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或可代替放療延長NSCLC腦轉移患者的生存期

2020-11-28 健康界

  腦轉移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多達40%的患者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會發生腦轉移,有一半的患者會因此殘疾或者死亡。對於有症狀的多發腦轉移,通常採用全腦放射治療;而對於無症狀的多發腦轉移,則進行全身系統治療。不過腦轉移的全身治療主要限制在靶向治療領域。比如EGFR或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不僅在治療腦轉移方面,更是在預防腦轉移發生方面顯示出活性。  

  單用PD-1抑制劑免疫治療或者與化療聯合使用已獲批作為晚期NSCLC的一線標準治療,但是大多數關鍵的免疫治療試驗都除外了未接受治療的腦轉移。

  耶魯大學癌症中心的一項研究通過觀察帕博利珠單抗治療未經治療腦轉移NSCLC患者的臨床反應,探索PD-1抑制劑在中樞神經系統(CNS)的活性。

  研究發現,帕博利珠單抗對PD-L1表達≥1%的未經治療腦轉移NSCLC患者有治療活性,且安全性較好。

  需要進一步研究明確。

  最近,耶魯大學癌症中心(Yale Cancer Center)的一項關於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治療晚期NSCLC腦轉移患者的研究結果發表在頂級期刊《柳葉刀·腫瘤》上。研究發現,帕博利珠單抗對PD-L1表達≥1%的未經治療腦轉移NSCLC患者有治療活性,且安全性較好。帕博利珠單抗或可代替放療延長NSCLC腦轉移患者的生存期。

  

  這是一項非隨機、開放標籤的II期臨床試驗。研究通過觀察帕博利珠單抗治療未經治療腦轉移NSCLC患者的臨床反應,探索PD-1抑制劑在中樞神經系統(CNS)的活性。該研究是第一個側重於肺癌腦轉移患者人群並檢驗免疫療法效果的前瞻性臨床研究。

  研究方法

  入組患者要求:年齡大於18歲,IV期非小細胞肺癌,至少1處腦轉移且大小在5-20mm,沒有治療過或者放療後出現進展,沒有神經系統症狀或者皮質類固醇的需求,ECOG評分在2以下。

  入組患者給予靜脈滴注帕博利珠單抗 10mg/kg,每2周一次。入組患者被分為兩個隊列,隊列1為PD-L1表達≥1%的患者,隊列2為PD-L1表達<1%或者不能評價的患者。主要終點是患者獲得腦轉移緩解的比例(部分緩解[PR]或完全緩解[CR])。

  

  研究概述

  研究結果

  2014年3月31日至2018年5月21日,共有42名符合要求的患者入組接受治療。中位治療周期5.5次(IQR 4-16.3)。中位隨訪時間8.3個月(IQR 4·5–26·2)。隊列1的37位患者中有11位(29.7% [95% CI 15·9–47·0])獲得了腦轉移緩解(7個PR,4個CR)。隊列2中的5位患者均沒有任何反應。  

  隊列1的37位患者1年生存率為40%(95% CI 30-64),2年生存率為34%(21-54),超過了有記載的NSCLC腦轉移患者14.3%的生存率。

  

  隊列1患者群(PD-L1表達≥1%)的總生存期

  不良事件

  該研究中出現的不良事件與其他PD-1抑制劑治療NSCLC出現的一致。神經系統不良事件大多為1-2級,3級不良事件包括認知功能障礙、癲癇發作、中風各1例,與研究藥物無關。治療相關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4%(6/42),包括肺炎2例,急性腎損傷、腸炎、低鉀血症和腎上腺功能不全各1例。沒有治療相關死亡發生。

  洋蔥總結

  已有研究表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晚期黑色素瘤伴腦轉移和晚期NSCLC伴無症狀預處理的腦轉移均有一定獲益。例如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藥與化療對比的OAK研究中,使用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與多西他賽(docetaxel)的總生存期(OS)的風險比(HR),對於總人群為0.73,無腦轉移的患者群為0.74,有腦轉移的患者群為0.54;在PD-1抑制劑聯合化療的研究中也顯示出益處,例如KEYNOTE-189研究中,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化療與單用化療的OS相比,HR在所有人群、無腦轉移患者群、腦轉移患者群中分別為0.49、0.36和0.53。

  

  而耶魯的這項研究第一次清楚地表明,免疫治療對肺癌的腦轉移有反應,晚期NSCLC伴未經治療或者進展的腦轉移患者可以從帕博利珠單抗系統治療中獲益,這種益處反應在對腦轉移的控制上。在PD-1表達≥1%的特定人群中(隊列1),帕博利珠單抗的總緩解率更是令人鼓舞,達到了29.7%。與KEYNOTE 010研究相比(該研究報導帕博利珠單抗治療晚期NSCLC的總緩解率為18%),提高了10%。

  雖然這些結果是初步的,但仍然給了我們新的啟發。如果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以治療晚期NSCLC的腦轉移,那麼無法耐受放射治療的患者就有了更多選擇。

  參考文獻

  [1]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0)30111-X/fulltext

  [2]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0)30207-2/fulltext

相關焦點

  • 肺癌患者一定要知道,這項治療或可延長生存期!
    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肺癌的治療主要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免疫治療等等,其中60%-70%的肺癌病人需要接受放射治療。但是很多患者及家屬一提到放療就會擔驚受怕,拒絕放療,認為放療會帶來非常多的副作用。
  • 肺癌患者新希望 免疫治療3期肺癌可延長生存期
    原標題:肺癌患者新希望 免疫治療3期肺癌可延長生存期 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症,也是頭號癌症殺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2018年約有210萬人新罹患肺癌,並導致180萬人死亡。肺癌早期症狀一般不明顯,約三分之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晚期,即第3或第4期肺癌。
  • 免疫治療能成為NSCLC腦轉移患者的Mr.right嗎?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中有20%-32%會伴發腦轉移(BM),其中ALK(+)的患者中比例更是高達59%。
  • 免疫治療時代NSCLC放療的機遇與挑戰|放療|患者|Oncol|-健康界
    同時,也有一些臨床研究評估了放療聯合免疫治療的療效:KEYNOTE-001研究的二次分析顯示,與未接受過放療的患者相比,先前接受過放療患者的PFS(4.4 vs. 2.1個月; P=0.019)和OS(10.7 vs. 5.3個月; P=0.026)均顯著延長。在接受過放療的患者(43%)中,39%的患者接受過顱外放療,25%的患者接受過胸部放療。
  • 晚期肺癌仍應積極治療,生存期以「年」計
    但另一方面,免疫治療可能會使得血管發生纖維化,增加了手術中大出血的風險。另外,化療、免疫治療均可影響患者的心肺功能,而使得患者無法耐受手術,這就是「病灶可切除≠病人可接受手術」。因此,對於這部分患者,進行手術前的評估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 國際視角 | 克利夫蘭診所專家談肺癌腦轉移靶向及免疫治療最新進展
    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10%~15%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在初診時已發生腦轉移,在整個疾病病程中約50%的患者會發生腦轉移。對塞瑞替尼、布加替尼、阿來替尼的研究顯示,顱內ORR在50%~70%之間。蘿拉替尼的入腦能力也很強,在一項II期研究中,其治療1/2代ALK-TKI耐藥患者的顱內ORR可以達到53.1%-87%。過去腦轉移患者通常不接受藥物治療,因為血腦屏障滲透率有限,大多採用放療、手術等,分子靶向藥物的研發為NSCLC腦轉移患者提供了更為簡便有效的治療方法,進一步延長了生存期。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放療治療晚期頭頸鱗癌:未來之路|免疫治療|...
    兩組的客觀反應率(34.5% vs.29.0%)沒有明顯差異,中位反應持續時間(未達到vs.9.3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1.9個月vs.2.6個月),1年總生存期(50.2%vs.54.4%),≥3級毒性反應發生率(13.3%vs.9.7%)。該項研究免疫聯合放療組並未取得明顯的優勢,可能是與患者的選擇有關,其具體原因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
  • 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患者如何精準醫療?專訪大連醫科大學附二醫陳駿...
    轉移是腫瘤治療的一大瓶頸。在腫瘤醫學不甚發達的過去,肺癌一旦出現腦轉移如果不經治療,死亡近在咫尺,患者平均中位生存期僅1-2個月。使用放療、化療等傳統手段後,患者的生存期也只有6-8個月。
  • V辣有貨 | 肺癌腦轉移的免疫治療進展
    在免疫治療出現之前,腦轉移的治療手段主要為放療(全腦放療&立體定向放療)、手術、化療及靶向治療。隨著診療技術的發展,腦轉移患者的OS不斷延長,但患者的治療需求仍未滿足。在時間上,間隔小於6個月的腦轉移灶和原發灶的PD-L1表達一致性要高於6個月以上發生腦轉移的患者,但是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對於免疫細胞,趨勢相同,同樣也沒有統計學差異。
  • 肺癌晚期怎麼治療最好?轉移淋巴能活多久
    癌症晚期患者能活多久與患者選擇的治療方式和患者的心情有著很大的關係,癌症晚期還能活多久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確切的時間概念,但是患者可以通過自身的調理無限的延長這個時間。肺癌晚期還能活多久,的確是一個很難簡單回答的問題。肺癌屬於惡性程度比較高的癌症,但也不是說到了晚期就無法治療。
  • 「我是肺癌患者,免疫治療適合我嗎?」
    在沒有藥物禁忌症、藥物過敏的前提下,晚期肺癌患者一線治療使用化療聯合免疫治療都會獲益,比如:化療聯合PD-1或PD-L1相比只做化療,疾病緩解時間、有效率、總生存期都能得到改善。
  • 發現治療腦轉移的新方法,可顯著延長癌症病人生存期
    2018年6月13日訊 /生物谷BIION /——腦部微環境給癌症轉移起始細胞帶來了特別嚴重的選擇壓力,但是癌症總是可以以未知的機制避開這些壓力,成功在腦部建立轉移灶。活化的星形膠質細胞是腦部微環境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可以在不進入病變區的情況下限制轉移灶。
  • NEJM突破性成果 聯合免疫療法顯著縮小黑色素瘤的腦轉移
    「這項改變實踐的研究證明,你可以首先對這些患者進行免疫治療,同時治療大腦和顱外疾病,這為系統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開闢了新的機會。」大約40%的4期黑色素瘤患者在診斷時有腦轉移瘤,75%的患者最終發展成這種病症,腦轉移瘤以前很難治療,以至於這些患者經常被排除在新藥臨床試驗之外。患者的總生存率中位數為四至五個月。
  • 小細胞肺癌患者將迎來免疫治療新藥!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請的適應症為先前未接受過治療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這將成為第二款獲批一線治療小細胞肺癌的PD-L1抑制劑,第一款是羅氏的阿特珠單抗。 一項大型臨床試驗CASPIAN的新結果表明,免疫治療藥物durvalumab(德瓦魯單抗,Imfinzi)可以延長某些晚期小細胞肺癌(SCLC)患者的生存期。
  • 肺癌治療,選對治療方式很重要!
    對於不可手術的患者:推薦同步放化療±預防性腦放療。 2 廣泛期小細胞肺癌 ▍傳統放化療方式 無局部症狀或無腦轉移的患者:化療±胸部放療+預防性腦放療; 有局部症狀的患者:化療+局部放療+預防性腦放療;
  • 特殊人群不是免疫治療的禁區!真實世界數據揭秘特殊人群PD-1抗體...
    而在過去,如果患者沒有EGFR、ALK等敏感基因突變又有了腦轉移,可就真不是生存期上的好兆頭了。幾項專門統計腦轉移患者的真實世界數據,更是進一步證明了肺癌免疫治療,療效不會受到腦轉移影響的結論。不管是腦內的轉移灶還是原發灶,客觀緩解率都大體接近,配合治療腦轉移常用的放療,更可能有奇效。當然,進一步的臨床探索也勢在必行,因為還有太多的問題:如果患者有腦轉移導致的症狀,用藥劑量和方案需不需要調整?有沒有預測和評估療效的生化標記物?
  • 如治療合理,可獲超5年長期生存期
    乳腺癌患者若能早診早治,接受正規的治療,能有相當好的治療效果。 但問題是,由於絕大多數人對乳腺癌的認知和了解較少,多數患者發現自己的乳腺癌的時候已經處在中晚期了,那麼此時患者究竟還有多長的生存期呢?
  • 患腦轉移癌=被判死刑?多學科協作診療可獲長期生存
    張明山主任介紹:腦轉移癌發病率逐年增高,診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為幫助臨床醫生進一步了解腦轉移癌診治最新進展,給大家提供可參考的診療標準,三博腦科醫院舉辦了此次研討會,邀請了多學科專家授課,主要內容包括:《乳腺癌腦轉移治療進展》(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 王濤)、《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內科治療進展》(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許建萍)、《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內科治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穆新林
  • 幾分鐘了解日本的免疫治療
    對於一般疾病的臨床治療方法,首先考慮安全性,然後考慮療效、費用等。在癌症治療中,由於患者求生的目的更明確,可能選擇的順序不同。對癌症的治療,更多以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質量為原則。手術、化療和放療是眾所周知的癌症3大標準療法,免疫治療則被稱為癌症的「第四種療法」。
  • 恩曲替尼/ENTRECTINIB成為腦轉移患者的又一重要選擇!
    近十年來,肺癌患者的治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美國肺癌協會報導,美國的5年生存率從2009年的17.2%提高到2019年的21.7%。 而腫瘤靶向藥物的驅動基因檢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作為新發現的抗癌武器,為給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治療帶來了巨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