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敏感蛋白-1與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發生發展的關係

2020-11-30 醫脈通

凝血酶敏感蛋白-1與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發生發展的關係

2019-05-11 來源:華西口腔醫學雜誌

作者:周雪琴,任俊,楊森,遂寧市中心醫院口腔頜面外科

 

血管生成在腫瘤發生、發展中起著關鍵性作用,是腫瘤浸潤和轉移的必要條件。實體腫瘤的血管形成前期由於缺乏新生血管滋養,腫瘤細胞增殖和凋亡速度基本相當,腫瘤長期處於靜止狀態,一旦腫瘤內血管開始生成,腫瘤便得以快速生長,侵襲力及轉移能力均增強。

 

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作為一種強效的腫瘤血管生成負性調節分子,能夠通過調節腫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從而對腫瘤的產生、發展、治療、預後具有重要的影響。根據全球癌症統計報告(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8年數據顯示,頭頸部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居於全身惡性腫瘤第6位。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是頭頸腫瘤的重要組成部分,約佔全身惡性腫瘤的8.2%。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大多生長較快,並具有較大的破壞性,常造成周圍器官破壞和功能障礙。目前常用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及化學藥物治療。TSP-1相關藥物或生物治療手段對腫瘤具有較好的效果,或可成為治療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的新方式。

 

1. TSP-1的生物學特性、結構及功能

 

TSP-1是一種多功能糖蛋白,可由血小板、成纖維細胞、上皮細胞、間皮細胞、腎小球繫膜細胞等多種細胞合成並分泌,具有激活轉化生長因子-β、抑制血管生成、抗腫瘤活性、參與組織修復等多種生物學效應。研究發現一些培養的人腫瘤細胞系(如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瘤、乳腺癌等)也可以合成TSP-1。TSP-1還可調節腫瘤細胞的生長、黏附、遷移等生物學行為。TSP-1是一種相對分子質量為4.5×105的同源三聚體蛋白,具有多個功能結構域,可介導細胞與細胞、細胞與基質之間的相互作用。TSP-1可與整合素、CD36、CD47等受體相互作用而產生不同的生物學作用。

 

在透射顯微鏡下,TSP-1蛋白分子由三條相同肽鏈組成,每一條肽鏈都呈現出一端為球狀氨基末端,另一端為球狀梭基末端,中間以細長杆狀臂連接的結構。根據與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可將TSP-1的每條單鏈分為6個功能區:1)NH2-末端;2)原膠原同源區;3)typeⅠ序列;4)typeⅡ序列;5)typeⅢ序列;6)COOH-末端。

 

TSP-1可與硫酸乙醯肝素糖蛋白、整合素、CD36等多種分子結合發揮不同的生物學作用,其中原膠原同源區和typeⅠ序列是發揮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功能區段。TSP-1還可與內皮細胞上CD47分子結合,抑制NO信號轉導通路從而調控血管生成過程、血液流量及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2. TSP-1對腫瘤生物學行為的影響

 

2.1 TSP-1的表達對全身各類腫瘤生物學行為的影響

 

腫瘤的血管生成受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之間的平衡調節。Watnick等證實人類腫瘤細胞血管生成抑制能力建立的關鍵步驟是TSP-1的分泌。在膀胱癌組織中發現TSP-1的表達與其分級分期有密切關係,正常組織或腫瘤早期TSP-1的表達較高。Yap研究證實TSP-1可以抑制膀胱癌血管的生成。在乳腺癌的研究中發現,低劑量節律紫杉醇通過上調TSP-1表達來促進乳腺癌細胞凋亡。在TSP-1缺乏的乳腺癌動物中,腫瘤脈管系統顯著增加。

 

Rice報導,在乳腺癌中TSP-1的表達與腫瘤組織的微血管密度呈顯著負相關。TSP-1可作為鑑別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指標之一。良性前列腺病變中TSP-1的表達高於前列腺癌。TSP-1是判斷前列腺癌惡性程度和預後的重要指標。上調前列腺癌患者TSP-1的表達可以達到治療的目的。血清TSP-1是判斷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手術預後的標誌物之一。

 

非小細胞肺癌中,血清TSP-1的低表達是提示其預後差的一項重要指標,TSP-1通過協同相關分子可以減小腫瘤體積和抑制血管生成。研究顯示,TSP-1對胰腺癌組織的血管新生和癌細胞具有抑制作用。TSP-1可能成為膠質瘤治療的潛在靶點。Bocci等研究發現,神經醯胺類似物通過上調TSP-1的表達來達到抗腫瘤和抗血管生成的目的。TSP-1同樣對惡性血液病、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和預後也具有預測和評估作用。

 

2.2 TSP-1的表達對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生物學行為的影響

 

目前國內外關於TSP-1與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侵襲性和轉移之間關係的研究較少,其中多項研究均顯示了TSP-1的抗腫瘤性,即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及發展。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以鱗狀細胞癌最多見,一般佔80%以上。Hayashido等檢測發現,TSP-1在人正常口腔黏膜和口腔鱗狀細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達主要分布在結締組織中。抗TSP-1抗體免疫沉澱檢測結果表明,TSP-1由培養的OSCC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合成,其中成纖維細胞產生大量TSP-1,而SCC細胞分泌少量TSP-1。

 

口腔鱗狀細胞癌間質中的TSP-1可能由間充質細胞合成。Yao等研究發現,TSP-1的表達水平與腫瘤浸潤性和淋巴結狀態呈負相關。TSP-1高表達腫瘤的5年生存率高於低表達者,TSP-1的表達對腫瘤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且具有評估口腔鱗狀細胞癌侵襲性和預後的價值。黏液表皮樣癌是最常見的原發性涎腺惡性腫瘤。

 

研究發現,臨床上Ⅰ、Ⅱ期黏液表皮樣癌的TSP-1陽性表達顯著高於Ⅲ、Ⅳ期,並且與腫瘤的血管生成呈負相關,TSP-1可能具有抑制黏液表皮樣癌血管生成的作用,而這是TSP-1抑制腫瘤發生、發展的途徑之一。無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的黏液表皮樣癌TSP-1表達率高於有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者。分化程度較高的黏液表皮樣癌,TSP-1表達也相應較高,二者具有相關關係。但也有學者對TSP-1與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侵襲性和轉移之間關係的研究與上述結果不同。腺樣囊性癌約佔唾液腺惡性腫瘤的24%,在頜下腺和舌下腺惡性腫瘤中居第一位。

 

龔仁國研究發現TSP-1的表達水平在唾液腺腺樣囊性癌早、晚期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晚期高於早期;有轉移腺樣囊性癌中的表達高於無轉移者;腺樣囊性癌組織中的表達高於正常組織。其研究結果認為TSP-1可能促進唾液腺腺樣囊性癌的發生發展。關於TSP-1在口腔頜面部各類惡性腫瘤組織中的作用機制,今後尚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3. TSP-1的抗腫瘤機制及其相關應用的探索

 

TSP-1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既可以促進細胞黏附、增殖、血管生成及腫瘤生長,也可以降低細胞的黏附、誘導凋亡、抑制血管新生及腫瘤形成,功能的不同可能是TSP-1與不同受體相結合產生的結果。TSP-1對血管生成的作用取決於其有效濃度,當濃度為5~50 mg·L-1時可呈劑量依賴性刺激內皮細胞遷移,當濃度較低時則可抑制內皮細胞遷移。

 

CD47作為TSP-1的受體之一,可以與TSP-1的COOH-端結合。阻斷CD47-SIRPα信號可以增強免疫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間充質細胞和樹突狀細胞)在實體腫瘤(包括但不限於膀胱、乳腺、結腸、肺、胰腺腫瘤)和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中對腫瘤細胞的吞噬作用。Chawla、Streit等研究表明,TSP-1並非直接作用於腫瘤細胞,而是通過作用於血管內皮細胞CD36受體使血管密度降低,致使腫瘤細胞壞死。Lindner等研究發現,甲基化沉默的TSP-1可以增強血管生成抑制和誘導抗腫瘤作用,從而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長。

 

Ferdous等發現,節拍化療治療口腔鱗狀細胞癌就是通過誘導TSP-1的分泌發揮抗血管生成作用。TSP-1的typeⅠ序列能明顯抑制內皮細胞的增殖,從而抑制腫瘤的新生血管形成。TSP-1的type Ⅰ重複序列重組蛋白作用於B16F10黑色素瘤和Lewis肺癌,可調節腫瘤細胞的生長並誘導細胞凋亡。TSP-l在抗腫瘤血管新生及聯合放療中起作用。

 

4. 前景及展望

 

綜上所述,TSP-1是一種有效的內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能夠抑制多種惡性腫瘤的發展、侵襲等行為。通過檢測手段檢測TSP-1的表達可以判斷疾病及其預後。腫瘤治療中可通過藥物調節TSP-1的有效含量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目前仍以手術治療為主,常伴隨功能障礙甚至顏面畸形。如果切除不徹底,容易復發,且再次手術常不能獲得滿意的效果。TSP-1可應用於抗血管生成治療,具有特異性高、作用直接、不易耐藥等優點,但由於TSP-1分子量大並且在血液中可與纖維連接蛋白等多種分子結合發揮不同的功能(具有促進血管生成和抑制血管新生的雙重作用),因此TSP-1的臨床應用尤其是在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治療中的應用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來源:周雪琴,任俊,楊森.凝血酶敏感蛋白-1與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發生發展的關係[J].華西口腔醫學雜誌,2018,36(06):686-690.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應用濃縮生長因子促進幹細胞增殖及成骨分化修復口腔頜面部缺損的...
    由創傷、感染、先天畸形、腫瘤等原因引起的口腔頜面部軟硬組織缺損,不但影響患者的咀嚼、發音等功能,而且不利於美觀,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基於此,學者們認為應用CGF聯合幹細胞療法在口腔頜面部缺損修復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1.CGF發展歷史 目前,自體血小板濃縮物已發展至第三代。
  • 額頭長顆「米粒」竟是惡性腫瘤 頜面部各處皮膚出現不明腫物切忌...
    近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口腔頜面外科迎來了一位外貌「特殊」的患者,額部正中央長了一顆3.0cm×2.8cm的腫物。在該院口腔頜面外科副主任黃志權教授的妙手下,鱗癌患者謝先生得到治療並順利出院。「小米粒」居然是癌症謝先生現年51歲,來自陽江。兩個月前,謝先生就發現額頭正中間長了一顆「小米粒」,便自行擠壓。不料,「小米粒」開始破潰,並伴隨紅腫。謝先生就診於當地小診所。
  • 「米粒」變「天眼」是惡性腫瘤 遇面部可疑腫物莫亂擠
    近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口腔頜面外科迎來了一位外貌「特殊」的患者,額部正中央長了一顆3.0釐米X2.8釐米的惡性腫物,而腫瘤之所以在幾天內就長得這麼大,跟他用手擠有一定關係。所幸,患者謝先生得到治療,近日順利出院。
  • 生物陶瓷材料應用於頜面部骨缺損修復與再生的研究進展
    > 頜面部骨骼是具有咀嚼運動、機械承重和支持軟組織以維持面部美觀等多功能的器官,頜骨缺損會導致面部畸形和頜骨功能的喪失,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1.用於頜面部骨組織工程的生物陶瓷材料所需的性能 根據材料的組成成分和組織效應,生物陶瓷材料可分為兩大類:(1)生物惰性陶瓷,包括氧化鋁、氧化鋯等,這類陶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理化性能穩定、與生物系統不發生反應
  • 環狀RNA在免疫炎症反應中的作用及其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進展
    該研究表明,SiO2誘導的circZC3H4RNA/ZC3H4途徑的啟動促進了肺巨噬細胞活化,提示circRNA參與矽肺病理過程中的肺巨噬細胞炎症反應。 炎症反應可加速軟骨降解,在骨關節炎的發生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 遂寧市中心醫院口腔醫學中心進入2020中國醫院影響力口腔專科排行...
    本活動由醫信天下網際網路醫學標準委員會、北京醫信天下數據技術有限公司主辦,醫信天下醫學博物館、大數據學院 AI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道爾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協辦。本次中國醫院影響力排行榜共發布了1個中國醫院影響力綜合排名100強和29個專科排名100強。遂寧市中心醫院口腔醫學中心進入2020中國醫院影響力排行榜口腔專科排行榜前50強,位列第43位。
  • ...中心醫院口腔醫學中心進入2020中國醫院影響力口腔專科排行榜50強
    本活動由醫信天下網際網路醫學標準委員會、北京醫信天下數據技術有限公司主辦,醫信天下醫學博物館、大數據學院 AI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道爾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協辦。本次中國醫院影響力排行榜共發布了1個中國醫院影響力綜合排名100強和29個專科排名100強。遂寧市中心醫院口腔醫學中心進入2020中國醫院影響力排行榜口腔專科排行榜前50強,位列第43位。
  • 轉錄因子HIF-1α與口腔疾病關係的研究進展
    研究發現,HIF-1α在動物心血管系統的生成、骨系統的發育和神經胚的形成過程中都有表達,可以調控細胞的生長、增殖、遷移和凋亡等過程,與人類多種生理、病理過程相關。然而對HIF-1α及其信號通路的研究,以往多體現在腫瘤方面,近期發現其對口腔某些疾病發生與發展意義重大。
  • 口腔醫學數位化技術應用
    數位化口腔醫學大大提升了口腔醫療的質量和效率,已成為當代口腔醫學的發展趨勢之一,數位化軟體和硬體技術在口腔醫學診療中的應用極大地突破了傳統診療模式所存在的局限,促使口腔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朝向更加精準、高效、自動的方向發展。
  • 良醫|牙齒「地基」再生找到新途徑,上海醫生接任國際口腔修復大會...
    頜面部骨組織就是牙齒的「地基」,如果「地基」壞了,有沒有可能修復呢?「組織工程/再生醫學」的發展為頜面部骨組織形態及功能的恢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蔣欣泉團隊致力於尋找頜面部骨組織再生的技術,並將技術轉化為臨床可以使用的醫療技術,目前團隊所做的相關動物實驗,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他們的工作讓新技術直接應用於患者治療又近了一步。
  • ...口腔醫院首次應用自主研發的3D列印技術成功完成無牙頜全口義齒...
    3個月前在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完成無牙頜全口義齒修復的兩名患者,近日經過口腔專家的觀察與驗證,確認修復達到了預期臨床效果。「牙齒很漂亮,好像年輕了10歲 !」80多歲的患者沈某表示,她對義齒的咀嚼功能和美觀效果非常滿意,感覺這個「列印出來的假牙」已經成為身體的一部分。
  • 【科研】「學科交叉助力口腔醫學發展」學術研討會邀請函
    【科研】「學科交叉助力口腔醫學發展」學術研討會邀請函 2020-11-27 2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創新術式治好頜...
    1個多月前前者會在患者頸部頜下區及一側小腿上留下疤痕且手術創傷較大,而後者則需要患者術後長期對囊腔進行衝洗換藥(通常需1年半至2年),且要定期往返醫院複診,耗費患者大量的時間精力,並且大多數這類患者需行二次手術對縮小的囊腔行進一步刮治。
  • 麥芽MAC數位化口腔精確診療體系之對話麥芽口腔總院長鄭蒼尚
    從事臨床口腔醫療工作近40年,先後在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第九人民醫院整形外科、衛生部口腔種植中心進修學習口腔醫療、整形、美容和牙種植技術,曾先後前往德國TUBINGEN大學和臺灣長庚醫院學習交流。
  • 口腔醫學就業前景怎麼樣?口腔醫學就業前景深度分析!
    不了解口腔的人會認為口腔是牙科,而口腔醫生是看牙齒的醫生。實際上,儘管大多數患者去口腔科看牙齒,但牙齒只是口腔疾病研究的一部分,與牙齒無關。今天,小編來談下口腔醫學工作輕鬆,工資不少。口腔醫學是關於牙齒以及周圍口腔和頜面部區域的軟,硬組織的發生和發展,以及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診斷和治療的實用,全面,高度交織的臨床研究。談談醫藥行業中工資不低,工作輕鬆的口腔醫學專業!口腔醫師資格考試的性質是行業入學考試,是一種評估醫師資格申請人是否具有執業醫師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考試。口腔醫師實踐考試分為兩部分:實踐技能考試和綜合醫學考試。
  • 中老年人口腔黏膜病、口腔白斑是癌症嗎?詳解防治知識
    當吸菸時,菸草中所含苯並蔥、菸鹼、酚類、醛類、有機酸等有害物質,均可對口腔黏膜產生刺激,使口腔黏膜逐漸失去正常的色澤和彈性,在唇、頰、舌、顎等部位出現白色雲翳狀改變,以後逐漸形成白色斑塊。白斑的高發年齡組為40~ 60歲,男性比女性患病率高几倍到十幾倍。 在確診為白斑的患者中,大約僅有百分之五可能在五年內發展為真正的癌症。
  • 復旦團隊連續發表4篇論文,聚焦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與治療
    其中長鏈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s , lncRNAs)是一類長度大於200個核苷酸、沒有或者微弱編碼蛋白能力的非編碼RNA。近年研究發現,lncRNA廣泛參與各種生物學過程,如調控細胞增殖、細胞轉移、細胞分化、細胞凋亡等;LncRNA的異常表達與人類各種疾病尤其與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相關研究已成為當今腫瘤研究領域的熱點和重要科學問題。
  • 第三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發展過程(分期)及分型
    第三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發展 過程(分期)及分型   一、分期   DIC是一個病理過程,根據它的病理生理特點及發展過程,典型者一般可經過三期:   (一)高凝期   由於凝血系統被激活,所以多數患者血中凝血酶含量增多
  • 肝病患者口腔、鼻腔出血,一定是肝硬化嗎?
    肝病和凝血之間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總是有很多患者在問,自己的口腔或者其他哪裡出血是不是和B肝有關?因為發生這些不明原因的出血,其背後的病因可大可小,會給患者增加很大的心理負擔,不利於病情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