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L-C究竟是怎麼導致ASCVD的?最新歐洲共識說清楚了!

2020-12-06 39健康網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ASCVD)往往在年輕時甚至兒童期起病,多個研究發現,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在ASCVD發病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由於ASCVD是一種慢性的、多影響因素的終身性疾病,最終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事件。

  那麼,LDL-C在ASCVD複雜病理生理過程中的核心作用是什麼?近期發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雜誌上的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學會共識小組之專家共識從病理生理、基因和治療方面詳細講述了這個問題。

  01

  LDL-C導致ASCVD的病理生理機制

  該共識首先詳細講述了LDL-C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中的病理生理機制,包括LDL-C通過胞吞作用進入內皮細胞、影響LDL-C在動脈壁滯留的因素、LDL-C顆粒的異質性、影響LDL-C亞組分的因素及鈣化是如何影響斑塊的結構和穩定性等,從多個角度系統地介紹了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過程。

  此外,本文論述了基因與動脈壁對冠心病易感性的關係。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和相關研究表明,ASCVD的易感性與影響血漿LDL-C濃度的多個基因突變有關。

  預測冠心病風險的基因組風險評分包含大量影響LDL-C顆粒數量和LDL-C水平的基因變異。大多數控制LDL-C水平和CAD風險的GWAS基因座都位於非編碼區,並且主要影響肝細胞LDL-C攝取和代謝的基因表達。

  其他基因組位點會影響LDL-C的定性屬性,包括動脈壁對LDL-C浸潤、胞吞作用、滯留和修飾的易感性。

  02

  大幅降低LDL-C可以穩定、逆轉斑塊嗎?

  對於這個我們都關心並且重要的臨床問題,共識也進行了詳細的解答與分析。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組成很複雜,包括泡沫細胞、脂質核心、纖維帽、壞死和鈣化等,所有這些都是由於LDL-C在內皮下基質中的滯留和積累所致,而斑塊的結構複雜性就決定了ASCVD從亞臨床到臨床進展階段會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因此,從理論上講,降低LDL-C可以從機制上影響ASCVD的發病。

  儘管有明確證據表明,降低LDL-C的治療可減少ASCVD的發生,但是,降低循環LDL-C水平的有益作用如何轉化為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改變尚不清楚。

  有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可誘導膠原蛋白含量增加,並降低脂質含量、減少炎性細胞/金屬蛋白酶活性和細胞死亡,這些都有助於斑塊穩定。

  同時,有效降低LDL-C可以改變纖維帽形成與降解之間的平衡,從而導致纖維帽變厚,可能會降低血栓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級預防試驗中,PCSK9抑制劑依伏庫單抗(evolocumab)降低LDL-C也可減少主要冠狀動脈不良事件的發生和斑塊體積。

  03

  HDL-C或其成分是否可以斑塊起到調節作用?

  HDL-C及其主要載脂蛋白apoAI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生理中的直接作用尚不清楚。儘管如此,功能性HDL/apoAI顆粒的生物活性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地削弱LDL-C顆粒在促進斑塊進展中發揮的作用。

  此外,共識指出,根據遺傳研究,除了LDL-C外,富含TG的殘粒膽固醇和Lp(a)也可獨立引起ASCVD。CGPS研究發現,各種膽固醇每增加1 mmol/L(39 mg/dL),心梗風險的增加如下:LDL-C 1.3倍、殘粒膽固醇 1.4倍、Lp(a)1.6倍。

  若使用孟德爾隨機遺傳數據,心梗的相應風險比為LDL-C 2.1倍、殘粒膽固醇 1.7倍、Lp(a)2.0倍。這三種成分對斑塊進展的影響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將它們稱為總apoB或非HDL-C時應謹慎。

  雖然LDL-C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並引起ASCVD的主要因素,但在某些個體中,由於遺傳背景和代謝狀態不同,富含甘油三酸酯的脂蛋白或Lp(a)可能比LDL-C更為重要。

  由於膽固醇含量升高,富含TG的殘粒膽固醇也有助於膽固醇在動脈內膜沉積。像LDL-C一樣,殘粒膽固醇很可能通過內皮細胞的胞吞作用進入動脈內膜,並在被巨噬細胞攝取為天然(而不是修飾的)顆粒之前被捕獲,從而產生泡沫細胞。

  在REDUCE-IT試驗中,使用二十碳五烯酸乙基(每天4 g),可使ASCVD降低25%,同時血漿TG水平將降低20%、C反應蛋白降低40%。這一發現與遺傳學研究一致,表明TG在CAD的病因中起因果作用。但是,REDUCE-IT試驗中心血管事件的減少與基線和治療期間的TG水平無關。

  其它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包括:另一種純化的omega-3脂肪酸製劑(STRENGTH)和pemafibrate(一種選擇性的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的α受體激動劑)。此外,正在進行的Ⅲ期試驗涉及apoC-III319和ANGPTL抑制劑,其作用增強了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可能會顯著降低殘餘的膽固醇和TG水平,有望對心血管疾病產生保護作用。

  總  結

  此篇共識所介紹的有關ASCVD病理生理學的大量證據,補充並擴展了我們先前對基於流行病學、GWAS、孟德爾隨機研究以及LDL-C受體的藥理學對照幹預試驗對LDL-C作用的認識。這些證據以及相關的分子機制在整個ASCVD的連續預防(零級、一級、二級、三級預防)中具有明確的意義,這與我們從基因組學得出的核心概念相一致,即動脈中LDL-C累積負荷可促使ASCVD的發展和臨床後遺症的發生。

  此外,病理生理學研究證據也支持在復發風險很高的ASCVD患者中維持極低水平的LDL-C(如<1 mmol/L或40 mg/dL)的治療策略。他汀類藥物和PCSK9抑制劑(添加或不添加依折麥布)的組合可以維持低水平的血漿LDL-C,並被證實具有安全性和可耐受性。

  Q1:ASCVD患者中維持極低水平的LDL-C(如<1 mmol/L或40 mg/dL)的治療策略,您有何看法?

  我認為目前還不可行,主要依據來源於以下幾點:首先,這份專家共識原文中對於這一推薦的描述引用的參考文獻是歐洲血脂指南,而該指南中的循證證據則主要來源於FOURIER研究。

  FOURIER研究結果顯示,ASCVD患者在他汀基礎上聯合瑞百安其平均LDL-C降到30 mg/dL能夠帶來15%主要終點事件降低的獲益,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是與基線LDL-C 92 mg/dL來相比,並不是與目前指南推薦的超高危人群 LDL-C目標值(即降至55 mg/dL以下)來相比的。

  此為,FOURIER研究另一亞組結果分析顯示:LDL-C≥70 mg/dL作為對照組,LDL-C 50-69 mg/dL、LDL-C 30-49 mg/dL、LDL-C<30 mg/dL組其終點事件的HR分別為0.82、0.80、0.79。後兩組的事件發生率幾乎相同,故超高危人群的LDL-C<55 mg/dL是科學的。

  贊成超高危的危險分級。目前我國最新的《中國膽固醇教育計劃調脂治療降低心血管時間專家建議(2019)》專家中建議,ASCVD患者中更高危險的人群定義為超高危人群,其LDL-C降至<55 mg/dL或較基線水平降低幅度≥50%,主要是基於IMPROVET-IT研究、FOURIER研究等。

  如IMPROVET-IT研究結果表明,ASCVD合併糖尿病患者,LDL-C<53.7 mg/dL組與<69.5 mg/dL組相比是獲益更多的,但對於單純ASCVD患者,7年隨訪期間,試驗組和對照組的主要終點及次要終點均無明顯差異。其次,與LDL-C<70 mg/dL組相比,超高危人群LDL-C<55 mg/dL組獲益更大,依據主要來源於FOURIER研究結果,表明具有更高心血管事件風險的ASCVD患者,即超高危患者其LDL-C<55 mg/dL獲益更大。

  因此,如果要證明LDL-C<40 mg/dL是科學的、合理的,就要與LDL-C<55 mg/dL組相比有更多的獲益,這需要有循證醫學證據來證實,但目前仍然缺乏相關的研究,就目前來講LDL-C<40 mg/dL這一目標值尚不可行。

  Q2:他汀+時代,如何看待非他汀藥物在降脂治療中的地位?

  從機制上來看,他汀通過LDL受體通路上調LDL受體增加血LDL清除,但與此同時,當細胞內游離膽固醇減少,會引起腸道膽固醇吸收增加。同時,亦會上調PCSK9,而PCSK9可以與LDL受體結合導致後者加速降解,導致血液中膽固醇升高。因此,從多靶點機制來看,他汀與非他汀聯合可多環節幹預膽固醇代謝,療效更穩定,更持久。

  此外,他汀與非他汀聯合還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實踐意義。前已述及,對於超高危患者,要求LDL-C<55 mg/dL(1.4 mmol/L),聯合治療有助於提高降脂治療的達標率,專家共識建議對於LDL-C基線值較高的患者可直接啟動他汀類藥物與依折麥布,或PCSK9單抗聯合治療,如果使用他汀類藥物聯合依折麥布治療LDL-C仍≥55 mg/dL(1.4 mmol/L),則建議加用PCSK9抑制劑。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LDL-C不是ASCVD的「罪魁禍首」?
  • 厄爾尼諾為何導致天氣異常
    世界氣象組織今年3月16日發布關於厄爾尼諾現象的最新簡報,指出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溫異常已持續5個多月,大多數氣象模型預測今年中期將出現厄爾尼諾現象。中國入夏以來出現的極端天氣應驗了上述預測:本月「燦鴻」「蓮花」颱風接連來襲,其中「燦鴻」更是升級為超強颱風,在浙閩地區導致上百萬人受災,損毀大量房屋。那麼,導致天氣如此異常的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最早注意到厄爾尼諾現象的是秘魯漁民。秘魯海域有全球著名的漁場。漁民發現,在一些年份,海水會格外溫暖。
  • 血壓季節性變化歐洲共識出爐!
    對於接受降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而言,這一特性可能導致血壓在夏季過度下降或在冬季升高,對其血壓控制造成不良影響。多項大型研究結果表明,全球氣溫的季節性變化與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季節性變化有關。遺憾的是,2017年美國心臟協會(AHA)/美國心臟病學學會(ACC)和2018年歐洲心臟學會(ESC)及歐洲高血壓學會(ESH)指南均未對執業醫生提供相關指導。近期,ESH就這一問題發布《血壓季節性變化共識》,為環境溫度造成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波動的管理指明方向。
  • 「煙醯胺」怎麼讀都不清楚,怎麼就成了最新的「網紅美白」成分?
    「煙醯胺」怎麼讀都不清楚,怎麼就成了最新的「網紅美白」成分?近些年來中國的女性愛美意識迅速崛起,這讓很多化妝品公司開始對此虎視眈眈,畢竟中國作為世界上的頭號人口大國,不管是在哪一個領域的消費能力都是很驚人的,更有人吹噓說中國人現在的某行業就可以買下大半個美國,雖然有誇張吹噓的成分存在,但是不可否認,中國人的錢包是真的鼓脹起來了。人在物質豐富之後,就會開始關注一些外在和精神層面的東西,化妝品在這時候對廣大民眾來說就會顯得尤為重要!
  • 2019年歐洲熱浪圖:是什麼導致歐洲各地的高溫?
    歐洲各地氣溫飆升,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熱浪,可能會打破記錄。但是是什麼導致了如此酷熱的氣溫呢?歐洲各國發布了高溫天氣警告,一些地區的氣溫預計將超過40攝氏度。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歐洲各地的氣溫如此之高呢?一名西班牙氣象學家稱這種灼熱的熱浪為「厄爾尼諾」,其原因是來自撒哈拉沙漠的熱空氣、大西洋上空的一場風暴以及中歐上空的高壓。專家表示,高溫下的高溼度會讓人感覺更像47攝氏度。氣象預報員預測,未來幾天法國、德國、比利時和瑞士可能會創造新的6月份氣溫記錄。
  • 哪些藥物最易導致肝損傷護?年售百億的保肝藥物究竟怎麼用?
    藥物是導致肝損傷的最常見因素之一,但一直未受到公眾乃至醫務人員的足夠重視。基於多種複雜原因,我國的保肝藥物品種及使用量均遠遠高於西方國家。臨床聯合使用兩種甚至三種保肝藥物的情況屢見不鮮。 然而,究竟哪些藥物最容易導致肝損傷?保肝藥物又該怎麼合理使用呢?
  • ASCVD一級預防和膽固醇管理,最新指南手把手教你!丨GW-ICC 2019
    10日下午的血脂管理專場上,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佟倩教授通過回顧最新指南,為大家分析了膽固醇管理這個老大難問題的解決之道。世界衛生組織最新資料顯示,全球超過50%的冠心病發生與膽固醇水平升高有關。 2019年,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美國心臟協會(AHA)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指南及2019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學會(EAS)血脂異常治療指南重磅發布,分別對現有證據及近期多項科學聲明、專家共識文件、臨床實踐指南中與心血管疾病(CVD)一級預防的相關信息進行整合,並結合最新的臨床研究及治療現狀,從CVD風險評估、降脂治療靶點、一級與二級預防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 是什麼導致了歐洲的極度高溫
    歐洲大陸氣溫去年的溫度膨脹數日,促使研究人員設法弄清楚熱浪中有多少與氣候變化有關。歐洲以前的最熱記錄是2003年夏天創下的,當時法國南部城鎮康凱拉奇的氣溫飆升至44.1攝氏度(華氏111.4度)。這種極端高溫使整個非洲大陸超過7萬人喪生。研究者們認定,氣候變化加大了死亡人數。
  • EGFR-TKI 耐藥處理共識
    2013 年3 月8~9 日,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和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專業委員會(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聯合主辦了第十屆「中國肺癌高峰共識會」,最終形成了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小分子靶向藥物耐藥處理共識[1]。
  • 為何歐洲人要把猶太人趕盡殺絕?猶太人究竟怎麼惹歐洲人了?
    那麼又是什麼原因讓歐洲人對猶太民族窮追不捨,如此瘋狂地痛下殺手呢?在諸多追殺猶太人的國家中,德國是最為恐怖的一個,他們對於猶太人十分的仇視。這要從一戰的時候說起,我們都很清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德國戰敗,受挫了不少,而且也損失了很多的財力和人力,但當時的德國很是高傲,即使失敗了,他們也沒有選擇去反思自己的錯誤,而是想著如何侵佔其他國家,重新崛起。
  • 指南共識 l DC中文 l ADA/EASD2018共識:T2DM的血糖管理-介紹(01)*
    根據主題將文獻進行分組,作者們評估了這些新證據,為共識推薦提供信息。共識推薦的初稿先經過同行評審(見致謝部分),作者認為合理的建議將被納入共識推薦。儘管本共識提出的推薦是以循證為基礎的,但推薦內容僅代表作者們的觀點。
  • ATP合酶c亞基洩漏導致脆性X症候群的異常細胞代謝
    ATP合酶c亞基洩漏導致脆性X症候群的異常細胞代謝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6 22:08:34 近日,美國耶魯大學Elizabeth A.
  • 歐洲最高溫度超越40°C,超百人熱死,沒有空調歐洲人怎麼消暑?
    在充滿了幽默感的歐洲,如今也因為高溫幽默不起來,因為實在是太熱了,他們從未感受過如此炎熱的天氣。歐洲最高溫度超越40°C,超百人熱死,沒有空調歐洲人怎麼消暑?歐洲有多個地區的溫度超越了40°C,法國巴黎檢測到自1947年以來最熱的溫度,達到了41°C;西班牙的首都馬德裡,氣溫來到了40°C,打破了95年創下的最高紀錄。在葡萄牙,有超過100個人被熱死。
  • 香菸酒精究竟如何破壞大腦健康?復旦最新研究來了
    原標題:香菸酒精究竟如何破壞大腦健康?復旦最新研究來了,轉給菸酒上癮的親友看!「吸菸有害健康」、「小酒怡情、大酒傷身」、「一醉解千愁」,此類俗語在現代社會早已耳熟能詳。然而,香菸與酒精究竟如何影響人的大腦和健康?
  • 對於RIS、CIS、MS治療方法,神經病學專家已達成共識
    例如,來自華盛頓特區喬治城大學神經內科的第一作者Carlo Tornatore指出,100%的受訪者會建議疾病-修飾治療,但考慮到目前藥物選擇範圍很廣,大家對於究竟選擇哪種藥物幾乎沒有達成共識。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波士頓2014年聯合ACTRIMS-ECTRIMS(用於治療與研究多發性硬化症美洲委員會和歐洲委員會)會議上。
  • 慢B肝治療最新專家共識發布,10位亞太專家提出這些指導性意見
    ,並就CHB抗病毒治療啟動時機提出指導意見,該專家共識已於2020年9月發表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雜誌上[6]。ALT的理想正常值上限為男性30U/L,女性19U/L(應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ALT水平升高)。 ■代償期/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療意見 正如上文所說,如果不經治療,CHB患者發生肝硬化和HCC的風險會增高。
  • 宇宙年齡究竟幾何?宇宙的最新年齡137.7億歲
    宇宙年齡究竟幾何?宇宙的最新年齡137.7億歲 2021-01-14 10:17:28 來源:科技日報 宇宙年齡究竟幾何?這一問題一直讓科學家們爭論不休。
  • 歐洲最古老的天然木乃伊,竟患有這種最新疾病,科學家很費解
    筆者:扶蘇 作為歐洲最古老的天然很難想像,究竟是怎樣的自然環境才能夠將他的遺體保存得如此完整,導致他患有萊姆病的病菌還有其他種類,罪魁禍首都是蜱蟲。之所以說冰人奧茲感染了最新的疾病,是因為萊姆病的準確定義在十幾年前才被確立,雖然
  • 為什麼現在手機都喜歡採用Type-c,相比USB好在哪裡?看完漲知識
    可能很多小夥伴心中都有一個疑問:為啥現在的手機都採用Type-c,之前不都還是USB的天下嗎?怎麼突然手機的充電接口就改變了,Type-c相比USB到底好在哪裡?今天,就來跟大家深入的嘮嘮這個話題,以後購買手機也清楚該如何選擇了,看完真的漲知識!
  • 常用的消毒劑殘留毒素究竟怎麼解?
    究竟是先消毒還是先解毒?對於這個問題,我又調查了許多的養殖戶,發現很多的養殖戶搞不清楚消毒和解毒各自的定義,總是把消毒和解毒混淆,有些好一些的養殖戶,能區分消毒和解毒各自什麼含義,但是不知道先後順序。對於消毒和解毒的問題,我決定用這一篇文章,來給大家講解一下,消毒和解毒各自什麼含義?為什麼要進行解毒?以及如何解除不同消毒產品的殘留的不同的毒素?希望廣大養殖戶在看完本文後,能夠有所啟發和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