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有力證明:酒精至少是7種癌症的直接誘因!

2020-12-05 康品君

最新的分析發現:有證據表明,飲酒會導致至少七種類型的癌症。這項研究發現,重度飲酒者處於最高的風險之中。但即使是低度到中度的飲酒者,也比不喝酒的人更容易患某些癌症。已發表的論文表明,酒精可以幫助預防心臟病這一觀點比之前更值得懷疑了。

健康專家認為:「這篇論述增強了公眾對於飲酒是癌症產生原因的意識。」

紐西蘭達尼丁奧塔哥大學Jennie Connor教授在他的最新分析中,闡述了在過去10年來對酒精與癌症關係的研究成果。它提供了足夠的證據,並得出以下結論:飲酒增加了身體中多個部位的患病風險,這與酒精有直接關係,它可能會損壞DNA,從而導致癌症。這七個部位包括:口腔和喉嚨、食管、聲帶、肝、結腸、直腸、乳腺

雖然之前已有研究能夠說明酒精和癌症之間的聯繫,但最新的研究提供了更有力的證據表明,酒精是這些癌症的誘因。Connor寫道:「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酒精會在七個位點或其他位置導致癌症。」

從公共健康的角度來看,在2012年,酒精估計已造成約一百萬人死於癌症,佔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的5.8%。最高的風險與重度飲酒有關,但低度和中度飲酒也會造成負擔。

該研究還發現,戒酒可減少咽喉癌、喉癌和肝癌的風險

聖喬治倫敦大學分子和臨床科學研究所主任Dorothy Bennett教授發表聲明:「酒精很容易進入細胞並轉換成乙醛,它可以造成DNA損傷和產生已知的致癌物。」

Bennett說:「從分析來看,這一觀點沒有任何明確的新意,因為健康專家已經建議適度飲酒。」但是,她說:「它可以加強對現有信息的支持。」

年初,英國首席醫療官發布了新的指導意見。他警告:「任何用量的酒精都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他們認為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提出該建議時,風險並沒有完全被理解。

來自英國酒精健康聯盟的Colin Shevills在一份聲明中說 :「這個重要的觀點增強了公眾對酒精和癌症之間因果關係的認識。」研究顯示,現在僅有十分之一的人認識到酒精與癌症的聯繫。

「人們有權利知道酒精對他們的健康的影響,包括它與癌症的聯繫,這樣才能使他們在喝多少酒方面作出明智的選擇。」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飲酒的人應每天限制自己的飲酒量,男性每天不超過兩杯,女性每天不超過一杯。然而,這個飲用量也被認為是「過於寬鬆」了。

癌症協會在其網站上聲明:「飲酒與多種癌症和其他健康風險有關,但這一事實是複雜的,低度至中度飲酒與降低心臟病的風險有聯繫。另外,降低心臟病風險並非一個不喝酒的成年人開始飲酒的好理由。

相關焦點

  • WHO 最新癌症報告:乳腺癌取代肺癌,成全球第一大癌
    近期,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全球最新癌症數據。乳腺癌成「全球第一大癌」根據 IARC 最新數據,全球新增癌症人數共計 1,929 萬人左右,中國新增癌症患者 457 萬人,佔比 23.7%,成為癌症新增人數最多的國家。
  • 中國人死因排名出爐,第一竟不是癌症!誘因就在你身邊…
    最後,大量地飲酒 酒精會引發血管的強烈反應,造成血壓較大波動甚至造成腦血管破裂,此外,酒精也會促使心率加快,引發心律失常等,這也是中風的誘因之一。、支氣管、肺)癌症。
  • 世界癌症研究會發布十大防癌指南:能做到一半,也很不錯
    在2018年5月24日,全球權威機構--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和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發布了一份關於癌症預防的專業報告,這份報告搜集了5100萬人的數據,其中包含350萬癌症病例。在大數據的支撐之下,醫學家們對各種因素與癌症風險進行了系統而又嚴謹的評估,給我們提供了十分有力的證據。
  • 最新研究揭示癌症胚系基因組模式與癌症風險及臨床預後的關聯
    因此,儘管單個基因或變異已被證明具有信息性,但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胚系基因與癌症風險之間的關聯得到了確定。通過對代表22種常見癌症類型的癌症患者和非癌個體的胚系基因組進行系統分析,研究確定了7種癌症胚系基因組模式(cancer-associated germline genomic patterns,CGGP),揭示了可能與癌症風險、腫瘤發生和臨床結果相關的基因序列
  • Nature新研究:酒精導致的DNA損傷能被安全修復
    當酒精代謝物乙醛沒能被及時分解為乙酸,乙醛就會侵入細胞誘發DNA損傷,增加細胞癌變風險。一則好消息是,Nature上發表的最新研究表明:乙醛誘發的DNA損傷能被安全修復。這項研究來自荷蘭皇家科學院Hubrecht研究所和英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研究人員發現,人們的身體當中存在一種「解毒」機制,能夠在不切斷DNA的情況下,讓「綁」住DNA雙鏈、導致DNA無法解旋複製的連結交聯(crosslink)裂解。這一結論為降低酒精性癌症的發病率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 國家食藥監總局:馬兜鈴酸致肝癌,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
    10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就含馬兜鈴酸藥品的安全性問題作出回應,承認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但它是否與肝癌有直接關係,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已採取風險控制措施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明確表示,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可造成腎小管功能受損,甚至存在引發腎癌的風險。
  • 尼古丁與癌症並無直接因果關係 超80%的醫生對此存在誤解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楊渝嘉)近日,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大部分醫生沒有正確認識尼古丁。本次研究是一項全國性調查,共調研了來自家庭醫學、心臟病學、腫瘤學等6個學科的1020名醫生。
  • 一顆西蘭花預防5種癌症,這樣挑選出的西蘭花最新鮮
    據英國《每日快報》最新報導,《腫瘤學年鑑》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周至少吃1次西藍花可降低患多種癌症的風險。研究表明,西藍花、花椰菜、捲心菜、芽菜和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的異硫氰酸酯萊菔硫烷(SFN)可以殺滅癌細胞,降低癌症的發生風險,該物質在西藍花中含量尤其高。
  • 《自然》雜誌最新研究: 喝酒會破壞幹細胞DNA,引起突變
    2018年伊始,國際頂尖英國《自然》雜誌刊登了一篇研究論文:酒精和其代謝產物乙醛會破壞幹細胞DNA,引起突變,甚至導致癌症。對喝酒上臉的人來說,風險更大。飲酒傷身,顯然添了「實錘」,有關該研究的論文這幾天在朋友圈裡刷屏了。但也有聲音弱弱在問,不是說「上臉的人更能喝嗎」、「小酌怡情,喝點紅酒還能軟化心血管嗎」?別凌亂了,今天咱們來仔細說說喝酒這事。
  • 癌症研究探秘:線粒體與癌症
    由於線粒體在細胞內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線粒體有時候和很多疾病的發病直接相關,比如癌症,日前,刊登在國際雜誌PLoS Biolog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Wistar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腫瘤細胞中的線粒體含有一種特殊的蛋白質網絡,該網絡對於維持線粒體的清潔功能非常重要,其不僅可以使腫瘤細胞擴散,而且還可以幫助腫瘤實現擴散。
  • Nature子刊:最新研究有望預測哪些人更容易患癌症
    解讀最新科學前沿科研公路社出品現代科學已經證明,癌症本質上是一種基因病,由致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引起,除了內源性因素外,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在癌症發生過程中也佔據著很大因素,而這些外界環境因素,一般被稱為致癌物。當然,接觸致癌物,並不一定會導致癌症的發生,因為還要看這個人的基因因素。
  • 能引起癌症的7種病毒,必須了解!
    病毒與癌症,似乎關係不大,但有幾種致癌病毒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例如,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可導致宮頸癌和其他幾種癌症。C型肝炎會導致肝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認識並了解它們,學會保護自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靶向7種KRAS突變體,癌症疫苗預計明年進入臨床
    ▎藥明康德/報導 日前,免疫腫瘤學新銳公司Elicio Therapeutics展示了其針對7種KRAS突變體(mKRAS)的癌症疫苗的重要臨床前數據。數據結果表明,靶向mKRAS抗原的癌症疫苗能夠誘發強效的細胞裂解。
  • 專家解析「舌尖上的癌症」 胡蘿蔔素致癌?
    近日,網絡上一張「舌尖上的癌症」圖譜迅速走紅,短短幾天內就被轉發上千次。不僅普通老百姓關心,許多與健康有關的專業人士也紛紛轉發,更有多家媒體對此做出報導。這張圖譜的全名是《舌尖上的癌症:那些增加或降低腫瘤風險的食物》,一共列舉了近20種食物和15種癌症的關係,分別用紅色、黃色和藍色顯示食物增加或降低某種癌症風險的可能性。圖譜上說得到底有沒有道理,哪些可以讓我們在生活中提高警惕?
  • 世衛公布最新致癌物清單,中國式鹹魚,馬兜鈴中藥,檳榔明確為一類...
    這就一下子去除了癌症的一大誘因,可以大大的降低胃癌發病率。何樂而不為?引言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相繼闡明了雞蛋、堅果、乳製品、蔬菜、甚至咖啡是如何幫助機體抵禦多種健康問題我們所吃的食物在機體健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2018年美國營養學會年會上,科學家們發表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即闡明了在日常飲食中添加特殊的食物如何幫助有效降低多種疾病的風險,包括糖尿病、癌症、神經變性疾病和其它健康問題等。
  • 研究顯示新冠抗體至少可在體內存留7個月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0月23日發表報導稱,一項針對6000人展開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抗體至少可以在人體內存留7個月。全文摘編如下:自疫情開始以來,一個最迫切的問題就是,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在戰勝病毒後獲得的免疫力到底有多大效果,特別是這種免疫力能持續多久?
  • 健康get√丨最新研究:慢跑能防7種癌!好處還有這麼多……
    前不久,慢跑又有一大好處被科研人員發現——慢跑可以降低包括結直腸癌在內的7種癌症 新研究:慢跑能防7種癌
  •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發布2020年抗癌進展報告
    AACR成立於1907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致力於全面、創新和高水平癌症研究的科學組織之一。今日發布的綜合性報告回顧了截至2020年7月底,過去一年裡我們在抗擊癌症路上獲得的眾多進展。它不但包括對創新抗癌療法的總結和對癌症研究最新進展的梳理,還對預防癌症和患者護理做出了詳盡的匯報。
  • 最新癌症患者的福音:7種肺癌新藥納入醫保,價格便宜70%
    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國家加快了癌症等大病用藥在國內上市的速度,鼓勵國內企業研發更多的癌症用藥,也讓許多原本只能在國外買到的癌症靶向藥物,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國內市場。 今天康小橙就為大家整理了目前肺癌治療的最新進展及已獲批的藥物治療,供大家參考。 肺癌靶向治療方案有哪些?
  • 研究證實,肥胖讓癌症更危險!減肥不為變美,為救命
    1000篇研究論文,發現有充足證據表明,脂肪超標與13種癌症的發生有關:結腸癌、食道癌、腎癌、子宮癌、乳腺癌、胃癌、肝癌、膽囊癌、卵巢癌、胰腺癌、腦膜瘤、甲狀腺癌、多發性骨髓瘤。❖ 體重減輕4.5-9公斤的婦女患病風險降低16%❖ 減重9公斤及以上的女性患病風險降低26%【5】最近,一發表於《科學》子刊的研究揭示了肥胖與癌症轉移之間的密切關聯,以及為何肥胖會促進癌症發生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