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與癌症並無直接因果關係 超80%的醫生對此存在誤解

2021-01-13 SZNEWS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楊渝嘉)近日,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大部分醫生沒有正確認識尼古丁。本次研究是一項全國性調查,共調研了來自家庭醫學、心臟病學、腫瘤學等6個學科的1020名醫生。結果顯示,有83%的醫生堅信尼古丁直接導致心臟病,81%的醫生認為尼古丁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80%的醫生認為尼古丁致癌。

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全國調研顯示醫生對尼古丁存在誤解》

據了解,尼古丁從未出現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致癌物清單中。據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 癌症 研究機構(IARC)最新致癌物清單,大眾熟悉的菸草、二手菸、甚至酒精均為1類致癌物(明確可以致癌,共120種),尼古丁不在其列。美國疾控中心(CDC)早在2014年就指出了尼古丁不致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更曾在2017年明確宣布:尼古丁與癌症無直接因果關係。

菸草的致癌物也並不是尼古丁。數據顯示,菸草中共有亞硝胺、甲醛、多環芳烴苯(A)芘等69種致癌物,大都存在於其燃燒產生的焦油和煙霧中,其中最主要的致癌物為亞硝胺。全球已有多項科研結論表明,菸草的危害源自其燃燒時產生的焦油、一氧化碳、其他金屬化合物等有毒物質。

針對大眾對尼古丁存在長期誤解的問題,羅格斯菸草研究中心責任人 Cristine Delnevo表示,應採取幹預措施糾正醫生和公眾對尼古丁的錯誤認知,尤其是醫生,「糾正他們的看法已成為當務之急」。


相關焦點

  • 超80%的醫生誤解尼古丁,尼古丁致癌謠言亟需澄清
    「超過80%的醫生對尼古丁存在錯誤認知,糾正他們的看法已成為當務之急。」近日,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大部分醫生沒有正確認識尼古丁,超過80%的醫生對尼古丁存在「尼古丁致癌」「尼古丁導致心臟病」等錯誤認知。本次研究是一項全國性調查,共調研了來自家庭醫學、心臟病學、腫瘤學等6個學科的1020名醫生。
  • 尼古丁真相:不是致癌物,卻被超80%的醫生誤解
    「超過80%的醫生對尼古丁存在錯誤認知,糾正他們的看法已成為當務之急。」近日,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大部分醫生沒有正確認識尼古丁,超過80%的醫生對尼古丁存在「尼古丁致癌」「尼古丁導致心臟病」等錯誤認知。
  • 尼古丁是不是致癌物?專家這樣說……
    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全國調研顯示醫生對尼古丁存在誤解》研究是一項全國性調查,共調研了來自家庭醫學、心臟病學、腫瘤學等6個學科的1020名醫生。結果顯示,有83%的醫生堅信尼古丁直接導致心臟病,81%的醫生認為尼古丁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80%的醫生認為尼古丁致癌。
  • 要尼古丁不要焦油!Wel鯨魚輕煙有快感無傷害
    要尼古丁不要焦油!Wel鯨魚輕煙有快感無傷害 2019年01月25日 12:0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眾所周知,吸菸有害健康。
  • 什麼是癌症性格?真的存在嗎?醫生:癌症的確喜歡4類人,要注意
    醫學在不斷進步,在很多疾病的治療上,跟以前比起來,還是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就包括讓人非常害怕的癌症,現在很多癌症的生存率也都得到了提高,即使是在中晚期,也有形成系統的治療方案,比較趨向於成熟。但是對於很多癌症的具體發病機制,還是有待研究,不過專家在研究癌症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很多癌症的危險因素,除了大家熟知的飲食、環境、作息等因素,癌症還會跟大家的性格有關係,也提出了癌症性格這個觀點。什麼是癌症性格?真的存在嗎?
  • 刑法中相當因果關係說的判斷方法
    一般認為,刑法因果關係的判斷包括兩個層次(或階段),第一個層次是事實因果關係的歸因判斷,應採用條件說;第二個層次是法律因果關係的歸責判斷,需在前者基礎上融入價值考量,對此,我國的傳統學說是繼受蘇聯的「必然——偶然」因果關係理論,目前有影響力的學說是繼受日本的相當因果關係說和繼受德國的客觀歸責理論。
  • 闢謠|7月謠言盤點:尼古丁是癌症剋星,抽菸能防癌?
    1尼古丁是癌症剋星,抽菸能防癌謠言類別:失實報導欺騙指數:★★★★危害指數:★★★★謠言內容:2019年3月2日,中國防癌協會、中國菸草協會和東北大學在日本東京共同舉辦真相:尼古丁使人成癮,吸菸量就會變大,煙霧中至少已經有60種成分被證實會導致癌症!首先,「世界菸葉研究重大突破」新聞發布會子虛烏有。「中國防癌協會」和「中國菸草協會」這兩個機構的名字完全不對,正確的名稱應該是「中國抗癌協會」和「中國菸草學會」。
  • 詳解:澳大利亞禁止進口尼古丁電子菸,除非有醫生處方
    藍洞新消費報導,6月20日消息,據澳大利亞衛生部和邊防部隊發布的聯合聲明顯示,為減少因尼古丁引起的公共健康風險,澳大利亞政府打算要求總督會同行政會議從2020年7月1日起制定法規,禁止進口含有霧化尼古丁(尼古丁液和尼古丁鹽)的電子菸,除非持有醫生的處方。
  • 論刑法中的因果關係
    在刑法中,將某結果歸咎於某人時,往往需要查明其行為與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係。因此,刑法中的因果關係在定罪中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很多學者習慣於直接將一些哲學概念和範疇引入刑法學研究,忽略刑法中因關係的特性,使問題略顯複雜。針對這一現象,對大陸法系及我國有關因果關係理論進行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我國刑法因果關係理論做些新的探索,期對該問題的解決提供一些建議。
  • 腫瘤與癌症,並非對等關係,醫生說出3個區別,早點分清楚
    但事實上腫瘤與癌症並非對等關係,如果不了解,或許真的會產生很大的誤解,甚至影響人們的治療積極性。關於腫瘤和癌症,醫生說出3個區別,早點分清楚,也許就不用日夜難安,受到驚嚇了。1、腫瘤和癌症的形態上有差別如果和人體內的正常細胞相比,那麼腫瘤就是長多出來的細胞,一般來說看上去沒什麼差別,但是癌症不同,構成癌症的是癌細胞,和正常的細胞有很大的差別,是由正常細胞突變而來。
  • 刑法因果關係判斷標準的反思與重構
    這些案例中,A行為與X結果之間究竟有無刑法上的因果關係,不無疑問。為此,刑法相關理論學說頗為繁雜,具體涉及條件關係、相當關係、因果中斷、因果斷絕、客觀歸責等,莫衷一是。筆者認為,與普通因果關係不同,刑法因果關係屬於特定的理論範疇。由事實歸因到規範歸責,系刑法因果關係判斷的二階層邏輯路徑。
  • 司法考試刑法試題:因果關係
    (2)在甲的主觀心態上,其未認識到崔某的死亡結果,一般公眾也不能預見,故甲主觀上既無故意也無過失,系意外事件。客觀(不法)與主管(責任)相結合,僅有不法沒有責任,甲不構成犯罪。(C對)2. 甲、乙、丙共同故意傷害丁,丁死亡。
  • 基因突變與精子發育存在因果關係
    由國際著名專業學術期刊Oncogne(《癌基因》)創刊人、原主編PremReddy教授主編,美國SAGE出版集團出版發行的專業學術月刊Genes and Cancer(《基因和癌症》)1月27日正式上網發行,引起科技界廣泛關注。
  • 刑法因果關係判斷需要更為具體的標準
    如果從刑法上的因果關係理論來看,最後一根稻草對於駱駝的死亡具有最直接的、客觀的作用力,但或許我們並不應該把所有的罪責都強加到這最後一根稻草上——而這,就是從「歸因」(事實判斷)到「歸責」(規範判斷)的思考路徑。
  • 尼古丁是癌症剋星?最新研究顯示抽菸能防癌?「釣魚文」鬼話連篇!
    網傳文章截圖眾所周知,吸菸有害健康。科學研究再次刷新你的世界觀》等文章,為了印證「尼古丁是癌症剋星」的觀點,給出了三個所謂的證據:第一,2019年3月2日,中國防癌協會、中國菸草協會和東北大學在日本東京共同舉辦「世界菸葉研究重大突破」新聞發布會,東北大學副校長艾顏葉教授發布了中國菸草數項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在國際上檢測並鑑定了菸草燃燒過程中的非飽和狀態的尼古丁,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其抗癌活性、抗病毒活性、溶纖活性和抑菌活性非常突出
  • 加拿大電子菸協會:尼古丁含量高致年輕人電子菸使用率更高
    加拿大電子菸協會(CVA)同意本文中的許多觀點,但認為有必要澄清一些誤解。CVA多次呼籲聯邦政府將尼古丁的濃度限制為每毫升20毫克。在加拿大,年輕人的電子菸普及率的上升與Juul和Vype等大菸草電子菸品牌的進入直接相關。這些品牌銷售的電子菸產品的尼古丁濃度為每毫升57-59毫克,使其非常容易上癮,並且設備很容易隱藏。
  • 刑法因果關係的特徵與特殊情形處理
    刑法上的因果關係是指實行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係。刑法因果關係決定了某一危害結果是否可以在客觀上歸責於行為人的行為(行為人對該結果承擔責任),意義重大,而我國刑法理論界對刑法因果關係的認識存在分歧,因此有必要展開探討。     刑法因果關係的特徵     刑法因果關系所具有的特徵,影響對因果關係的判斷與認定。
  • 為什麼現在醫患關係越來越緊張?是醫生不夠好還是患者無理取鬧?
    ,苦苦哀求醫生一定要救,即使醫生告知治療已無意義,還不理解的質疑醫生醫術不行; 而另一種患者家屬,是覺得醫生明知無希望還是建議家屬治療,最後人財兩空,從而質疑醫生把患者當「唐僧肉」。
  • 張小虎|論刑法替代因果關係的歸責:理論基奠與事實根據
    二、替代因果關係歸責的學說與立法顯然,替代因果關係不同於因果關係的常態,這典型地表現在其「實施造成結果之行為的行為人不明——致害人不明」,在此場合應否對結果予以追責也就成為問題。對此,總體上存在「未遂犯論」與「既遂犯論」兩種對立的立場與處置。
  • 刑法意義上因果關係的理解
    該案中,小張詐騙的行為與老劉死亡之間是否存在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係呢?案例2、小張實施詐騙行為,騙取老劉用於養老的存款十萬元,老劉發現自己受騙之後,悔恨交加,一時想不開,自尋短見,氣絕身亡。該案中,小張詐騙的行為與老劉死亡之間是否存在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