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乳腺癌21基因評分預測ER/PR陽性淋巴結陽性患者淋巴結復發風險,區別顯著;乳腺癌治療後不堅持服用降壓、調脂、降糖藥物,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21%-33%;三陰性乳腺癌女性系統輔助治療後,過半有望保住乳房!乳腺癌一周資訊第41期來啦~
乳腺癌21基因評分預測ER/PR陽性淋巴結陽性患者淋巴結復發風險,區別顯著;乳腺癌治療後不堅持服用降壓、調脂、降糖藥物,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21%-33%;三陰性乳腺癌女性系統輔助治療後,過半有望保住乳房!乳腺癌一周資訊第41期來啦~
一
SWOG S8814試驗:乳腺癌基因評分預測原位局部復發
乳腺癌復發的21基因評分對於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陽性、淋巴結陽性的絕經後乳腺癌患者具有重要意義。這一評分能夠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全身治療建議,但這一評分對於放療決策的價值仍有爭議。最近發表在《JAMA Oncology》的研究就評估了21基因評分在乳腺癌放療中的價值,發現這一評分能有效預測患者的原位局部復發風險,高分患者復發風險可達2.36倍!
這項研究回顧性分析了SWOG S8814試驗(INT-0100)參與者的數據,共涉及316例平均年齡60.4歲的絕經後乳腺癌患者。患者接受了單獨的他莫昔芬治療、他莫昔芬後的輔助化療或聯合化療他莫昔芬治療。研究關注的主要結局是原位局部復發(LRR)風險,定義為在乳腺的復發或胸壁、腋窩、鎖骨下上或乳腺內側淋巴結的復發。這一風險的高低能夠為放療的實施提供指導。
在中位隨訪8.7年之後,共出現了34例LRR事件,在121例復發評分低風險的患者中出現了7例(5.8%);在195例復發評分中/高風險的患者中出現了27例(13.8%)。復發評分低風險的患者的10年累計發病率估計為9.7%,而中/高風險的患者估計為16.5%,兩組之間的差異顯著(p=0.02)。復發評分較高的患者出現LRR事件的風險明顯增加(HR 2.36, 95%CI 1.02-5.45; p=0.04)。
在接受了乳房切除但未接受後續放療的252例患者中,兩組之間10年累計發病率的差異依然十分顯著(7.7% vs 16.8%; p=0.03)。在切除乳房未放療、淋巴結1-3個陽性的患者中,兩組之間的差距雖然不顯著(p=0.051),但兩組之間復發率的差異卻很明顯(1.5% vs 11.1%)。
★ 小結
研究人員指出,本次研究發現乳腺癌21基因復發評分能夠有效預測ER/PR陽性、淋巴結陽性絕經後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原位復發風險。研究結果有助於指導這類患者手術之後的治療選擇,對於復發評分較高的患者可能有必要接受進一步的放療。
二
SEER資料庫:乳腺癌治療後不好好吃藥心血管風險增加
乳腺癌患者最重大的威脅是乳腺癌,但在診斷乳腺癌十年以後,心血管疾病則會變成第一大殺手。半個月前《Cancer》雜誌剛剛介紹完這一結果(點擊查看),本周就緊接著報導了另一項降低乳腺癌患者治療後心血管風險的研究。這項基於美國癌症監測、流行病學和最終結果資料庫(SEER)的研究指出,乳腺癌治療後不好好服用降壓、降糖、調脂藥物,將會讓心血管風險上升21%-33%!
研究納入了SEER資料庫中I-III期乳腺癌患者,選擇了其中在診斷出乳腺癌之前就至少服用一種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藥物的15576例患者,分析了患者在診斷後對於藥物的依從性與心血管事件之間的關係。在這些患者中,有30.8%在患乳腺癌後至少減少了一種藥物的使用。
分析結果發現,黑人、合併症增加、癌症晚期、激素受體陰性和接受化療與對藥物的依從性變差有關。在沒有堅持服用降低心血管風險的研究之後,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風險出現了上升的趨勢(HR 1.15, 95%CI 1.00-1.33; p=0.06),放棄的藥物種類越多,這一現象就更明顯(p<0.01)。
放棄降壓藥(1.33, 1.18-1.51; p<0.0001)、調脂藥(1.21, 1.05-1.40; p=0.009)、和降糖藥(1.31, 1.10-1.56; p=0.003)均會引起心血管事件風險的上升,增幅達21%-33%不等。
★ 小結
對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藥物的依從性變差與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有關,此次的研究進一步在乳腺癌患者中驗證了這一結論。乳腺癌患者由於各種輔助治療,其心血管風險本就較常人有所增高,更應該注意預防。研究人員指出,由於乳腺癌患者診治期間更重視乳腺癌的問題,往往只接受腫瘤專家的隨訪,容易忽視其他健康問題。在未來可能需要建立跨學科的團隊管理腫瘤患者,以便全面評估,作出最為合適的選擇。
三
BrighTNess試驗:三陰性乳腺癌輔助治療後過半可保乳
新輔助系統治療(NST)的主要用途是腫瘤降期,讓無法手術的患者重新獲得手術的機會。此外,還能讓需要切除乳腺的患者有機會保住乳房。不過,目前還沒有研究探索過NST讓乳腺癌患者有機會保乳的成功率,對於三陰性乳腺癌(TNBC)的患者而言,NST能否改變她們乳房的命運?最近發表在《JAMA Surgery》的研究發現,經過有效的NST,有超過一半的TNBC患者有機會保住乳房!
這項3期臨床前瞻性多中心BrighTNess試驗(NCT02032277)納入了來自北美、歐洲和亞洲15個國家/地區145個中心的634名II-III期TNBC女性。患者隨機接受了紫杉醇(paclitaxel)或卡鉑(carboplatin)和/或維利帕尼(veliparib)治療12周,隨後接受4周的阿黴素(doxorubicin)和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治療。治療前後外科醫生根據臨床和放射學標準評估了患者接受保乳手術的可能性。
結果發現,在634名中位年齡為51歲的患者中有604名接受了NST前後的保乳手術評估。在研究開始時被認為不符合保乳手術標準的141名患者中,有75名患者(53.2%)在治療之後有機會接受保乳手術,其中42名患者(56.0%)接受了保乳手術。研究開始時就適合保乳手術的患者,與NST後可以手術的患者相比,兩者的病例緩解率相近(55.3% vs 49.3%; p=0.38)。
總體上,502名接受了NST治療的患者中有342名(68.1%)接受了保乳手術。分析顯示,歐洲和亞洲的患者比北美的患者更有可能接受保乳手術(OR 2.66, 95%CI 1.94-3.84);在沒有BRCA突變的患者中,北美的患者更有可能接受預防性對側乳房切除術(70.4% vs 20.0%; p<0.001)。
★ 小結
研究人員指出,在經過系統的輔助治療之後,原本無法保住乳房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有超過一半能夠符合保乳手術的標準。接下去值得進一步探索的是為何北美的患者即使符合保乳手術的標準,卻依舊切除了乳房,同時還會更多選擇雙側乳房切除術。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