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傷身!新研究發現酒精會改變大腦免疫反應

2020-11-25 199IT

我們都知道飲酒傷身,長期飲酒,酒精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即使少量和適量飲酒也會增加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最近的一項研究為長期飲酒的危害提供了新證據。

在大腦深處,有個被稱為杏仁核的區域關於我們展示情緒,在我們如何表現情感、行為和動機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區域也會受到長期飲酒的影響。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來自Scripps研究所的Roberto和她的團隊首次發現了杏仁核的抗炎機制及其對其酒精成癮的影響。該研究發表在《神經生物學進展》雜誌上。

酒精會在大腦中引發神經免疫反應,從而導致酒精使用障礙(AUD)的發生。當促炎性分子開始激活並驅動神經免疫反應時,抗炎性介質則提供了一種重要的替代。然而,目前我們對抗炎信號在與病理性酒精依賴行為相關的關鍵大腦區域的作用理解有限,這導致我們無法在短期內找到治療相關症狀的方法。

在該研究中,作者假設慢性酒精攝入會損害杏仁核中樞的抗炎信號。由於杏仁核是與成癮有關的大腦區域,因此永久性的扭轉狀態會驅動神經元的異常活動,並最終導致病理性的結局。

Roberto專門研究了一種稱為白細胞介素10IL-10的免疫蛋白,這種蛋白在大腦中很普遍。通常,IL-10具有強效的抗炎特性,可確保免疫系統對疾病威脅。IL-10有助於減少因中風或阿爾茲海默症等傷害或疾病引起的幹擾。但這也似乎會影響與長期飲酒有關的行為。

研究發現,酒精依賴會改變大腦的總體免疫反應,導致產生IL-10的小膠質細胞和Treg細胞水平上升,而杏仁核局部區域的IL-10水平反而下降,並且無法正確向神經元發出信號,從而導致小鼠的酒精攝入量增加。通過在杏仁核區域過表達IL-10,作者發現小鼠的擔憂行為顯著降低,異常飲酒行為也得到抑制,表明其在調節杏仁核介導的行為中的作用。

從機制上講,杏仁核表達的IL-10通過PI3Kp38 MAPK信號直接調節突觸前末端的GABA傳遞,並通過自發放電的改變間接調節GABA的傳遞。IL-10信號的神經開始逐漸適應,導致IL-10誘導的GABA通過量下降。但是,杏仁核IL-10的過度表達消除了小鼠的酒精依賴症狀,這突出了杏仁核IL- 10信號減弱在調節神經元活動和潛在的擔憂行為以及異常過量飲酒方面的缺陷,為慢性飲酒的治療以及幹預提供新的方案。

羅伯託說:我們已經證明,大腦的炎症性免疫反應在酒精使用障礙的發生和維持中起著很大的作用。但是也許更重要的是,我們提供了治療幹預的新框架,指出了抗炎機制。

慢性飲酒症狀在美國影響了約1500萬人,幾乎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通過研究慢性飲酒後腦細胞的變化,Roberto的實驗室發現了很多可能的酒精成癮者新治療方法。未來的研究將基於這些發現,準確識別IL-10如何以及何時向杏仁核和其他與添加有關的大腦迴路中的神經元發出信號,以改變人們的酒精使用障礙。

資訊出處:Chronic alcohol use reshapes the brain’s immune landscape, driving anxiety and addiction

原始出處: Reesha R. Patel et al, IL-10 normalizes aberrant amygdala GABA transmission and reverses anxiety-like behavior and dependence-induced escalation of alcohol intake, Progress in Neurobiology (2020). DOI: 10.1016/j.pneurobio.2020.101952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整理

相關焦點

  • 香菸酒精究竟如何破壞大腦健康?復旦最新研究來了
    原標題:香菸酒精究竟如何破壞大腦健康?復旦最新研究來了,轉給菸酒上癮的親友看!「吸菸有害健康」、「小酒怡情、大酒傷身」、「一醉解千愁」,此類俗語在現代社會早已耳熟能詳。然而,香菸與酒精究竟如何影響人的大腦和健康?
  • Science子刊:喝酒為何會上癮?酒精會改變腦細胞外空間形狀及大腦中...
    更重要的是,近年來的許多研究表明,即便是適度飲酒也不能避免酒精對大腦功能的長期性不良影響。實際上,酒精具有很強的誘導神經適應的能力,從而促進強烈的飲酒欲望,簡稱「酒癮」。酒癮對個人生活和家庭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然而,卻很少有研究對酒癮的具體形成機製作出解釋。
  • 過量飲酒會導致基因活性改變
    研究人員發現,飲酒過量和慢性酒精中毒會導致基因活性發生長久改變,使人對酒精產生更大的渴望。    專家對參與行為調節的基因進行了研究,一種為生物鐘基因,另一種為負責應激反應的基因。實驗參與者中,一部分適度飲酒,一部分大量飲酒,一部分酗酒。專家對比了這幾組人的基因甲基化程度。
  • 飲酒竟會改變大腦組蛋白乙醯化,擾亂基因表達,導致喝酒根本停不下來
    這不,兩年前的BMJ上,就有研究證明了,即使「適度」飲酒也會對認知功能造成損傷[1]。 近日,賓夕法尼亞大學的P. Mews、G. Egervari和S. L. Berger研究發現,酒精代謝產生的乙酸,會進入大腦,乙醯化前額葉和海馬區細胞的組蛋白,改變神經細胞表觀遺傳,形成酒癮。這一研究發表在Nature上[2]。
  • 最新研究解開酒精成癮之謎,還發現了治療酒癮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腦中,IL-10有助於減少因受傷或疾病(如中風或阿爾茨海默氏症)引起的炎症,但它似乎也會影響與慢性飲酒相關的關鍵行為。杏仁核在此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假設,長期暴露於酒精中會損害杏仁核中心的抗炎信號傳導,使得大腦中促炎介質的釋放失去控制,進而驅動異常的神經元活動,最後導致酒精成癮的病理行為。
  • 研究表明:飲酒能改變人們對自我形象的感知
    研究表明:飲酒能改變人們對自我形象的感知 2013年09月26日 14:09 來源: 紅酒世界網 參與互動(  大家都知道喝酒能改變人的感知能力,但它能改變人們對自我形象的感知嗎?格勒諾布爾大學(Grenoble University)的心理學實驗室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認真的研究。  2012年5月發表在《英國心理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上的研究報告表明酒精攝取量越多的人,越覺得他們有魅力——這主要是由於酒精的安慰效果而不是藥理作用。
  • 適度飲酒有益健康?來看看酒精對腦的傷害吧!
    然而在2017年,頂尖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誌》(The BMJ)發表的文章通過長達30年的隨訪發現,即使是輕-中等程度的飲酒量也會導致大腦正常組織結構的損傷和認知功能的下降[1]。近日,另一醫學頂級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刊登了由北京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牛津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的一項針對中國人的大樣本研究(約50 000例被試)印證了之前的發現:隨著酒精攝入量的增加,高血壓和腦卒中的患病風險也逐步增加;輕度或適量(如每日1-2杯)飲酒並無任何保護作用
  • 科學家揭示酒精依賴者的神經免疫適應性機制
    這些個人通常會強迫性飲酒,失去行為控制以及酒精耐受性,在戒斷後出現焦慮症、抑鬱發作、社交退縮、失眠、噁心等症狀。慢性長期酒精暴露會在大腦中引起神經免疫反應,這種反應對酒精產生適應性,並促進對酒精的依賴。
  • Science:首次發現一種皮質-腦幹迴路控制和預測強迫性飲酒行為的產生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沙克生物學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控制小鼠飲酒行為的皮質-腦幹迴路(cortical-brainstem circuit),並且它可以作為一種生物標誌物用於預測小鼠日後產生的強迫性飲酒行為。在未來,這些發現可能會對理解人類的酗酒和酒精成癮產生潛在影響。
  • 小酌怡情大醉傷身 聰明應付酒精考驗
    其實不用一周,實驗證明,如果短時期內喝上五六杯的話,酒精便從甘醪變成了毒液,不但會損害身體器官功能,還會影響心理功能。讓我們看看酒精的週遊路線和運作原理。 大腦:酒精在進入血液後,只需30秒便可突破大腦保護層,幹擾神經細胞通訊。這種幹涉會提升自信心,減短注意力間的間隔,因而讓人感覺很很「強大」,也容易酒後吐真言。
  • 世衛組織:飲酒會增加感染新冠病毒風險 酒精會損害人體的免疫系統
    來源:金融界網站北京時間16日消息,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飲酒會增加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如果你已經感染,會使病情更加嚴重,並建議世界各國政府領導人限制人們在新冠疫情封鎖期間獲得酒精類飲料。世衛組織歐洲區辦事處周二晚間在其網站上表示:「酒精會損害人體的免疫系統,增加不良健康後果的風險。」研究顯示,飲酒與一些傳染性和非傳染性疾病有關,這些疾病可能使一個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它還可能加劇心理健康問題和冒險行為,並引發暴力行為,特別是在已採取社會隔離措施的國家,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使居民被隔離在家中。
  • 飲酒「開發」出的大腦境界
    殊不知,飲酒也有境界之分,若得其要,也不失為美談一件。酒後百態緣何故不同之人在飲酒之後會有不同的反應,有些人喝得臉紅脖子粗,扯著嗓子開始罵街;有些人安安靜靜,窩到牆角不聲不響地睡覺;有些人嘿嘿傻樂,眼神發直;有些人胡言亂語,到處認爹。每個人對酒精的反應不盡相同,除開個人體質不談,這大多是由於人體血液中的酒精濃度不同造成的。
  • 適量飲酒需謹慎
    飲酒傷身有目共睹  酒精本身就是公認的人類致癌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算,全球每死亡25人就有1人與飲酒有關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和水,而酒精對於肝臟的損傷有目共睹,酒精本身就是公認的人類致癌物。儘管部分酒類產品宣稱含有一些對健康有利的成分,但也遠不足以抵消酒精帶來的危害,因此所謂的『健康白酒』是不存在的。」
  • 春節飲酒注意藥物不良反應,頭孢類藥物切記遠離酒精
    3)遵循說明書和醫囑,最好整個用藥期間都遠離酒精。 4)想要對身體好,最適當的飲酒量是滴酒不沾。 酒精幹擾,藥物代謝會亂套 上面的新聞裡,當事人注射頭孢兩天後喝酒,出現了休克症狀。
  • 腦科學日報:深睡眠預防阿爾茨海默添新證;適度飲酒也會損傷大腦
    5,深睡眠預防阿爾茨海默病又添新證 來源:阿爾茨海默病 研究人員了解到,睡眠和痴呆症,特別是阿爾茨海默病之間有著重要的關係。在深度睡眠期間,大腦似乎會將增加患阿爾茨海默病風險的廢物衝走。
  • 你可能在傷害你的大腦
    並且過量飲酒不僅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還會讓人變「笨」變「衝動」。酒精會造成大腦的損傷酒精造成的大腦損傷(Alcohol-related Brain Damage,ARBD)是飲酒所帶來的一項長期為人忽略的風險。根據個人情況的不同,這種疾病的症狀會從輕微到嚴重有所不同,大致有認知功能障礙和生理方面兩大類症狀。
  • 飲酒多少算適量?酒精的傷害真不少
    近期在臨床上遇到一位因為過度飲酒暈倒在馬路上的患者,被路人發現報警,警察送到醫院。我們看到他頭上都是有裂口,耳朵上也全是鮮血,整個頭血淋淋的。做完檢查發現顱內也有出血,需要急診開顱將血塊取出,來拯救生命。所以真的不能夠隨便的酗酒,過量飲酒對我們的身體傷害真的非常大,遠期還比較容易患老年痴呆。
  • 酒精代謝基因檢測了解一下
    在醫院的急診科,因酒精中毒送醫的從來不少。一般醫生會根據醉酒是否嚴重,採取不同的應急措施。通常,被送到醫院的,還都挺嚴重。驗血、心電圖、補液、補充糖分、保暖……檢查、應對都要一一跟上,嚴重的醉酒還真可能有生命危險。為什麼有的人千杯不醉,有的人一杯就倒?很大程度上和基因有關。喝酒對自己到底有多大影響?酒精代謝基因檢測了解一下。
  • 《科學》子刊:飲酒會導致小膠質細胞吞噬和修剪突觸,引發焦慮
    在人類酗酒者和酒精中毒動物模型中,小膠質細胞功能的改變與神經免疫激活有關,並且可能直接與酒精攝入的某些神經毒性和不良行為有關。先天免疫系統的激活有助於大腦區域的神經適應,這些區域與逐步增加的酒精攝入、耐受性、依賴性和復發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