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術後預防復發和轉移,NKT治療案例展示】清華NKT · 樂和親友...

2021-01-10 騰訊網

案例分析

(小編溫馨提示:如果看不明白後續的專業描述,兩分鐘看完這段文字即可。)

李先生手術後未接受其他抗腫瘤治療,治療背景比較簡單,所以NKT細胞治療的效果也容易評估。

李先生與2016年10月體檢時發現右肺陰影,並於11月行胸腔鏡進行右肺上葉切除,病理示:右肺上葉周圍型浸潤性腺癌,貼壁為主型80%,腺泡型10%,乳頭型10%,腫瘤大小 3*2.5*2cm,癌組織未侵犯髒層胸膜,未侵犯段支氣管。支氣管斷端未見癌。自取支氣管旁淋巴結及送檢(第4組、第7組、第9組)淋巴結未見轉移癌(分別為0/2、0/1、0/2、0/2),免疫組化染色示:癌細胞ALK(Ventana)(-)。

術後未配合化療等輔助治療,而立即配合NKT細胞治療至今。方案為1療程/2個月,以預防復發轉移為主要目的,療效評估指標為無進展生存時間(PFS)。

截止2018年8月,患者通過10個療程的連續系統治療,定期複查肺部CT、頭及腹部磁共振,連續20個月未見任何明確復發及轉移徵象。

治療概況

2016年10月11日,患者在當地醫院查體,行胸部X線檢查提示右肺陰影,後口服抗炎藥物(具體不詳)治療一周。

2016年10月31日,在解放軍總院複查胸部CT考慮右肺上葉肺癌可能。

2016年11月11日,行PET-CT檢查提示:右肺上葉結節,代謝增高,考慮周圍型肺癌;左腎上腺異常代謝增加,不除外轉移性病變,

2016年11月14日,行腹部磁共振檢查提示左側腎上腺結合部略飽滿,未見明確轉移徵象。

2016年11月18日,行胸腔鏡下右肺上葉切除,淋巴結清掃術。術後病理:右肺上葉周圍型浸潤性腺癌,貼壁為主型80%,腺泡型10%,乳頭型10%,腫瘤大小 3*2.5*2cm,癌組織未侵犯髒層胸膜,未侵犯段支氣管。支氣管斷端未見癌。自取支氣管旁淋巴結及送檢(第4組、第7組、第9組)淋巴結未見轉移癌(分別為0/2、0/1、0/2、0/2)。免疫組化染色示:癌細胞ALK(Ventana)(-)。

2017年1月,開始NKT細胞治療,方案6療程/年,至2018年8月共行10療程。

影像資料對比

圖一和圖二:胸部影像改變:2017年5月24日至2018年3月29日複查雙肺胸膜下結節無明顯變化,右側胸膜局部增厚無明顯變化。

圖三:腹部影像改變:2016年11月14日至2017年12月7日複查腹部左側腎上腺結合部略飽滿,大小變化不明顯。

腫瘤標誌物檢測情況

腫瘤標誌物變化情況: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CEA、NSE、SCC、CYFRA21-1均處於正常範圍。PSA(總)2018.5複查略高於正常,PSA(游離)正常水平,考慮患者為中年男性,PSA為前列腺癌相關腫瘤標誌物,需密切觀察。

結論

—通過及時、連續和系統的個體化NKT細胞免疫治療:影像學定期複查肺部CT、頭顱及腹部磁共振未見明確腫瘤復發及轉移徵象。腫瘤標誌物變化情況: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CEA、NSE、SCC、CYFRA21-1均處於正常範圍。PSA(總)2018.5複查略高於正常,PSA(游離)正常水平,考慮患者為中年男性,PSA為前列腺癌相關腫瘤標誌物,需密切觀察,進一步篩查。生活質量此次評分為83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肺癌診療指南裡也指出,隨訪期間,如果有症狀惡化或新發症狀,需要即時隨訪。那麼哪些症狀或信號會提示肺癌發生復發或轉移呢?1.體重下降肺癌病人手術後如果沒有任何病情反覆,體重應保持平穩。如果在較長時間內出現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就應檢查有無腫瘤復發的可能。體重下降是腫瘤復發轉移的徵象之一。
  • 肺癌早期術後發現小結節是復發轉移嗎?還真不一定!
    圖片來源:覓健術後查出肺部小結節,就一定是肺癌復發轉移麼?由以上可知,其實肺小結節出現的原因還有很多種,一般真正是肺癌的往往是少數情況,因此檢查出肺小結節的人也不必太過驚慌,但需要注意的是,惡性腫瘤往往是由良性發展而來的,因此也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而如果確診了肺癌,在手術後再次發現小結節,又是怎麼回事?肺癌術後檢查出了小結節是復發轉移嗎?
  • 肺癌晚期轉移就沒救了?預防腫瘤的復發和轉移要注意這4點!
    肺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約80%的肺癌患者出現症狀來就診時已處於疾病晚期,已經開始出現轉移。腫瘤的復發、轉移率讓很多患者惶恐不安,患者們總是把心提到嗓子眼兒,擔心自己的疾病會進展,那麼肺癌晚期出現轉移就沒救了嗎?
  • 陳海泉教授: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檢測和治療
    肺癌術後行基因檢測的意義陳海泉教授:對於很早期的肺癌患者,如浸潤前病變、Ⅰ期病變等術後無需行輔助治療的患者,術後基因檢測對於後續治療的指導意義不明確。而需要行術後輔助治療的II~III期患者,即使採用化療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其術後的基因檢測仍是有意義的,因為一旦患者出現術後的復發轉移,有可能病灶會非常小、難以獲取標本,而大多數術後的標本對於術後復發轉移的治療仍有指導作用。我們一直致力於建立一個肺癌患者術後復發的預測模型,去年9月份也在CHEST 雜誌上發表了肺癌術後復發動態預測模型的研究文章。
  •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一定要注意觀察,早發現早治療
    老張是個早期肺腺癌病人,3年前在當地腫瘤醫院手術,因為分期比較早,IB期,又沒有明顯高危因素,術後就沒有進行輔助治療。肺癌診療指南裡也指出,隨訪期間,如果有症狀惡化或新發症狀,需要即時隨訪。那麼哪些症狀或信號會提示肺癌發生復發或轉移呢? 1.體重下降 肺癌病人手術後如果沒有任何病情反覆,體重應保持平穩。如果在較長時間內出現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就應檢查有無腫瘤復發的可能。體重下降是腫瘤復發轉移的徵象之一。
  • 西南交大《AFM》:預防乳腺癌術後復發和轉移的分級結構超細纖維裝置
    手術切除是治療原發性乳腺腫瘤的標準臨床策略。儘管有手術切除的優勢,但由於術後復發和轉移的發生率很高,因此乳腺癌患者在手術治療後的長期預後仍然不能令人滿意。顯微殘留病(MRD),如不能在術中消除的殘留腫瘤細胞或微腫瘤,是術後復發的直接原因。此外,腫瘤細胞的固有侵襲性導致殘留的微腫瘤向周圍組織的侵襲,並導致腫瘤細胞向特定器官和遠處轉移的遷移。
  • 超過50%患者復發轉移,預防復發很關鍵
    癌症治療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那就是復發和轉移!很多人認為只要手術將腫瘤全部切除就可以萬事大吉,徹底治癒,但實際上手術切除後的患者也往往沒有想像中的效果,復發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會引爆,而一旦復發治療將更加困難!
  • 肺癌復發轉移時多發生於2年內,如何應對?
    復發是指再次出現肉眼可見的癌組織,或者縮小、穩定的癌組織再次開始生長的現象。轉移是指癌組織從肺部的原發病灶轉移到其他器官,並在該器官生長增殖的現象。經過治療後縮小的癌組織也可能再次長大。癌細胞會從肺部的原發灶位置進入淋巴液、血液後,轉移到其他器官(肝臟、腦等),並在其他器官處增殖。肺癌的復發或轉移多發生於2年內,超過5年就很少復發轉移了。如果患者沒有接受持續的治療,需要每3~6個月去醫院複查,通過CT等檢查肺癌的復發和轉移。
  • 什麼樣的肺癌才算早期?術後會不會、易不易復發與哪些因素有關?
    早期肺癌的概念有些模糊,沒有客觀的評判標準,而晚期的定義要明確些,一般指的是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肺癌,以TNM分期法相對應為ⅢB期和Ⅳ期。那麼,該怎麼理解「早期」肺癌呢?
  • 我是早期肺癌,手術後醫生沒讓化療,現在復發了,是不是醫生失職
    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患者,我自己的一個遠房親戚就是這樣,手術之前,醫生告知是早期肺癌,手術之後也說手術沒問題,都切掉了,也沒有讓化療,放療和吃靶向藥,術後沒幾個月出現肩膀疼痛,且疼痛越來越厲害,最終在肩胛骨這個少見的轉移部位查到了腫瘤轉移病灶,經過一年的治療,最終去世。
  • 醫生說腫瘤切得很「乾淨」「徹底」,為什麼術後還會復發轉移呢?
    手術室外的談話間,醫生向家屬告知術中情況,大多會說腫瘤切得很徹底、很乾淨,聽到醫生這麼說,大家心裡也會得到暫時的慰藉,以為「徹底」「乾淨」就不會復發,至少不會短時間內復發,然而一些病人術後又復發、甚至遠處轉移,為什麼呢?其實復發包括局部、區域復發以及遠處轉移。
  • 警惕腫瘤復發轉移丨學會這3招,讓癌細胞無路可逃!
    癌細胞極其狡猾,它生長速度快、容易脫落,並會隨血液或者淋巴循環向其他部位生長,所以,腫瘤患者很容易發生復發轉移。肺癌的復發轉移是多數患者和家屬心中的頭等大事,仿佛一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炸的炸彈,冷不丁地就爆了......而「爆炸」帶來的二次傷害,威力是比初次發病來得更大的。
  • 肺癌易復發轉移?或與這5個因素有關,不要無視了
    肺癌作為對健康不利的惡性腫瘤,一旦出現就應該抓緊展開治療。否則肺部惡性腫瘤嚴重,可能還會出現癌細胞轉移、擴散等情況,治療難度增大之外生命健康會受到威脅。作為比較容易復發和轉移的癌症,需要了解這種情況出現和哪些原因有關,才能夠及時避開。那麼,肺癌容易復發和轉移跟哪些原因有關呢?
  • 明明肺癌早期做了根治性手術,不久就復發轉移了,到底什麼原因
    3、為什麼有些人沒有檢查到轉移而行根治性手術,術後很快復發轉移呢? 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明明是早期,也做了根治性手術,術後為什麼很快就復發轉移了呢,這主要是因為目前的科技手段還無法準確的判斷血液中是否有尚未形成轉移灶的「漂流」癌細胞,有些早期癌症就發生了癌細胞脫落,這些癌細胞在血液循環過程中大部分會被免疫細胞殺滅,但少量的癌細胞仍有非常小的機率存活下來並在最終形成腫瘤轉移灶,這是有些早期腫瘤手術後也要做化療的原因,也是少數早期患者根治性手術後復發轉移的原因
  • 非小細胞肺癌術後復發率有望下降83%
    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領銜的最新研究結果亮相醫學頂尖雜誌 新快報訊 記者黎秋玲 通訊員郝黎 張藍溪 靳婷報導 入組的非小細胞肺癌術後復發率下降
  • 術後20餘年,甲狀腺癌復發了!這個「懶癌」術後有10%復發率
    甲狀腺癌被很多人認為是「懶癌」,甚至有些人認為得了甲狀腺癌不要緊,術後也沒必要經常複查。42歲的鄭女士就在甲狀腺癌切除術後不幸復發,由於沒有及時複查,發現時已經發生了轉移。所幸,前些天她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接受了手術治療,目前恢復得很順利。
  • ADAURA 研究降低肺癌術後復發風險 83%,登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對正常組織影響小,與靶點結合更緊密,延緩耐藥,入腦濃度高)輔助治療研究的一個預設探索性分析,即疾病復發模式分析(含神經系統轉移)。 據悉,ADAURA 研究是一項全球性的 III 期雙盲隨機研究,評估在完全切除的 IB-IIIA EGFR 突變陽性肺癌患者中,奧希替尼與安慰劑對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結果顯示奧希替尼在 EGFR 突變陽性肺癌術後輔助治療中取得令人鼓舞的、有臨床顯著意義的療效,有望造福於肺癌患者。
  • 早期肺癌手術後也有一定的復發機率,是否復發都寫在了病理結果上
    有可能是惡性病變肺癌,也有可能是癌前病變,表現為不典型腺瘤樣增生。事實上,1cm以內的絕大多數肺結節是良性的。考慮分期較早,術後未進行任何治療,2年後發現淋巴結及肝轉移,雖然當時使用了價格昂貴的特羅凱,但半年後就耐藥了。
  • 垂體瘤復發的原因和預防的方法
    原標題:垂體瘤復發的原因和預防的方法   垂體瘤為什麼會出現復發的現象呢?垂體瘤在治療後也是還要多多注意的,因為很有可能出現復發的症狀。想要儘量避免垂體瘤復發應該要做到哪幾點呢?除此之外,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垂體瘤復發呢?快來看看吧。
  • 腫瘤患者手術治療後,是否還需要做化療來預防復發?
    有不少患者問醫生:「我做了切除根治手術,聽說這個病容易復發,您看還要不要做個hua療,或者吃個靶向藥預防鞏固一下?」其實,生活中很多人認為,一旦生了病,就要找到病因完全根治才算治癒,才能安心。當確診癌症,入院治療後,很多患者會做切除根治手術,如胃癌切除胃器官,乳腺癌切除乳腺器官,但是切完之後,癌細胞就跟著切除器官離開身體了嗎?不!癌細胞狡猾就狡猾在它會未雨綢繆,有可能在你癌症出現前,它們就會讓一些癌細胞先轉移到其他器官,先紮根,等到條件允許了,又繼續「生根發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癌症轉移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