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及家屬常常處於一個提心弔膽的狀態,在未接受治療時,擔心是否沒有治療方法,手術後擔心癌症如「打不死的小強」,冷不丁復發,讓人顫抖。
劉先生兩年前,出現無痛性血尿,予止血後症狀好轉,本以為已經痊癒,誰知劇情反轉,以為風平浪靜的時候,突然又險象環生。2年後,血尿再次出現,且更加洶湧。膀胱鏡病理結果異常殘酷:膀胱癌。膀胱癌是指發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惡性腫瘤。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佔我國泌尿生殖系腫瘤發病率的第一位,而在西方其發病率僅次於前列腺癌,居第2位。
由於劉先生所患的膀胱癌是淺表型,進行膀胱電切術即可實現膀胱腫瘤的切除。但命運仍然是波折坎坷的,膀胱癌具有易復發的生物特性。在保留膀胱的各種手術治療中,約50%在兩年內復發,而且常常不在原來部位。術後半年和兩年是兩個復發高峰期。如果三番兩次復發,侵犯到膀胱肌層,可能就得切除整個膀胱,出現終生掛尿袋的尷尬局面。
劉先生及家屬擔心膀胱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希望尋求遏制膀胱癌術後復發的有效方式。一起來看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專家們會給出怎樣的治療建議?
會診紀實
國際多學科會診,為患者制定「一人一方案」,其合理化和個性化的診療能提升患者生存率,縮短患者診斷和治療等待時間,同時避免多處問診、重複檢查帶來的費用和負擔。
會診開始,與會專家全面、完整地了解了患者的病歷、影像等資料,仔細傾聽了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及訴求,隨後,針對患者病情及訴求,來自中、外的腫瘤內科、放療科、影像科、物理師、技師、護理人員等幾十人的醫療隊伍,開啟了此次的多學科會診。
患者病歷
上下滑動框內文字,了解患者詳細病情
診斷
膀胱高級別尿路上皮癌
病情介紹
患者,男性,62歲
2017年因發現「血尿1天」,前往當地醫院行脫落細胞學檢查,未見腫瘤細胞,後予止血後症狀好轉,未行下一步診治(具體不詳)。
2019年5月開始出現血尿,顏色鮮紅,小便次數多,10次/天,無尿急,尿痛等不適。2019-05-14 前往外院,B超:左腎積水(重度),右腎慢性腎病圖像,右腎偏小,膀胱三角區毛糙,請結合膀胱鏡檢查結果;前列腺增生伴結石。
2019年5月17日,膀胱鏡尿道鏡檢查:尿道:前後尿道黏膜光滑,未見異常。前列腺:兩葉增生明顯,後尿道呈1字改變。中葉部分突向膀胱,膀胱頸口:輕度抬高。膀胱:膀胱頸口可見絨毛狀新生物。右左輸尿管口:可見。膀胱鏡病理:(膀胱頸口)非浸潤性乳頭狀尿路上皮癌,高級別。
2019年5月20日行經膀胱鏡膀胱電切術:術中見膀胱頸口及三角區右側可見絨毛狀隆起,前列腺突出膀胱,右側輸尿管開口顯示不清,予以行膀胱腫瘤電切。
術後病理:(膀胱腫瘤電切術)高級別尿路上皮癌,CK7(+),CK20(+),P63(+),GATA-3(+),PSA(-),Ki-67(50%+)。
後行9次膀胱灌注治療(具體不詳),術後患者訴不再出血。
2019年10月11日再次開始出現血尿,前往當地醫院對症治療後,症狀未見明顯改變,現仍有血尿。
目前,ECOG 1。菸酒史:既往吸菸,喝酒幾十年,已戒3年。
家族史:其父親,哥哥診斷「腎癌」。
討論時刻
膀胱癌術後容易復發嗎?
膀胱癌具有浸潤生長以及易轉移的生物學特徵,可以隨著淋巴循環以及血液循環等途徑出現其他部位的轉移。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電切術後約15-50%患者會出現復發,且大多在2年內復發。該患者是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選擇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這一治療方法有著一定的復發率,所以術後採用膀胱灌注化療進行輔助,以此來預防手術後的病情復發。
因復發概率仍然很高,建議進行尿脫落細胞學檢查和膀胱鏡檢查。這兩項檢查相輔相成,能有效、及時發現復發的腫瘤或腫瘤細胞的殘留。如果不及時發現,可能需要做全膀胱切除,甚至出現轉移而危及生命。
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2018年NCCN治療指南
可通過哪種治療防止復發?局部治療?整體治療?
單純的膀胱術不能解決術後高復發和進展問題,因此建議所有的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術後均進行輔助性膀胱灌注治療。該患者的膀胱癌細胞生長至黏膜層,但未侵犯肌肉層,可採用局部治療——膀胱灌注化療。膀胱灌注化療的藥物有絲裂黴素、阿黴素或表阿黴素,可消除殘餘癌細胞,降低復發機率。
那麼,是否需要用到整體治療(全身化療)呢?因未檢查到復發轉移病灶,且化療的毒性較大,目前暫不考慮全身化療。
考慮到其有腫瘤家族史,需要做哪些檢查?
該患者的一級親屬(包括父親、母親和兄弟姐妹)中,父親和哥哥均患有腎癌,他們與患者本人有50%的DNA相同。雖然癌症的遺傳易感性並不能確定會患癌,但會有更高的風險。
而他本人又患有腎癌,所以其直系親屬患癌的機率也高。建議其親屬進行VHL篩查。VHL基因突變的人群攜帶率估計為3/10萬左右,外顯率接近100%。其遺傳特徵為常染色體顯性方式,子女有50%機率發病。
會診結論
經過詳細討論,會診專家給出如下意見:
明確膀胱鏡檢查報告是否有腫瘤復發,明確腫瘤的部位及浸潤情況;
建議家屬行VHL基因篩查。
膀胱癌的病因複雜,既有遺傳因素,又有外在的環境因素。我們注意到劉先生具有幾十年的吸菸史,且一級親屬有患癌家族史,其患膀胱癌的高危因素較多。多學科會診,能幫助患者及家屬識別潛在風險,並在疾病惡化之前控制它。
文章審較:王斌醫生
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專家團隊
傅深 教授
國際多學科會診組長
上海專家組:
廣州專家組:
新加坡專家組:
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
多學科會診(簡稱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是由多個學科的專家通過討論,共同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的一種方法,尤其適用於腫瘤等複雜疾病的診療。是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首次倡導並推廣,對提高患者治療效果行之有效的診療方式。
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集合了上海美中嘉和腫瘤門診部、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等的專家資源,致力於為腫瘤患者提供專業、嚴謹、高質量的個性化診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