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權威雜誌警告:長期飲酒會破壞幹細胞DNA,誘發基因突變

2020-12-05 消費評論網

消費君最近看到英國頂尖雜誌《自然》一篇文章在全球有不小的熱度,改判文章由劍橋大學科學家通過動物模型,發現酒精和其代謝產物乙醒會對造血幹細胞造成顯著影響。

它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是因為它再次證明了一個重要結論:喝酒會致癌!中國人尤其危險!

其實消費君這段時間寫的文章都是在呼籲大家適量飲酒,因為含酒精的飲品,無論紅酒,白酒,啤酒,藥酒,過度飲用都是一級致癌物。

但是再對比消費君之前寫過的一些喝酒長壽老人的案例,這篇文章好像就有了衝突,那麼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這個實驗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吧!

實驗如何證明酒精可以重組基因?

酒精本身並不是致癌物質,真正危險的是它的代謝物:乙醛,而根據英國科學家的分析結果顯示,乙醒能夠破壞血液幹細胞中的DNA,使之雙鏈斷裂,導致染色體重排( rearranged ), 並永久改變這些細胞內的DNA序列。

基因突變的關鍵點在哪裡?

但這篇文章並不是說喝酒就一定會讓人重組基因,我們也要了解酒精讓基因突變的關鍵點在哪裡,在實驗當中乙醛脫氫酶被敲除的實驗體裡,骨髓細胞中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次數在微核數顯著增加了2.9倍。

而隨著研究人員進一步敲除了實驗體中的FANCD2基因。

FANCD2基因編碼的FANCD2蛋白是第二道乙醛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修復受損的DNA。

一隻沒有乙醛脫氫酶和FANCD2基因的實驗體,有害的乙醛在該實驗體內不會遇到任何抵抗。

所以,乙醇(即"酒精")和其代謝產物乙醛就能對造血幹細胞造成顯著影響,給DNA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出現DNA損傷。

這段話翻譯一下的意思就是,我們的身體在適量飲酒的時候,是能夠承受住酒精中的物質,不會影響到基因。但是如果我們短時間內大量飲酒甚至長期存在酗酒的情況,就算我們體內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拼命工作,也會工作不過來,讓身體出現超負荷的情況,甚至出現基因突變的問題。

那為什麼會說中國人的風險更高呢?

其實酒精改變基因的風險不光是中國人更高,亞洲人的風險都高,因為在亞洲人當中,細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是亞洲人群中最常見的癌症,而大量飲用酒在ESCC產生中的作用已得到證實。

所以各位酒友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飲酒的頻率,再好的酒也要適量飲用,才是對自己的身體負責的做法。

(文:KIKI哦咿呀)

以上評論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本雜誌立場,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自然》雜誌最新研究: 喝酒會破壞幹細胞DNA,引起突變
    2018年伊始,國際頂尖英國《自然》雜誌刊登了一篇研究論文:酒精和其代謝產物乙醛會破壞幹細胞DNA,引起突變,甚至導致癌症。對喝酒上臉的人來說,風險更大。飲酒傷身,顯然添了「實錘」,有關該研究的論文這幾天在朋友圈裡刷屏了。但也有聲音弱弱在問,不是說「上臉的人更能喝嗎」、「小酌怡情,喝點紅酒還能軟化心血管嗎」?別凌亂了,今天咱們來仔細說說喝酒這事。
  • 基因突變的原因是什麼,影響DNA鑑定結果嗎
    基因突變的原因是什麼,影響DNA鑑定結果嗎 基因突變的原因是什麼,影響DNA鑑定結果嗎?基因突變是一種生物學裡會發生的現象,發生機率很低,但也不是不存在。在做親子鑑定之前工作人員也是會強調說明的,如果萬一發生,是不會出結果的,需要增加基因座或者增加母親樣本重新檢測,重新檢測後再出結果的。
  • DNA鑑定中存在基因突變的原因
    每個人的基因有成千上萬,而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所以不會出現明顯的差異。但根據基因重組的原理及顯隱性的問題,也許像母親的會更多些。親子鑑定是因為小孩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受精卵是由他的父親和母親各自提供精子和卵子,結合而來的。親子鑑定是運用DNA雜交技術,當小孩DNA單鏈和父親或母親的DNA單鏈產生雜交帶時,並且在一定的比例以上,才能說明那小孩是他們的孩子。
  • 要孩子趁早:高齡男性精子有更多基因突變
    目前,科學家警告稱,男性不宜年齡過大生育孩子,很可能高齡男性的精子存在「基因突變」,孩子易患有孤獨症或者精神分裂症。越來越多的身體跡象表明,伴隨著男性年齡增大,將出現越來越多的基因突變,進而導致睪丸幹細胞出現反常。一些研究甚至認為,高齡男性生育的孩子以後容易患有阿爾茨海默症、躁鬱症、心臟病和癌症。
  • 核汙水或損害DNA 引起基因突變的因素有哪些
    引起基因的突變的行為有哪些?  1、吸菸  香菸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比如說尼古丁等,更有研究人員認為,其含有的化學物質,大量吸入身體之後,會直接引起或誘發基因突變  2、長期熬夜  人體要適應晝夜規律的變化,整天熬夜的話,會影響人體的休息時間,進而影響控制細胞生物戒律的基因。基因一旦被破壞了,想要重新恢復規律變化的話,那是比較難的。長期睡眠不規律的話,人體基因會受到嚴重的破壞。
  • 國際權威雜誌《Blood》在線刊登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李本尚、李彥欣...
    國際權威雜誌《Blood》在線刊登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李本尚、李彥欣團隊關於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發生… 2020-09-15 1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J Cell Biol:基因突變如何誘發諸如帕金森等神經性疾病的發生?
    2019年1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多個基因的突變與帕金森疾病直接相關,但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這些基因突變是如何影響個體患上帕金森疾病的;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重點對一種誘發家族性帕金森疾病的基因突變進行研究,他們發現,該基因能夠編碼一種特殊蛋白
  • 試問人類基因突變會獲得超能力麼?
    正常的生物具有修復DNA損傷的能力,而在電離輻射的作用下,由於其所誘發的基因突變頻率與射線的劑量大體成正比例;若少數未經修復的損傷發生複製,則錯誤信息的DNA鹼基順序會被編入到後代的DNA中去,於是就導致變異。一般來說,核爆炸會產生貫穿輻射,主要由強γ射線和中子流組成。
  • 常做這5種行為,會導致基因突變!及時改掉壞毛病,可以遠離癌症
    癌症之所以難以治療是因為癌細胞不受控制的生長和繁殖,同時也會向周圍組織和器官轉移,進而導致死亡。在身體中有2萬多個基因,真正跟癌症有關的只有100多個,一旦其中的基因發生突變,勢必導致癌症發生。癌症並不是單一的疾病,是多種疾病的組合,其根源是基因突變引起的,除了和遺傳有關外,人們的不良行為可促進基因突變。
  • 喝酒愈多,DNA損傷愈多......
    造血幹細胞為血液不斷地提供新鮮血細胞,然而,造血幹細胞內DNA損傷的積累會減弱造血能力。造血幹細胞在修復DNA的過程中,由於遺傳物質的配對錯誤,會引發惡性腫瘤。英國劍橋大學分子生物學家Ketan Patel教授和他的團隊,於2018年1月3日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報導「酒精和內生性乙醛損傷染色體導致幹細胞基因突變」。
  • 美國《科學》雜誌發表最新論文: 近2/3的癌症發病是因為基因突變
    近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中文名《科學》)刊登了一篇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mmel癌症中心的研究,該研究稱,近三分之二的癌症基因突變可歸咎於健康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發生的DNA(脫氧核糖核酸)複製隨機錯誤,即,所謂的「壞運氣」,而不是遺傳基因或環境因素。
  • 關鍵蛋白介導過量飲酒引發阿爾茨海默病
    該研究試圖揭示過量飲酒如何影響tau蛋白從正常構象轉變為致病性構象,並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據報導,飲酒與患病風險增高、發病年齡年輕化有關,並且伴隨著患病個體大腦皮質萎縮的發生。此外,基於小鼠的研究表明,長期飲酒會導致海馬體神經元tau蛋白磷酸化,並導致小鼠的記憶受損。」該研究的目的是闡明在tau蛋白增加中起關鍵作用的特定蛋白質——冷誘導RNA結合蛋白(CIRP)的作用。
  • 世界首例:北大教授以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
    本文圖片均來自「北京大學」微信公眾號近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鄧宏魁研究組、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陳虎研究組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吳昊研究組合作,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了題為《利用CRISPR基因編輯的成體造血幹細胞在患有愛滋病合併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長期重建
  • 北大教授以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了題為《利用CRISPR基因編輯的成體造血幹細胞在患有愛滋病合併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長期重建》(CRISPR-Edited Stem Cells in a Patient with HIV and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的研究論文,標誌著世界首例通過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案例由我國科學家完成了
  • Nature:揭示在健康的肝臟中發現的DNA突變積累會導致慢性肝病和肝癌
    自1970年以來,英國的慢性肝病已上升400%,並成為35~49歲人群中最大的死亡原因。在英國,慢性肝病的最常見原因是過量飲酒和肥胖。在2016~2017年度,英國有近1.5萬人死於肝病。自1990年代以來,英國的肝癌病例增加了162%,每年約有5900例新病例,到2035年,預計病例數將增加38%(與2014年相比)。最常見的原發性肝癌類型稱為肝細胞癌(HCC)。
  • 基因敲除實現造血幹細胞穩定重建
    日前,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造血幹細胞移植科與北京大學、北京佑安醫院合作,在愛滋病合併白血病患者的基因編輯成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 基因療法及幹細胞技術擔起治療失明重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不再...
    英國幹細胞療法治療黃斑變性導致的失明實際上,幹細胞治療老年黃斑變性是醫學領域的熱門話題。英國早在2018年就利用幹細胞療法幫助幾近失明的眼睛恢復視力。英國兩名「溼性」老年性黃斑變性患者接受胚胎幹細胞療法治療,原本幾近失明的眼睛恢復視力,能夠視物、閱讀,為治療這種常見眼疾帶來希望。黃斑是視網膜的重要區域。
  • 幹細胞治療或第二次治癒愛滋病毒 英國患者已停藥一年多
    幹細胞治療或第二次治癒愛滋病毒 英國患者已停藥一年多  Emma Chou • 2019-03-06 11:16:49 來源:前瞻網
  • 關鍵基因突變致不孕 女性不孕的原因
    他表示:"帶有這些基因突變的女性在其他方面均與常人無異,因而她們也無法察覺這些突變會導致她們無法懷孕。我們建立了小鼠模型,來探究NLRP2和NLRP7基因失活影響正常生殖及受精的機制。"  他們使用帶有Nlrp2基因的小鼠來模擬NLRP2和NLRP7基因在人類中的作用。
  •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人體造血幹細胞成功移植
    患者與「柏林病人」同患血液腫瘤兼愛滋病,治療方案同是造血幹細胞移植;不同的是,前者通過基因編輯的方法獲得CCR5基因突變的造血幹細胞,而後者的突變天然擁有。9月12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線發表了我國學者這項「以基因編輯技術之長,補『柏林病人』之短」的探索——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鄧宏魁教授、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陳虎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佑安醫院吳昊教授等團隊合作,利用基因編輯手段在人體造血幹細胞中失活CCR5基因,並將編輯後的幹細胞移植到HIV(愛滋病病毒)感染合併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體內產生效果,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