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怎麼回事?具體詳情曝光令人驚訝

2020-10-22 海峽網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涉嫌學術不端事件持續發酵。

截至10月20日上午,知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曝出的爭議論文已增至40篇,時間跨度長達18年。這些論文被質疑一圖多用或圖片PS,少數文章還被質疑存在倫理問題。

一位業內學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如果早兩年曝出這種情況,塞門扎很可能不會獲得諾貝爾獎。」

另一位研究人員則認為,塞門扎很有可能只是對一些研究做了宏觀指導,並不了解下面人做的具體工作細節。

「我說這些,不是要給他洗地。而是在這樣的科研組織方式下,在這樣的科研生態下,類似情況可能比我們想像得還要普遍——這讓人細思極恐。」上述研究人員表示。

「如果早兩年曝出這種情況,塞門扎不會獲得諾貝爾獎」

國內低氧生理學領域教授韓通(化名)與塞門扎是合作者,也是多年好友。

前幾天,他收到學生發來的一條微信文章,稱塞門扎被曝30多篇論文P圖造假,時間跨度長達16年。

「塞門扎最早幾篇奠基性的文章不會有事吧?」震驚之餘,他的第一反應是擔心這會引起整個領域的危機。

「上世紀90年代初,塞門扎發現並探究低氧誘導因子HIF-1的一系列工作,是整個領域的基石。可以說,沒有塞門扎對HIF的發現,後續的研究都無從談起。」韓通告訴《中國科學報》,在諾貝爾獎這種推崇原創的大獎中,塞門扎的工作也稱得上原創的原創。

「如果這些文章出了問題,那對學術界將是大地震級別的災難。」韓通說。

截至發稿(10月20日上午),Pubpeer上曝出的塞門扎問題論文已經達到40篇。

這40篇論文的時間跨度為2001年到2018年,長達18年。其中2013年到2016年的論文就有15篇,超過1/3。

涉嫌造假的論文中,涉及「乳腺癌」「冠狀動脈異常」「高血壓」「紅細胞增多症」等疾病的論文超過一半。

不幸中的萬幸,韓通最關心的幾篇論文,也就是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上公示的兩篇「關鍵著作」,以及1993年發表於《生物化學學報》(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的論文Characterization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nd regulation of DNA binding activity by hypoxia沒有被打假。

在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上,2019年生理學或醫學獎的「關鍵著作」列表中,塞門扎的兩篇論文位列最前面,分別發表於1991年和1995年。

塞門扎被曝學術造假後,很多人聯想到2018年哈佛大學教授Piero Anversa因造假被撤31篇論文的驚天醜聞。Anversa所「發現」的「c-kit陽性心臟幹細胞」可能並不存在。這一事件給相關研究領域造成了嚴重和深遠的影響。

但低氧研究領域學者陳光(化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塞門扎論文出現的問題,大概率不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塞門扎最重要的貢獻是他上世紀90年代發現低氧誘導因子HIF-1的一系列工作,這批被曝有問題的論文不在其中。事實上,發現HIF-1的工作是非常紮實的,HIF-1的存在也被後續的一系列研究所證實。」陳光說,「我們看到,目前被人質疑的多數是一些向下遊轉化的研究。」

「如果早兩年出現這種情況,塞門扎很可能不會獲得諾貝爾獎。但即便現在曝出來了,他的諾貝爾獎也大概率不會因此撤銷。」他說,「畢竟,歷史上諾貝爾獎還曾頒發給完全錯誤的研究、錯誤的結論,但也沒有過撤銷的先例。」

細思極恐:「這種情況可能很普遍」

學術界對塞門扎的「特別關注」還在繼續,在Pubpeer上搜索他的名字,每隔幾個小時就會有更新。

著名學術打假人Elisabeth Bik也加入了這場「大家來找茬」的活動。

這批被爆涉嫌造假的論文,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 詬病最多的套路:一圖多用或圖片PS。

「Much more similar than expected」最常出現的評論。

另一些圖片則被質疑使用了PS修圖大法。

2. 還有少數文章被質疑存在倫理問題。

這裡實驗鼠的腫瘤被質疑長得過大。

針對質疑,截至10月20日上午,共有2位論文作者回應了相關評論。

一位是塞門扎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合作者、其中一篇論文的通訊作者Akrit Sodhi。

Sodhi首先承認有兩個圖像被「無意地交換了」,但「重要的是,這不是在不同的實驗條件下使用重複圖像的情況」。

最後,他表示「這個無意的錯誤並不影響從這個具體實驗得出的結論」。

另一位也是塞門扎的合作者、康奈爾大學威爾醫學院的Rajiv R Ratan。

他表示:「儘管有些圖片看起來幾乎一樣,但它們並不是同一張圖片」「當初做這些工作的人已經離開實驗室很久了,但我們會回去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

此外,已有一篇文章已經撤稿。

有兩篇已勘誤或更正。

「我們看到,塞門扎在這些論文中要麼是通訊作者,要麼是合著者。他可能未必直接參與了一線工作,但的確需要為此負責。」陳光說。

「你想,這麼大的人物,他不缺論文,不缺聲譽,甚至不缺經費。他何苦造假呢?所以我想很有可能他只是對一些研究做了宏觀指導,並不了解下面人做的具體工作細節。」

「我說這些,不是要給他洗地。」陳光說,「而是在這樣的科研組織方式下,在這樣的科研生態下,類似情況可能比我們想像得還要普遍——這讓人細思極恐。」

《中國科學報》試圖通過郵件詢問塞門扎本人對造假指控的看法,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塞門扎的回應。

格雷格·塞門扎人物簡介:

塞門扎1956年出生於紐約,今年64歲。1999年,他成為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全職教授,2003年起擔任該校細胞工程研究所血管研究項目主任。

2019年,塞門扎因「在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變化機制中的發現」而與其他兩位科學家——拉特克利夫和凱林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塞門紮實驗室發現了低氧誘導因子HIF-1,並在1995年純化克隆了它。此後,拉特克利夫和凱林發現了HIF的降解機制。

近年來,塞門扎的主要研究方向是HIF-1與腫瘤、缺血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疾病、慢性肺病等疾病的關係。

他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非常重視「科研成果轉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走向臨床,造福更多病人。(李晨陽)

來源:科學網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時間:2020-10-22 11: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近日,學術界又掀起了一陣浪潮,2019年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涉嫌學術不端。
  • 觀點 |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有全球聲譽的科學家更要愛惜羽毛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事件引眾議。遵循科研規則和倫理,不參與科研不端行為外,也應避嫌涉及科研不端,才符合科學精神的基本要求。塞門扎的論文是否造假,以及其本人是否知曉並參與論文造假,還需進一步調查證實,目前塞門扎並未對於論文涉嫌造假給予回應,不過,2位論文作者回應了相關問題。一位是塞門扎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合作者、其中一篇論文的通訊作者索迪(Akrit Sodhi),他承認論文有兩張圖被"無意地交換了",但這不是在不同的研究中重複使用同一圖像。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諾獎周剛結束不久,2019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諾獎周剛結束不久,2019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
  •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時間跨度長達18年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涉嫌學術不端事件持續發酵。截至10月20日上午,知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曝出的爭議論文已增至40篇,時間跨度長達18年。這些論文被質疑一圖多用或圖片PS,少數文章還被質疑存在倫理問題。
  • 2019 諾獎得主陷入學術不端旋渦!30 餘篇論文被指涉嫌 P 圖造假...
    諾獎剛過,2019 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卻被質疑學術不端。該網站指出, 在 2001 年到 2018 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 38 篇論文中至少 32 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 29篇都是最近兩周陸續公布的。
  • 2019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增至41篇,1篇已撤稿
    因其網站上討論的多半是論文中捏造或是改造數據,或是有抄襲他人論文的情形,所以也被稱為打假網站。該網站指出, 在 2001 年到 2018 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 38 篇論文中至少 32 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 29篇都是最近兩周陸續公布的。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造假,30多篇論文被曝P圖、複製粘貼-虎嗅網
    近日,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又曝光了一起嚴重學術造假,並且這一事件的主角還是2019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截至今年10月16日,Pubpeer已經掛了塞門扎至少32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29篇都是最近兩周陸續公布的。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造假!牽扯中科大教授等多國學者
    截至今年10月16日,Pubpeer已經掛了塞門扎至少32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29篇都是最近兩周陸續公布的。「造假嫌疑人」後,她已經找到了20多份有問題的論文,並在PubPeer上標記了出來,之後又發現塞門扎的研究發現與另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Louis Ignarro高度類似,所以這是相當嚴重的「造假」事件。
  • 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領域"地震"要來了嗎?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涉嫌學術不端事件持續發酵。截至10月20日上午,知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曝出的爭議論文已增至40篇,時間跨度長達18年。這些論文被質疑一圖多用或圖片PS,少數文章還被質疑存在倫理問題。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造假,30多篇論文被曝P圖、複製粘貼
    截至今年10月16日,Pubpeer已經掛了塞門扎至少32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29篇都是最近兩周陸續公布的。> 著名學術打假偵探克萊爾·弗朗西斯稱,在鎖定塞門扎作為「造假嫌疑人」後,她已經找到了20多份有問題的論文,並在PubPeer上標記了出來,之後又發現塞門扎的研究發現與另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Louis Ignarro高度類似,所以這是相當嚴重的「造假」事件。
  • 2019 年諾獎得主 30 多篇論文被質疑學術不端
    ,但作為通訊作者,塞門扎負有最終責任。聲名卓著的諾獎得主談到格雷格・塞門扎,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公布仿佛還在昨天。深陷造假風波的塞門扎但另一方面,儘管獲得了諾獎的垂青,HIF(缺氧誘導因子)的研究領域一直以來卻充滿了爭議,以至於 PubPeer 上被質疑的文章居然接近了 300 篇,其中就有十分之一來自塞門扎的團隊。
  • 諾獎得主涉學術不端:造假導致的不信任對誠實的中國研究者不公平
    中國科學界必須立即採取措施挽回信譽,打擊科研造假行為。2020 年度諾獎盛宴剛過,就有諾獎得主陷入爭議。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Semenza),截止 10 月 16 日有 32 篇論文被指存在問題。在這些論文中,塞門扎都是通訊作者,因此對論文負有最終責任。巧合的是,北京時間 10 月 18 日,塞門扎正在參加中國的一場科學家峰會。
  • 2019 諾獎得主陷入學術不端旋渦!30 餘篇論文被指涉嫌 P 圖造假,時間跨度長達 17 年,網友:真·科研以 P 圖為本?
    2020 諾獎剛過,2019 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卻被質疑學術不端。該網站指出, 在 2001 年到 2018 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 38 篇論文中至少 32 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 29篇都是最近兩周陸續公布的。
  • 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達40篇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涉嫌學術不端事件持續發酵。截至10月20日上午,知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曝出的爭議論文已增至40篇,時間跨度長達18年。這些論文被質疑一圖多用或圖片PS,少數文章還被質疑存在倫理問題。
  • 2019 年諾獎得主 30 多篇論文被質疑學術不端,多篇涉及中國
    圖片來源:For Better Science 同時,記者 Leonid Schneider 也在其博客 For Better Science 發文,認為雖然這些被質疑對論文可能存在不負責的學生或者合著者,但作為通訊作者,塞門扎負有最終責任。
  • 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得主被曝涉嫌論文造假!
    Semenza涉嫌論文造假。 生理與醫學諾獎得主被涉嫌論文造假 近日,有外媒報導稱,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涉嫌論文造假。 截至目前,知名學術大家網站Pubpeer上曝出的塞門扎問題論文已經達到40篇。
  • 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增至40篇!領域「地震」要來了嗎?
    Semenza)涉嫌學術不端事件持續發酵。截至10月20日上午,知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曝出的爭議論文已增至40篇,時間跨度長達18年。這些論文被質疑一圖多用或圖片PS,少數文章還被質疑存在倫理問題。
  • 為何不盲信諾獎?諾獎得主學術造假16年,論文數據全靠P
    近日,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格雷格·塞門扎,被質疑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目前Pubpeer已經掛了他至少32篇論文,其中29項是最近2周發出的。這些涉嫌造假的論文都是發布於世界頂級學術期刊,時間跨度從2001年到2016年,長達16年,造假手段主要是通過一圖多用、數據PS,和地質大學在《Science》上的造假手段如出一轍,看來天下烏鴉一般黑,論文造假不是我國的特產嘛。
  • 2019年諾獎得主30多篇論文被質疑造假!涉及中國學者團隊
    本文來源:科研大匠整理自PubPeer,科研圈、bioworld,hanson臨床科研 近日,相信很多科研人都被一條消息驚掉了下巴: 2019年諾獎得主被疑學術不端,發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