜脈點滴給藥,需時約一小時,患者在點滴後休息片刻即可回家。與化療相比,PD-L1抑制劑副作用較少,患者生活質量一般不受影響。部分患者可能出現一些罕見副作用,如肺炎、肝炎等,醫生會定期為病人抽血檢查,以確保安全。
免疫治療
藥效持久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會識別出癌細胞並加以攻擊,但癌細胞十分「狡猾」,它們會在表面戴上PD-L1蛋白「面具」,扮演正常細胞,避開T細胞的攻擊。免疫治療藥物PD-L1抑制劑的作用正是針對這些假扮正常細胞的癌細胞,抑制癌細胞上的PD-L1蛋白,阻止癌細胞「欺騙」免疫系統。這樣一來,T細胞便能識別出癌細胞的存在,並發動攻擊。
免疫治療藥物與化療的一大區別是,化療藥物經身體排走後便失去作用,但免疫治療藥物的藥效能持續一段長時間。這是因為免疫系統一旦被激活,被殺死的癌細胞會釋放抗原,令免疫系統更容易辨認癌細胞,這是一個較持久的良性循環。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