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生物與諾貝爾獎得主塞門扎教授達成合作共識

2020-12-07 網易新聞

(原標題:南華生物與諾貝爾獎得主塞門扎教授達成合作共識)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格雷格·塞門扎教授)

2020年,南華生物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Gregg L. Semenza(格雷格·塞門扎)先生就出任南華生物首席科學顧問雙方達成共識。早在2018年,塞門扎教授就在理論研究和前瞻性技術研發領域給予南華生物戰略指導和技術支持。今年,塞門扎教授成為南華生物首席科學顧問,帶領南華生物科研團隊,推進科學研究高水平高質量發展,加快人才培育打造人才培養高地,加速細胞治療從基礎研究向臨床應用的轉化,共同研究細胞學技術在精準醫療、輔助生殖、大健康領域的應用,推動南華生物在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南華生物首席科學顧問格雷格·塞門扎教授和南華幹細胞研究院院長向雙林教授)

格雷格·塞門扎教授是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2019年10月7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三位細胞生物學領域科學家William G. Kaelin Jr、Si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 Semenza,以鼓勵和表彰他們在「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方面的努力。塞門扎教授是當今關於氧氣調節分子機制的傑出研究人員之一,他研究的方向是對生命系統如何利用、調節氧氣,他在細胞缺氧現象的研究引領全球,他的團隊發現HIF-1(缺氧誘導因子-1)所調控的基因能夠作用於線粒體呼吸。它能夠指導細胞對缺氧狀況的特殊反應和心血管系統的變化。在一些癌症疾病中,能觀察到HIF的過度表達。

塞門扎教授的研究領域雖然是基礎研究,但是將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緊密結合是他一直努力推動的方向。南華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以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為基礎,以細胞治療臨床轉化研究與應用為驅動,布局以精準醫療、輔助生殖、健康管理為核心的高新生物醫藥科技上市公司,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科研實力,已經啟動海內外細胞科技產業園建設和科研基地建設。南華生物與塞門扎教授的合作,既能推動塞門扎教授的基礎研究向臨床應用的轉化,也是南華生物布局全球大健康產業鏈進行人才引進的重大舉措,雙方希望在藥物研發與應用、精準醫療等領域發力的共識,為以後的合作共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至此,南華生物已形成以諾貝爾獎獲得者領銜、以哈佛大學博士後為中堅力量,匯聚國內973/863課題專家為基石的優秀科研團隊。今後,南華生物將繼續加大科研投入,強化科研團隊建設,促使科研人才不斷發揮關鍵性作用,促進公司科研力量再邁新臺階。南華生物總經理遊昌喬表示,在生命科學的探索上,南華生物將致力於科技的不斷突破,催生一個個生命奇蹟,引領未來健康革命,給人類帶來新的健康希望,實現「更好的你,更好的生命」的企業使命。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時間:2020-10-22 11: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近日,學術界又掀起了一陣浪潮,2019年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涉嫌學術不端。
  • 2019諾貝爾獎得主塞門扎:癌症在未來很可能被治癒
    「我是半夜接到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打來的電話,當時睡得正香。還錯過了第一通電話,直到電話鈴再次響起。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很震驚。」提到得到諾貝爾獎的那個時刻他現在還是很興奮。 塞門扎所研究的方向是對生命系統如何利用、調節氧氣,他在細胞缺氧現象的研究引領全球,他的團隊發現HIF-1(缺氧誘導因子-1)所調控的基因能夠作用於線粒體呼吸。它能夠指導細胞對缺氧狀況的特殊反應和心血管系統的變化。在一些癌症疾病中,能觀察到HIF的過度表達。 面對「癌症是否能治癒?」
  •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時間跨度長達18年
    一位業內學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如果早兩年曝出這種情況,塞門扎很可能不會獲得諾貝爾獎。」另一位研究人員則認為,塞門扎很有可能只是對一些研究做了宏觀指導,並不了解下面人做的具體工作細節。「我說這些,不是要給他洗地。而是在這樣的科研組織方式下,在這樣的科研生態下,類似情況可能比我們想像得還要普遍——這讓人細思極恐。」上述研究人員表示。
  •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怎麼回事?具體詳情曝光令人驚訝
    一位業內學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如果早兩年曝出這種情況,塞門扎很可能不會獲得諾貝爾獎。」另一位研究人員則認為,塞門扎很有可能只是對一些研究做了宏觀指導,並不了解下面人做的具體工作細節。「我說這些,不是要給他洗地。而是在這樣的科研組織方式下,在這樣的科研生態下,類似情況可能比我們想像得還要普遍——這讓人細思極恐。」上述研究人員表示。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造假!牽扯中科大教授等多國學者
    > 著名學術打假偵探克萊爾·弗朗西斯稱,在鎖定塞門扎作為 塞門扎生於紐約市皇后區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在威斯特徹斯特郡長大。1986年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後成為該校教授。 2008年,塞門紮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0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2016年獲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2019年,塞門扎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其關於缺氧誘導因子1(HIF-1)的突破性發現(HIF-1是一種響應低氧水平而在細胞中打開或關閉某些基因的蛋白)。
  • 薛其坤會見史丹福大學教授、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
    薛其坤會見史丹福大學教授、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清華新聞網10月31日電 10月28日上午,史丹福大學教授、美國能源部前部長、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一行訪問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在工字廳會見了來賓,雙方對加強科研合作等內容交換了意見。
  • 觀點 |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有全球聲譽的科學家更要愛惜羽毛
    另一項研究也是與塞門扎合作完成的;合作者之一、康奈爾大學威爾醫學院的拉坦(Rajiv R Ratan)稱,儘管有些圖片看起來幾乎一樣,但它們並不是同一張圖,當初做這些研究的人已經離開實驗室很久了,需要再仔細調查情況。此外,在受到質疑的論文中,有一篇文章已撤稿,兩篇已勘誤或更正。這些情況也說明,對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目前尚不能完全定論。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造假,30多篇論文被曝P圖、複製粘貼-虎嗅網
    近日,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又曝光了一起嚴重學術造假,並且這一事件的主角還是2019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牽扯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等多國學者塞門扎生於紐約市皇后區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在威斯特徹斯特郡長大。1974年從斯裡皮高中畢業後,進入哈佛大學學習遺傳學。之後到賓夕法尼亞大學進行研究生學習,在賓夕法尼亞兒童醫院做了博士研究。1986年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後成為該校教授。
  • 2019 年諾獎得主 30 多篇論文被質疑學術不端
    近兩周以來,塞門扎合著的發表時間為 2001 年到 2018 年的 32 篇論文(截至撰稿時)在 PubPeer 受到質疑,引發了廣泛的討論。這些文章作者中有同一單位的長期合作夥伴,也涉及中日韓等多國的合作團隊。
  • 美國諾貝爾獎得主涉嫌學術造假:細思極恐,這種現象可能很普遍
    文/Rina近日,學術界又掀起了一陣浪潮,2019年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涉嫌學術不端。塞門扎出生於美國紐約,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早期最主要的貢獻是發現低氧誘導因子HIF-1的一系列工作,也因其革命性的發現細胞是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變化而獲得諾貝爾獎。
  • 2019 年諾獎得主 30 多篇論文被質疑學術不端,多篇涉及中國
    近期,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 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再次在科研圈裡引發了同行的關注,只是,這次的原因或許不太光彩。
  • 2019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增至41篇,1篇已撤稿
    據科學網報導,國內低氧生理學領域教授韓通(化名)與塞門扎是合作者,他在收到消息之後,擔心塞門扎最早幾篇奠基性的文章也存在問題「上世紀90年代初,塞門扎發現並探究低氧誘導因子HIF-1的一系列工作,是整個領域的基石。可以說,沒有塞門扎對HIF的發現,後續的研究都無從談起。」韓通說道。
  • 2019諾貝爾獎得主塞門扎翻車!論文涉嫌造假,網友:P圖才是科研利器?
    諾貝爾獎得主論文涉造假,頂級學者也P圖?今年的諾貝爾獎剛剛出爐,去年的諾貝爾獎就出問題了。知名的論文打假網站PubPeer最近爆出,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Gregg Semenza(格雷格·塞門扎),三十餘篇論文涉嫌造假,但是手段也是很老套,P圖、複製粘貼等,據統計這些論文是在2001 年到 2018 年之間發表的。
  • 2019諾貝爾獎得主塞門扎翻車:論文涉嫌造假,網友:P圖才是科研利器?
    近日,著名學術打假鬥士PubPeer爆出,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Gregg Semenza,三十餘篇論文涉嫌造假。手段包括數據造假、P圖等,而自己的得意門生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副教務長也牽涉其中。 諾貝爾獎得主論文涉造假,頂級學者也P圖? 今年的諾貝爾獎剛剛出爐,去年的諾貝爾獎就出問題了。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合作者包括關西醫科大學教授廣田喜一、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張華鳳等中日韓的學者,以及塞門扎所就職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副校長丹尼斯·維爾茨(Denis Wirtz)。據此次揭露論文造假的成員之一、德國科學記者Leonid Schneider報導,維爾茨或將負責這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學術造假事件的後續調查。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合作者包括關西醫科大學教授廣田喜一、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張華鳳等中日韓的學者
  • 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領域"地震"要來了嗎?
    "如果早兩年曝出這種情況,塞門扎不會獲得諾貝爾獎"國內低氧生理學領域教授韓通(化名)與塞門扎是合作者,也是多年好友。"上世紀90年代初,塞門扎發現並探究低氧誘導因子HIF-1的一系列工作,是整個領域的基石。可以說,沒有塞門扎對HIF的發現,後續的研究都無從談起。"韓通告訴《中國科學報》,在諾貝爾獎這種推崇原創的大獎中,塞門扎的工作也稱得上原創的原創。"如果這些文章出了問題,那對學術界將是大地震級別的災難。"韓通說。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造假,30多篇論文被曝P圖、複製粘貼
    大數據文摘出品 近日,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又曝光了一起嚴重學術造假,並且這一事件的主角還是2019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著名學術打假偵探克萊爾·弗朗西斯稱,在鎖定塞門扎作為 相關連結: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B4EAD2EE03B02762393E9543F4074B# 學術造假事件我們已經少見多怪了,但這次翻車的是諾貝爾獎得主
  • 上海芳甸籤約諾貝爾獎得主Michael Levitt教授
    農資頭條訊:11月15日,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斯坦福結構生物學教授Michael Levitt與上海芳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上海芳甸」)籤署合作備忘錄,受聘為上海芳甸科學顧問,並共同揭牌成立「頂尖科學家芳甸研創基地」。
  • 諾獎得主麥可·楊教授訪華 諾貝爾獎創新啟迪項目再度啟航
    中國日報12月4日電(記者 馬振寰)近日,2017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麥可·楊(Michael Young)教授到訪浙江大學,正式拉開2018年諾貝爾獎創新啟迪項目(NPII)序幕。在為期兩天的訪問中,吳朝暉校長會見了項目團一行,楊教授發表了系列主題演講,並與浙大師生深入交流互動,分享前沿洞察和學術成果,講述榮譽背後的探索歷程,激勵年輕一代勇於創新,發掘科學的無限可能。隨後,諾貝爾獎創新啟迪項目還將走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