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切除之後 必然復發?-乳腺癌,姚貝娜,乳腺,切除,復發 ——快...

2020-11-30 驅動之家

流言:

早在2011年,姚貝娜就進行了乳房手術切除,而2014年6月發現病情轉移。有一些說法認為,乳腺癌復發恐怕是難以避免的。這難道是真的嗎?乳腺癌真的如此可怕?另外,坊間一直流傳著諸如「女性常年喝豆漿容易導致乳腺癌高發」等說法,這靠譜嗎?

真相:

記者向有關專家求證獲悉,乳腺癌是否轉移及復發除與發現時間早晚相關外,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是更關鍵的因素,通常血行轉移有可能致命。

除晚期患者外,手術是首選方式。而所謂喝常年豆漿易得乳腺癌等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1月16日,「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復發病逝」引起廣泛關注,一是因為逝者非常年輕,只有33歲。另一方面,早在2011年姚貝娜就進行了乳房手術切除,其主治醫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術後結果顯示「非常優秀」。

但是2014年6月,姚貝娜被發現病情轉移。

除晚期患者,手術是首選方式

早在2011年,姚貝娜就已經進行了手術切除治療,其主治醫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乳腺中心主任醫師曹迎明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姚貝娜術後「身體恢復得非常好」。

中日醫院乳腺、甲狀腺外科(乳腺腫瘤中心主任)黃林平介紹,其實同其他癌症一樣,乳腺癌的常見治療方法也包括手術、放療、化療等,病情發現的時機也會影響治療方式的選擇,如保乳或切除及切除範圍的大小等,治療方法的選擇等具體情況完全取決於患者自身,但早期發現在治療方式的選擇上有更大的餘地。

空軍總醫院普通外科副主任醫師黃蓉蓉表示,從年齡來看,姚貝娜的確不屬於乳腺癌的高發年齡段,而且手術切除後愈後不錯,除去晚期發現的患者不能進行手術外,現在的技術手段能夠做到早期發現。能夠手術切除是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的。

在國外,乳腺癌現在已經被稱為慢性病,患者可以長時間生存,「但還要考慮其病理類型、免疫組化情況,這些我們並不清楚」。

為何會復發轉移?癌細胞生物學特性決定是否復發轉移

曹迎明曾表示,「根據姚貝娜最初的治療狀態,復發的概率不到5%」,但手術切除後為何再次復發?

黃林平告訴記者,決定乳腺癌是否復發及轉移,一方面與就診早晚有關,更取決於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這是最關鍵的因素,同樣的瘤種,癌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可能有較大差別,要通過病理切片及免疫組化及分子生物學分析發現。」

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還決定著腫瘤的轉移方式。通常來說,乳腺癌有幾個主要的轉移途徑,其中之一是局部復發,可能出現在胸壁、腋窩等,一般不會致命。

血行轉移也是轉移的一種方式,通常指通過血液到達身體其他部位。最常見的部位包括骨頭、肝臟、腦、肺等,可能致命。

另外,通過淋巴道轉移也是常見的方式之一

29歲是高發年齡?致病原因尚不明確,40-50歲為高發年齡

姚貝娜29歲時檢查出患有乳腺癌,但這本不是乳腺癌的高發年齡段,黃林平介紹:「通常的高發人群在40-50歲之間,由於目前乳腺癌確切的致病原因尚不清楚,我們主張每年體檢一次,一般來說,女性應熟悉自己的乳房狀態,這種熟悉是指對乳房正常狀態的把握,如果出現異常狀況,包括皮膚顏色發生變化、摸到腫塊、凹陷等,總的來說,如果於之前的狀態有異常,尤其是40歲以上的女性,還是應該諮詢醫生是否正常。」

黃蓉蓉認為,如果發現包塊、皮膚凹陷及不明原因的乳頭溢液等應及時就診,人們也可在月經結束後進行自查。

至於臨床篩查,一般用超聲即可,「40歲以上人群主張每1-2年做一次彩超,但乳腺癌的篩查還與醫生的手檢有重要關係,兩者應相互結合,出現異常也能更快發現。」

不恰當使用雌激素、多次人流等易致乳腺癌發病率增加

雖然致病原因尚不明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幾類,首先是家族病史:「有乳腺癌家族患病史的人們應格外留心,但也要區分不同情況。如果家族中有人同時患有乳腺癌、卵巢癌,而且乳腺癌在40歲之前發病,後代患癌機率會增加。如果家族史病人在70歲以後發病,無需過分關注這一因素,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家族中有男性患有乳腺癌,家族人群的發病率也會相對增加。」

另外,女性月經周期的始末點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女性月經開始過早,如在12歲之前及絕經較晚(55歲以後)及絕經後肥胖人群也需要引起注意。

至於月經持續時間的長短與乳腺癌發病率之間的關係,黃林平表示,目前還沒有明確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發病率的增加是統計學結果,如果要勉強解釋其原因,可能與女性乳腺暴露在雌激素水平較高時期的持續時間長短有關,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原因。」

女性終生不生育或生育後未哺乳也是乳腺癌的高發因素之一,另外,長期服用雌激素、接觸射線較多等人群的發病率相對會更高一些。

黃蓉蓉表示,反覆多次人流也有可能導致乳腺癌發病率的增加,因為人流阻斷了人體懷孕、分娩這一過程,幹擾人體內分泌。

不恰當地使用雌激素也是高危因素之一,「激素是一把雙刃劍,建議人們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雌激素」。

另外,機體免疫力同樣受到人們情緒、壓力的影響,較大的壓力或情緒緊張都有可能引起發病。長期接觸射線也是乳腺癌高危因素,「這也是我們建議40歲以上人群可以進行乳腺鉬靶檢查的原因,40歲以下人群宜以彩超檢查為主。」

連結:切除乳腺不具普及意義

同乳腺癌鬥爭的名人並不少見,早在2013年,安吉麗娜·朱莉自曝已經接受預防性的雙側乳腺切除術,以降低患癌風險。

安吉麗娜·朱莉在解釋為何做出手術決定的文章中稱,其母親56歲因乳腺癌去世,而檢測發現她也攜帶了「有毛病」的基因——BRCA1,會大幅度增加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醫生預測她患乳腺癌的危險為87%,患卵巢癌的風險為50%,於是接受雙側乳腺切除術。

黃林平表示,安吉麗娜·朱莉在手術前可能已經出現異常,只是還沒有到達癌的程度,「這種方式可能適合於她本人,不能複製,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種方式有些『過激』,不值得推薦」。

女性常喝豆漿致乳腺癌高發?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長期以來,關於可能導致乳腺癌的各種說法在坊間就有流傳,其中便包括女性常年喝豆漿容易導致乳腺癌高發,對此,黃林平告訴記者,這一說法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關係,相反,喝豆漿對人體是有好處的」。

黃蓉蓉解釋,豆漿中含有少量的雌激素,但植物中雌激素的含量極少,一般來說,不足以導致乳腺癌發病。

姚貝娜肺轉移與其職業有關?病情因人而異,沒有必然聯繫

在姚貝娜去世後,網絡上有人提出其病情出現肺轉移是否與其歌手的職業有關,黃林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兩者之間沒有必然性聯繫,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決定了癌細胞是否轉移及轉移方式等,而且病情因人而異。

相關焦點

  • 專家釋疑姚貝娜乳腺癌手術後仍病逝:難根除
    圖/Gettymiages 1月16日,「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復發病逝」引起廣泛關注,一是因為逝者非常年輕,只有33歲。另一方面,早在2011年姚貝娜就進行了乳房手術切除,其主治醫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術後結果顯示「非常優秀」。2014年6月發現病情轉移。手術切除後依舊復發轉移,乳腺癌真的如此可怕?
  • 姚貝娜乳腺癌惡化住進ICU 乳腺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核心提示:據悉,姚貝娜2011年患乳癌,接受了乳房切除手術以及整形再造手術,經過化療,身體恢復健康。2014年12月,姚貝娜乳腺癌病情復發入住醫院特診科,乳腺癌病情忽然惡化,經診斷發現乳腺癌癌細胞已經轉移入大腦和肺部,情況不太樂觀。2015年1月,因為乳腺癌惡化,患乳腺癌的她在北大深圳醫院ICU救治。
  • 姚貝娜前主治醫師:姚貝娜這種情況復發的概率不到5%
    原標題:姚貝娜前主治醫師:姚貝娜這種情況復發的概率不到5% 作為姚貝娜2011年乳腺癌手術的主刀醫生,曹迎明這兩天的生活完全亂了,「我明天的手術也取消了」曹迎明18日對記者說,他的神色既悲傷又糾結。 曹迎明是任職北大人民醫院乳腺中心的主任醫師,是姚貝娜因病結緣的朋友,曹迎明對姚貝娜的去世惋惜痛心,此時此刻非常不願意在外人、尤其是媒體面前談論剛剛逝去的生命,而作為一名醫生,他又認為姚貝娜的病例十分特殊,需要澄清一些事實,否則會造成大家、尤其是年輕人對乳腺癌的恐慌。
  • 乳腺癌根治術是真的「除根」了嗎?避免復發,有哪些事情要注意?
    手術是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沒有人不做手術就能獲得治癒、或長期生存,手術方式有根治性、姑息性之說。人們處理一些事情喜歡從根本上解決,治療癌症也是,希望能「連根挖」,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手術是不是真的「根治」、「除根」了嗎?
  • 乳腺癌患者易復發 新型內分泌藥物即將上市
    在今年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一種新型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芙仕得已獲得國家食藥監局批准,即將在中國上市,用於在抗雌激素輔助治療後或治療過程中復發的,或是在抗雌激素治療中進展的絕經後(包括自然絕經和人工絕經)雌激素受體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治療,為中國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治療新選擇。    據介紹,芙仕得是阿斯利康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
  • 乳腺葉狀惡性腫瘤術後快速復發一例_乳腺癌_葉狀惡性腫瘤_預後...
    有關該腫瘤的病因學及高危因素尚未見文獻報導。葉狀腫瘤最早表現為乳腺腫塊,活動度較大。腫瘤大小差異大,可伴有乳頭內陷、潰瘍及胸壁固定。現將本院收治的1例乳腺惡性葉狀腫瘤術後復發患者的診療經過報告如下。病案摘要患者女性,43 歲。 2015 年 2 月因「右乳包塊伴局部疼痛
  • 西南交大《AFM》:預防乳腺癌術後復發和轉移的分級結構超細纖維裝置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流行的癌症,佔2019年新診斷癌症的30%。手術切除是治療原發性乳腺腫瘤的標準臨床策略。儘管有手術切除的優勢,但由於術後復發和轉移的發生率很高,因此乳腺癌患者在手術治療後的長期預後仍然不能令人滿意。
  • 預防乳腺癌復發會有什麼措施?
    核心提示:預防乳腺癌復發會有什麼措施?目前,乳腺癌是女性朋友較大的困擾,稍微不小心就有可能患上該疾病,乳腺癌是一種惡性腫瘤,一旦患上該疾病,就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那麼預防乳腺癌復發會有什麼措施?下面一起來了解了解。 預防乳腺癌復發會有什麼措施?
  • 乳腺癌後好好吃藥,否則心血管就危險了!
    研究關注的主要結局是原位局部復發(LRR)風險,定義為在乳腺的復發或胸壁、腋窩、鎖骨下上或乳腺內側淋巴結的復發。這一風險的高低能夠為放療的實施提供指導。  在中位隨訪8.7年之後,共出現了34例LRR事件,在121例復發評分低風險的患者中出現了7例(5.8%);在195例復發評分中/高風險的患者中出現了27例(13.8%)。
  • 乳腺癌不是「一刀解千愁」
    核心提示:有人覺得,既已患上乳腺癌,那就「一刀解千愁」,保命要緊。對此,李贊表示,乳腺癌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治療上,必須是科學的綜合結合,尤其是內分泌治療,對於預防乳腺癌術後復發、延長患者的生存、提高其生活質量起到重要作用。
  • 乳腺癌晚期需要把整個乳房切除掉?預防乳腺癌,女人做好這3點
    乳腺癌是一種很常見的腫瘤,一般發生在女性身上,對身體的危害也很大,而且對於女性來說乳房是很嬌貴的部位,但是很多疾病都威脅著女性乳房的健康,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乳腺癌。比較普遍的治療手法就是進行手術,如果患者在早期不注意的話,很容易出現乳腺癌擴散的情況。
  • 預防乳腺癌 不必切乳腺
    A  切乳腺不是切乳房,乳房切除就像摘桃子,乳腺切除則像取桃核  谷元廷講解說:茱莉所做的是乳腺切除,而不是乳房切除。乳房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即皮膚、脂肪和乳腺,比較形象的比喻就是乳房像桃子,其三個部分相當於桃子的桃皮、桃肉和桃核。乳腺就像大一點的毛慄子一樣,跟乳房呈相似的半圓形。
  • TAM,乳腺癌復發的預防與毒性
    轉載請註明出處近期IBIS-Ⅱ研究和NSABP B-35研究均同時在聖安東尼奧乳腺癌大會2015年會(SABCS)和The Lancet上發表了自己的數據。今天先來介紹IBIS-Ⅱ研究的結果,醫脈通報導。IBIS-Ⅱ試驗1近期公布的結果顯示,患有原位導管癌(DCIS)的絕經後患者局部切除後序貫阿那曲唑或他莫昔芬5年,乳腺癌復發率相似。
  • 姚貝娜乳腺癌早期為什麼只活了三年?
    姚貝娜乳腺癌早期是治好了,但是由於癌細胞已經轉移入大腦和肺部而導致去世。2011年姚貝娜被查出患有乳腺癌,並於當年接受了左乳全切手術以及整形再造手術,經過化療,身體恢復健康。按道理,經過這樣的大病,好多人都會選擇好好對自己,適當的療養。
  • 得了乳腺纖維腺瘤,就會變成乳腺癌嗎?
    在日常生活中,隨著生活節奏的加速、工作壓力的增加、睡眠狀態的紊亂、食物添加劑和化妝品的廣泛使用等諸多因素,幹擾了女性朋友的內分泌,使得發現乳腺腫塊患者逐年增加。一些年輕女性,因無意中發現乳房有一個或多個滑動性腫塊就診。由於她們對乳房腫塊性質不了解,不少人甚至驚慌失措,以為得了乳腺癌。
  • 為什麼切除了腫瘤,還是會復發?這場「醫學騙局」,告訴你答案
    我都按照你的要求,切除了腫瘤,不是已經沒事兒了嗎,為什麼我又復發了? 這是癌症復發患者和家屬,反覆諮詢醫生的常見問題! 而隨便在網上搜索關於癌症治療,你會發現有很多的言論都停留在了無謂掙扎、醫療騙局等方面。甚至是有人認為,癌症的任何治療,都是騙錢手段!
  • 醫生到底依據什麼來判斷乳腺癌女性能夠活多久呢?
    一 雌激素受體在1971年,人們首次發現了雌激素受體,它們存在於乳腺上皮的的ERα和乳腺間質的ERβ, 它們在乳腺的發育與泌乳中發揮主要作用。二 孕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是在雌激素作用下的產物,PR存在於中樞系統,骨骼系統及其他器官。ER與PR陽性,代表癌組織對激素治療有效。
  • 素樸中醫乳腺郭宇飛:放化療痛苦 中醫扶正祛邪巧調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常被稱之為「粉紅殺手」,發病率居於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中晚期會出現消瘦、乏力、貧血、發熱、厭食等惡病質的症狀,也可因復發轉移出現其他器官的病變。治療手段主要是以手術、放療和化療為主,但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和化療的耐藥性使很多患者無法耐受,局限的治療手段使患者及其家庭陷入了痛苦的深淵。
  • 女子患乳癌切除乳房 醫生用肚子上的肉再造一個「胸」
    通訊員 李華僑 攝    華龍網8月15日16時42分訊(記者 黃宇)近年來,乳腺癌成為女性健康的一大殺手,並有年輕化的趨勢。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患上乳腺癌就面臨著身體的「殘缺」和死亡。30多歲的白小姐是一位乳腺癌患者,為了保命只有將乳腺切掉。幸運的是,她通過乳房再造手術,「挽回」自己失去的乳房,不久,還收穫了一段新戀情,馬上就要步入婚姻殿堂。
  • 乳腺癌的病理報告怎麼看?
    根據送檢標本的不同可分為細針穿刺活檢病理報告和手術切除標本的病理報告,前者一般是乳腺有腫塊但還沒有明確是否為乳腺癌,需要細針穿刺少量腫塊組織做病理檢查以明確乳腺癌的診斷,而後者是已經明確乳腺癌的診斷,將乳腺癌手術切除再次做病理檢查,以幫助臨床醫生全面評估乳腺癌的分期、了解腫瘤有無轉移到其他部位、預測腫瘤對化療藥是否敏感、判斷患者可能生存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