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國臺灣地區高血壓管理指南摘譯(二)

2020-12-06 醫脈通

王鴻懿 摘譯,孫寧玲 點評(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心臟中心)


2015中國臺灣地區高血壓管理指南摘譯(一)


六、血壓閾值和目標值


10餘年前百萬人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血壓>115/75mmHg,缺血性心腦血管事件隨血壓升高而增加。亞太地區隊列研究(42萬人)數據顯示,血壓由115/75mmHg起卒中和冠心病風險增加。近來,英國隊列研究(125萬人)顯示,收縮壓為90~114mmHg,舒張壓為60~74mmHg時心血管疾病風險最低。但近期動脈硬化風險社區研究(ARIC)收縮壓與事件相關性分析發現,收縮壓為120~139mmHg與<120mmHg時,相關事件率無顯著差異。因此,設定開始治療的血壓閾值很困難,確定目標血壓值就更困難。2013歐洲高血壓管理指南和2014美國成人高血壓治療指南均對血壓目標值採取寬鬆化策略。但實際上,比較不同靶目標血壓值的隨機對照研究很少,收縮壓幹預研究(SPRINT)和理想血壓和膽固醇目標預防高血壓患者復發性卒中研究(ESH-CHL-SHOT)的結果可能會給出答案。

 

J曲線  


J曲線或稱U曲線現象於1979年首先提出,169例嚴重高血壓患者,舒張壓<90mmHg時心肌梗死的相對風險是舒張壓為90~100mmHg時的5倍。重要臟器都有一個最低灌注壓,J曲線也應該是客觀存在的。所謂J點即血壓低到不能維持重要臟器灌注時的數值。問題是:J點到底在哪兒?大型流行病學研究並不支持J點現象。多重危險因素幹預研究(MRFIT)入選332554例患者,終末期腎病最低的風險血壓值<120/80mmHg,並未發現J曲線現象。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中所有糖尿病相關大血管或小血管風險均為收縮壓<120mmHg時最低,並未發現J曲線現象。亞太隊列研究入選425325例患者,冠心病風險在血壓<120/80mmHg時最低,也未發現J曲線現象。隨機對照研究如果是前瞻性評價心血管事件,得到J曲線的也不常見。在三項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最著名的研究(SHEP,Syst-Eur,Syst-China)中,卒中風險在治療組顯著降低,未觀察到J曲線現象。事實上,SHEP研究中舒張壓僅為68mmHg,而心肌梗死的風險仍然降低了33%。大多提示J曲線現象的數據來自於隨機對照研究的事後分析。而事後分析主要的不足在於:①這些隨機對照研究比較的是不同藥物,而不是比較不同的靶目標值,因此比較不同血壓值的事後分析缺乏隨機性;②達到低或極低血壓的樣本量很小,由於這類患者數量的嚴重不均衡,很難從中得出結論。

 

總體血壓閾值和目標  


表6列出了不同臨床情況下的血壓靶目標值。這些血壓值同樣也是啟動降壓治療的血壓閾值,即當血壓值超過閾值時應考慮治療。新指南對於不同情況下目標值確定的依據亦作出了詳細的解釋,本文簡述如下。

 


幾項大型臨床研究(包括MRC,FEVER,Cardio-Sis研究)均顯示收縮壓<140mmHg治療組減少了心血管事件的發生。ARIC研究中,與血壓>140mmHg和<120mmHg者相比,血壓為120~139mmHg者有最低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HOT研究中最佳舒張壓為82.6mmHg,但此研究中,舒張壓<70mmHg也未證實有心血管事件的增多。

 

糖尿病患者血壓控制目標可能是高血壓管理領域最具爭議的問題。近1年歐美指南均提出收縮壓目標值<140mmHg,舒張壓目標值<80mmHg,但對於一些個體,更嚴格的血壓控制可能更適宜,如較年輕的患者。基於薈萃分析和中國臺灣地區糖尿病控制狀態,新指南仍推薦血壓<130/80mmHg作為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血壓目標值,與日本高血壓指南、國際糖尿病聯盟2型糖尿病全球指南及加拿大高血壓指南一致。


冠心病患者降壓的目的是降低血壓,減少心肌缺血,預防心血管事件和死亡。並無前瞻性研究比較冠心病合併高血壓時不同靶目標血壓對預後的影響。三項大型隨機對照研究(HOPE,EUROPA,和PEACE研究)的再分析在這方面提供了一些線索。三項研究的基線血壓均在正常高值階段,最終血壓分別為136/76,132/80和129/74mmHg。一級終點降低分別為22%,20%和4%,未發現J曲線現象。CAMELOT研究的亞組分析顯示,終末血壓≥140/90mmHg者血管內超聲顯示斑塊容積顯著增加,而血壓為120~139/80~89mmHg者無明顯變化,血壓<120/80mmHg者則顯著減少。三項重要的薈萃分析也支持冠心病患者強化血壓控制有利於減少心血管事件,即使治療前舒張壓為70~74mmHg或收縮壓為110~119mmHg,降壓藥物依然帶來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減少,且無J曲線現象。

 

卒中後患者的降壓治療策略取決於卒中的類型和分期。急性卒中的降壓治療依然有爭議。卒中後患者長期的血壓控制和降壓達標依然是首先需要考慮的。有三項試驗入選既往卒中患者,提示強化血壓控制能夠減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但血壓並未達到130mmHg。因此,新指南推薦穩定性腦血管病患者血壓目標值為<140/90mmHg。


慢性腎臟病是繼發性高血壓最常見的原因,高血壓又會導致腎損傷,而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和蛋白尿增加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終末期腎病的發生。既往指南均推薦慢性腎臟病的血壓目標值為<130/80mmHg,而實際上少有證據支持。幾項研究中嚴格的血壓控制與血壓<140/90mmHg相比並未顯示更多獲益。合併蛋白尿者較低的血壓(<130/80mmHg)也僅帶來腎臟結局事件的減少。三項血壓控制與糖尿病腎病相關的大型臨床研究顯示,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阻止蛋白尿的發展或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展,但這種腎臟保護作用獨立於血壓水平,獲益組患者收縮壓>130mmHg。對於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更強化的血壓控制(119/67mmHg:134/73mmHg)與顯著的腎損傷有關。因此,2~4期慢性腎臟病患者目標血壓值定為<140/90mmHg。尚無隨機對照研究評估透析患者的血壓靶目標值。一般來講,血壓目標值應個體化,基於患者心臟和神經系統狀態、併發症、年齡以及其他臨床情況來確定。K/DOQI指南提出,透析前和透析後的血壓應分別<140/90和<130/80mmHg。新指南推薦,終末期腎病患者血壓靶目標值<150/90mmHg,持續透析者血壓靶目標值在透析前應<140/90mmHg,透析後應<130/80mmHg。

 

SHEP、Syst-Eur及Syst-China研究顯示,60歲以上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接受氯噻酮或尼群地平治療,卒中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顯著低於安慰劑組。但近期兩項日本臨床研究有不同結果。JATOS試驗入選65~85歲高血壓患者,兩組患者最終血壓分別為135.9/74.8和145.6/78.1mmHg,終點事件無顯著差異。VALISH試驗隨機入選70~84歲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嚴格降壓組(136.6/74.8mmHg)與中度降壓組(142.0/76.5mmHg)相比並未降低心血管事件。但這兩項研究入選患者年心血管事件發生率較低,與真實世界情況不符。因此,2009年日本高血壓指南推薦老年人血壓靶目標值為<140/90mmHg,而不是這兩項研究得出的150/90mmHg。中國FEVER研究亞組分析顯示,老年患者收縮壓<140mmHg與145mmHg相比,心血管事件減少。80歲以上老老年薈萃分析顯示,收縮壓<150mmHg患者卒中、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心力衰竭發生率均降低,但心血管死亡無獲益,全因死亡率增加6%(無顯著差異)。HYVET研究顯示治療組患者最終血壓為144/78mmHg,顯著低於對照組(161/84mmHg),研究因治療組患者總死亡率顯著降低而提前結束。因此,新指南推薦80歲以上老老年患者,無論其他臨床情況如何,血壓靶目標值<150/90mmHg;無併發症的80歲以下老年人血壓目標值<140/90mmHg。

 

高血壓與出血性卒中風險密切相關。合併心房顫動的高血壓患者,如果應用了抗凝藥物,血壓的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亞洲人對華法林敏感,與西方人相比,出血風險(尤其是顱內出血風險)較高。日本BAT研究是一項前瞻性、多中心、觀察性隊列研究,結果顯示口服抗凝藥物治療患者預測顱內出血的血壓界值為>130/81mmHg。新指南推薦,接受抗凝藥物治療的患者血壓應控制為<130/80mmHg。


2015中國臺灣地區高血壓管理指南摘譯(三)

2015中國臺灣地區高血壓管理指南摘譯(四)


《中國醫學前沿雜誌》2015年第7卷第1期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加拿大發布2015版高血壓指南(圖表)
    2015年5月,加拿大高血壓教育計劃(CHEP)專家委員會發布「2015年版高血壓患者血壓測量、診斷、風險評估、預防和治療建議」。CHEP高血壓指南每年均會審查最新高血壓文獻並提出詳細建議。版CHEP高血壓指南提出了4條新建議並修訂了2條原有建議。
  • 劉靖教授:從國際指南談高血壓的中國幹預策略
    ISH全球高血壓指南發布 2020年5月,國際高血壓學會(ISH)發布了最新版全球高血壓實踐指南,給高血壓治療帶來了一些新的變化。 一、指南發布願景 1.
  • 《2019高血壓基層診療指南》6大要點,幫你總結好了!
    核心提示:有關高血壓的防治指南和專家共識真是多如牛毛!有不同地區的,什麼美國指南、歐洲指南、中國指南;有不同視角的,比如清晨血壓管理、急診診療、患者教育、合理用藥等等。真是十個腳趾頭都數不清!   為什麼高血壓指南需要「基層版」?
  • 清晨高血壓的管理:亞洲專家組的共識聲明(2018)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由於種族差異,亞洲人更容易出現清晨高血壓且控制不佳。清晨定義為6 am至10 am。由於中國地域遼闊,橫跨多個時區,中國東部的清晨應定義為5 am至9 am(提前1小時),而西部應定義為7 am至11 am或8 am至12 am(延後1~2小時)。清晨高血壓的定義如表1所示。
  • 2015年ADA糖尿病醫學診療標準更新要點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5),該指南全文依照慣例發表於《Diabetes Care》雜誌1月增刊。ADA新指南將糖尿病患者按年齡分為3類:● 年齡<40歲者——如無除糖尿病之外的心血管危險因素無需使用他汀,如存在額外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如基線LDL-C水平≥100,高血壓,吸菸,超重/肥胖)應使用中等強度或高強度他汀治療,如已確診心血管疾病(既往發生過心血管事件或急性冠脈症候群
  • 高血壓合併心衰,β受體阻滯劑該如何選擇
    而β受體阻滯劑能夠有效阻滯交感神經系統,從機制上阻斷高血壓-心衰進展,有助於血壓與心衰的雙重管理,而臨床研究也證實了心衰合併高血壓患者長期應用β受體阻滯劑能改善症狀和生活質量,降低死亡、住院、猝死風險。鑑於此,各國指南普遍將β受體阻滯劑作為高血壓合併心衰患者的一線治療。
  • GW-ICC 2020 | 基層是高血壓防治主戰場,最佳防治模式需探索
    高血壓,橫亙在當代人與健康之間的一道溝壑。在我們身邊,可能隨便提一個就是高血壓患者或有潛在高血壓風險的人群。儘管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顯著增高,據2012—2015年全國調查,18~24歲、25~34歲、35~44歲的青年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4.0%、6.1%、15.0%,不僅老年人,青壯年也應當重視高血壓的防治。
  • 臺灣地區人口或於今年開始負增長
    臺灣地區人口或於今年開始負增長 2020年10月16日 16:2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0月16日訊 據臺灣《北美智權報》報導,根據臺當局內部事務管理部門統計,截至9月底,臺灣地區人口的自然增加(出生減死亡)數為負11250人。因此,如果在今年剩下的3個月中,臺灣的出生人口不能比死亡人口多出至少1萬人以上,2020年將是近70年以來,臺灣地區人口第一次出現衰退。
  • 專家:H型高血壓指數過10需治療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記者樊曦)在我國,以腦卒中為代表的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而H型高血壓是我國居民腦卒中高發的一大主因。醫學專家表示,確認為高血壓後,患者應進行同型半胱氨酸(Hcy)檢測。
  • 臺灣地區標準登錄三級,獲批!
    相信大家都知道,臺灣地區的新物質高噸位登錄由於數據要求高、卷宗複雜且審核時間長,一直是臺灣地區新化學物質登錄註冊的難點
  • 臺灣地區有哪些著名的大學,你了解嗎
    中國臺灣地區哪所大學綜合實力最強,辦學水平最高?哪些高校躋身2020世界一流大學(8★)、世界高水平大學(7★、6★)和中國一流大學(5★)行列?2020年1月6日,艾瑞深校友會網(Cuaa.Net)編制完成、科學出版社出版的《2020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高考志願填報指南》最新發布2020中國大學排名1200強、2020中國各地區最好大學排名和2020中國省屬大學排名等榜單。
  • 高血壓治療出了新指南,當血壓到了140/90時,用不用吃藥?
    高血壓是人類最大的威脅,與其相關的心腦血管疾病消耗著大量的醫療資源,已經成為全世界所有國家的負擔。為了減輕這一負擔,在5月6日,國際高血壓學會(ISH)制定了全球範圍內適用的《ISH2020國際高血壓實踐指南》。與之前實行的高血壓治療指南相比,最新版本改動較多。
  • 指南針┃妊娠前、妊娠期、產後肥胖管理——國際婦產科聯盟指南(下)
    基於哪個指南?  答:儘管所謂「正常的」妊娠期增重量因地區而異,建議肥胖、單胎妊娠的孕婦將妊娠期增重控制在5~9 kg左右,以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43,45,64]。這是基於美國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指南 [65]。  已有證據表明超過IOM指南的體重增加會增加許多妊娠併發症的風險,包括巨大兒和剖宮產[66]。
  • 糖和鹽,究竟誰才是導致高血壓的罪魁禍首?
    我們知道,心血管病中,較常見的是高血壓,在《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中,2010年中國因高血壓死亡共計204.3萬例(男性115.4萬,女性88.9萬),佔全部死亡的24.6%。而到了2013年,我國衛生總費用為31869億元,其中高血壓所佔的直接經濟負擔達6.61%。
  • 辨機制、尋靶點,新策略助力基層管理CKD合併高血壓/心衰
    韓飛教授介紹,「腎在縣」基層慢性腎病合併心血管疾病診療規範項目是由中國縣域醫院院長聯盟發起,王隴德院士作為聯盟主席、陳江華教授作為腎臟病學組主任委員牽頭的一項腎科專家下基層繼續教育項目,旨在呼籲政府重視、社會群眾參與,帶動基層診療模式發展和疾病防治管理水平提升,助力「大病不出縣」。01CKD患者降壓很重要,這個方案從機制到循證獲益滿滿!
  • 「腫瘤-高血壓」新概念:高血壓患者癌症風險高,抗癌治療引起高血壓...
    中國一項全國性隊列研究也顯示,收縮壓在130mmHg-139 mmHg即增加腎細胞癌風險。 此外,高血壓和腫瘤有共同的危險因素,比如肥胖、糖尿病、吃的鈉鹽多、體力活動少。這些可能同時影響了高血壓和腫瘤的發生,也模糊了二者的因果關係。
  • 海鮮指南 每天認識一條魚 · 第36期(臺灣瑰寶)
    每天認識一條魚,今天海鮮指南跟大家分享的這條魚在鮭科魚類中長相了得,因其花紋的特別加之它是位於亞熱帶的臺灣地區唯一一種溫帶性魚類,不少人稱其為「臺灣瑰寶」。你能認出它是什麼魚嗎?關注海鮮指南(seafood-guide),關注更多樂趣!我也是鮭科魚的一種,只不過我比較特別,僅僅在臺灣地區有。
  • 多部權威指南來襲,助你明確超高危ASCVD患者的血脂管理
    目前對於超高危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都發表了相應的指南或專家共識。 例如: 《2018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心臟病學會(AHA/ACC)指南》 《2019歐洲心臟病學會/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協會(ESC/EAS)指南》 《2020超高危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國專家共識
  • 中微MOCVD設備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需求日益增長
    上海和臺北2015年3月16日電 /美通社/ -- 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的MOCVD設備Prismo D-Blue®自從兩年前正式發布以來,已得到LED領先廠商的廣泛認可,性能表現符合客戶對MOCVD設備的高要求和高預期。中微的MOCVD設備目前還在客戶生產線上評估以作為大規模生產功率器件的關鍵設備。
  • 2015ATA兒童甲狀腺結節與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
    基於上述原因,2015年ATA出臺了針對兒童及青少年人群的甲狀腺結節與分化型甲狀腺癌(DCT)診治指南。指南臨床意義: 本指南為兒童及青少年甲狀腺結節的評估與治療提供推薦意見,內容涉及超聲檢查的作用及解讀、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FNA)及良性結節的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