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權威指南來襲,助你明確超高危ASCVD患者的血脂管理

2020-11-25 騰訊網

目前對於超高危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都發表了相應的指南或專家共識。

例如:

《2018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心臟病學會(AHA/ACC)指南》

《2019歐洲心臟病學會/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協會(ESC/EAS)指南》

《2020超高危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國專家共識》

……

不同的指南和共識對超高危人群是如何定義的呢?其在藥物治療方面有哪些差別?今天就此進行介紹和分享,希望通過對比給到大家更直觀的了解和感受。

超高危人群的定義

1.《2018 AHA/ACC血脂管理指南》把ASCVD患者根據危險程度進行了區分,其中超高危ASCVD人群的定義包含:多起主要ASCVD事件或一起主要ASCVD事件和多種高危情況*。

*主要ASCVD事件:近期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ACS)、心肌梗死病史、缺血性卒中病史、症狀性周圍血管疾病(PAD)高危情況: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年齡≥65歲、雜合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eFH)、既往冠狀動脈搭橋旁路移植術或經皮冠狀血管介入治療、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臟病(CKD,eGFR 15-59 ml/min/1.73m2)、現在吸菸、儘管在最大耐受劑量他汀類藥物聯合依折麥布治療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持續升高≥100 mg/dl(2.6 mmol/L)、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

2.《2019 ESC/EAS血脂指南》沒有區分ASCVD中的危險程度,而是對於患者整體的心血管事件風險進行評估,分為超高危、高危、中危和低危。其中,對超高危人群的定義包含了以下幾方面:

記錄到的ASCVD*(臨床確診或影像學檢查明確證實)

伴靶器官損害、或至少有3個主要風險因素的糖尿病(DM),或長病程(>20年)早發1型糖尿病(T1DM)

重度CKD(eGFR2)

10年致死性CVD風險的評分計算值≥10%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H)伴ASCVD或另一個主要風險因素

*記錄到的ASCVD包括既往ACS、穩定型心絞痛、冠狀血管重建、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以及外周動脈疾病。

3.而《2020超高危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國專家共識》中定義的中國超高危ASCVD患者的風險分層採用嚴重事件+高風險因素模式,定義為發生過≥2次嚴重的ASCVD事件或發生過1次嚴重的ASCVD事件合併≥2個高風險因素的患者為超高危ASCVD患者*。

*嚴重ASCVD事件包括:近期發生過ACS(在既往12個月內)、心肌梗死史(12個月以上)、缺血性卒中史、有症狀的周圍血管病變,既往接受過血運重建或截肢。高風險因素包括:多血管床病變(冠狀動脈、腦動脈和外周動脈同時存在2~3處有缺血症狀的動脈病變)、早發冠心病(男

LDL-C降低的靶目標值

1.《2018 AHA/ACC血脂管理指南》並未對於LDL-C的靶目標值給予明確的界定,指南中認為對於超高危的ASCVD患者,若使用最大劑量他汀類後,LDL-C仍≥70 mg/dl (≥1.8 mmol/L),則可以考慮使用非他汀類藥物進行治療。

2.《2019 ESC/EAS血脂異常指南》針對超高危患者在LDL-C降低的靶目標方面提出以下建議:在超高危患者中,推薦LDL-C自基線至少降低50%,LDL-C目標值低於1.4 mmol/L或55 mg/dl。

3.《2020超高危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國專家共識》中定義的超高危患者,LDL-C水平的幹預靶標為降低至1.4 mmol/L以下且較基線降幅超過50%(基線是指未接受降脂藥物治療時的LDL-C水平,而正在接受降脂治療的患者中,則外推計算基線的LDL-C水平)。對於2年內發生≥2次MACE的患者,可考慮LDL-C降至1.0mmol/L以下且較基線降幅超過50%以上。

對於低LDL-C水平的描述

1.《2018 AHA/ACC血脂管理指南》指出,超高危患者降膽固醇藥物RCT證實,降低LDL-C可顯著減少ASCVD。這證實了LDL-C「越低越好」的一般原則。

2.《2019 ESC/EAS血脂異常指南》指出,通過一系列的臨床試驗可以看到越低的LDL-C水平,會帶來更低的心血管事件未來風險,且LDL-C水平無低閾值。可以進行更長時間的觀察用以證實這樣的觀點。

3.《2020超高危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國專家共識》指出,目前的研究尚未發現極低LDL-C水平與低或正常LDL-C水平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之間存在差異。

對非他汀類藥物的推薦

1.《2018AHA/ACC血脂管理指南》指出,對超高危的ASCVD患者如果其LDL-C≥70 mg/dl,則可以加用非他汀降至更低水平。

2.《2019ESC/EAS血脂異常指南》指出,對於在最大耐受劑量他汀類藥物聯合依折麥布治療後LDL-C仍未達標的超高危二級預防患者,推薦聯合PCSK9抑制劑治療。此外,對於接受最大耐受劑量他汀類藥物治療並在2年內發生第2起血管事件的ASCVD患者,可考慮將LDL-C目標降低至

3.《2020超高危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國專家共識》指出,

非他汀類降脂藥物,如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依折麥布)、PCSK9抑制劑、膽酸螯合劑;

降TG藥物,如貝特類、煙酸類;

其他降脂藥,如ω-3脂肪酸等。

已有證據證明依折麥布、PCSK9抑制劑、非諾貝特與他汀類藥物聯用可降低特定人群的MACE風險。此外,對於部分超高危ASCVD患者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常需多種藥物聯合治療才能使LDL-C達標。

審批編號:SC-CHN-AMG145-00649-0920

參考文獻:

1.Fran ois Mach, Colin Baigent, Alberico LCatapano, et al, ESC Scientific Document Group, 2019 ESC/EAS Guidelines for the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lipid modification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risk: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Cardiology(ESC) and EuropeanAtherosclerosis Society(EA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0; 41(1): 111–188

2. Grundy SM, et al. Circulation. 2019 Jun18; 139(25): e1082-e1143

3.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學組,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編輯委員會. 超高危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國專家共識[J]. 中華心血管病雜. 2020; 48(04): 280-286. DOI:10.3760/cma.j.cn112148-20200121-00036

相關焦點

  • 張波教授:從斑塊逆轉看超高危ASCVD患者強化降脂策略
    作者:張波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近幾年,各大國際指南逐步明確了「超高危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概念,並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靶目標提出了新的標準。鑑於我國ASCVD發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續升高趨勢,且LDL-C知曉率、達標率均處於較低水平,新標準對於我國ASCVD患者的降脂管理提出了較高要求。
  • 2型糖尿病患者應注重ASCVD的危險評估與管理
    ,就是突出強調了對合併ASCVD或ASCVD高危人群,應該實施以患者為中心的個體化管理,在制訂藥物治療策略時,應優先選擇具有明確CVD 獲益證據的降糖藥物,如GLP-1受體激動劑,包括利拉魯肽等。2型糖尿病並不是一種單純的血糖升高的疾病,而是一種以慢性血糖水平升高為特徵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群,除了具有標籤地位的高血糖外,還常常合併多種代謝異常,如血脂紊亂、高血壓、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胰島素血症、肥胖等。這些代謝異常都是ASCVD的重要危險因素,可以說,是這些代謝異常共同導致了ASCVD的發生和發症。
  • ...ADA指南更新釋放信號,強證據支持阿司匹林用於糖尿病患者ASCVD...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新數據指南更新了阿司匹林用於糖尿病患者一級預防的推薦。指南推薦,在與患者全面討論獲益和可能的出血風險後,阿司匹林(75~162 mg/d)可考慮用於心血管風險增加的糖尿病患者的一級預防。較於2019版ADA指南,新版指南將阿司匹林在心血管風險增加的糖尿病患者中使用的證據等級從C級提升到了最高的A級。
  • 專家訪談:ASCVD二級預防血脂管理策略探討及天然調脂藥物應用優勢
    良好的血脂管理在ASCVD的二級預防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血脂康作為被我國多項指南推薦的天然調脂藥物,也是臨床醫生常用的降脂藥物之一。近日,我們採訪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劉豐教授和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賓建平教授,請他們圍繞我國ASCVD二級預防的防控情況以及血脂康的應用特點和優勢發表看法。
  • 79歲大爺SCAD合併血脂異常,降脂治療這麼做!
    LDL-C為SCAD合併血脂異常患者的首要幹預靶點!目前,各國血脂指南[1-3]均指出,冠心病,包括急性冠脈症候群(ACS)和穩定性冠心病(SCAD),都屬於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極高危患者。
  • LDL-C究竟是怎麼導致ASCVD的?最新歐洲共識說清楚了!
    Q1:ASCVD患者中維持極低水平的LDL-C(如<1 mmol/L或40 mg/dL)的治療策略,您有何看法?  我認為目前還不可行,主要依據來源於以下幾點:首先,這份專家共識原文中對於這一推薦的描述引用的參考文獻是歐洲血脂指南,而該指南中的循證證據則主要來源於FOURIER研究。
  • 我的血脂好不好,到底哪個指標說了算?
    …… 那麼到底哪個血脂指標說了算,聽聽 「長城心臟病學大會2020暨亞洲心臟學會大會2020」上,中南大學湘雅第二醫院彭道泉教授庖丁解牛式解讀,定會助您撥雲見日。 目前,無論人群觀察還是基因篩查的結果均發現,非HDL-C的預測價值優於LDL-C,而且對於LDL-C已經達標的患者,非HDL-C升高仍提示未來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32%。因而,非HDL-C逐漸獲得國外權威指南的關注並推薦為首要目標。
  • ASCVD一級預防和膽固醇管理,最新指南手把手教你!丨GW-ICC 2019
    指南在手,血脂不愁!10日下午的血脂管理專場上,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佟倩教授通過回顧最新指南,為大家分析了膽固醇管理這個老大難問題的解決之道。
  • 如何管理肝病患者的血脂異常?美國胃腸病學會給出了26條建議
    血脂異常在一般人群中十分常見,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發展中主要的致病性危險因素之一。通過藥物來治療血脂異常可有效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而體內膽固醇和其他脂類主要由肝臟產生,所以血脂異常的治療藥物,如他汀類藥物,其作用靶點主要在肝臟。此外,肝臟還在這些藥物的代謝中起作用。因此,如何管理肝病患者的血脂異常?
  • ASCVD一級預防策略
    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控制相關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等。  其次,是藥物治療。這裡重點談談血脂的控制。在終生風險評估中,血脂異常被認為是僅次於高血壓的危險因素,2014年美國國家脂質管理協會(NLA)血脂異常管理建議中強調動脈粥樣硬化是ASCVD的關鍵環節。
  • GW-ICC2019丨孫剛:解讀2019美國ASCVD一級預防指南要點
    對於需要藥物治療的高血壓患者,降壓目標一般是 三. 新指南三大核心要點 孫剛教授總結了新指南的三大核心要點,即健康生活方式和團隊管理模式、阿司匹林地位變化、膽固醇幹預在ASCVD預防中的作用。 1.
  •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
    血脂異常的主要危害是增加ASCVD的發病危險。本指南對我國人群血脂成分合適水平及異常切點的建議(表2)基於多項對不同血脂水平的中國人群ASCVD發病危險的長期觀察性研究結果,包括不同血脂水平對研究人群10年和20年ASCVD累積發病危險的獨立影響;也參考了國際範圍內多部血脂相關指南對血脂成分合適水平的建議及其依據。
  • 不只是降糖,揭秘GLP-1RA治療ASCVD的多重機制
    在此背景下,GLP-1RA作為新型降糖藥物隆重登場,由於其獨特的降糖機制和卓越的降糖效果,一舉改寫了降糖治療路徑,成為優化我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一顆「新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降糖以外,GLP-1RA的心血管獲益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權威指南也不斷強調GLP-1RA在糖尿病合併ASDVD治療中的一線地位,尤其是2019 ESC/EASD指南[2]更是明確提出,2型糖尿病患者不應僅基於HbA1c%是否達標決定是否應用GLP-1RA,而是一旦合併ASCVD或伴有高危/極高危心血管疾病風險就建議應用包括利拉魯肽在內的被證實存在心血管獲益的
  • 血脂三「平」論血脂:因「人」而異的降脂策略思考
    因此,對老年人血脂異常治療的LDL-C目標值和一般成年人一樣:一級預防LDL-C80歲)血脂異常目前缺乏LDL-C目標值的研究,對於這部分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主要考慮有沒有心血管疾病。葉平教授事實上,由於老年患者多合併慢性疾病、肝腎功能減退,因此「在選擇降脂藥時,我們首先考慮安全性」葉平教授談道。
  • 疫情下血脂如何管理?中等強度的他汀是我國血脂異常人群的常用藥
    據2019年《血脂異常基層診療指南》,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國居民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危險因素普遍暴露,ASCVD死亡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40%以上,居首位。
  • 房顫患者的抗凝管理,且看指南!
    與竇性心率相比,房顫患者的卒中風險升高5倍。預防心源性卒中是房顫管理的基石。2014年3月,美國ACC、AHA和HRS三大學會聯合發布了房顫患者管理指南。本文依據該指南對房顫患者的抗凝治療管理進行了總結。
  • 疫情期間如何更好地規範管理CVD患者?
    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1,我國推算的心血管疾病(CVD)現患人數多達2.9億,在此次疫情中,合併基礎疾病的中老年人群,特別是CVD患者具有更高的感染及死亡風險。因此,疫情持續期間CVD患者的科學規範管理不容忽視。
  • 糖尿病診療45問|解析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治療篇)
    在2018年底CDS大會上,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正式頒布,並於中華內科雜誌2018年12月份刊登,本指南針對的管理人群為年齡≥18歲的2型糖尿病患者,小編根據基層醫師關心的問題整理指南相關內容如下,因為知識點較多,共分為診斷篇、治療篇和綜合管理篇。10.
  • CKD患者服用不同種他汀獲益有差異嗎?薈萃分析結果來了!
    本項分析的主要納入標準為成年患者(>18歲)和隨機對照研究,涉及以下至少兩種他汀的對比:安慰劑、洛伐他汀、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依折麥布、辛伐他汀、阿託伐他汀和氟伐他汀,且所有研究都至少有一個次要結果。 另外,綜述、觀察新研究以及並未達到明確終點的臨床試驗均被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