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麥可·楊教授訪華 諾貝爾獎創新啟迪項目再度啟航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12月4日電(記者 馬振寰)近日,2017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麥可·楊(Michael Young)教授到訪浙江大學,正式拉開2018年諾貝爾獎創新啟迪項目(NPII)序幕。在為期兩天的訪問中,吳朝暉校長會見了項目團一行,楊教授發表了系列主題演講,並與浙大師生深入交流互動,分享前沿洞察和學術成果,講述榮譽背後的探索歷程,激勵年輕一代勇於創新,發掘科學的無限可能。隨後,諾貝爾獎創新啟迪項目還將走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這是諾貝爾獎創新啟迪項目第六次登陸中國,自2011年以來,成千上萬的來自中國頂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有志科學家和學生從諾貝爾獎創新啟迪項目中獲益。該項目旨在增進諾貝爾獎得主與全球科學界人士的聯繫,特別是促進與年輕科學家的互動,通過諾貝爾獎得主分享他們的勵志故事與洞察,點燃年輕一代對科學的熱情與追求。該項目由以科學至上的全球領先生物製藥企業阿斯利康與諾貝爾媒體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已在英國、巴西、瑞典、丹麥、美國、俄羅斯、韓國、印度、法國及日本等諸多國家成功舉辦了該項目。

麥可·楊教授是一位美國遺傳學家,現任洛克菲勒大學學術事務副校長和遺傳學實驗室負責人。2017年,楊教授與傑弗裡·霍爾(Jeffrey C. Hall)和麥可·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因「發現調控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被共同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三位諾獎得主以果蠅作為生物模型,分離出一個控制生物正常晝夜節律的基因,並逐步揭示了自我調節的周期機制,闡述了生物鐘的理論基礎。生物鐘涉及複雜生理機能的許多方面,能夠幫助調節睡眠模式、攝食行為、激素分泌、血壓、體溫等。得益於三位得主極有創意的發現,晝夜節律學已發展成為一個廣泛而富有活力的學科領域,對人類健康和福祉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在對浙江大學的訪問中,楊教授發表了題為「控制睡眠和晝夜節律的基因」主題演講,介紹關於導致睡眠相位後移綜合症(Delayed Sleep Phase Disorder)基因突變的研究發現。活動在高校反響熱烈,浙江大學的講座報名連結開放僅兩日,就有四百餘名師生報名參與。此外,楊教授還參與了一系列非正式圓桌討論,與年輕科學家和高校學子互動,傾聽他們在科學研究上的困惑,激勵他們追求更高的科學目標。

楊教授表示:「非常高興能夠借諾貝爾獎創新啟迪項目機遇,與眾多懷揣科學理想、矢志創新的中國科研人才面對面交流。希望我的經驗能夠啟迪更多好奇心與靈感,推動年輕一代不斷探索未知,拓展科學疆域。」

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企業事務及市場準入部負責人黃彬先生表示:「作為一家以創新為驅動的企業,阿斯利康始終秉承『不斷開拓科學疆域,研發改變生命的藥物』這一使命,持續加大創新投入,鼓勵科學與探索,應對全球醫學挑戰。我們希望以諾貝爾獎創新啟迪項目為基礎,搭建世界頂尖科學家與中國年輕科研人員深度交流的平臺,激勵創新型人才敢為人先,銳意進取,成為未來科研的中流砥柱,推動醫療健康事業的發展。」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麥可?楊教授訪問浙大
    Young)教授到訪浙江大學,正式拉開2018年諾貝爾獎創新啟迪項目(Nobel Prize Inspiration Initiative, NPII)序幕。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會見項目團一行。吳朝暉表示,在全球科技和經濟協同、融合發展的背景下,諾獎科學家成為溝通高校及青年科學家的橋梁,不僅對浙大,而且對中國的科技和教育將產生重要意義。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盤點歷史「奇葩」諾獎得主
    中新網10月5日電 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就帶大家來回顧一下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  最令人遺憾的諾獎得主  拉爾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統研究領域的貢獻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但是讓頒獎委員會感到尷尬的是頒獎電話怎麼打也打不通。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總人口不到4000萬(還沒有上海和北京2個城市總人數多),可從諾獎頒布以來,已經有20多位諾獎得主來自加拿大,而且6個領域獎項(物理、化學、文學、生物或醫學、和平、經濟學)全部覆蓋。>生理學或醫學獎關鍵詞: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
  • 想一睹「文青」氣質的諾獎得主?來這裡就對了
    一場科學盛宴即將拉開帷幕,前來赴約的是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137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於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召開。「科學天團」將至,有你要追的「星」嗎?【兩位2020年諾獎得主是「文青」?】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Semenza)因為其與諾貝爾獎相關領域論文作假的事件被爆出。 Gregg是Johns Hopkins醫學院的教授,他關於能夠使癌症因子適應無氧環境的HIF-1的研究帶給了他巨大的榮耀,包括2019年的諾貝爾獎——為獎勵他們對「細胞如何感知並適應氧氣供應」的發現。
  • 2020年諾貝爾獎:盤點全球培養諾獎得主最多的TOP30大學
    本次諾貝爾獎共設置6類獎項,分別是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而且受疫情影響,將於12月舉辦的頒獎晚宴將改為線上進行。是美國當代著名女詩人,美國桂冠詩人,曾獲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波林根獎等。除了寫作,她還是耶魯大學的英語教授。
  • 又又牽手第三位諾貝爾獎得主!婷美小屋為研發創新造最堅實後盾
    10月28日,婷美小屋再度攬下一名諾獎得主——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鈴木章教授。之後,鈴木章教授將以首席科學家的身份加入到婷美小屋的產品研發當中!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鈴木章教授卻並沒有把「鈴木反應」註冊為個人專利,而是讓其被廣泛運用於抗癌藥、愛滋病治療藥物、液晶製造
  • 諾獎雙料得主當選中科院院士:曾讓青蛙在半空中飛行
    另外,16人新當選為中科院外籍院士,其中有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2為諾獎得主分別是安德烈·蓋姆和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  作為石墨烯的發現人之一,值得注意的事,安德烈·海姆諾貝爾獎與搞笑諾貝爾獎雙料得主,他也是至今所有的諾獎得主中,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同時獲得過搞笑諾獎和真正諾獎的獲獎者。
  • 那些年,SAF給你和諾獎得主面對面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各個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就有來自於SAF海外學習基金會及其總部IES Abroad海外合作院校的專家學者們。 其中根策爾1952年生於德國,現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所長,併兼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蓋茲1965年出生於美國,現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蓋茲也是迄今第四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
  • 峰一國際CEO姜敖:邀請諾獎得主來渝,更要讓他們的項目落地
    姜敖表示,作為重慶引才的「媒人」,她不但會邀請諾獎得主來渝獻計獻策,更會積極促進他們到重慶落地項目。連續兩年邀請諾獎得主來渝獻策據介紹,姜敖所在的峰一國際集團有七大板塊業務,包括科技、金融、教育、引才、諮詢、醫療、文化時尚傳媒。
  • 三人分享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往屆得主有哪些「中國情緣」?
    諾獎評選委員會稱,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進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人們抗擊全球貧困的能力。在僅僅20年的時間裡,他們以實驗為基礎的新方法改變了發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現在是一個蓬勃發展的研究領域。獎項年輕選拔卻「老道」與物理學獎、文學獎等「元老」級諾獎相比,經濟學獎足足晚了半個世紀「誕生」,該獎項成立於1968年,次年首次頒獎。雖然獎項年紀不大,但對於提名人選的考察並不簡單。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會是誰?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學生已經先於他獲獎,2019年的諾獎得主麥可·克雷默的博士導師就是羅伯特·巴羅。另外還有提出D-S壟斷競爭模型的阿維納什迪克西特(Avinash K.Dixit),該模型由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共同提出,斯蒂格利茨已經於200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芝加哥大學「貢獻」三成經濟學諾獎得主芝加哥大學官網信息顯示,塞勒是芝加哥大學決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行為金融項目的共同負責人,另一負責人為美國經濟學家,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據統計,從1969年第一屆諾貝爾獎開始算起,歷史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的79位得主中,有29人來自芝加哥大學,所佔比例達到37%,超過其他任何一個機構。
  • 恆潔集團CEO丁威先生受邀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11月22日晚,由南京市委創新委指導,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政府、南京大學商學院主辦,思謀會承辦,以「全球經濟展望與中國企業家新思維」為主題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中國企業家對話活動在南京大學隆重舉行。    恆潔集團CEO丁威先生作為產業界領軍人物、創新發展的推動者、思謀會核心成員,再次受邀參與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相比之下,算上吉野彰,日本已經總共產生了27位諾獎得主,其中有三分之二(18位)出現在2000年之後,平均一年一位!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日本可以在新世紀迅速成為諾獎收割機的呢?1失去的三十年中,日本並沒有失去科研提起日本,經濟學界經常會說到一個詞——「失去的三十年」。
  • 日本那些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這些年日本拿了不少諾貝爾獎,包括加入了美國國籍的兩位在內,日本人已經有了25名諾獎得主,而且獲獎的工作全是在日本國內進行的。2013年開始連續三年都獲獎,這個醫學生理學獎也已經是第四回了,結果到現在搞得弄來了諾貝爾獎也就是一個新聞,但不是什麼大新聞的古怪局面。
  • 獨家|諾獎大猜想:夏普萊斯二拿化學獎?
    桑格爾是1958年和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此後40年,再無科學家能在諾獎「梅開二度」。在現今曾獲得諾獎的科學家中,美國化學家巴裡·夏普萊斯(K.Barry Sharpless)被認為最有可能再度獲得諾獎。憑藉在手性催化氧化反應方面的貢獻獲得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後,夏普萊斯開拓了一個全新領域——點擊化學。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圖|Rasmus Bjørk化學家平均需要等待20年獲得諾貝爾獎,這已經是分析數據中,諾獎得主裡等待時間最短的了。圖|Rasmus Bjørk01意氣風發奎洛茲:我29歲就有了重大發現!02最年長諾獎得主古迪納夫:我的年齡剛剛好WLF曾向大家推送過現年98歲高齡的2019 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John Bannister Goodenough)的故事(詳見推送)。古迪納夫。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造假!牽扯中科大教授等多國學者
    格雷格·塞門扎目前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HU)遺傳醫學教授,並擔任細胞工程研究所(Institute for Cell Engineering)血管研究項目主任,研究方向為生命系統的氧氣代謝調控。去年10月,塞門扎剛剛因發現了「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變化機制」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 南京高中學霸自學大學化學 與諾獎得主英語對話
    原標題:化學學霸劉天嘯 高中學習大學知識 劉天嘯對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莫爾納爾教授 今年3月30日,南京一中迎來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莫爾納爾教授,學校的幾位化學學霸獲得與諾獎得主對話的機會,高二(2)班的劉天嘯就是其中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