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共識 l DC中文 l ADA/EASD2018共識:T2DM的血糖管理-介紹(01)*

2021-01-10 CK醫學科普


本文授權轉載自「DC糖醫時訊「;什麼是DC?Diabetes Care中文版;可掃描或長按右側二維碼加公眾號。


作者:Melanie J. Davies , David A. D』Alessio , Judith Fradkin , Walter N. Kernan , Chantal Mathieu , Geltrude Mingrone , Peter Rossing , Apostolos Tsapas , Deborah J. Wexler , and John B. Buse 

本期負責人:呂朝暉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審校楊 進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翻譯:趙宇航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科



ADA/EASD共識報告2018

2型糖尿病的血糖管理


第一部分 摘要和介紹



摘要



美國糖尿病協會(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和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聯合召開小組會議以更新於2012年、2015年發布的成人2型糖尿病管理的立場聲明。根據對自2014年以來的文獻進行了系統評價,提出了新的推薦。包括:

給予生活方式管理和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更多的關注。

對於肥胖患者,推薦減重,包括生活方式、藥物治療和手術幹預。

關於藥物管理,對於臨床心血管病患者,推薦應用有心血管獲益證據的藥物: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或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

對於慢性腎臟病或臨床心力衰竭和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推薦應用有獲益證據的SGLT2抑制劑。

推薦GLP-1受體激動劑作為注射類藥物的首選。



介紹



2型糖尿病的治療目標是預防或延遲併發症並維持生活質量(圖1)。這就要求血糖控制、心血管危險因素管理、規律隨訪以及更為重要的以患者為中心的治療,來提高患者在自我治療行為中的參與度[1]。仔細考慮患者因素和偏好(意願),必須告知患者個體化治療的目標和策略[2,3]


圖1 以患者為中心的2型糖尿病血糖管理決策循環

ASCVD: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CKD:慢性腎功能不全;HF:心衰;DSMES: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教育和支持;SMBG:自我血糖監測


本共識討論了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方法,目的是在心血管風險綜合管理和以患者為中心的治療背景下,減少併發症並維持生活質量。圖1總結了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的原則,並為管理和關懷提供了支持。這些推薦一般不適用於單基因糖尿病、繼發性糖尿病、1型糖尿病或兒童糖尿病患者。



數據來源、檢索和研究選擇


撰寫組以2012年版[4]和2015年版共識[5]作為出發點。為確定更新的證據,在PuMed上檢索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發表的,關於成人2型糖尿病藥物或非藥物幹預有效性或安全性的英文研究,包括隨機臨床研究(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RCTs)、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在符合條件的文獻中查閱參考文獻列表,以確定與該主題相關的其他文獻。關鍵詞和檢索策略詳見:https://doi.org/10.17632/h5rcnxpk8w.1。根據主題將文獻進行分組,作者們評估了這些新證據,為共識推薦提供信息。共識推薦的初稿先經過同行評審(見致謝部分),作者認為合理的建議將被納入共識推薦。儘管本共識提出的推薦是以循證為基礎的,但推薦內容僅代表作者們的觀點。



降糖治療的基本原理、重要性和背景


生活方式管理,包括:醫學營養治療(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MNT)、體力活動、減重、戒菸諮詢和心理支持,通常是在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support,DSMES)的背景下進行的,是糖尿病治療的基本方面。從行為幹預到藥物治療和手術,降糖治療的方法越來越多,有關降糖治療的獲益和風險的信息也與日俱增,這為糖尿病患者和治療提供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也可能使決策制定複雜化。在本共識中,我們總結了大量近期的證據,努力為美國和歐洲的從業醫師提供治療方法。


顯著高血糖與尿頻、口渴、視物模糊、疲勞和反覆感染等症狀相關。除緩解症狀外,降糖(以下均稱為血糖管理)的目的是減少糖尿病長期併發症。良好的血糖管理可顯著而持久地減少微血管併發症的發生和進展。雖然在糖尿病自然病程早期應用二甲雙胍、磺脲類藥物和胰島素的研究早已經最為清楚地證實了微血管併發症獲益,但近期應用其他種類的降糖藥物治療的研究也證實了如上獲益。最大絕對風險降低(absolute risk reduction,ARR)來自於改善不良的血糖控制,而更為適度的ARR則來自於血糖水平接近正常化[6]。血糖控制對大血管併發症的影響尚不明確。因為強化血糖控制的獲益是緩慢顯現的,而其危害可能立竿見影,故預期壽命較長的患者從強化血糖控制中獲益更多。對於大部分預期壽命足夠長的非妊娠成人患者[可觀察到微血管獲益(一般約10年)],合理的HbA1c目標約為53mmol/mol(7%)或更低[6]。應根據患者的治療傾向和目標、治療的不良反應(例如低血糖和體重增加)的風險,以及患者的特點(包括意志力和伴發病情況)制定個體化的血糖治療目標[2]。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aease,ASCVD)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7]。糖尿病具有實質的獨立ASCVD風險,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有額外的危險因素,例如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缺乏運動、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se,CKD)和吸菸。許多研究已證實,在糖尿病患者中控制ASCVD危險因素中的可控因素可以獲益。同步幹預多種ASCVD危險因素可以觀察到ASCVD事件和死亡的顯著下降與長期獲益[8,9]。綜合實施循證幹預可能有助於近幾十年來糖尿病患者ASCVD事件和死亡率的顯著下降[10]。多種形式的ASCVD風險管理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超出了本共識的範圍,在此不做討論;但臨床醫師應該意識到多因素治療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重要性[7]。



血糖管理:監測


血糖管理主要通過HbA1c檢測進行評估,其是代表血糖降低獲益的指標[2]。檢測HbA1c要應用NGSP認證的方法並在NGSP認證的實驗室中進行,其性能一般是卓越的(www.ngsp.org)[11]。與任何實驗室檢測一樣,HbA1c也有局限性[2]。由於HbA1c的測定存在差異,臨床醫師應進行判斷,尤其是當檢測結果接近於可能促使治療發生變化的閾值時。HbA1c結果可能和患者真實平均血糖水平之間存在差異,例如:某些種族和民族群體;影響紅細胞周期的情況,例如貧血、終末期腎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尤其是應用促紅素治療時);妊娠;鐮狀細胞貧血或其他血紅蛋白疾病。若測定的HbA1c和測定或報告的血糖水平不相符合,則提示我們應考慮這些結果中其中一個可能不可信[12]。


定期行自我血糖監測(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可能有助於自我管理和藥物調整,尤其是那些應用胰島素的患者。SMBG計劃應個體化。糖尿病患者和醫療團隊應及時有效地使用數據。對於未應用胰島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採用常規血糖監測臨床獲益有限,同時增加了負擔和費用[13,14]。然而,對一些患者來說,血糖監測可以讓他們了解生活方式和藥物管理對血糖和症狀的影響,尤其是在結合教育和支持的情況下。新的技術,例如連續或瞬感血糖監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然而,在2型糖尿病中,它們僅僅與中等程度的獲益相關[15]。


治療原則


共識推薦


提供以患者為中心的治療:確認多重疾病(acknowledges multimorbidity),尊重和響應每一位患者的治療傾向和障礙,包括治療費用的差異,對有效的糖尿病管理至關重要[16]。醫患共同決策是一個有幫助的策略,通過決策輔助的手段展示絕對獲益和替代治療的風險,找到針對個體患者最佳的治療途徑 [17-20]。治療提供者應對每一項幹預措施的影響進行評估,包括在認知障礙、識字有限、文化信仰差異、個人恐懼或健康關切等影響治療效果的情況下,對自我治療方案進行評估。


DSMES(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與支持)


共識建議


DSMES是一項關鍵的幹預措施,使糖尿病患者能夠在知情的情況下做出決定,並承擔日常糖尿病管理的責任。DSMES是建立和實施治療原則的中心(圖1)。DSMES項目通常包括與訓練有素的教育者進行面對面的小組或個人交流,主要內容如表1所示[21-25]。雖然DSMES應持續提供,但在一些關鍵節點上應提供DSMES,例如診斷時、每年、發生併發症時以及生活和治療發生變化時[22]。


表1 DSMES的關鍵要點

DSMES是所有糖尿病患者治療的關鍵要素,也是促進糖尿病自我護理所需知識、技能和能力的持續過程,以及幫助患者實施和維持糖尿病管理所需行為的活動。 美國和歐洲的國家組織已經發布了支持DSMES的標準。 在美國,這些被定義為DSMES「服務services」,而在歐洲,通常被稱為「程序programs」。無論哪一種,涉及的內容是相似的。


糖尿病診斷時即開始提供DSMES項目,可以促進藥物依從性、健康飲食、體力活動以及增加自我療效(self-efficacy)。在2型糖尿病中,高質量的研究證據一致表明,DSMES是一種具有成本-效益的幹預措施。DSMES可顯著改善臨床和心理結局,減少住院,提高患者的知識水平,降低全因死亡的風險[22,26-31]。而那些在項目中接觸到以理論為基礎的系統化教程且時長超過10小時的患者可以達到最好的結局。雖然在線課程可以加強學習,但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單獨應用在線課程是有效的[27]。


共識推薦


治療依從性不佳,包括持續性差,影響了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導致血糖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危險因素控制不佳,並增加了糖尿病併發症、死亡率、住院和醫療費用的風險[32-36]。儘管本條共識推薦側重於藥物依從性(包括持續性),但這些原則適用於糖尿病治療的所有方面。多種因素可以導致藥物應用不一致和治療中斷,包括:患者所認為的(patient-perceived)藥物療效不足、對低血糖的恐懼、無法獲得藥物以及藥物副作用[37]。藥物依從性(包括持久性)在不同的藥物類別中有所不同,仔細考慮這些差異可能有助於改善結局[38]。最終,患者治療上的傾向是決定藥物選擇的主要因素。即便根據患者的臨床特徵提示應該使用特定的有循證證據的藥物,但患者在治療上的傾向:例如給藥途徑、注射裝置、副作用或費用等,可能會阻止這些藥物的應用[39]。


治療惰性,有時也稱為臨床惰性,是指當治療目標沒有達到時,未再進行強化治療。治療惰性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可以發生在臨床醫師、患者和/或衛生保健體系[40]。針對治療惰性的幹預有助於改善血糖控制和及時應用胰島素強化[41,42]。例如,包括執業護士或藥師在內的多學科團隊可能有助於減少治療惰性[43,44]。一個支離破碎的衛生保健體系可能會造成治療惰性,妨礙以患者為中心的治療。而一個協調的慢病治療模板,包括自我管理支持、決策支持、傳授系統設計、臨床信息系統以及社區資源和政策,則可以促進患者和衛生保健團隊之間互動,使得患者更有參與度,也使得衛生保健團隊準備更加充分也更加積極[45]。


(待續.....)



本文授權轉載自DC糖醫時訊


內分泌代謝病疾病 @CK醫學科普

內分泌代謝病知識架構 @CK醫學科普

內分泌代謝病分級診療 @CK醫學科普


相關焦點

  • 甲狀腺治療指南及共識在京發布
    甲狀腺治療指南及共識在京發布 2018-03-31 18:11:5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吉翔
  • 年中回顧,2019年骨科不容錯過的指南和共識!
    為規範ERAS臨床路徑在踝關節骨折中的應用,基於前期研究經驗, 以循證醫學證據為依據, 經過全國專家組反覆討論, 編制該專家共識, 供全國創傷骨科醫師在臨床工作中參考。該共識適用於所有進行擇期手術治療的成人新鮮踝關節骨折患者。共識共包含25條推薦意見, 就踝關節骨折患者急診處理、術前準備、術中處理以及術後恢復進行了全面介紹。
  • 清晨高血壓的管理:亞洲專家組的共識聲明(2018)
    清晨高血壓的管理:亞洲專家組的共識聲明(2018)
  • 32部最新骨科指南和共識,一文收入囊中|上半年指南匯總
    與國內的關節炎診療共識相比,OARSI 制訂的這部指南在方法學的選擇和推薦意見的提出方面存在一定的優勢且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因此,我們對該指南進行解讀,為制訂基於我國現狀的、涉及其他臨床學科的臨床實踐指南提供方法學指引和參考。
  • 羅婷教授解析《2018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為進一步規範和優化OFS在早期絕經前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修訂了最新版的《2018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後簡稱「2018中國OFS共識」)。與此相對2018中國OFS共識基於歐洲指南的復發風險分級進一步細化,明確了各項判別要點,對國內患者輔助內分泌治療具有較高的臨床指導意義[2,8]。低危患者定義為轉移淋巴結陰性且需要同時具備6個條件:標本中病灶大小(pT)≤2 cm;分級Ⅰ級;瘤周脈管未見腫瘤侵犯;ER和(或)PR表達;HER-2基因沒有過度表達或擴增;年齡≥35歲。
  • 2 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療 ADA 和 EASD 專家共識
    Management of Hyper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 2018. A Consensus Report by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EASD).
  • 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與預防臨床指南和專家共識合集
    文章來源於神經科學通報 ,作者Neuroscience Bulletin最近,Neuroscience Bulletin(NB)的官方訂閱號(神經小靈通)陸續發布了對2018年至今發表在NB的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與預防臨床指南和專家共識的解讀,
  • 7月盤點:一文速覽腫瘤領域指南共識
    7月份,腫瘤領域有哪些指南和共識更新呢?一起來回顧下吧。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專家組在循證醫學證據基礎上,經過多次討論,形成《婦科惡性腫瘤聚乙二醇化脂質體多柔比星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發布!丨指南共識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發布!丨指南共識 2019-07-26 來源:醫脈通
  • PLD不良反應中國專家共識權威發布 | 袁芃教授詳解共識要點
    PLD不良反應中國專家共識權威發布 | 袁芃教授詳解共識要點
  • 《婦科惡性腫瘤聚乙二醇化脂質體多柔比星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線上...
    謝幸介紹了共識修訂背景,並表示:「醫學的發展離不開指南共識的推動。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組織專家,通過大量搜集、閱讀、採用全球的循證證據,充分結合國內專家的臨床實踐,經過討論後形成本共識,更符合中國國情。
  • 洗滌菌群移植方法學南京共識
    自2013年Surawicz等制定指南推薦FMT作為復發性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CDI)的可選治療方案以來,之後的指南和共識相繼推薦FMT用於成人和兒童患者CDI的治療。不同的FMT方法所得到的臨床結果不盡相同。FMT除用於治療CDI之外,其他的適應證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肝性腦病等疾病。
  • 緩則治本,黏膜保護在慢性胃疾病中的應用指南共識解讀
    以下主要從指南及共識的解讀來進一步探索黏膜保護在慢性胃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一 指南共識推薦的胃黏膜保護劑的應用 近年來,關於慢性胃疾病無論是慢性胃炎還是胃潰瘍,都強調了胃黏膜保護劑的重要作用。
  • 血鉀3.5~4.0 mmol/L也該補鉀!中國心衰離子管理專家共識
    近日,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家委員會發布了新共識。01鉀離子管理低鉀血症管理:正常低值血鉀也應當補鉀1.在給予指南指導的藥物治療或器械治療3個月後如果仍有活動耐力下降或疲乏等症狀,也應篩查鐵代謝狀態。及時給予補鐵治療,就診鐵缺乏。來源: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 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 中華心力衰竭和心肌病雜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心力衰竭患者離子管理專家共識. 中華心力衰竭和心肌病雜誌, 2020, 4 (1): 16-31.
  • 前庭神經炎診治多學科專家共識發布,共識要點一覽!
    本共識旨在綜合國內外關於前庭神經炎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成果以及國內多學科專家的臨床經驗,為前庭神經炎的臨床診治提供規範化的標準,以期規範和促進前庭神經炎的診療工作。本文其中的共識的要點進行總結。 共 識一:迄今為止,國際上尚缺乏VN 的診斷標準及臨床實踐指南,且VN 命名混亂,導致目前臨床上針對此病的診斷治療缺乏明確和統一的標準。
  • 3張表掌握骨關節炎常用藥物,專家共識版!
    《中國骨關節炎疼痛管理臨床實踐指南(2020年版)》中指出,需長期給藥的骨關節炎慢性疼痛患者可服用雙醋瑞因。歐洲骨質疏鬆症和骨關節炎臨床和經濟學會(ESCEO)推薦雙醋瑞因作為骨關節炎治療的一線藥物。有研究發現,雙醋瑞因從2周起改善骨關節炎症狀,鎮痛效果與NSAIDs相當。
  • 秦暉:與其「妥協共識」,不如「重疊共識」
    ,並形成了一份被稱為「牛津共識」的文件。說到「共識」,我以前寫過一本書叫《共同的底線》,參與「牛津共識」後就不斷有人問我,我們這次尋求的共識與我論證的「共同的底線」有什麼異同。當時我認為,「共識」的主要特點是一種操作,而「共同底線」則關乎的是一種學理;操作講究的是一種策略,它需要各派的妥協和折中,而學理講究的是一種的邏輯,它需要有嚴謹的推理和論證。但是後來我感到,「共識」似乎比我講的「底線」更為複雜。
  • 肺癌篩查專家共識,搶「鮮」看!
    為了提高中國肺癌的診治效果,減少發病率和死亡率,中華醫學會特意編寫了《肺癌篩查與管理中國專家共識》,為肺癌的防控體制提供借鑑與指導。因此,共識並不推薦使用X線用於肺癌的篩查。 胸部CT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篩查技術,也是共識推薦的篩查手段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年度低劑量CT(LDCT)篩查可以發現85% I期腫瘤。而篩查後進行手術切除的I期患者,其10年生存率可高達92%。此外,LDCT篩查可以降低肺癌死亡率20%。
  • > l號是多大尺碼
    l號是多大尺碼 2018-03-16 10:26:20 來源:全球紡織網 l號是多大尺碼?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
    《共識》更新,助力晚期NSCLC臨床治療水平提升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見和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據統計,2018年我國約有77.4萬的新增肺癌病例,約有69萬人死於肺癌。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見的組織學類型,在肺癌病例中佔比超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