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治療出了新指南,當血壓到了140/90時,用不用吃藥?

2020-12-06 藥師華子

高血壓是人類最大的威脅,與其相關的心腦血管疾病消耗著大量的醫療資源,已經成為全世界所有國家的負擔。為了減輕這一負擔,在5月6日,國際高血壓學會(ISH)制定了全球範圍內適用的《ISH2020國際高血壓實踐指南》。與之前實行的高血壓治療指南相比,最新版本改動較多。

一、高血壓的定義依舊如常

對於高血壓的定義,醫院診室血壓沒有發生變化,與全球大多數國家通行的標準一樣。即是在多次重複測量後,診室收縮壓(高壓)大於等於140mmHg,或是診室舒張壓(低壓)大於等於90mmHg,即可以確診為高血壓。並沒有採用美國版本的130/80mmHg為標準。

在新指南中依然考慮了醫院診室對血壓的幹擾,家庭自測血壓以大於等於135/85mmHg為高血壓標準。如果測量動態血壓,則以24小時血壓平均值大於等於130/80mmHg為高血壓。

二、高血壓分級與以前不同

與以前把高血壓分為三級不同,最新的指南對高血壓分級更為精簡,只分為兩級。以收縮壓140~159mmHg,或舒張壓90~99mmHg為1級高血壓。以收縮壓大於等於160mmHg,或舒張壓大於100mmHg為2級高血壓。取消了180/110mmHg以上為3級高血壓的分級。

這樣分級的方式更容易被人們理解,1級意味著較輕,2級就是嚴重了。說明了當血壓超過160/100mmHg時,對人體的傷害就已經非常嚴重了。對督促人們關注自身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有著積極的意義。

三、血壓控制的目標更低了

以往大多數的高血壓指南,建議的降壓目標在140/90mmHg以下,6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將血壓控制在150/90mmHg以下。但在新的指南中,把高血壓患者以年齡區分。小於65歲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目標為130/80mmHg,大於65歲的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目標為140/80mmHg

也就是說,現在血壓控制目標比以前更低了,這個改變會更好地保護高血壓人群的健康。因為在發生心力衰竭、腎功能下降等高血壓併發症時,常需要把血壓控制130/80mmHg以下才能中止疾病的進展。所以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較低的血壓值意味著會得到更大的獲益。

四、140/90mmHg達到了治療標準

新指南指出,在血壓達到或是超過140/90mmHg時,就需要進行降壓治療。而在指南中也明確了改善生活方式屬於第一線的降壓治療手段。包括減少鹽的攝入、健康飲食、限制飲酒、戒菸、控制體重、規律運動、減輕壓力、減少暴露在汙染空氣中以及保暖等措施。

降壓目標為低於130/80mmHg(老年人為140/90mmHg),如果通過改善生活方式無法達到這一目標,則需要進行藥物治療,以使血壓達標。

值得注意的是,新指南中指出,血壓在正常高值(收縮壓在130~139mmHg,或舒張壓在85~89mmHg)的人群,如果患有腎臟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高血壓症候群,同樣屬於高危人群。也需要進行治療,使血壓降到130/80mmHg以下。

總結一下,在新的高血壓指南中,與高血壓患者密切相關的就是血壓控制目標更低了。以前血壓達到140/90mmHg的人,只算做剛剛「踩線」,可以考慮不服藥。而現在的血壓控制目標是130/80mmHg,如果生活幹預無效就需要吃藥了。

高血壓新指南是治療時的重要參考,但具體治療時不能「紙上談兵」,仍要以臨床醫生的判斷為主。用藥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用藥過程發現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或是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讓我成為您身邊的藥劑師。

#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不用吃藥的高血壓,你也屬於這類嗎?
    王阿姨於是在家人的建議下去了醫院做檢查,24小時動態血壓完全正常,心、腦、腎等靶器官也無明顯損傷。醫生解釋道:像王阿姨這種,由醫生測量血壓時血壓升高,而在家自己測量時血壓正常的現象,臨床上被稱為「白大衣高血壓」,是不用吃藥的,平時還是注意生活方式照常檢測就好。王阿姨才算是鬆了口氣。測出血壓高先別急!
  • 血壓在140/90左右,要不要吃藥?心血管醫生來分析
    大家都知道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140/90mmHg,也就是說收縮壓超過140mmHg,或者舒張壓超過90mmHg,就可以診斷為高血壓,並且這個血壓是診室、醫院裡面測量的血壓,為什麼會特別說明是診室血壓呢,是因為如果家庭自測血壓的標準就不是這個了。
  • 高血壓就得吃降壓藥?醫生闢謠:這4種高血壓不用吃降壓藥
    二、新發原發性高血壓如果符合這些條件也不用吃降壓藥新發的部分高血壓,也不用吃降壓藥。《高血壓指南》推薦,對於新發現的160/100以內的高血壓,如果沒有合併糖尿病後心臟、腎臟、腦血管受損,那麼可以暫時不吃降壓藥。先通過健康生活,也就是運動、減肥、減鹽、規律作息、戒酒等等綜合方法來降壓藥。
  • 高血壓是不是一輩子得吃藥?不吃降壓藥是不是血壓會越來越高?
    先通過健康生活方式來控制血壓,低鹽飲食,配合高鉀,低油低糖飲食;也就是炒菜少放鹽,並且少吃鹹菜、臘肉、醬油等等含鹽量高的食物;多吃一點水果蔬菜等等高鉀食物。堅持運動,控制體重,減少熬夜,減少壓力等等方面。通過3個月努力,有部分人的血壓就能降低到140/90以下,這部分人當然不用吃降壓藥。但如果三個月後還是高於140/90就需要吃藥。
  • 血壓高就是高血壓嗎?別先著急吃藥,要警惕這3種特殊情況
    目前我國和歐洲通用的血壓標準:《中國高血壓指南》中提出:正常血壓:高壓90-120mmHg和低壓60-80mmHg;正常高值:高壓120~139mmHg和(或)低壓80~89mmHg;高血壓:高壓≥140mmHg和(或)低壓≥90mmHg。
  • 患有高血壓,按時吃藥的人與不吃藥的人,有哪些區別?
    高血壓是沉默的殺手,早期很多患者的身體會出現明顯的異常,高血壓病例中大部分屬原發性疾病,也有一部分人是繼發性高血壓。但無論哪種高血壓都需要嚴格的遵醫囑用藥。但是有的人卻不以為然,認為不吃藥也沒有太大關係。1.按時吃藥的人與不吃藥的人,會有哪些區別?
  • 闢謠:高血壓沒症狀就不用吃藥?老人用自己做「實驗」釀慘劇
    這期間,老肖吃藥也不規律了,測血壓也是開心了測一下,覺得麻煩就不測。自己覺得高血壓症狀比較嚴重就多吃一點,沒症狀的時候一天都不吃藥。可謂「任性」至極。老肖的兒子有時候還是會勸他,「爸,降壓藥您這樣吃肯定不行,要聽醫生的話啊」,可效果微乎其微,不是被老肖敷衍過去,就是父子倆吵起來最後不歡而散,時間一長,他兒子也就隨他去了。
  • 1級高血壓,要不要吃藥?醫生說分這4種情況
    2020年高血壓標準做了調整,之前高血壓分為3級,現在高血壓分為2級。也就是以前的2級3級高血壓都叫2級高血壓。如果經過準確測量後,確實血壓≥140/90,<160/100,那麼就叫一級高血壓。一級高血壓要不要吃藥,要不要終生吃藥,分以下4種情況:一、可以不吃藥的一級高血壓對於新發現的1級高血壓,且沒有合併任何心腦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且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情況下。不建議患者著急吃藥。只需要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壓即可。
  • 2015中國臺灣地區高血壓管理指南摘譯(二)
    因此,設定開始治療的血壓閾值很困難,確定目標血壓值就更困難。2013歐洲高血壓管理指南和2014美國成人高血壓治療指南均對血壓目標值採取寬鬆化策略。但實際上,比較不同靶目標血壓值的隨機對照研究很少,收縮壓幹預研究(SPRINT)和理想血壓和膽固醇目標預防高血壓患者復發性卒中研究(ESH-CHL-SHOT)的結果可能會給出答案。
  • 血壓只比正常值高了一點兒,要不要吃藥?從4個方面來決定
    華子平時遇到最多的問題,就是諮詢高血壓用藥。但是其中有很多人的血壓只是剛好卡在高血壓的「臨界值」上,只比正常值高出了一點兒,所以對是否用藥猶豫不決。那對於高血壓值超過正常值一點兒的人,是否需要用藥呢?華子說,血壓只超標一點兒是否需要吃藥要從4個方面來決定。
  • 得了高血壓就要終身服藥?告訴你好消息:3種高血壓,其實不用治
    平時我們所測量的血壓主要分為收縮壓(高壓)和舒張壓(低壓),如果收縮壓超過140,舒張壓超過90 連續測量三次就可以確診為高血壓。但是並非所有的高血壓都是有預兆的,很多人在測量血壓被診斷部位高血壓之後發現並沒有明顯症狀,所以就認為無所謂還是肆無忌憚的吃喝玩樂,這種情況時最危險的,很容易造成血壓突然升高造成中風、腦梗等重大疾病。正常我們的血壓升高會出現頭暈渾身無力沒有食慾等症狀,但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後會恢復正常。
  • 劉靖教授:從國際指南談高血壓的中國幹預策略
    為了「改善血壓升高帶來的全球負擔",制定供全球使用的高血壓實踐指南。 2. ISH參照近期相關指南,凝練出了有循證支持的具體內容,制定了基本標準和最佳標準兩種管理標準。 3. 簡明、實用。
  • 輕度高血壓,吃了2個月降壓藥,血壓正常後停藥,導致腦梗死!
    嶽先生,37歲,發現高血壓160/100,後來開始服用降壓藥,吃了2個月降壓藥,血壓逐漸恢復正常。2個月沒有不舒服,血壓也在140/90以內;於是就把降壓藥停了!停了也行,可是您倒是測量血壓呀?準確的說沒有輕度高血壓這種說法,高血壓根據血壓的高低水平,在我們吃藥前,測量血壓,根據測量值,把高血壓分為3個級別。140-159/90-99,屬於1級高血壓;160-179/100-109屬於2級高血壓;大於180/110,屬於3級高血壓。
  • 加拿大發布2015版高血壓指南(圖表)
    2015年5月,加拿大高血壓教育計劃(CHEP)專家委員會發布「2015年版高血壓患者血壓測量、診斷、風險評估、預防和治療建議」。CHEP高血壓指南每年均會審查最新高血壓文獻並提出詳細建議。新指南修訂了高血壓診斷流程。提出了兩項主要變化:(1)使用經過驗證的電子(示波法)血壓計測量上臂血壓,準確度優於聽診法測量的診室血壓;(2)如果第一次就診測得的平均血壓升高但低於180/110mmHg,在第二次就診之前應該進行動態血壓檢測(最好)或家庭血壓檢測(診室外血壓)以排除白大衣高血壓,因為白大衣高血壓不需推薦藥物治療。
  • 高血壓也分類型?內科專家:拒絕過度治療,3種高血壓其實不用治
    高血壓,一種常見的血液慢性病。 早在2千多年前,我國就有中醫文獻記載了血壓的存在,發現卒中者大多脈象急促、洪大,為了穩定血壓,會通過「放血」的方式達到降壓目的,並且該治療方法一直持續到了18世紀。
  • 2017年ACC/AHA血壓指南定義的單純舒張性高血壓與心血管事件結局無關
    2017年ACC/AHA血壓指南定義的單純舒張性高血壓與心血管事件結局無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7 9:39:37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Elizabeth Selvin聯合愛爾蘭國立高威大學醫學院
  • 幹細胞如何治療高血壓?
    幹細胞與再生醫學是近年來尤為突出的生物醫學新領域,具有重大的臨床應用價值,其旨在通過幹細胞移植、分化與組織再生,促進機體創傷修復、治療疾病。 中國的高血壓患病率,在1958年僅5%,2014年達25.5%。我國有3.3億高血壓患者,比整個美國的人口還多。
  • 2019年家庭血壓監測指南:每個人都應在家測血壓 超過≥135/85 mmHg...
    家庭擁有血壓計並進行家庭血壓監測的重要價值,在於那些「血壓正常」者通過定期測量血壓可以及時發現血壓升高。也可以發現控制或未控制的「白大衣性高血壓」或「隱匿性高血壓」。鼓勵使用自動方式記錄血壓指南鼓勵將血壓自動傳輸到相應的管理網站、手機應用或程序,存儲、分析。
  • 冬季是高血壓患者相對危險的時候,穩住血壓幾招搞定
    我國的血壓控制標準:正常血壓值<120/80mmHg;高血壓≥140/90mmHg。  高血壓是一種患病率高、致殘率高、疾病負擔高的慢性疾病,患病率與年齡成正比。  目前我國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並不樂觀,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因血壓控制不佳而導致的死亡人數接近200萬。
  • 測血壓經常會超過140/90,要不要用藥?血壓會不會越來越高?
    【專業醫生天天與你說健康】有朋友問:好多次測血壓都超過了140/90mmHg,要不要用藥?血壓會不會越來越高?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一定,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而高血壓是一種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疾病,因此當高血壓發生時,最重要的是找到並分析導致高血壓的原因,針對原因採取相應的控制措施,並非一定要服用藥物,比如:在家自己測量血壓處於正常範圍,但在醫院測量時超過了140/90mmHg的高血壓診斷標準,稱為白大衣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