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無菸日︱香菸是如何從「聖藥」變為「毒草」的

2021-01-13 澎湃新聞
香菸徵服世界

       除了新大陸,哥倫布還發現了什麼?

       我們今天之所以能抽到香菸,最應該感謝的是哥倫布。從歐洲人第一次踏上美洲始,菸草便隨著歐洲人的腳步遍及全球。

       印第安人是最早的菸民,哥倫布從美洲回到歐洲後,「能從嘴裡吐出煙霧」的印第安人形象便在歐洲人中傳播。在隨後的新大陸探險中,當地土著吸食菸草的情況得到了更詳盡的描述。西班牙傳教士巴塞洛繆·德·拉斯·卡薩斯參加過哥倫布船隊的第二次美洲大陸航行,他在其著作《印第安人史》裡寫道:「一路上我們都能看到當地人,無論男女,手裡拿著一根點燃的木炭和一些草狀的植物。他們一邊走路,一邊點燃草葉,享受其散發出來的芳香。」

印第安人是最早的菸民

       從好奇到嘗試,歐洲人很快成為新的菸民。僅僅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十幾年後,抽著煙的歐洲人形象已經在航海家的日誌中大量出現——「每天有很多海員從新大陸返回歐洲,他們的脖子上大都掛著一種用棕櫚葉做成的小菸斗。海員們認為吸入的煙霧不僅可以抗餓解渴,還可以驅除疲累恢復體力。就如醉酒一般,味道濃烈的煙霧讓他們大腦徹底放空,精神也由此得到放鬆。」

       不僅僅是放鬆身體,在當時的歐洲,香菸更被作為藥物使用,例如西班牙人最早就稱菸草為「聖藥」。菸草藥用在印第安人中相當普遍,例如印第安女人從不抽菸,但她們在肚子不舒服的時候,往往會在腹部抹一點熱油,然後把菸草葉放在火灰下加熱,之後熱敷在肚子上。

       十六世紀,歐洲將菸草作為治療牙痛、寄生蟲病、口臭、破傷風的藥物,部分歐洲人甚至認為可以治療黑死病。英國伊頓公學每天早晨都會讓孩子們吸菸以躲避癌疫。菸草藥用的習慣一直延續到了20世紀,在這個階段,人們普遍將藥用植物的葉子捲成菸捲點燃,病患通過吸入菸捲散發出的煙霧,以驅除體內病痛。19世紀上半葉,生理學家阿爾芒-特魯索曾提出這樣的理論:「使用菸草的煙燻療法有利於治療呼吸類疾病。」

       菸草廠家更是大力推廣藥用的菸草。19世紀末,藥用菸捲的廣告充斥了各大報紙版面。在當時的法國報紙上,除了抗風溼藥酒、勒拉斯磷化鐵和哈爾萊姆藥油之外,還能看見各個牌子的香菸廣告,例如「迪娃」(Diva)、「吉布森女孩」(Gibson's Girl)等。不過,法國人更偏愛具有東方色彩的「印度煙」,它以抗哮喘的療效而聞名。

       從美洲到歐洲,再到中東,抽菸很快成為幾乎是全人類的愛好。1575年,西班牙人帶著菸草橫渡太平洋,將其傳入菲律賓;1590年,菸草傳進日本。16 世紀至17 世紀,頻繁的戰爭加快了菸草的推廣和普及。例如,出徵德意志北部的奧匈帝國皇家軍隊將菸草帶到了奧地利和匈牙利;而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Gustave II) 的軍隊則把菸草引進了瑞典。在荷蘭,菸草的出現源於西班牙的軍隊和稅收。

       可以說,香菸僅用了200年的時間即徵服了世界。無論是作為「聖藥」還是緩解疲勞的神奇作物,菸草迅速成為各個階層喜愛的休閒良品。但當時沉溺於縹緲芳香菸霧中的人們大概不會想到,僅僅100餘年後,菸草會作為「健康殺手」被人們嫌棄。

對菸草的熱愛並不止於男性,歷史上女性的抽菸率也曾經很高。影星奧黛麗·赫本無疑是女菸民中較為著名的一位。

從教會禁菸到尼古丁的發現

       與現代人出於健康考慮而禁菸的目的不同,人類最早禁菸的原因來源於宗教。對於部分歐洲人來說,瀰漫的煙霧讓人聯想到邪教的儀式,而菸草本身更被視作魔鬼的產物,散發出「黑彌撒」。

       1642年1月30日,教皇烏爾班八世頒布了教旨《為了將來的回憶》。其中寫道:「令人厭惡的菸草汁液沾汙了神聖的教袍,刺鼻嗆人的煙味汙染了神聖的殿宇,也讓那些一心向好的教徒們感到無比憤慨。吸菸者們早已將對神明的敬畏之心拋之腦後。」很快,烏爾班八世發布了將所有吸菸者逐出教會的教令:「無論個人還是團體,無論男女,無論普通民眾還是神職人員,任何人無論以嚼、吸或抽菸鬥等任何方式在教堂內吸食菸草都將被逐出教會。」

       然而,這些禁令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並不十分有效,以至於英諾森十一世不得不於1681年重申其前任的禁菸通告。基督教會的反菸行動還是以失敗告終。

       學界介入反香菸運動可以作為禁菸史的轉折點。1828年,德國化學家W.波塞爾特(W.Posselt)與L.萊曼(L.Reimann)首次從菸草中分離出一種有害的活性物質,並將其稱為「尼古丁」。此後,「菸草無害」的觀點開始受到質疑。19世紀中葉,關於菸草的調查和試驗更是證明了菸草的危害性:

       「將一隻小狗或小貓放進含有300立方英寸空氣的空間裡,然後將8克菸草燃燒後所產生的煙霧引入其中。一刻鐘過後,動物開始出現中毒症狀;半小時或45分鐘後,試驗對象死亡。」法國著名的生理學家克勞德·伯納德(Claude Bernard)深入研究了尼古丁對神經系統的影響,並明確指出它所具有的毒性:「幾滴尼古丁提取液就能毒死一條狗,0.06克就能毒死一個人。」

改變香菸歷史進程的狗

       來自菸草廠的調查無疑支持了這一說法,法國人維克多·梅拉(François-Victor Mérat)在《醫學大辭典》(1821)中提到:「煙廠工人們普遍面黃肌瘦,常患有哮喘、腹瀉、便血、頭暈頭痛等症狀。」

       1868年7月11日,早期的民間反菸草組織「反對濫用菸草聯盟」(AFCAT)在法國成立。《茶花女》的作者小仲馬隨後也加入這一組織,據說是因為其父大仲馬嗜煙如命的習慣讓小仲馬相當反感。

       有意思的是,作為世界首次無產階級運動,巴黎公社在法國禁菸運動中也起了重要的反面作用。巴黎公社運動後,法國醫生若利寫道:「可以肯定的是,在酒精和菸草的雙重影響之下,興奮的情緒達到了極致……否則的話,正常人絕不可能做出如此瘋狂的舉動。」

       不只是德國和法國,倫敦於1853年即成立了"英國反菸協會"(BATS)。與此同時,美國麻薩諸塞州、愛荷華州、田納西州以及北達科他州也相繼推出限制香菸的法令。加拿大各州也陸續頒布禁止向青少年售煙的法令。

大仲馬將自己對菸草的狂熱帶進了小說,以至於後世有了著名的香菸品牌——基督山雪茄。

       然而,禁菸運動好景不長。隨後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催生了菸草消費的大量增加——無論是士兵、政治家還是普通民眾,戰爭帶來的疲憊與煎熬都需要香菸來緩解。

       二戰後,反菸草運動繼續發展。最重要的是,在發現尼古丁之後,菸草新的一個危害也浮出水面:英國醫學界首次發現了抽菸與癌症之間的關係。

       1954年,4000名英國醫生開始參與一項大型前沿醫學調研。20年後,他們得出結論:抽菸的後果遠遠超出呼吸系統所能承受的程度,長期吸菸極有可能導致平均壽命降低。這一重大發現造成的影響正如當時的《菸草雜誌》所說:「『這響亮的一擊』給反菸運動送來了科學的論據。」

民國時的香菸廣告

煙業反擊:我們生產健康的香菸

       但是,隨著香菸危害研究的不斷增加,菸草業並沒有坐以待斃。早在1880年,尼古丁的危害發現後不久,對於香菸過濾的研究就已經展開。1926年,匈牙利學者鮑裡斯·艾瓦斯(Boris Aivas)開始嘗試用捲起來的紙片代替藥棉,以達到為香菸過濾的效果。之後,日內瓦菸草公司勞倫斯採用了艾瓦斯的技術,並且應用於自己的產品中。到了1937年,法國國營的菸草公司也推出了「過濾香菸」阿尼克,其品牌名稱的意思就是「去除尼古丁」。

       二戰後,美國人掌握了更好的過濾香菸開發技術。羅瑞拉德公司出品的健牌(Kent) 香菸在1952年推出之後,很快就佔領了相當一部分市場份額。其時,香菸過濾嘴是由紙片層或者醋酸纖維條組成,多數附帶活性炭,以吸收部分可能刺激支氣管的微粒,以及菸草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有關菸草是否危害健康的爭論也被引入香菸廣告之中。20 世紀50 年代,法國羅德曼公司研發部門承認了菸草的危害:統計數據表明,肺癌與無節制地吸菸有很大的關係。諷刺的是,不久之後,該公司表示他們的過濾嘴香菸「黑貓」可以有效地避免吸菸的致命後果。

1932年昆明天香菸莊生產的「天香」牌香菸包裝上宣稱「吸此煙有四益」:「一適口、二省錢、三愛國、四衛生。」

       但是,菸草公司的反擊始終沒有佔據上風。二戰後,政府的參與促進了禁菸的發展——事實上,由於部分國家菸草業帶來的大量稅收,許多國家對禁菸並不抱支持態度——2003年的《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頒布後,許多國家借鑑西方經驗,相繼出臺「控煙條例」,例如禁止在公共場所抽菸、限制香菸廣告、禁止青少年抽菸等。

       最重要的是現代人對菸草的態度,與18世紀的全民抽菸形成了反轉——恐怕沒有幾個現代人是支持抽菸的。即使多年的資深菸民,其對待菸草的態度也像18世紀末英國著名散文家查爾斯·蘭姆描述的那樣:「一支,還行;兩支,更好;三支,鬱悶;四支,討厭;五支,耍賴。」       

       

       參考文獻:

       1、[法]迪迪埃·努裡松:《煙火撩人:香菸的歷史》,三聯書店,2013年。

       2、溫韜:《對菸草科技與文化之關係的研究》,雲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3、李隆慶:《新大陸的一份沉重禮物——菸草的發現、傳播及其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05期 。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無煙校園|禁菸控煙,共同行動!
    各級衛生健康、教育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建設無煙學校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把無煙學校建設作為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本著統一組織、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完善本區域內無煙學校建設工作機制,制定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推動無煙學校建設工作全面開展。力爭到2022年底,實現各級各類學校全面建成無煙學校的目標。
  • 焦油含量低的香菸就沒事?(圖)
    2012年05月31日 15:36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工作人員給學生佩戴無菸日標記  低焦油含量的香菸危害小?過濾嘴能過濾掉有害物質?其實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 拒絕菸草 珍愛生命——2020年創建無煙單位控煙知識 威信縣人民...
    ,必須於2020年11月底創建成功無煙單位,威信法院倡導:拒絕菸草 珍愛生命。>吸菸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稱為人類"第五種威脅"(前四種是戰爭、饑荒、瘟疫、汙染)。研究表明,香菸燃燒時能產生多種致癌物質,90%肺癌、53%膀胱癌、54%食管癌、35%胃癌和33%胰腺癌與吸菸有明顯關係。開展控煙工作已成為維護公眾健康權益的必然要求。無煙單位創建不僅有利於營造清新的工作環境,保護單位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更是向社會展示人民法院良好形象的重要方面。
  • 世界無菸日| 保護孩子,拒絕菸草!
    世界無菸日| 保護孩子,拒絕菸草!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5月31日是「世界無菸日
  • 水煙危害或比香菸更大
    世界衛生專家近期警告稱, 在中東和北非盛行的水煙危害程度可能比香菸更大,全球其他地區也有越來越多的水煙愛好者。在阿布達比的世界菸草或健康大會上推出的世界菸草圖冊顯示;"從水煙管吸入一口的煙量幾乎等於吸入一整隻香菸的量。」
  • 2ml香菸浸泡液4分鐘殺死小白鼠
    按照每根香菸8.5cm標準尺寸計算,山東人一年抽掉的香菸數量可繞地球6.7圈。 這個月,我們將迎來世界無菸日,吸菸危害必須再老生常談。一支煙究竟有多大殺傷力?濟南市民當下抽菸行為如何?本報通過實驗和調查告訴你。
  • 日本Ploom TECH加熱式香菸出新款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日本經濟新聞》1月18日報導,日本菸草產業(JT)1月17日發布消息稱,29日將推出加熱式香菸「Ploom TECH」的新產品。將推出以高溫加熱菸葉的型號等2種產品,均加強了口感,彌補以往產品的弱點。在吸菸限制加強背景下,倡導降低健康風險的加熱式香菸市場有望增長。
  • 香菸還可以聞,可咀嚼,菸草的歷史和種類都在這裡
    菸草是細粉無煙菸草製品的通用術語。這通常被稱為「蘇格蘭鼻煙」,這是用於工廠乾燥菸草的焦化過程的民間詞源。第二,更受歡迎在北美,各種鼻煙是潮溼的鼻煙或浸煙。在室內吸菸禁令的城市,水菸酒吧被迫關閉或切換到無煙的mu'assel。在許多城市,水煙廳的人氣日益增加。從2000年到2004年,共有200多家新的水煙咖啡館開業,其中大部分是針對年輕人的年齡組,特別是在大中校附近的大中城市。這個活動在專上學生人口中繼續普及。咀嚼菸草
  • 香菸究竟是買「軟盒」還是「硬盒」好?老菸民都是這麼「挑」的
    原來不同的品牌香菸的濃度也不一樣,有的人喜歡濃烈的,有的人喜歡抽清淡的。同個品牌的還有軟盒和硬盒之分,香菸究竟是買「軟盒」還是「硬盒」好?老菸民都是這麼「挑」的。香菸軟盒和硬盒有什麼區別呢?第一個包裝不同。香菸有硬盒比較不容易受到外物擠壓,導致香菸發生斷裂。硬盒的香菸不管是外盒還是香菸的包裝上面,硬度都會相對比較大點,比較耐用保存是時間比較長久。
  • 加拿大這種毒草正在蔓延!見到了一定要趕快遠離!
    我們的公眾號開始搬家啦,請加新公眾號:zaiMontreal據報導,今年夏天,一種非常危險的毒草在加拿大安省東部首次出現
  • 加拿大這種毒草馬上就要開花了!見到一定要趕快遠離!
    點上方藍字「 魁北克蒙特婁...」關注我們日前,氣象網絡Weather Network提醒加拿大居民,一種非常危險的毒草將在幾周後開花
  • 第一個世界無菸日成立於哪年 世界無菸日的由來?
    1988年4月7日,也就是世界衛生組織成立40周年紀念日作為「世界無菸日」,並提出「要吸菸還是要健康」的口號。一個每天吸15—20支香菸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喉癌致死的機率要比不吸菸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機率比不吸菸的人大4倍;死於膀胱癌的機率要大二倍;心臟病的機率要大2倍。吸菸是導致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臟病的危險,並且吸菸也增加了升高血壓的危險。
  • 加熱不燃燒電子菸香菸伴侶YouMe成必備神器
    因為據相關研究結果證實,電子菸的危害是香菸的7倍。   事實上,按照不同的工作原理劃分,電子菸有兩類:煙油式電子菸、加熱不燃燒式電子菸。大眾以往所熟知和爭議的,更多是煙油式電子菸。從大量調查來看,儘管煙油式電子菸的危害性是否比傳統菸草更大,尚無確切定論,但科學證明,抽菸油式電子菸與普通香菸相比並不存在健康優勢,長期抽食反而更容易加傷害人體的免疫系統,煙油式電子菸「有害」是不爭的事實。
  • 河南無煙煤濾料廠家 工業水循環過濾墊層 自來水過濾用無煙煤
    無煙煤濾料簡介:標準無煙煤濾料採用優質碳塊bai經精選、破碎、篩選du加工而成,外觀光澤度好zhi,呈多稜形dao顆粒狀,抗壓耐磨性強,一般用於雙層和三層過濾。標準無煙煤濾料理化性能分析 含泥量% ≤4 固定碳% ≥80% 比重g/cm3 1.4~1.6 容重g/cm3 0.947 磨損率% ≤1.4 空隙率% 47~53 破碎率% ≤1.6 鹽酸可溶率% ≤3.5 TJP型無煙煤濾料TJP型無煙煤濾料,採用日本水道侏式會社標準生產,質量完全達到日本標準。
  • 香菸危害,不可不知的知識,揭秘鮮為人知的20種吸菸危害!
    美國《健康》雜誌也刊登了「吸菸鮮為人知的20條危害」,詳細說明吸菸人的生活質量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下降的。1.香菸攜帶病菌。最新研究發現,香菸帶有很多病菌,這些病菌會在吸菸過程中隨之吸入體內。它們的致病機理尚不清楚,但香菸攜帶病菌是不可辯駁的事實。2.吸菸影響性功能。吸菸會影響血液循環,使生殖器血流量減少,進而導致性喚起困難(包括男性和女性)。
  • 600MW無煙煤超臨界鍋爐選型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W型火焰鍋爐燃用無煙煤時燃燒性能好,但爐膛出口NOx 濃度較高,同時受熱面高溫腐蝕問題也不容忽視;CFB鍋爐燃用無煙煤時燃燒穩定、爐膛出口NOx 濃度小,但燃盡性能有待提高。建議600 MW無煙煤超臨界鍋爐應優先選擇超臨界CFB鍋爐,並通過合理技術途徑提高其燃盡性能。無煙煤屬低揮發份、難以著火和燃盡的煤種,我國西南地區的無煙煤還具有高硫份的特點。
  • 不幸誤食毒草 澳大利亞數百隻袋鼠被實施安樂死
    據澳洲網報導,近日澳大利亞維州馬其頓(Macedon)山脈附近生長了一種對野生動物有害的毒草,有數百隻袋鼠因食用這種草而中毒,野生動物救援人員得不對這些中毒的袋鼠實施安樂死。據報導,野生動物救援人員近日警告說,數百隻袋鼠因在森伯裡(Sunbury)和馬其頓山脈附近食用毒草而中毒,出現心臟問題,包括走路蹣跚、猝死和心臟病發作。野生動物救援人員扎賓斯卡斯表示:「這種毒草實際上會不可逆轉地損害袋鼠的大腦。很多向我們報告的公眾稱它們為「醉袋鼠」,因為它們會撞到東西。在某些情況下,我們能夠拯救幼年袋鼠,但是成年袋鼠必須實施安樂死。」
  • 世界首個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燃用高硫無煙煤發電示範項目落地貴州
    9月25日,貴州威赫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燃用高硫無煙煤發電示範項目(以下簡稱「威赫電廠」)合同籤約儀式在貴陽舉行。這是世界首個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燃用高硫無煙煤發電項目,對加快貴州無煙煤清潔高效利用,推動貴州能源轉型升級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
  • 電子菸行業遭受重創,留下的市場空白如何填補?
    由於美國和其他市場的可燃香菸消費量穩步下滑,傳統菸草公司開始抓緊機會來銷售更吸引人的高科技產品。同時,這種產品身上套著一層光環,那就是即便不是絕對健康,至少也比一包好彩香菸對身體更好。通過合作、投資和收購,這些菸草巨頭已經把自己的產品延伸到了電子菸領域。銷售Salem和Kool香菸的Imperial Brands推出了電子菸品牌B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