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菸酒精究竟如何破壞大腦健康?復旦最新研究來了

2021-01-10 騰訊大申網

原標題:香菸酒精究竟如何破壞大腦健康?復旦最新研究來了,轉給菸酒上癮的親友看!

「吸菸有害健康」、「小酒怡情、大酒傷身」、「一醉解千愁」,此類俗語在現代社會早已耳熟能詳。然而,香菸與酒精究竟如何影響人的大腦和健康?

近日,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教授領銜來自英國華威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揭示了吸菸與飲酒具有不同的神經環路機制,並對人腦作用呈相反的異常模式。

這一發現為揭示尼古丁與酒精對大腦的作用機制奠定了理論基礎,對菸酒成癮這一全球公共健康問題以及發展針對菸酒成癮的特異性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馮建峰團隊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吸菸人群的腦功能連接呈現整體減弱的趨勢,主要涉及外側眶額皮層、額下回以及楔前葉等腦區;而飲酒人群的腦功能連接呈現整體增強的趨勢,主要涉及內側眶額皮層、扣帶回皮質等腦區。

1月8日,該成果以《吸菸腦連接減弱與飲酒腦連接增強》(「Decreased brain connectivity in smoking contrasts with increased connectivity in drinking」)為題,在線發表在生物醫學領域權威期刊eLife上。同時,該論文被遴選為eLife digest特別報導。

■從左到右:程煒、Edmund Rolls、馮建峰

吸菸組腦功能連接減弱,飲酒組腦功能連接增強

研究團隊整合了美國人腦連接組計劃(HCP)以及歐洲青少年數據(IMAGEN)兩大腦影像資料庫,基於靜息態功能磁共振腦影像數據對近2000例被試進行腦網絡建模分析,分別找到了與吸菸、飲酒密切相關的神經環路。

研究發現,在長期吸菸的被試組,被試者腦區之間的同步性明顯降低,異常的腦區主要集中在懲罰(非獎賞)功能相關的外側眶額皮層;而在長期飲酒組,他們腦區之間的同步性卻呈現明顯升高,異常的腦區主要集中在獎賞功能相關的內側眶額皮層。

該項研究工作的第一作者、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研究院青年研究員程煒解釋道,「腦功能連接,也就是不同腦區間功能信號的同步性,可以簡單理解為腦區間的協同性。人腦的各種功能都需要不同腦區之間的協同作用來完成。這種同步性異常的升高或降低都會影響人腦的功能。」

馮建峰表示,人腦的外側眶額皮層主要涉及懲罰(非獎賞)等負面刺激,而內側眶額皮層主要涉及獎賞等正面刺激。研究發現吸菸組對腦懲罰功能的敏感性降低,而飲酒組對腦獎賞功能的敏感性升高。

無論是對懲罰失敏,還是對獎賞過於興奮都會導致人對某種物質的依賴。這也解釋了長期吸菸飲酒人群對尼古丁和酒精的依賴。研究還發現這些和吸菸、飲酒關聯的腦連接,與吸菸量、飲酒量以及衝動性行為都顯著相關。

關注公共健康,或為菸酒成癮治療方法奠定理論基礎

當下,吸菸、飲酒的人數比例在全球居高不下。世界衛生組織(WHO)官網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約11億人吸菸,23億人飲酒,其中重度飲酒人群佔18.4% ,重度抽菸人群佔15.2% 。

WHO數據顯示,在中國,菸民數量超過3億,佔世界總吸菸人口的三分之一,在過去30年,平均每天就有2000名中國人因吸菸死亡;而中國飲酒人數將近5億。

「如此龐大的數據表明,吸菸飲酒正日益成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問題。如果能弄清楚酒精與尼古丁對人類大腦作用的成癮機制,將為菸酒成癮的治療起到重要作用。」被問及為何會做此研究,程煒這樣回答。

據悉,此項研究歷時兩年,課題組聯合來自牛津大學教授埃德蒙·羅爾斯教授(Edmund Rolls)、劍橋大學教授特雷弗·羅賓斯(Trevor W. Robbins)以及倫敦國王學院教授的岡特·舒曼(Gunter Schumann)等團隊共同開展研究。此項課題也得到了國家自然基金、上海市市級重大專項等多個基金的資助。

「值得警醒的是,通過數據驅動的方法,我們在研究中就能得出『少量的吸菸、飲酒也會表現出腦連接的異常,進而影響人腦的認知等功能』的結論,這與前不久在柳葉刀上發表基於大規模的飲酒調查研究結果是非常一致的。」

馮建峰表示,這也再一次提醒公眾,傳統認識的小煙小酒不傷身的觀點可能導致錯誤的健康習慣。

「此外,有趣的是,這個發現還與我們之前同一區域上框額皮層上關於抑鬱症的研究結果非常相關。我們發現,抑鬱症患者的腦連接正好與吸菸飲酒呈相反的異常模式,由此我們猜測,吸菸與飲酒群體可能更不容易患抑鬱症,或者一定程度的吸菸與飲酒有可能緩解抑鬱症症狀。」

馮建峰進一步介紹,不久前該課題組的另一項研究成果揭示,抑鬱症患者對負面刺激敏感性增高,對正面刺激敏感性降低;而新的研究發現揭示,吸菸飲酒則截然相反,對正面刺激更加敏感,對負面刺激則遲鈍一些。

「未來,我們將會進一步通過實驗和數據解釋吸菸飲酒與抑鬱症關係呈相反模式這一有趣的現象。」程煒解釋道。

相關焦點

  • 加拿大研究表明戒菸難與大腦處理香菸方式有關
    日本BUZZAP網站3月12日援引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其原因和大腦緊密相關。此前有說法稱,尼古丁中毒使吸菸者對香菸產生了依賴,但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這和他們的大腦接受香菸的方式有關。簡而言之,就是他們的大腦容易接受關於香菸的積極信息。報導稱,加拿大研究者指出,吸菸成癮的人接受來自香菸的積極信息和消極信息時的反應截然不同。
  • 無論香菸還是電子菸,都是人類健康的破壞者,下架電子菸勢在必行
    如今社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自己的健康問題。有的人花大量金錢購買各種各樣的保健品,也有的人抽出大量時間來運動健身,目的都是想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況。但在這保健和健身大軍中,不乏有好幾十年的老菸民。他們一面尋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一面卻怎麼也改不掉吸菸的毛病。
  • 適度飲酒有益健康?來看看酒精對腦的傷害吧!
    近日,另一醫學頂級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刊登了由北京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牛津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的一項針對中國人的大樣本研究(約50 000例被試)印證了之前的發現:隨著酒精攝入量的增加,高血壓和腦卒中的患病風險也逐步增加;輕度或適量(如每日1-2杯)飲酒並無任何保護作用
  •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最新研究!孤獨如何改變大腦?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健康老齡化中心的學者,研究了孤獨對身體和大腦衰老的影響,包括它如何增加認知能力下降和患痴呆症的風險。 研究認為孤獨可能通過多種途徑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包括缺乏運動,抑鬱症狀,睡眠不足以及血壓升高和炎症。
  • 最新研究解開酒精成癮之謎,還發現了治療酒癮的方法
    原創 生物世界 Bio生物世界 收錄於話題#飲酒與健康9個撰文 | nagashi編輯 | 王聰排版 | 水成文酒癮的成因一直是人類想破解的謎題,酒精誘發大腦的神經免疫反應,促進酒精使用障礙(AUD
  • 揭示酒精有害大腦健康新機制---促進腦細胞...
    這些研究人員在小鼠模型中展示了乙酸如何進入大腦的記憶系統中,從而控制神經元基因的表達,以及最終當遭遇促進酒精攝入的環境線索時這些小鼠如何作出表現。Berger博士說,「令我們大為吃驚的是,經過代謝的酒精被身體直接用來給包裝DNA的蛋白(稱為組蛋白)添加乙醯基團。
  • 揭示酒精有害大腦健康新機制---促進腦細胞組蛋白乙醯化
    這些研究人員在小鼠模型中展示了乙酸如何進入大腦的記憶系統中,從而控制神經元基因的表達,以及最終當遭遇促進酒精攝入的環境線索時這些小鼠如何作出表現。Berger博士說,「令我們大為吃驚的是,經過代謝的酒精被身體直接用來給包裝DNA的蛋白(稱為組蛋白)添加乙醯基團。
  • 新研究發現酒精會改變大腦免疫反應
    最近的一項研究為長期飲酒的危害提供了新證據。在大腦深處,有個被稱為杏仁核的區域關於我們展示情緒,在我們如何表現情感、行為和動機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區域也會受到長期飲酒的影響。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來自Scripps研究所的Roberto和她的團隊首次發現了杏仁核的抗炎機制及其對其酒精成癮的影響。該研究發表在《神經生物學進展》雜誌上。
  • 前瞻電子菸產業全球周報第82期:美國研究發現 懷孕期間飲用酒精和...
    美國研究發現 懷孕期間飲用酒精和尼古丁存在風險近日,美國一項題為「影響圍產期尼古丁和酒精暴露在腹側被蓋區多巴胺神經元的基因檔案使用miRNA-mRNA的調查分析」的研究表明,懷孕早期使用酒精和尼古丁混合物可能會導致胎兒發育中的大腦嚴重缺陷
  • 最新研究有力證明:酒精至少是7種癌症的直接誘因!
    最新的分析發現:有證據表明,飲酒會導致至少七種類型的癌症。這項研究發現,重度飲酒者處於最高的風險之中。但即使是低度到中度的飲酒者,也比不喝酒的人更容易患某些癌症。已發表的論文表明,酒精可以幫助預防心臟病這一觀點比之前更值得懷疑了。
  • 真相是危害可能比香菸還大
    電子菸對身體危害可能比香菸更大專家稱仍含尼古丁,不僅對大腦發育造成影響,還可能讓使用者上癮伴隨健康理念的崛起,電子菸、水煙產業也日漸蓬勃起來——一方面,不少意欲戒菸的人選擇吸菸草代替產品作為過渡期的安慰;另一方面,由於電子菸、水煙口味眾多
  • 最新研究:糖會破壞腸道屏障,而生酮飲食會使腸道更健康
    最新研究:糖破壞腸道屏障 最新猶他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飲食中的糖分,尤其是葡萄糖,會破壞腸道屏障,可能誘髮結腸炎。,來鑑定這些小鼠大腸中的細菌類型和數量。 「研究結果明確說明,我們真的要留意自己吃進去的食物了。」研究人員Zaki提醒到。 果糖也會破壞腸道屏障 除了葡萄糖以外,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存在於水果中的天然果糖,如果攝入過多,也會損害腸道健康。
  • 最新研究!科學家發現對環境破壞越大的食物對健康也越不利!
    最近,明尼蘇達大學和牛津大學聯合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最新研究表明,對於健康越有利的食物,對於環境也越友好不過這話,還是要科學家們來證明,才算靠譜。像含糖的飲料,雖然對於身體健康危害較大,但是對於環境的影響卻很小。而雞肉與魚肉生產對於環境的破壞較大,但對研究提到的幾種疾病致病風險率卻並不高。
  • 科學家揭秘大腦迴路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大腦迴路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與大家一起學習!【2】Science:首次發現一種皮質-腦幹迴路控制和預測強迫性飲酒行為的產生doi:10.1126/science.aay1186雖然酒精的使用在現代社會是普遍存在的,但只有一部分人會出現酒精使用障礙(alcohol use disorder),即酒精成癮。
  • 全球最大規模腦部掃描揭示疾病如何破壞大腦—新聞—科學網
    逆境中誕生的腦圖譜項目
  • 薄荷香菸可以改變大腦 比普通菸癮大難戒
    原標題 [研究發現:薄荷香菸能「改變大腦」 比普通菸癮大難戒]  添加了薄荷醇的香菸會讓吸菸者感受到一股清涼的氣息進入喉嚨,並往往被認為「威力」小於普通香菸
  • Dev Cell:神經元突變如何破壞大腦連接性
    由於軸突連接,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可以完成所有必要的任務。在我們出生之前,軸突已經在整個灰質區域中生長,並隨著大腦的發育而正確地連接。 近日,UNC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了因連接錯誤導致罕見神經發育異常狀況的原因。
  • Nature新研究:酒精導致的DNA損傷能被安全修復
    當酒精代謝物乙醛沒能被及時分解為乙酸,乙醛就會侵入細胞誘發DNA損傷,增加細胞癌變風險。一則好消息是,Nature上發表的最新研究表明:乙醛誘發的DNA損傷能被安全修復。下面,在詳細介紹這項研究內容之前,還是要鄭重提示:請勿酗酒!請勿酗酒!請勿酗酒!酒精代謝物誘發DNA損傷要解釋這項研究,先得從酒精如何造成DNA損傷說起。
  • 酒精,你對大腦做了什麼?
    酒精是從糖分轉變而來,有研究 ( al., 2014) 發現,嗜甜食的人更容易酒精上癮——可能是有些酒精甜甜的緣故。但,這並不是說喜歡吃甜的就更容易出現酒精問題。相反,這個研究的實際發現是,根據他們找到的150志願者的調查結果,酒精問題並沒有直接與嗜甜食相關,但和「喜歡嘗試新事物」之一性格特徵有一定的關聯,而且平時的喝酒的次數和量數也有關係。
  • 世界無菸日︱香菸是如何從「聖藥」變為「毒草」的
    就如醉酒一般,味道濃烈的煙霧讓他們大腦徹底放空,精神也由此得到放鬆。」       不僅僅是放鬆身體,在當時的歐洲,香菸更被作為藥物使用,例如西班牙人最早就稱菸草為「聖藥」。菸草藥用在印第安人中相當普遍,例如印第安女人從不抽菸,但她們在肚子不舒服的時候,往往會在腹部抹一點熱油,然後把菸草葉放在火灰下加熱,之後熱敷在肚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