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病
(一)口瘡是怎麼回事
口瘡又叫復發性口腔潰瘍,是較為常見的口腔黏膜病,一般在青壯年時期發病,但中老年患者也不少,女性較男性易發病,其特點是不定期反覆發作。潰瘍多呈圓形或橢圓形,周圍充血、發紅,潰瘍面常有黃色假膜覆蓋,病損部位火灼樣疼痛。潰瘍的好發部位多在嘴唇內側,舌的邊緣,口底和頰部黏膜。每一個潰瘍從發生到癒合大約需10~14天,一般沒有發熱等全身症狀。病程有的長達十餘年甚至數十年之久。每當唇、舌運動時就發生疼痛,特別是吃飯、說話時更痛,唾液的分泌量也會增多,病人顯得十分痛苦。
復發性口瘡的病因比較複雜,而且各人發病的原因也不盡相同,現在雖然已進行了很多研究,但仍然未能確定。由於病因不明,口瘡的治療目前尚缺少根治的方法,主要是對症處理。口瘡的局部治療可在潰瘍面塗撒錫類散、養陰生肌散、金黴素甘油糊劑等。近年來多採用由多種藥物配製成的口腔潰瘍藥膜敷貼潰瘍,可減輕疼痛和加速潰瘍的癒合。由於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發病的可採用免疫增強劑治療,如轉移因子或口服左旋四咪唑。維生素藥物及微量無素製劑對一部分病人也有效,如維生素E、B12、 葉酸、硫酸鋅糖漿等。上述這些藥物都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選用。
(二)口腔白斑是癌症嗎
有的人口腔黏膜上長有白色斑塊,略高出黏膜表面,不痛不癢,但擦不掉,除了吸菸以外,沒有什麼局部刺激因素。這種白色的斑塊如果不能用其他疾病(如白水腫、白皺摺病、白念珠菌病、扁平苔蘚等)來解釋,醫學上就稱為口腔白斑。按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白斑屬於癌前病變,換句話說,白斑有可能轉變為癌症。
引起口腔白斑的病因雖還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它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菸草的刺激對白斑的發病起著重要作用。據調查,我國抽菸人中白斑和煙斑的患病率可達10%,而不抽菸人中的白斑和煙斑患病率不到0.3%,二者相差三十倍。當吸菸時,菸草中所含苯並蔥、菸鹼、酚類、醛類、有機酸等有害物質,均可對口腔黏膜產生刺激,使口腔黏膜逐漸失去正常的色澤和彈性,在唇、頰、舌、顎等部位出現白色雲翳狀改變,以後逐漸形成白色斑塊。白斑的高發年齡組為40~ 60歲,男性比女性患病率高几倍到十幾倍。
在確診為白斑的患者中,大約僅有百分之五可能在五年內發展為真正的癌症。在下述情況下,白斑容易發生癌變,應該引起警惕。如年輕的女性,不吸菸,口腔內也無其他刺激因素(如殘根、殘冠、不合適的假牙);從白斑發生的部位.上看,長在口角區、舌根部、舌腹(舌下面黏膜)和口底的易發生癌變;從白斑的形態上看,呈顆粒樣、疣樣及發生潰瘍糜爛的白斑易發生惡變。臨床上還發現,白斑患者如同時感染黴菌如白色念珠狀菌的較易惡變。在我國某些地區如海南島、西雙版納,當地居民有咀嚼檳榔的嗜好,由此所引起的白斑也易發生癌變。
吸紙菸的人,常在上下唇叼菸捲部位的相應黏膜上有黃白色圓形斑塊,直徑在一公分以內, 略有粗糙感,這就是唇煙斑。在上顎黏膜也常有較大範圍的變白髮粗,被稱為顎煙斑或菸鹼性口炎,雖然有人把它們也歸入「吸菸性白斑」,但實質上和白斑是有區別的。以往把由局部刺激如咬頰、殘根、假牙和所有與吸菸有關的黏膜白色病變統稱為口腔白斑,這是不正確的。因為在這些所謂「白斑」中,有相當多的實際上只是口腔黏膜的過度角化,應該稱為黏膜良性過角化病(白角化病),這些過角化病很少發生惡變,而且一旦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戒菸,拔除殘根、修改或去除不良假牙後,病變將很快減輕或消失,一般在兩三個 月左右就可痊癒。
但是,臨床上要確診是白斑或者僅是黏膜良性過角化病,有時比較困難,因此,對有懷疑的病例,應爭取及早進行活體組織病理檢查。對已確診的白斑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首先要除掉各種外部的刺激因素,吸菸者必須戒菸,並應定期到醫院複查,密切觀察白斑的變化情況。病變區可用「口腔消斑膜」貼敷,塗搽魚肝油或維甲酸等藥物,必要時可作雷射、冷凍或手術切除。
(三)口腔黏膜也會長「癬」嗎
在口腔的頰、舌、唇黏膜處常可看到一-些白色樹枝狀或網狀的損害,也有的呈大片的糜爛面,這就是扁平苔蘚。扁平苔蘚是一種皮膚一黏膜 的慢性炎症,它可以單獨發生在口腔或皮膚,也可以皮膚、黏膜同時發生。該病中年女性較為多見,它不是由黴菌引起的「癬」,不傳染,病因尚不清楚。扁平苔蘚在皮膚多為紫紅色的多角形丘疹,在口腔則為珠光白色條紋,排列成網狀和樹枝狀,少數病員可見黏膜的大面積糜爛。多數病員在進食特別是鹹、辣食物時有疼痛。
對口腔扁平苔蘚至今還無特效療法,對某些有明顯病因的患者應去除病因。全身可用磷酸氯化喹啉0.25克/片,每日1片,分2次在飯後服用:昆明山海棠4~6片,每日3次;複方苔蘚片4~6片,每日3次。局部對症狀處理,可貼敷口腔消斑膜,塗搽金黴素甘油糊劑,病情嚴重者可進行醋酸強的松龍的局部基底封閉。
(四)中老年人口腔為什麼常有黴菌感染
在健康人的口腔中,黴菌約佔5%,與其它細菌處在相對平衡的共生狀態,一般是不致病的。在十多萬種黴菌中,引起疾病的只有十幾種,而其中最多見的就是白色念珠狀菌。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患某些消耗性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放療化療後以及大量、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和激素後均會使菌群的平衡受到破壞,加之黴菌的繁殖力強,便使原不致病的白色念珠菌成為致病菌。中老年人的白色念珠菌的感染女性高於男性,吸菸者多於不吸菸者。在口腔局部環境中,如齲齒較多、唾液呈酸性或唾液分泌量不足、吞咽困難、患口腔乾燥綜合症等均會使白念菌大量繁殖。黏膜的慢性創傷,如假牙區的黏膜被假牙基託壓迫擦傷也會造成白念菌的感染。
急性的感染多見於大量應用抗生素後,在舌背可出現舌乳頭萎縮,上皮脫落,疼痛明顯,慢性的多見於上頜託牙區,病損黏膜充血呈鮮紅色,表面不平整,有時出現小水泡,有時為白色小點,疼痛不甚明顯。慢性託牙性念珠菌口炎的患者還常伴有雙側口角炎,表現為口角區皮膚皸裂,有滲出物和薄痂,開口疼痛。老年人常因面部皮膚鬆弛而在口角區形成皺摺或是頜間距離縮短,使口角區皮膚向內塌陷呈溝槽狀,於是唾液沿溝槽溢出而使該處皮膚長期處於潮溼狀態,導致白念菌感染。應特別注意的是增生型的白念病,黏膜上出現灰白色或白堊狀斑塊,形狀不固定,但有時在斑塊中央出現圓形、橢圓形的正常黏膜,這種特殊形態好發於舌腹、口底及口角,又叫白念菌性白斑,有惡變傾向。
最簡單而有效的治療是使口腔保持鹼性環境,如用2~4%碳酸氫鈉漱口,假牙用後也應泡在鹼性溶液中。也可用0.02~0.05%鹽酸洗必太液漱口。抗真菌藥物制黴菌素局部塗搽有較好療效。但應注意,治癒後應繼續用藥1~2周,以防復發。點擊進入>>>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
中老年人口腔黏膜病、口腔白斑是癌症嗎?詳解防治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