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D不良反應中國專家共識權威發布 | 袁芃教授詳解共識要點

2020-11-23 醫脈通

PLD不良反應中國專家共識權威發布 | 袁芃教授詳解共識要點

2020-06-09 來源:醫脈通

第一屆國家癌症中心乳腺癌診療新進展培訓班暨中國醫師協會腫瘤醫師分會乳腺癌學組成立大會於2020年6月7日-9日,開展了在線雲會議,會議期間,在內分泌與化療專場,袁芃教授權威解讀了即將要發表的《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不良反應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以下簡稱《共識》)。


袁芃教授主要從共識發布的背景、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PLD)的理化性質及藥代動力學、PLD不良反應及其管理三大方面進行了詳細解讀。


《共識》發布背景


傳統蒽環類藥物特點:抗瘤譜廣、抗瘤作用強、療效確切,但受到明顯的劑量依賴性心臟毒性的限制。


蒽環新劑型PLD特點:與傳統蒽環類藥物療效相當,同時降低傳統蒽環類藥物心臟毒性等不良反應。


PLD在臨床中廣泛用於乳腺癌、婦科腫瘤、血液腫瘤、骨腫瘤等多個領域,因此該《共識》的發布旨在規範PLD臨床應用中不良反應的管理;減輕藥物毒性,保障臨床治療效果;為臨床護理實踐提供參考,使其更好的服務於腫瘤患者。


PLD的理化性質及藥代動力學



從PLD的結構來看,PEG長鏈具有親水性,因而保護藥物不被網狀內皮系統識別,延長藥物血液循環時間,磷脂雙分子層具有親脂性,可以保護多柔比星分子,使多柔比星不直接與心肌細胞等結合,從而提高心臟安全性。此外,PLD結構改良後還有更多優勢:平均粒徑更大(90nm)、藥物半衰期更長達到50-80h、被動靶向性(EPR效應)更強、心臟安全性更好、主要代謝途徑為經肝臟代謝、膽汁排洩。


PLD不良反應及其管理


 PLD相關的手足症候群(HFS)


由於PLD的親水性增強,藥物會通過汗液輸送達到皮膚表面,緩慢釋放的多柔比星與皮膚中的金屬離子發生反應,生成活性氧(ROS);ROS會損傷角質細胞並釋放趨化因子和炎症因子,細胞因子不斷聚集並誘發炎症,最終造成皮膚組織損壞。
HFS為PLD的劑量限制性毒性,較常見,4%-7%患者因PLD HFS而停止治療,4級以上HFS發生率<1%。一般症狀表現為:典型刺痛感、紅斑/腫脹、乾燥脫皮、手掌和腳底皮膚增厚。


基於WHO的定義,HFS可分為四級。


早期症狀主要表現為:緊張,刺痛;紅腫,發紅和起泡,可能進展至潰瘍;最易出現在手掌和足底,HFS最早出現在初始治療的3-5天。


劑量調整方案


若不良反應為1級,前次給予本品後第四周,可繼續給藥(若患者之前曾發生過3、4級皮膚毒性反應,推遲一周給藥),第五周,可繼續給藥(若患者之前曾發生過3、4級皮膚毒性反應,推遲一周給藥),第六周,若推遲超過三周,應減量25%並繼續給藥,並恢復4周給藥間隔。


若不良反應為2級,前次給予本品後第四周,推遲一周給藥;第五周,推遲一周給藥;第六周,若不良反應恢復至I級,可減量25%繼續給藥,並恢復4周給藥間隔。


3、4級不良反應,主要也是推遲治療,若推遲三周仍不能恢復應停止治療。


共識觀點


➤手足症候群是一種局部皮膚毒性反應,呈劑量依賴性。PLD導致的手足症候群的發生機制與活性氧相關,可通過給藥劑量調整、使用止汗劑、藥物幹預(抗氧化劑軟膏、注射用氨磷汀、糖皮質激素等)等方式有效控制。


➤PLD劑量控制在10mg/m2/周的強度,可有效減少HFS的發生。


➤局部冰敷能夠引起血管收縮,從而限制循環藥物到達四肢末梢,減少藥物在手掌、腳掌等部位的蓄積,從而降低HFS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


➤使用止汗劑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PLD在手足部位的蓄積濃度,從而減少HFS的發生。


➤通過藥物幹預,如抗氧化劑軟膏、注射用氨磷汀、地塞米松,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HFS的發生。


口腔黏膜炎


口腔黏膜炎(OM)臨床表現為輕度不適、紅斑、痛性紅斑、水腫和潰瘍。發生機制:PLD 血液循環時間長、清除率低、藥時曲線下面積(AUC)更大,因此隨化療次數的增加,PLD在體內血藥濃度累積增高,而導致口腔黏膜炎漸加重。PLD導致的口腔黏膜炎多集中於I~II級,發生率為10%~68%不等。


調整方案:類似HFS劑量調整方案,詳見即將發布的《共識》。


口腔黏膜炎主要以預防為主。幹預措施包括口腔護理、局部冰療、營養支持和藥物治療等。


共識觀點


➤口腔黏膜炎是PLD化療常導致的一種口腔毒性反應,可通過口腔護理、局部冰療、藥物幹預等方式有效控制。

 

➤重在預防:保持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潔淨的口腔環境可有效減少因黏膜損傷引起的感染機會。

 

➤可通過藥物幹預,氨磷汀、生長因子、地塞米松等,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口腔黏膜炎。


輸液反應


PLD輸液反應發生率約9%,應通過相關措施預防早期滴注反應,其中輸液速度的控制是重要的幹預措施,《共識》制定了具體流程進行PLD的輸注。

共識觀點


➤輸液反應是少數患者會出現的急性輸液相關性反應,多發生在初次使用。


➤可通過以下措施預防輸液反應的發生:提前給予糖皮質激素預處理、稀釋藥液濃度、嚴格控制輸液速度並在輸液過程中的密切觀察。


骨髓抑制


並不是PLD特有的不良反應,較常見,發生率接近50%,治療早期便可出現,很少患者因骨髓抑制而停藥,具體症狀以白細胞特別是中性粒細胞減少最常見。出現血液學毒性反應可能需要減少用量或暫停及推遲治療,中性粒細胞絕對值<l×109/L或血小板計數<50×109/L時是可能出現併發症的信號,需要進行幹預的指徵。劑量調整方案見《共識》。


《共識》從血小板減少、貧血、和粒細胞減少三個方面分別制定了骨髓抑制的相關幹預措施。


共識觀點


➤骨髓抑制是PLD常見的不良反應,表現為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貧血等。


➤可通過給予必要的支持治療、減少藥物劑量或延遲治療有效緩解。


小結


最後,袁芃主任總結道:PLD是一類新型蒽環類藥物,療效與多柔比星一致,其進入機體後緩慢釋放,半衰期較長,不良反應顯著降低,可以作為臨床上的優選藥物用於肉瘤、卵巢癌、乳腺癌、淋巴瘤等惡性腫瘤的治療。
臨床醫生及護理人員可通過不斷深入對藥物的療效認知、規範不良反應的預防和處理,提升自身治療水平;同時加強患教,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指導患者正確看待並處理不良反應,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切實保障臨床治療效果和患者生活質量。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權威共識丨心肌炎等免疫治療不良反應應如何診治
    2020 年 11 月 14 日,在廣州召開的中國腫瘤學大會整合腫瘤心臟病學分會場上,來自全國各地的臨床、影像、藥學、病理等多個學科的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心肌炎監測與管理中國專家共識》的隆重發布。
  • 中國兒童維生素A、D專家共識權威發布,建議收藏!
    來自於:醫學界兒科頻道  為進一步落實我國政府對兒童早期發展的相關要求,實現從以治療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的醫療服務理念轉變,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中國兒童保健學術年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領導、國內外從事兒童保健的著名專家學者和各級婦幼保健專業人員,圍繞我國兒童保健領域新進展、新技術,開展主旨演講和專題發言,此次大會採取線下會議和線上直播相結合的形式
  • 共識| 中國中樞神經系統膠質瘤免疫和靶向治療專家共識(第二版)發布
    神外前沿訊,在《中國中樞神經系統膠質瘤免疫和靶向治療專家共識》之後(詳見:中國中樞神經系統膠質瘤免疫和靶向治療專家共識 正式發布),《中國中樞神經系統膠質瘤免疫和靶向治療專家共識》(第二版)即2020版也於近日在中華醫學雜誌上全文發布。
  • 前庭神經炎診治多學科專家共識發布,共識要點一覽!
    本共識旨在綜合國內外關於前庭神經炎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成果以及國內多學科專家的臨床經驗,為前庭神經炎的臨床診治提供規範化的標準,以期規範和促進前庭神經炎的診療工作。本文其中的共識的要點進行總結。 共識三:現有證據多提示VN 是由潛伏於前庭神經節的HSV-1再激活引起,炎性反應及繼發的骨性通道對腫脹的前庭神經的壓迫損害是VN 最可能的發病機制。前庭上下神經所屬的骨性通道的解剖學差異及其他因素導致了前庭上神經更易受累。
  • 國內首次權威發布《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專家共識》
    《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專家共識》發布恰逢其時。【嚴峻現實】現場救護成為急診醫療服務體系關鍵而薄弱的一環儘管現代醫學發展日新月異,診療技術和急診醫療服務體系(EMSS)不斷改善。但隨著社會變遷,老齡化問題日趨嚴峻,各種急慢性疾病、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以及社會安全事件日益增多,疾病譜在發生深刻變化。
  • 羅婷教授解析《2018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為進一步規範和優化OFS在早期絕經前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修訂了最新版的《2018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後簡稱「2018中國OFS共識」)。 隨著2018中國OFS共識發布之後,2019年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CACA-CBCS)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範的更新中,也將OFS的適應症更新為:高復發風險患者;中危復發風險的患者且同時STEPP分析分數較高者,若無STEPP分析信息,需綜合考量年齡、腫塊大小、淋巴結狀態、組織學分級、Ki-67增殖指數等;他莫昔芬有禁忌者[9]。
  • 《婦科惡性腫瘤聚乙二醇化脂質體多柔比星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線上...
    由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CSGO)組織編寫的《婦科惡性腫瘤聚乙二醇化脂質體多柔比星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近日線上發布CSGO四大主委:名譽主委、北京協和醫院沈鏗教授,前任主委、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馬丁院士,現任主委、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謝幸教授,候任主委、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孔北華教授;副主委: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劉繼紅教授、北京協和醫院向陽教授;常務委員:四川省腫瘤醫院張國楠教授,以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李小平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李秀琴教授、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尹如鐵教授
  • 肺癌篩查專家共識,搶「鮮」看!
    為了提高中國肺癌的診治效果,減少發病率和死亡率,中華醫學會特意編寫了《肺癌篩查與管理中國專家共識》,為肺癌的防控體制提供借鑑與指導。)上,來自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王琪教授為大家帶來了關於《肺癌篩查與管理中國專家共識》的解讀。
  • 《中國兒童維生素A、維生素D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布
    近日,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中國兒童保健學術年會上,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專家組討論並制定的《中國兒童維生素A、維生素D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正式發布。兒童保健專家表示,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維生素D缺乏及不足仍是我國兒童突出的營養問題,影響兒童生長發育水平和健康。
  • 16個要點,腎癌 靶向藥物治療 安全共識
    當然, 最終合理化的選擇應該根據每位患者病理情況、分級分期、危險評分、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情況綜合考慮。 專家共識5:生化指標評估 為保證靶向藥物治療的安全性和持續性,建議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完善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等檢查,在治療後2~4周複查以上檢查。一方面,血液學指標可能作為患者預後情況的參考;另一方面,可根據血液學不良反應情況調整靶向藥物治療的劑量和方案來獲得最大化臨床獲益。
  •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發布!丨指南共識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發布!丨指南共識 2019-07-26 來源:醫脈通
  • 自然流產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20年版)
    2012年ASRM指南、2016年中國RSA專家共識、2017年ESHRE指南指出對RSA夫婦均要記錄上述不良生活方式和有無不良的環境因素暴露。專家觀點和建議:建議對RSA夫婦均要記錄有無不良生活方式和有無不良的環境因素暴露,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因素評估。
  • TMB專家共識發布|腫瘤突變負荷檢測及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
    專家共識一:TMB 一般是指特定區域內體細胞非同義突變的個數專家共識二:tTMB中國人群TMB 的獨立預測價值仍需更多前瞻性研究驗證。專家共識四:推薦使用近期石蠟包埋腫瘤組織樣本進行專家共識五
  • 《中國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專家共識(2019年版)》發布!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NSCLC專家委員會組織相關專家共同制定了《中國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專家共識(2019年版)》。關於NSCLC的免疫治療和免疫相關不良反應的處理,共識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 《子宮頸癌等人乳頭瘤病毒相關疾病免疫預防專家共識》在京發布
    中新網北京7月13日電 (記者 李亞南)為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出的消除宮頸癌的全球呼籲,《子宮頸癌等人乳頭瘤病毒相關疾病免疫預防專家共識》(以下簡稱《HPV專家共識》)13日在北京發布。這是中國首部HPV相關疾病免疫預防方面的專家共識,由30多位國內知名的臨床醫學和疾病預防控制專家編寫審核而成。子宮頸癌主要由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所致。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公布的結果顯示,2018年全球估計有近57萬女性新患子宮頸癌,31萬女性死於子宮頸癌;其中,中國子宮頸癌新發病例近11萬人,死亡病例近5萬人。
  • 《益生菌科學共識(2019版)》發布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資訊 > 《益生菌科學共識(2019版)》發布 2019-05-29 10:24:59 來源:中國檢測網 網絡轉載 閱讀: 次    2001年由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正式發布 ——規範精準,與時俱進,共啟晚期NSCLC診療新徵程
  • 中國宏基因組學第二代測序技術檢測感染病原體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布!| 檢訊
    中國宏基因組學第二代測序技術檢測感染病原體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布!宏基因組測序技術(mNGS)因其覆蓋度廣、特異性好等特點越來越多地被應用於臨床感染性疾病的精準診斷,但因一直沒有相應的標準而無法在臨床進行更為規範化的開展。
  • 3張表掌握骨關節炎常用藥物,專家共識版!
    注意事項: ◎ 不良反應有輕度的胃腸不適,如噁心、腹瀉、便秘、腹脹、腹痛; ◎ 輕度的頭痛、乏力和睏倦,偶見輕度嗜睡; ◎ 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如皮疹、瘙癢和皮膚紅斑; ◎ 偶有心悸、心動過速和周圍性水腫等
  • [CGC&CCDD2017]呂農華教授|中國第五次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診治共識...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常委、幽門螺桿菌學組組長,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呂農華教授,在會上對第五次幽門螺桿菌共識進行了精粹解讀。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共識在2012年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共識的基礎上做了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修改,同時與國際共識接軌,便於臨床醫生的應用。本次共識有兩個特點,第一,採取了陳述性的表達,也就是用一段話來闡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