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酒傷身!新研究發現酒精會改變大腦免疫反應
我們都知道「飲酒傷身」,長期飲酒,酒精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即使少量和適量飲酒也會增加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然而,目前我們對抗炎信號在與病理性酒精依賴行為相關的關鍵大腦區域的作用理解有限,這導致我們無法在短期內找到治療相關症狀的方法。在該研究中,作者假設慢性酒精攝入會損害杏仁核中樞的抗炎信號。由於杏仁核是與成癮有關的大腦區域,因此永久性的扭轉狀態會驅動神經元的異常活動,並最終導致病理性的結局。
-
Mol Neurobiol: 關鍵蛋白介導過量飲酒引發的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生
2020年10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根據最近一項研究,過量飲酒可能與阿爾茨海默氏病的發作和嚴重程度有關。紐約費恩斯坦醫學研究所的這項研究表明,過量飲酒可能有助於tau蛋白在大腦中的累積。Tau常存在於大腦神經元中,在正常情況下,tau蛋白負責調節軸突微管穩定性。
-
飲酒竟會改變大腦組蛋白乙醯化,擾亂基因表達,導致喝酒根本停不下來
這不,兩年前的BMJ上,就有研究證明了,即使「適度」飲酒也會對認知功能造成損傷[1]。 近日,賓夕法尼亞大學的P. Mews、G. Egervari和S. L. Berger研究發現,酒精代謝產生的乙酸,會進入大腦,乙醯化前額葉和海馬區細胞的組蛋白,改變神經細胞表觀遺傳,形成酒癮。這一研究發表在Nature上[2]。
-
基因研究表明,飲酒行為跟學歷有關
幾乎人人都知道過量飲酒的危害。但研究顯示,酒精攝入在全球範圍內依然是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危險因素。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最新展開一項研究發現,更高的學歷——即受教育年限更長——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飲酒行為,並降低其產生酒精依賴的風險。 過去的研究曾經表明,受教育程度可能會影響飲酒行為,但不同研究所得結果之間存在衝突。
-
《科學》子刊:飲酒會導致小膠質細胞吞噬和修剪突觸,引發焦慮
酗酒與大腦和外周器官的病理生理變化有關,其中的許多變化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狀況。酒精對中樞神經系統(CNS)的影響通常會導致行為缺陷(包括焦慮、認知能力下降和運動功能障礙)和突觸功能受損。突觸功能受損是酒精濫用的主要特徵,可能是此類行為缺陷的基礎。
-
英國權威雜誌警告:長期飲酒會破壞幹細胞DNA,誘發基因突變
消費君最近看到英國頂尖雜誌《自然》一篇文章在全球有不小的熱度,改判文章由劍橋大學科學家通過動物模型,發現酒精和其代謝產物乙醒會對造血幹細胞造成顯著影響。它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是因為它再次證明了一個重要結論:喝酒會致癌!中國人尤其危險!
-
酒量由先天基因控制?過度飲酒會造成哪些巨大的傷害?
飲酒,是目前很多人都離不開的事情,但也一定要注意不要肆意飲酒。那飲酒都會給人帶來哪些影響呢?我們知道酒精易溶於水和油,進入胃和小腸後會被血液吸收作用於全身,當然也包括影響最大的腦細胞。隨著血液濃度的升高,酒精對大腦的影響區域便會擴大。
-
關鍵蛋白介導過量飲酒引發阿爾茨海默病
該研究試圖揭示過量飲酒如何影響tau蛋白從正常構象轉變為致病性構象,並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據報導,飲酒與患病風險增高、發病年齡年輕化有關,並且伴隨著患病個體大腦皮質萎縮的發生。此外,基於小鼠的研究表明,長期飲酒會導致海馬體神經元tau蛋白磷酸化,並導致小鼠的記憶受損。」該研究的目的是闡明在tau蛋白增加中起關鍵作用的特定蛋白質——冷誘導RNA結合蛋白(CIRP)的作用。
-
專家:睡眠不足導致多種疾病,甚至改變基因!
專家:睡眠不足導致多種疾病,甚至改變基因!而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顯示,如果每晚睡眠都不足6小時,一周就會導致體內700多個基因發生突變! 那麼長期缺少睡眠會帶來哪些危害呢? 此外,如果你覺得睡前飲酒和看電視可以幫助睡眠,那你就錯了。雖然飲酒和看電視可能會幫助快速睡眠,但是會導致整晚睡眠質量下降,長期以往對身體也是有很大危害的!
-
春節飲酒注意藥物不良反應,頭孢類藥物切記遠離酒精
而這些藥物會抑制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少了酶的轉化,乙醛在體內堆積,從而引發不適。一般來說,雙硫侖樣反應不會要人性命,對症治療也能很快緩解;但對於比較敏感的人,或者是本身心臟功能就不好的人,有可能導致呼吸抑制、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另外,喝酒臉紅也是乙醛過多搞的鬼。這是一種基因缺陷,它使得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很低,無法迅速代謝掉乙醛。
-
退燒心急導致肝腎衰竭而死亡,悲劇來源於乙醯氨基酚過量!
小張的悲劇就來源於退燒心急,「對乙醯氨基酚過量」導致中毒性肌溶解和肝腎衰竭。對乙醯氨基酚也稱為撲熱息痛,是常用的退燒藥。因其能夠有效緩解疼痛和退熱,對胃腸道刺激性小,被廣泛應用於感冒的輔助治療,是治療感冒藥物中最常用的成分,約80%的抗感冒藥都含有對乙醯氨基酚。近年來,涉及對乙醯氨基酚不良反應的報導越來越多,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
科普/看了這些,你還敢喝酒過量嘛?
親朋好友相聚,難免要喝酒,平時不喝酒的人也會喝一點,平時喝酒的人會放開了喝。喝酒過量的害處有的很明顯,人們都很清楚,比如頭疼、失去理智、容易出車禍。但是喝酒過量對身體還有很多不那麼明顯的危害,很多人就不那麼清楚了。那么喝酒過量對身體究竟有多大的害處呢?小櫻桃就來給大家說道說道。酒精是一種對人體有毒的物質,我們吃下的有毒物質首先要在肝臟解毒。
-
酒精代謝基因檢測了解一下
因此,酒量其實是由代謝酒精的酶活性決定的,而酶活性又取決於基因型。很多人都認為酒量多喝喝就練出來了,其實這只是逞能的做法。前面已說過,酒量是由基因決定的,人出生後基因型已經無法改變。多喝酒雖然能夠讓你的大腦和器官逐漸適應酒精帶來的刺激,但是酒精以及乙醛對各個器官帶來的傷害是無法逆轉的,付出的就是健康的代價了。
-
科學網—酗酒、戒酒與基因
酗酒不是簡單的喝酒經常過量,它其實涵蓋了兩個階段,酒精濫用和酒精依賴。 一般來講,如果一個人長期過度飲酒,從而導致認知上、行為上、身體上以及人際關係上的損傷或者障礙,而且明知故犯,自己無法克制,就達到了「酒精濫用」的程度;如果情況進一步惡化,把飲酒看成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而且必須花許多時間或精力去反覆喝酒又戒酒,或者必須喝酒才能感到舒服,必須增加酒精攝取才能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就達到了「酒精依賴」的階段。
-
飲酒後的面部「亞洲紅」,是痴呆症高風險的信號
它會導致酶的活性大大降低,導致乙醛的積聚,乙醛是酒精代謝的有毒產物。人體對毒素的反應會導致皮膚潮紅和發炎。這種突變在東亞人群中普遍存在。攜帶這種突變的人對酒精的臉紅反應有時被稱為「亞洲紅」。研究通訊作者、史丹福大學化學和系統生物學教授Daria Mochly-Rosen博士說:「這種突變發生在約5.6億人身上,約佔世界人口的8%。
-
乙醇代謝途徑證明:飲酒有害健康
非氧化途徑的主要終產物是脂肪酸乙酯(FAEEs),它會引起胰腺細胞壞死,導致酒精性胰腺炎。三條氧化途徑的主要區別在於將乙醇氧化成乙醛所用的酶不同,之後乙醛生成乙酸的過程都是相同的。最主要的途徑就是用細胞質中的乙醇脫氫酶將乙醇氧化,稱為乙醇降解途徑II。
-
飲酒多少算適量?酒精的傷害真不少
近期在臨床上遇到一位因為過度飲酒暈倒在馬路上的患者,被路人發現報警,警察送到醫院。我們看到他頭上都是有裂口,耳朵上也全是鮮血,整個頭血淋淋的。做完檢查發現顱內也有出血,需要急診開顱將血塊取出,來拯救生命。所以真的不能夠隨便的酗酒,過量飲酒對我們的身體傷害真的非常大,遠期還比較容易患老年痴呆。
-
酒問丨飲酒過量的間接的危害是什麼?建議愛喝酒的人都看看
來源:消費評論網(ID:XFPL1894)彙編:阿布技術支持:北京東方黃埔白酒技術研究院喝酒不駕車,駕車不飲酒酒友們一定要牢記於心,飲酒過量會麻痺人體機能,包括視覺、觸覺、判斷和操作能力、疲勞程度等等,讓駕駛行為變得危險。
-
...多個影響酒量的新基因,大規模基因組分析揭示酒量高低的根本原因
歡喜時人們會喝酒慶祝。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憂愁時人們會借酒消愁。無論歡喜還是憂愁,喝酒總是有理由的,然而,常言道:「美酒雖好,可不要貪杯」。過度飲酒不但容易誤事,也會導致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神經性疾病等多種疾病。
-
酒精代謝能力測試,你的酒量由基因決定!
據了解,人體內有一系列基因決定了不同人對飲酒反應的差異。這些基因從出生就已經決定了,一輩子都不會改變。練喝酒沒用。因為基因不同,每個人的酒量也不同。期間飲酒容易導致性激素分泌紊亂,促進肝癌的發生。簡單地說,就是和酒精分解有關的一系列基因,有乙醇脫氫酶,乙醛脫氫酶,過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物酶等,他們決定不同人喝酒之間的反應差異。影響最直接的一個基因是乙醛脫氫酶(ALDH2),如果發生異常,乙醛就會在體內大量堆積,嚴重傷害肝臟。人在出生時,酒精基因就已經決定了其酒量大小,終身都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