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葉狀惡性腫瘤術後快速復發一例_乳腺癌_葉狀惡性腫瘤_預後...

2020-11-30 醫脈通

葉狀腫瘤在所有乳腺惡性腫瘤中僅佔不足 0.5%,由於該腫瘤較少見,目前尚缺乏流行病學方面的數據。有關該腫瘤的病因學及高危因素尚未見文獻報導。葉狀腫瘤最早表現為乳腺腫塊,活動度較大。腫瘤大小差異大,可伴有乳頭內陷、潰瘍及胸壁固定。現將本院收治的1例乳腺惡性葉狀腫瘤術後復發患者的診療經過報告如下。


病案摘要


患者女性,43 歲。 2015 年 2 月因「右乳包塊伴局部疼痛」至當地醫院就診。 乳腺彩超示:右乳佔位,雙側腋窩可見淋巴結聲像圖。 2015 年 2 月 10 日在全麻下行「右乳腫塊切除術」。 術後病理示:右乳惡性分葉狀腫瘤,大小為 7.5 cm×7.5 cm×3.5 cm,右乳房乳腺惡性葉狀腫瘤。免疫組化示:腫瘤細胞 CD34(-)、CD117(-)、CD10(-)、SMA(-)、p53(-)、CK(-)和 Ki⁃67(>40%)。 


2015 年 3 月 4 日在全麻下行「右乳惡性分葉狀腫瘤局部擴大切除術」。 術後病理示:右乳上、下、內側、外側切緣及基底部均未見腫瘤組織。 


2015 年 12 月中旬患者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右側胸痛,活動時疼痛明顯,伴胸悶不適,後逐漸出現咳嗽、咳痰。胸部 CT 示:( 1) 右側胸腔佔位性病變,考慮惡性;(2)縱隔內多發腫大淋巴結,胸 2椎體骨質破壞,考慮轉移;(3)左肺下葉小結節,轉移不能除外;(4)右肺下葉炎症,右側胸腔積液(圖 1)。



2015 年 12 月25 日行右側胸腔穿刺活檢。 病理示:惡性梭形細胞腫瘤伴壞死。 免疫組化標記示:Vimentin(+++)、SMA(+)、CD34(血管+)、CK(-)、S⁃100(-)、CD117(-)、ER( -)、PR(-) 和 Ki⁃67(60%)(圖 2)。 結合病史及免疫組化結果,考慮乳腺惡性葉狀腫瘤(纖維肉瘤成分)轉移。 



2016年1月29日至6月12日予IAP方案(異環磷醯胺+表柔比星+順鉑) 化療3個周期,CT 引導下行經皮右肺腫塊局部氬氦刀冷凍消融術2次,治療期間複查CT顯示腫塊略縮小,療效評價為穩定。


2016年7月21日在全麻下行右胸腔腫瘤切除、右上肺葉切除術。術後病理提示:「肺+胸腔腫瘤」,梭形細胞惡性腫瘤伴壞死,考慮為乳腺惡性葉狀腫瘤(纖維肉瘤成分)復發,且未見淋巴結轉移(0/ 4)。 


2016年8月10日起患者自覺雙下肢麻木伴肌力下降,呈進行性加重,至8月15日麻木平面上升至胸骨柄,雙下肢肌力0級,大小便失禁。MRI 檢查示:胸 1、2、3 椎體信號異常,並右上肺巨大團塊樣佔位,結合病史考慮多發轉移(圖1)。2016年8月20日行病灶局部放療,2016年8月30日因病情進展,呼吸衰竭死亡。


討論 


葉狀腫瘤最早於1838年由 Johannes Muller 提出,最初的 這種命名和描述,使 60 多種相似的腫瘤均歸於這個範疇,直至1981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其命名為「葉狀腫瘤」。 葉狀腫瘤在所有乳腺惡性腫瘤中僅佔不足0.5%,目前尚缺乏流行病學方面的數據。葉狀腫瘤大多發生於女性,中位發病年齡為 43~ 45 歲。 


關於該腫瘤的病因學及高危因素尚無明確報導。葉狀腫瘤最早表現為乳腺腫塊,活動度較大,腫瘤大小差異大(1~41cm),可伴有乳頭內陷、潰瘍及胸壁固定。


葉狀腫瘤鉬靶片上的典型表現為光滑、多葉狀的佔位,與纖維腺瘤類似,因此具有疑似腫物的患者通常需要進一步超聲檢查。超聲下葉狀腫瘤通常表現為實性、低回聲的局限性腫塊,同時囊性成分的出現增加了對葉狀腫瘤的懷疑。


MRI在葉狀腫瘤檢查和隨訪方面的價值尚不清楚。一項關於30例活檢確診為葉狀腫瘤的回顧性分析顯示,惡性葉狀腫瘤MRI表現為邊界不規則的局限性腫塊,T1加權象高信號,T2加權象為低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良性葉狀腫瘤較惡性葉狀腫瘤有更顯著的強化,這與乳腺腺癌不同。當葉狀腫瘤的診斷在針芯活檢已經明確時,MRI檢查有助於確定腫瘤範圍及術前評估。


顯微鏡下,葉狀腫瘤的細胞形態從類似良性纖維腺瘤至高級別的肉瘤不等,間質成分是與纖維腺瘤鑑別的關鍵成分,且可分辨葉狀腫瘤的良惡性。


大樣本分析顯示,50%以上的葉狀腫瘤屬於良性,大約25%的葉狀腫瘤為惡性。良性葉狀腫瘤通常為間質細胞少量增生伴較小的細胞異型性,腫瘤邊界清晰,有絲分裂率≤4/10高倍鏡視野(highpowerfield,HPF),通常不伴有間質增生。


交界性腫瘤細胞異形性更大,顯微鏡下邊界浸潤,有絲分裂率為5~9/10HPF,缺乏間質增生。惡性葉狀腫瘤具有顯著的間質細胞增生,腫瘤邊緣浸潤,有絲分裂率更高(≥10/HPF),且伴有間質的過度增生。


由於惡性間質成分是腫瘤的主要組成,因此間質的過度增生常伴隨著侵襲性行為,許多臨床報導中惡性轉移性葉狀腫瘤具有多於一種肉瘤樣成分的過度增生,包括脂肪肉瘤、橫紋肌肉瘤、軟骨肉瘤及其他未明確分類的肉瘤。


本例患者復發術後病理顯示伴有纖維肉瘤成分,且細胞異型性更大,符合轉移的規律。腫瘤的組織學分級與其生物學特性密切相關,良性葉狀腫瘤術後有局部復發的可能。交界性腫瘤不但易局部復發,還有較小的遠處轉移風險;而惡性腫瘤遠處轉移概率更高。


據文獻報導,良性、交界性及惡性葉狀腫瘤在亞洲人群的復發率分別為10.9%、14.4%及21.6%左右,而惡性腫瘤的遠處轉移率約9%,最常轉移至肺、骨、腦等器官。


由於葉狀腫瘤較為少見,治療原則基本上是基於回顧性分析及短篇報導,治療方式更傾向於乳腺肉瘤而不是浸潤性導管癌。


外科完全切除是葉狀腫瘤的標準治療手段,多項研究建議切緣至少1cm,寬切緣可使良性葉狀腫瘤的局部復發率降低8%,使交界性和惡性腫瘤降低21%~36%。


當未達到理想的切緣時,復發率會明顯增高。由於腋窩淋巴結很少受累,因此手術中腋窩淋巴結通常不做常規切除。


對於一部分即使全乳腺切除也達不到1cm的寬切緣病例,建議行術後輔助放療,能夠一定程度上減少復發率。但放療的指徵需要更多的研究數據支持。


本例患者採用以手術為主的治療方式,兩次手術切除淋巴結均為陰性,初次及再次手術時,腫塊均較大且與周圍組織粘連,初次手術後未行任何輔助治療,短期內(10個月)發生復發,且再次手術後1個月內復發。


輔助化療的作用存在很大爭議,目前尚沒有隨機對照研究顯示輔助化療在葉狀腫瘤中的作用。一項包含28例惡性葉狀腫瘤的觀察性研究比較了術後輔助多西他賽+達卡巴嗪化療和術後觀察組的生存情況。


結果顯示,兩組的無復發生存期不存在顯著差異。然而,由於樣本量太小,因此研究存在一定偏倚。


本例患者復發時採取了IAP方案化療及經皮右肺腫塊局部氬氦刀冷凍消融術,期間腫塊稍縮小,但未達到部分緩解的標準。儘管在一部分腫瘤的上皮成分中內分泌受體表達陽性。但總體上,內分泌治療在葉狀腫瘤中無效。


大部分良性和交界性葉狀腫瘤可通過外科手術治癒,而惡性葉狀腫瘤的5年生存率僅為60%~80%。


研究顯示,惡性葉狀腫瘤的局部復發時間比良性或交界性腫瘤更短。局部復發的最佳治療方法是再次保證寬切緣的局部手術切除或是乳腺切除術,術後可行輔助放療防止再次復發。對於無法行局部切除的腫瘤,可選擇姑息性放療。


13%~40%的惡性葉狀腫瘤可發生遠處轉移,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是肺和骨骼。發生遠處轉移後,中位總生存期在30個月左右。參照肉瘤的治療,發生肺轉移時,在技術可行的情況下可行肺部病灶切除。


對於不可切除的病灶,則基於軟組織肉瘤相關指南行全身化療。鑑於本例患者的特點及預後,筆者認為當惡性葉狀腫瘤手術切緣不夠或無法手術切盡時,術後高危區域的放療至關重要,以儘可能減少局部復發。


惡性葉狀腫瘤侵襲性較大,倍增時間短,術後需密切隨訪。對於局部復發的腫瘤,局部治療顯示出一定效果,在腫瘤可控制時期,可採用再次手術、局部氬氦刀及立體定向放療等治療方式,儘可能控制腫瘤進展並延長生存期。


總的來說,葉狀腫瘤按不同分類,生物學行為及預後存在很大差異;治療方面,手術是主要治療手段,復發及遠處轉移的惡性葉狀腫瘤預後較差,放療及化療效果甚微,希望今後有更多的臨床研究可供參考。


來源:汪洋,張群. 乳腺惡性腫瘤術後復發1例, 臨床腫瘤學雜誌.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復發風險多大?預後效果如何?乳腺癌患者查次血就能搞定!
    核心提示: 作為女性的「奪命殺手」,乳腺癌已成為中國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更是以每年3%的速度在我國遞增,有專家預計,到2021年,中國乳腺癌的患者將突破250萬。而好消息的是,儘管在女性罹患惡性腫瘤的致死率中仍排名第一,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正持續降低。
  • 楊文濤教授點評:三陰性乳腺癌——USCAP會議乳腺專欄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是一組無論在組織形態、基因背景、治療反應、還是預後方面都存在明顯異質性的腫瘤,也一直是乳腺診治方面的難點和熱點。TERT啟動子突變在乳腺葉狀腫瘤中高達52%,而在乳腺癌中罕見。一項來自美國和瑞士的聯合研究顯示部分化生性癌,主要是梭形細胞或鱗狀細胞分化為主的化生性癌具有TERT啟動子熱點突變。因此TERT啟動子突變不適用於梭形細胞化生性癌與葉狀腫瘤的鑑別診斷。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團隊對4例伴有骨分化的化生性癌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其中PIK3CA和TP53基因突變常見。
  • 乳腺癌有哪些標誌物?預後和復發,可以看這4種標誌
    毫無疑問,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可以說女性患癌最多的就是乳腺癌了。 在全世界範圍內,每年有120萬婦女患乳腺癌,其中50萬人因乳腺癌而死亡。
  • 關愛女性健康 預防乳腺疾病,對於乳腺癌的防治,我們能做什麼?
    現在因為乳腺癌的發病率高,國家非常重視,每年都會有兩癌篩查,就是乳腺癌和宮頸癌的篩查。目前醫院的檢查手段主要有臨床醫生檢查,超聲、X線(即鉬靶)、核磁幾種檢查手段。對於乳腺癌的診斷,鉬靶和彩超各有優勢。彩超看乳腺結節會比較好,鉬靶看鈣化更有優勢,而如果發現了可疑的腫塊,我們就推薦做一個兩者聯合的檢查。鉬靶檢查對於緻密性乳腺癌的檢出率大概是48%,而聯合超聲檢查則可以提高到97%。
  • 高侵襲性乳腺癌影像學研究進展
    隨著全民健康意識的提高,精準醫療和個體化治療的實施,分子靶向治療的成功,篩查發現的早期乳腺癌比例不斷升高,早期診斷和及時幹預治療更加普及和完善,使我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顯著升高,乳腺篩查使乳腺癌的死亡風險降低40%。然而,大部分乳腺癌仍因高度侵襲性、易復發、轉移而失去最佳治療時機,預後不良。
  • 西南交大《AFM》:預防乳腺癌術後復發和轉移的分級結構超細纖維裝置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流行的癌症,佔2019年新診斷癌症的30%。手術切除是治療原發性乳腺腫瘤的標準臨床策略。儘管有手術切除的優勢,但由於術後復發和轉移的發生率很高,因此乳腺癌患者在手術治療後的長期預後仍然不能令人滿意。
  • 幫您解讀乳腺癌化驗單
    乳腺癌的發病年齡以40~60歲的女性為多見,但近年來40歲以下人群的發病率逐漸升高。乳腺癌的診斷除了通過詢問病史、查體、X線檢查、B超、近紅外線掃描、CT檢查及活體組織檢查等手段外,腫瘤標誌物檢查是近年來常用的一項化驗。它對乳腺癌的早期診斷、治療監測和預後估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 左顳部上皮-肌上皮癌1例
    患者2012-03-29因發現左顳部腫塊在我院耳鼻喉科局麻下行左顳部腫瘤擴大根治術,術中冰凍病理提示惡性腫瘤,遂全麻下行左功能性頸淋巴結清掃術2012-04-10術後病理示:AE1/AE3+,MSA+,SMA-,S-100-,P63-,左顳部上皮肌上皮癌;大小2.5 cm×2.0 cm×1.2 cm,另送檢區淋巴結3枚,未見癌轉移;頸淋巴結未見腫瘤轉移術後給予左顳部術後瘤床普通放療2012-11月因出現咳嗽咳白色泡沫痰
  • 男人也會患乳腺癌,發現這種腫塊要儘快檢查
    4月的一天,長沙市婦幼保健院乳腺外科門診接診了一位特殊的患者。65歲的李嗲一周前發現自己的左側乳房長了一枚腫物,越想越不對勁,就趕緊掛號去醫院看看。門診醫生初步判斷其乳腺惡性腫瘤可能性大,李嗲隨即住院完善相關檢查並進行了手術治療。
  • 乳腺癌:切除之後 必然復發?-乳腺癌,姚貝娜,乳腺,切除,復發 ——快...
    有一些說法認為,乳腺癌復發恐怕是難以避免的。這難道是真的嗎?乳腺癌真的如此可怕?另外,坊間一直流傳著諸如「女性常年喝豆漿容易導致乳腺癌高發」等說法,這靠譜嗎?真相:記者向有關專家求證獲悉,乳腺癌是否轉移及復發除與發現時間早晚相關外,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是更關鍵的因素,通常血行轉移有可能致命。
  • 乳腺癌病理報告中的預後信息你知道嗎?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發現乳腺癌新發病例逐年增加,而且發病年齡也趨於年輕化,乳腺癌的最終確診需依靠病理活檢診斷。」那麼,病理報告結果會看麼?什麼叫做「病理報告的預後信息」呢?
  • 關於乳腺癌的40個問答,非常實用!轉給你認識的女性
    乳腺癌篩查的意義是什麼? 答:乳腺癌是少數幾個經研究和實踐證明能夠通過篩查降低死亡率的惡性腫瘤。篩查發現的早期乳腺癌,治療效果好,預後好,患者生活質量也大為提高。
  • 「粉紅絲帶 女性關愛」系列科普|乳腺結節、乳腺增生、乳腺癌,你真...
    體檢的時候,很多女性都會查出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在胸部B超的檢查結果中,也可能會看到「多髮結節」的字眼,繼而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懷疑自己已經半隻腳跨入乳腺癌的大門了。 那麼,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乳腺結節、乳腺增生、乳腺癌是三個相同的概念嗎?三者之間又是否有所關聯?希望本期文章能夠為大家答疑解惑,正確看待自身的乳腺問題。
  • 術前內分泌治療和檢測可簡便預測乳腺癌復發風險
    如何預測預後以更好制定術後治療策略?結果表明,在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術前內分泌治療安全,儘管不會明顯改善預後,但圍術期檢測患者對內分泌治療的反應,能夠簡便地預測復發機率。這可能會推動臨床實踐的改變。研究團隊表示,「這是世界上同類試驗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明了在乳腺癌手術前提供芳香酶抑制劑治療並結合Ki67水平簡便檢測的價值。」
  • 凝血酶敏感蛋白-1與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發生發展的關係
    實體腫瘤的血管形成前期由於缺乏新生血管滋養,腫瘤細胞增殖和凋亡速度基本相當,腫瘤長期處於靜止狀態,一旦腫瘤內血管開始生成,腫瘤便得以快速生長,侵襲力及轉移能力均增強。在膀胱癌組織中發現TSP-1的表達與其分級分期有密切關係,正常組織或腫瘤早期TSP-1的表達較高。Yap研究證實TSP-1可以抑制膀胱癌血管的生成。在乳腺癌的研究中發現,低劑量節律紫杉醇通過上調TSP-1表達來促進乳腺癌細胞凋亡。在TSP-1缺乏的乳腺癌動物中,腫瘤脈管系統顯著增加。
  • 素樸中醫乳腺郭宇飛:放化療痛苦 中醫扶正祛邪巧調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常被稱之為「粉紅殺手」,發病率居於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中晚期會出現消瘦、乏力、貧血、發熱、厭食等惡病質的症狀,也可因復發轉移出現其他器官的病變。治療手段主要是以手術、放療和化療為主,但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和化療的耐藥性使很多患者無法耐受,局限的治療手段使患者及其家庭陷入了痛苦的深淵。
  • 腦膠質瘤是惡性腫瘤嗎?為什麼呢?
    腦膠質瘤是惡性腫瘤的,這個也是我們在顱腦腫瘤當中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形式,佔整體顱腦腫瘤的40%到50%。    膠質瘤這個是來源於神經上皮的腫瘤,他和惡性腫瘤的生長方式基本上是一樣的,都是源自一些細胞不斷的不受限制的分化以及增長,侵蝕周圍的組織和器官,引起了各種臨床症狀
  • 預防乳腺癌復發會有什麼措施?
    核心提示:預防乳腺癌復發會有什麼措施?目前,乳腺癌是女性朋友較大的困擾,稍微不小心就有可能患上該疾病,乳腺癌是一種惡性腫瘤,一旦患上該疾病,就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那麼預防乳腺癌復發會有什麼措施?下面一起來了解了解。 預防乳腺癌復發會有什麼措施?
  • 乳腺癌的治癒率很高,可為什麼陳曉旭的乳腺癌沒有治好?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之首,同時,乳腺癌也是一種可治癒的癌症。 陳曉旭, 87版《紅樓夢》林黛玉的扮演者,紅極一時。她也曾創辦企業,可謂是名利雙收。然而,她卻因乳腺癌於2007年5月13日去世,享年41歲。這是為什麼呢?
  • 困擾國人的乳腺惡性腫瘤,應該如何預防?你都了解嗎?
    我們都知道肺部惡性腫瘤一直以來是惡性腫瘤症裡面的老大,死亡率高,患病率高,沒有那種惡性腫瘤可以與之匹及,超越它。但是現在根據一些數據顯示全球的乳腺惡性腫瘤新病情發病高達226萬例,超過了肺惡性腫瘤220萬例的,由此乳腺惡性腫瘤正式取代了肺惡性腫瘤,成為了全球第一大惡性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