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140/90mmHg,也就是說收縮壓超過140mmHg,或者舒張壓超過90mmHg,就可以診斷為高血壓,並且這個血壓是診室、醫院裡面測量的血壓,為什麼會特別說明是診室血壓呢,是因為如果家庭自測血壓的標準就不是這個了。那問題來了,如果血壓在140/90左右,到底要不要吃藥呢?吃藥嘛,怕副作用、怕停不下來;不吃嘛,又怕血壓升高帶來的損害,擔心血壓會不會繼續升高。那今天就教給大家穩妥、兩全的辦法。
對於年齡大比較大的患者,比如年齡大於65歲,一般不需要太積極的使用降壓藥,因為對於老年人,我們的降壓目標也就在140,這樣的血壓在進一步降低的必要性不大。但是,需要交代患者多進行血壓監測,剛開始每天測三次,早、中、晚,摸到規律後每天測量一次,同時生活上稍微注意一些,少吃點鹽巴、少喝酒、適當運動運動。如果血壓都保持在這個數值左右,甚至還能降低一點,那就不需要用藥。如果在監測的過程當中,發現血壓會超過150mmHg,那應該考慮啟動藥物治療,當然具體的藥物需要有醫生來判斷。
對於中青年人,使用降壓藥就相對要積極一些,因為中青年人的血壓目標是120~130mmHg,當然也不是一上來就用降壓藥,只不過在策略上和老年人有所差別。具體操作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