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RIS、CIS、MS治療方法,神經病學專家已達成共識

2020-12-06 醫脈通

對於RIS、CIS、MS治療方法,神經病學專家已達成共識

2014-09-18 來源:醫脈通

一項美國神經病學專家調查顯示大家在臨床孤立症候群(CIS),放射孤立綜合症(RIS),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RRMS)患者的治療方法上整體達成良好共識。


例如,來自華盛頓特區喬治城大學神經內科的第一作者Carlo Tornatore指出,100%的受訪者會建議疾病-修飾治療,但考慮到目前藥物選擇範圍很廣,大家對於究竟選擇哪種藥物幾乎沒有達成共識。


基於這些發現,Tornatore博士指出:「我們能夠制定出治療實踐指南或者類似關於人們該做些什麼的共識,並且我們認為這很有意義。治療MS患者的神經病學專家會被問及CMS [醫療補助和醫療保險服務中心]護理那些病人的質量評估,他們會想知道我們是否在為病人提供高質量的醫療保健。」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波士頓2014年聯合ACTRIMS-ECTRIMS(用於治療與研究多發性硬化症美洲委員會和歐洲委員會)會議上。


研究共識


研究人員寫道:「基於I級證據的強有力的且最新的MS治療方案尚未建立。」該項目的目的是了解美國神經病學專家治療RIS、CIS、及RRMS的共識標準。他們使用案例調查,詢問神經病學專家會如何處理伴有這些疾病之一的3例假定患者。


Tornatore博士稱,這些調查被發送至MS中心聯盟的239位成員。「這幾乎包括了所有該類患者,其中一半做出了回答。我們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07份回應,他們可能代表了所有在美國接受治療的MS患者的一半。」 


目標是找出任何有關伴有這3種疾病患者的診斷和治療共識。他指出:「我們把標準設定很高,75%的受訪者必須就某一點達成共識」。作者指出,更短的第二次調查用以進一步闡明第一次調查時沒有取得共識的反饋,107名受訪者中103名完成了第二次調查。結果顯示人們更傾向於早期,更積極的治療。


例如,一位25歲、最近被診斷出復發緩解型MS的患者,Tornatore博士說,「問題是你會用疾病修飾藥物治療該患者麼,100%的人都說會,這很好。然後問題是,你會用什麼藥物治療他們,卻沒有達成共識。」


當97%的人說他們會在1年之內接受MRI隨訪時,再次達成共識,而且75%的人稱他們會在6個月內進行MRI掃描。


關於臨床孤立症候群,問題是,病人有過1次臨床事件後,神經病學專家會在什麼時候開始治療?「100%的人說如果大腦核磁共振正常,他們不會予以治療,」他說。「如果患者有1個或更多的非增強病灶,他們會繼續並予以治療:90%以上會予以治療。關於不做骨髓穿刺的有趣數據——對於有臨床孤立症候群和釓-增強病變的患者,只有15%的人會做骨髓穿刺。」


對於新診斷為MS患者的治療,沒有關於藥物使用的共識。Tornatore博士說鑑於目前治療選擇較多,這是可以預料到的;在可注射藥物、新型口服製劑,或靜脈單克隆抗體方面的反饋出現了分歧。治療方面唯一的共識在於對疾病非常活躍且JC病毒抗體陰性患者的治療;大多數受訪者會選擇給病人使用單克隆抗體。


他說,在專家共識的基礎上,作者能夠基於專家們現在的做法制定出實踐指南。


方案如下:


RIS


 如果病人有2個以上的新發釓增強病變(80%),就應當治療

◆ 在12個月內接受MRI隨訪觀察(84%)


CIS


◆ 如果病人有2 個以上的非增強T2病灶(93%)或除了非增強T2病灶外有1個釓增強病變(98%),應啟動治療

◆ 在12個月內接受MRI隨訪觀察(75%)


RRMS


◆ 輕微疾病可接受注射性治療(38%)或疾病-修飾治療(30%),並且在12個月內接受MRI隨訪觀察(97%)

◆ 如果病人接受治療期間有2個或更多新發T2病灶(67%)或1個以上的新發釓增強病變(52%),考慮改用口服或靜脈疾病-修飾治療。

◆ 如果病人JC病毒陰性且病情進展,可用單克隆抗體治療(89%),並且在12個月內接受MRI隨訪觀察(97%)


「我們試圖開始尋找最佳治療方案,」他說。「再次,這裡的重點不是選擇特定的藥物,而是選擇出我們所有人認同是有用的醫療護理標準——它們是我們『現在』的一部分。它們不會是達到這一質量標準的繁瑣的新事物。」


「這些引人注目的發現顯示US內科醫生在治療實踐中廣泛的一致性,他們採用更激進的方案早期治療MS,雖然治療選擇的變化可能會受醫保覆蓋範圍的影響,」作者總結道。「完整的共識指南可能在不增加整體醫療成本的前提下為協調MS醫療提供重要見解。」


下一步是將指南反饋回美國神經病學學會MS部門,然後或許是國家質量論壇,這是一個評審和認可質量衛生保健措施的組織,並最終回饋給CMS。「我們都覺得,這些都是非常合理的,並且這實際上不僅僅是一個很好的質量評估手段,而且也會教育那些沒有護理過MS患者的人,也可以作為一個指導他們眼下工作的指南。」


這是該研究團體完成的第二個這樣的調查。第一項調查實施於2011年,2012年3月發表在《Neurology Clinical Practice 》雜誌上。


在以前的報告中,87%的受訪者推薦伴有MRI腦部病變的CIS患者啟動疾病-修飾治療。對於首次治療的輕度復發性MS患者,90%到98%的推薦可注射性疾病-修飾治療。對於高度活躍患者的治療已達到97%共識,但仍沒有治療選擇方面的共識。


對於RIS,伴有腦部MRI病灶但無脊髓MRI病灶的患者,專家共識不建議啟動治療。「當前美國治療模式強調MRI在MS診斷和隨後的治療決策、早期治療、高度活躍MS患者積極啟動治療以及密切監測患者中的重要作用。」


Tornatore博士指出:「參加第一次調查的五十人再次接受了隨訪,令人吃驚的是結果與3年前幾近相同。變化是我們有了不同的藥物。四年前如果有人開始藥物治療,通常是注射劑。現在,沒有共識——可以是注射劑,也可能是口服藥物,也可能是IV(經靜脈)藥物,所以沒有這方面共識,但是因為我們有更多的藥物,這應該在意料之中。」


醫脈通編譯報導


編譯自:Neurologist Survey Shows Consensus on RIS, CIS, MS Treatment.Medscape. September 12, 2014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與預防臨床指南和專家共識合集
    文章來源於神經科學通報 ,作者Neuroscience Bulletin最近,Neuroscience Bulletin(NB)的官方訂閱號(神經小靈通)陸續發布了對2018年至今發表在NB的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與預防臨床指南和專家共識的解讀,
  • 慢B肝治療最新專家共識發布,10位亞太專家提出這些指導性意見
    為了更好地達成東亞CHB的臨床管理共識,臺灣肝病醫療策進會(ACT-LD)召集了東亞(包括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本和韓國)地區10名肝病領域的專家,於2020年4月11日舉行了一場線上會議,討論了各國際指南中有關CHB患者的治療指徵,對於CHB抗病毒治療啟動時機有關的研究進行了檢索和審查,排除了CHB兒童患者以及有HCV或HIV合併感染的CHB患者數據
  • 第三期臨床優勢病種系列(腦病與神經病學)青年沙龍在京舉辦
    針對中醫腦病與神經病學領域具有代表性的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治療臨床優勢病種,如腦卒中、頭痛、眩暈、多發性硬化、癲癇,中西醫專家深入討論了中醫和中西醫結合的優勢環節、優勢人群等,初步形成如下共識:臨床優勢病種1.腦卒中腦卒中中醫藥治療優勢顯著。
  • 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中國專家共識(十一):主動脈縮窄與主動脈
    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中國專家共識(十一):主動脈縮窄與主動脈弓中斷.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20, 27(11) . doi: 10.7507/1007-4848.202008010摘要主動脈縮窄與主動脈弓中斷是主動脈弓部的先天性畸形,自然預後差,需要早期甚至急診手術治療。隨著手術技術、體外循環及圍手術期監護水平的提高,手術死亡率已大大降低。
  • 航空總醫院成功舉辦第八屆神經病學論壇,首次開啟神經內外科專家...
    航空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邢巖博士主持會議中學術講座現場2016年5月13-15日,航空總醫院第八屆神經病學論壇暨首屆神經內外科專家學術對話高峰會議在北京亞奧國際酒店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為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30多名來自國內外的神經病學領域一流專家進行了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論壇緊緊圍繞神經病學領域新進展、新技術開展,吸引了來自北京及全國各地的神經內外科專家,中航醫療兄弟單位院長、主任,以及200餘名臨床醫護人員參會。航空總醫院副院長王希利、航空總醫院神經病學會診中心名譽主任兼首席專家李舜偉教授分別為大會致辭。
  • 共識| 中國中樞神經系統膠質瘤免疫和靶向治療專家共識(第二版)發布
    神外前沿訊,在《中國中樞神經系統膠質瘤免疫和靶向治療專家共識》之後(詳見:中國中樞神經系統膠質瘤免疫和靶向治療專家共識 正式發布),《中國中樞神經系統膠質瘤免疫和靶向治療專家共識》(第二版)即2020版也於近日在中華醫學雜誌上全文發布。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
    9月14日,上海)在2020年CSCO即將到來之際,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血管靶向治療專家委員會及非小細胞肺癌專家委員會主導撰寫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以下簡稱《共識》)在上海正式發布。
  • 自然流產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20年版)
    對於RSA患者,目前所有指南均推薦常規進行標準aPLs的篩查,對於非標準aPLs是否進行篩查尚未達成共識。關於抗核抗體譜(ANA譜),2016年中國共識推薦對RSA患者進行ANA譜篩查,2017年ESRHE推薦以解釋為目的時可考慮ANA譜檢測。2011年RCOG和2012年ASRM均未提及對RSA患者常規進行ANA篩查。
  • TMB專家共識發布|腫瘤突變負荷檢測及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
    專家共識一:TMB 一般是指特定區域內體細胞非同義突變的個數TMB 評估受樣本質量和數量、檢測基因組大小、生信分析方法等多種因素影響,臨床應用前應了解TMB 的適用範圍。不同檢測方法獲得的TMB 應進行系統評估,判斷是否具有可比性。TMB 數值可反映腫瘤內產生腫瘤新抗原的潛力,與DNA 修復缺陷密切相關,在多種腫瘤中dMMR和MSI-H 患者具有較高的TMB。
  • Gallen專家共識2017全文翻譯
    Gallen國際專家共識已於6月21日在線發表,St Gallen共識是早期乳腺癌治療的國際權威專家共識,對乳腺專業的醫生具有很高的指導價值。目前雖然有人對2017年St. Gallen共識做出了選擇性的翻譯,但是尚未見到對全文的完整翻譯。目前看到的一些翻譯版本存在一些專業術語的使用不當,有些意思更是相反!
  • 南華生物與諾貝爾獎得主塞門扎教授達成合作共識
    (原標題:南華生物與諾貝爾獎得主塞門扎教授達成合作共識)
  • 肝纖維化診斷及治療共識
    近年來,肝纖維化基礎和臨床及其認識方面獲得不少進展,為此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組織國內本領域相關專家,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肝纖維化診斷及治療共識(2019年)》,以便更好地指導臨床醫師進行合理的診斷和治療肝纖維化。隨著肝纖維化診斷和治療研究的不斷深入,本共識將適時更新。
  • 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診療中國專家共識(2015年)
    隨著對MM診治水平的提高,MM原發病及治療相關PN發生率也逐漸增高,然而對於出現PN的患者如何更好地診治,提高療效及改善預後,目前國際上尚無統一的針對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MMPN)的診療指南可供參考。因此,我們在廣泛徵求國內有關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國際最新進展,達成以下共識。
  • 冠狀動脈痙攣症候群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
    向定成 曾定尹 霍勇代表《冠狀動脈痙攣症候群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建議在現階段積極開展非創傷性激發試驗和聯合負荷試驗的診斷方法,逐步積累我國的經驗;有條件者可積極開展創傷性診斷方法的應用。基於現有的診斷條件,本共識提供以下診斷流程圖供臨床醫師參考(圖1)。該流程圖旨在尋找提示CAS的證據,而CASS的臨床類型主要根據臨床表現確立。
  • 先心病外科治療中國專家共識(八):單心室生理矯治系列手術
    單心室;規範治療;姑息手術;外科手術;專家共識引用本文:花中東, 李守軍, Representativesof National Society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 立足我國細菌耐藥特性 解析MRSA藥物治療(附MRSA專家共識)
    立足我國細菌耐藥特性 解析MRSA藥物治療(附MRSA專家共識)
  • 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中國專家共識(七):右心室雙出口
    張本青,馬凱,李守軍代表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先天性心臟病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小兒外科中心(北京  100037)通信作者:李守軍,Email:drlishoujun@yahoo.com關鍵詞:外科手術;先天性心臟病;右心室雙出口;治療;專家共識引用本文:張本青,馬凱,
  • 甲狀腺治療指南及共識在京發布
    甲狀腺治療指南及共識31日在北京發布,此次發布共2份指南,7份共識。 三豐 攝   中新網北京3月31日電 (記者 董子暢)甲狀腺治療指南及共識31日在北京發布,此次發布共2份指南,7份共識,涉及包括甲狀腺手術治療等多個細分領域,意味著對甲狀腺疾病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模式專家共識
    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分子診斷專家委員會組織相關專家對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模式進行了研討並達成以下共識。一、基本要素1.題目與格式: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應具有醒目的題目,明確標示出檢驗的靶標。當某個非正式命名被廣泛使用時,也可包含此名稱,可以用括號將非正式命名放於標準命名的後面;或者將通用的非正式命名放在結果部分,而將標準命名放在報告解釋的方法學部分;或者在報告解釋中單獨加以說明。對於分子遺傳檢驗,參考序列和命名應當使用當前的人類基因組變異協會(HGVS)的標準命名;對於細胞遺傳和微陣列晶片,應當採用最新版本的人類細胞遺傳學國際命名體制(ISCN)的標準命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