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靖教授:從國際指南談高血壓的中國幹預策略

2021-01-13 騰訊網

ISH全球高血壓指南發布

2020年5月,國際高血壓學會(ISH)發布了最新版全球高血壓實踐指南,給高血壓治療帶來了一些新的變化。

一、指南發布願景

1. 為了「改善血壓升高帶來的全球負擔",制定供全球使用的高血壓實踐指南。

2. ISH參照近期相關指南,凝練出了有循證支持的具體內容,制定了基本標準最佳標準兩種管理標準。

3. 簡明、實用。

二、基本標準

本次發布的指南將高血壓的定義分級標準進行了相應簡化。

三、血壓測量的標準化

同時,指南強調了對血壓測量標準化的重視,在進行血壓測量時,應當注意以下要點:

1. 初步評估:

測量雙臂血壓,如果雙臂血壓差值>10 mmHg,請使用血壓值較高的手臂進行測量。如果雙臂血壓差值>20 mmHg,請考慮進一步檢查。

2. 站立位血壓:

如果有症狀提示治療中的患者有體位性低血壓,應測量站立位血壓;

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初次就診時也應測量站立位血壓。

3. 無人看管的診室血壓

能提供更標準的評估,但比一般診室血壓測量值更低,對應的高血壓診斷的閾值仍不確定;

對於大多數治療決策仍然需要通過診室外血壓來再次確認。

四、高血壓的治療目標強化

1. 基本標準:

患者經治療後血壓下降>20/10 mmHg(最好將血壓控制<140/90 mmHg)。

2. 最佳標準:

對於<65歲的患者,在可以耐受的情況下,儘量將血壓控制<130/80 mmHg(同時需保證患者血壓>120/70 mmHg)。

對於≥65歲的患者,在可以耐受的情況下,儘量將血壓控制<140/90 mmHg(應根據虛弱情況、獨立生活能力和可耐受情況,考慮設定個體化血壓目標)。

五、高血壓的藥物治療要點

指南對高血壓的藥物治療流程再次進行了明確,同時,根據不同的臨床情況,對高血壓藥物治療進行了簡化。

A:ACEI或ARB

C:CCB

D:利尿劑

針對不同的族裔,指南強調了血壓管理的差異化。

BPLTTC Meta分析結果

此外,在2020年,ESC發布了BPLTCC薈萃分析,將來自48項隨機臨床試驗348854例個體的數據進行了評估,研究降壓治療使收縮壓(SBP)每降低5 mmHg所帶來的影響。

薈萃分析結果顯示,SBP每降低5 mmHg,主要心血管事件(卒中、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相對風險減少10%,卒中、缺血心臟病、心力衰竭和心血管死亡風險分別降低13%、7%、14%和5%。且不同SBP亞組結果顯示,無論既往是否有CVD(心血管疾病),無論患者基線SBP水平如何,SBP每降低5 mmHg均可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風險。

這些結果說明,以往單純基於血壓水平或單純基於是否發生CVD決定降壓治療的策略並不完善。降壓藥物治療應更積極地用於CVD的一級預防與二級預防。未來如何更加科學制定降壓策略,需要深入思考。

血壓、降壓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我國一項高血壓隊列研究——開灤研究,在2006—2007年度納入16006例受試者,每兩年隨訪一次,直至2016—2017年度。按照2017年美國高血壓定義對人群進行分層,研究數據顯示,對於18~40歲人群,血壓140 mmHg以上者,相對於血壓

同時,研究進一步分析了既往使用的人群與既往沒有使用過降壓藥物的人群,結果顯示,降壓治療有助於降低青年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風險。

2020年Hypertension雜誌還發表了國內學者針對209項研究220餘萬參與者進行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中年SBP超過130 mmHg時,認知障礙和痴呆的風險顯著上升。使用降壓藥可以降低痴呆和阿爾茲海默病風險。

而《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的數據也顯示,目前我國的高血壓控制率並不容樂觀,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降壓治療的中國策略

一、更大的降壓幅度

根據前述指南的相關信息可以看到,目前高血壓管理策略呈現愈發積極的態勢。同時,中國高血壓綜合防治研究(CHIEF)也證實,更大的降壓幅度可以帶來更多的獲益。

二、更早的達標時間

除了更低之外,早達標也可帶來更大心血管保護,保證患者更好的依從性。

三、優化藥物治療方案

1.單片複方製劑(SPCs)的應用

另一項需要我們注意的是SPCs的應用,在ISH指南當中也特別推崇SPCs的應用,可以進一步增加患者依從性,提高患者血壓控制的達標率,甚至在一些真實世界研究當中,還可以發現SPCs的應用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2.聯合治療方案的選擇

CHIEF研究顯示,對於我國的高血壓人群,初始選擇A+C(小劑量氨氟地平+替米沙坦)與初始選擇C+D(小劑量氨氨地平+利尿劑)均可達到80%以上的達標率,並能為患者帶來預後結局的顯著改善。

四、中青年高血壓治療

在中青年高血壓治療當中,單藥控制不佳或高危患者儘早啟動聯合治療。

聯合用藥原則:

聯合用藥應以RAS抑制劑為基礎,聯合二氫吡啶類CCB或利尿劑;

也可以β受體阻滯劑為基礎,聯合二氫吡啶類CCB或利尿劑;

對於單純舒張期高血壓合併心率增快者,也可以RAS抑制劑與β受體阻滯劑聯用;

上述聯合方案的固定複方製劑有助於增加治療依從性,可優先考慮。不建議ACEI與ARB聯用。

編排:鵬宇 | 審校:蘭葉

相關焦點

  • 2015中國臺灣地區高血壓管理指南摘譯(二)
    2013歐洲高血壓管理指南和2014美國成人高血壓治療指南均對血壓目標值採取寬鬆化策略。但實際上,比較不同靶目標血壓值的隨機對照研究很少,收縮壓幹預研究(SPRINT)和理想血壓和膽固醇目標預防高血壓患者復發性卒中研究(ESH-CHL-SHOT)的結果可能會給出答案。
  • 《2019高血壓基層診療指南》6大要點,幫你總結好了!
    核心提示:有關高血壓的防治指南和專家共識真是多如牛毛!有不同地區的,什麼美國指南、歐洲指南、中國指南;有不同視角的,比如清晨血壓管理、急診診療、患者教育、合理用藥等等。真是十個腳趾頭都數不清!   為什麼高血壓指南需要「基層版」?
  • 加拿大發布2015版高血壓指南(圖表)
    2015年5月,加拿大高血壓教育計劃(CHEP)專家委員會發布「2015年版高血壓患者血壓測量、診斷、風險評估、預防和治療建議」。CHEP高血壓指南每年均會審查最新高血壓文獻並提出詳細建議。Pressure Measurement, Diagnosis, Assessment of Risk,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一、更新要點2015版CHEP高血壓指南提出了
  • 辨機制、尋靶點,新策略助力基層管理CKD合併高血壓/心衰
    韓飛教授介紹,「腎在縣」基層慢性腎病合併心血管疾病診療規範項目是由中國縣域醫院院長聯盟發起,王隴德院士作為聯盟主席、陳江華教授作為腎臟病學組主任委員牽頭的一項腎科專家下基層繼續教育項目,旨在呼籲政府重視、社會群眾參與,帶動基層診療模式發展和疾病防治管理水平提升,助力「大病不出縣」。01CKD患者降壓很重要,這個方案從機制到循證獲益滿滿!
  • 高血壓治療出了新指南,當血壓到了140/90時,用不用吃藥?
    高血壓是人類最大的威脅,與其相關的心腦血管疾病消耗著大量的醫療資源,已經成為全世界所有國家的負擔。為了減輕這一負擔,在5月6日,國際高血壓學會(ISH)制定了全球範圍內適用的《ISH2020國際高血壓實踐指南》。與之前實行的高血壓治療指南相比,最新版本改動較多。
  • 尋找管理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最佳策略
    圖片由Shutterstock提供《英國醫學雜誌》(The BMJ)刊發的綜述探討了管理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各種治療策略這一臨床醫生爭論較多的問題。高甘油三酯血症,即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但其後果和最佳管理策略卻備受爭議。
  • ...防治指南》發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型糖尿病|糖尿病|hba1c
    解放軍總醫院原內分泌科主任、北京瑞京糖尿病醫院院長陸菊明教授受邀參會。11月26日下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發布儀式在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四次全國學術會議(CDS 2020)期間舉行。
  • GW-ICC 2020 | 基層是高血壓防治主戰場,最佳防治模式需探索
    此後,基於這些高血壓的研究,美國高血壓預防,檢測,評估和治療全國聯合委員會(JNC)自1977年開始發布JNC指南,到1984年的JNC3指南中,首次提出了社區高血壓管理與醫院管理互補,應對社區高血壓管理提供長期諮詢、隨訪、檢測服務,雙重管理的協作方能達到血壓控制。
  • 清晨高血壓的管理:亞洲專家組的共識聲明(2018)
    清晨血壓激增是高血壓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1月16日,《清晨高血壓的管理:亞洲專家組的共識聲明》發布,針對亞洲患者清晨高血壓的管理進行了論述,內容涉及清晨高血壓的定義、發生機制、心血管風險、評估和治療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瑞金醫院王繼光、朱鼎良、李燕教授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參與了共識撰寫。
  • ASCVD一級預防策略
    目前,ASCVD已成為全球死亡的首位原因(Bonow et al.2002),降低ASCVD風險和事件被指南一致推薦為治療的最終目標。  通過有效的風險評估,最終將高危因素找出來,從而指導治療方案,是ASCVD預防的關鍵。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的趙冬教授在第二十六屆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暨第九屆北京五洲國際心血管會上提出,現有ASCVD風險評估標準存在問題,應結合總體風險評估。
  • 中國專家制定腫瘤世界標準!鼻咽癌聯合國際指南發布
    核心提示:2021年1月6日,由我國學者牽頭,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和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共同完成的鼻咽癌國際指南,於腫瘤學領域頂級期刊《臨床腫瘤學雜誌》以特別論著形式在線發表。 從國際指南的使用者,到證據提供者,再成為其制定者,中國鼻咽癌專家們用三十年的時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2021年1月6日,由我國學者牽頭,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和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共同完成的鼻咽癌國際指南,於腫瘤學領域頂級期刊《臨床腫瘤學雜誌》以特別論著形式在線發表。
  • 黃慈波教授: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鬆的研究進展
    北京醫院風溼免疫科黃慈波教授在「中國醫師協會風溼免疫科分會2020年會」上分享了「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鬆的研究進展」的專題報告,風溼界特擷取精華,以饗讀者,下面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場精彩報告的重要內容。
  • 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年版) 更新要點的解讀
    該指南是繼 2010 年版指南之後的新版指南,其內容強調需符合我國國情和疾病變遷特徵,反映了我國糖尿病相關研究和防治策略的進展。新版指南在匯集國內證據和參考國外證據的基礎上編撰而成,並對前一版指南的內容進行了豐富,更加關注 T2DM 防治的臨床和應用。本文著重從 T2DM 的更新要點進行解讀,並與國外指南及循證證據進行對比。
  • 2021「莫扎特紀念獎」國際鋼琴公開賽深圳賽區人氣冠軍劉靖
    為了致敬莫扎特以及歐洲古典音樂、鼓勵世界的青少年學習鋼琴和歐洲古典音樂、增進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共同發展,給不同年齡段的鋼琴愛好者以展示自我的機會和平臺,特舉辦「莫扎特紀念獎國際鋼琴公開賽」。國際總決賽於歐洲舉行,選手在體驗國際總決賽的緊張刺激之餘,組委會更為選手安排了國際鋼琴大師班、音樂會、師生晚宴等多項活動的音樂之旅,讓選手們有機會深入了解歐洲的古典音樂,收穫更多的音樂靈感。
  • 專家:高血壓病人應及時補充葉酸 應將H型高血壓納入慢病防控計劃
    3月16日,在「H型高血壓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解讀溝通會上,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前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霍勇教授表示,專家共識的出臺,標誌著中國腦卒中的防治將進入從源頭上精準預防的新階段。  近十年的循證醫學研究證明,中國的心腦血管疾病防治,需要一張靶點明確、療效顯著、獨具特色的 「中國處方」。
  • 闢謠:吃芹菜木耳等食物能治癒高血壓,真相是什麼?看醫生怎麼說
    最新的高血壓實踐指南指出以下觀點[1-3]:對於合併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糖尿病或高血壓導致的其他臟器的損害的一級高血壓(血壓在收縮壓140~159毫米汞柱,舒張壓在90~99毫米汞柱)的患者,應在在發現血壓升高後,立即給予藥物治療。對於二級高血壓(血壓大於160/ 100毫米汞柱)的患者,不論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均應立即啟動藥物治療。
  • GW-ICC2019丨孫剛:解讀2019美國ASCVD一級預防指南要點
    ASCVD是全球死亡主要原因 ASCVD的發病和死亡,不僅是中國,也是全世界面臨的重大難題。《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指出,ASCVD死亡佔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農村為45.50%,城市為43.16%。因此,一級預防是解決和控制ASCVD的最核心戰略。 二.
  • 張玉順:「十年磨一劍」,2020 ESC成人先心病指南更新點速覽
    2020年ESC ACHD指南首次建議,患有先心病合併毛細血管前肺高血壓的患者不要妊娠(I,C)。對於ACHD合併妊娠者,應全程多學科診療(MDT),建議胎兒超聲心動圖在妊娠16~18周時進行;應始終考慮藥物影響胎兒的可能性,特別是不應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抑制劑,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ARB)和胺碘酮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