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神經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急性前庭症候群,由於目前前庭神經炎的診斷治療缺乏統一、規範化的標準,患者在急性期常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臨床幹預,導致病情遷延。本共識旨在綜合國內外關於前庭神經炎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成果以及國內多學科專家的臨床經驗,為前庭神經炎的臨床診治提供規範化的標準,以期規範和促進前庭神經炎的診療工作。本文其中的共識的要點進行總結。
共 識一:迄今為止,國際上尚缺乏VN 的診斷標準及臨床實踐指南,且VN 命名混亂,導致目前臨床上針對此病的診斷治療缺乏明確和統一的標準。基於病理學及影像學研究證據,本共識建議使用前庭神經炎,不再使用前庭神經元炎和其他名稱,未明確診斷前可先納入急性前庭症候群的診斷範疇。
共識二:VN 是常見的急性前庭症候群,任何年齡、任何季節均可發病,30~60歲多發,無性別差異。但由於目前的流行病學數據較少,對該疾病的認識不足,以及可能存在的研究選擇偏倚等原因,此病的臨床發病率可能被低估。
共識三:現有證據多提示VN 是由潛伏於前庭神經節的HSV-1再激活引起,炎性反應及繼發的骨性通道對腫脹的前庭神經的壓迫損害是VN 最可能的發病機制。前庭上下神經所屬的骨性通道的解剖學差異及其他因素導致了前庭上神經更易受累。
共識四:大部分VN 為單相病程,急性起病,持續性眩暈、不穩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前庭症候群,不伴聽力和其他局灶性神經系統受累的症狀和體徵。臨床自然病程可分為急性期及恢復期,不同時期的患者常具有不同臨床表現。在VN 的診斷中,應重視對起病初期的病史追溯,同時也要重視對自發性眼震、甩頭試驗、搖頭試驗、閉目直立試驗、閉眼原地踏步試驗及OTR三聯徵的體格檢查。
共識五: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可儘早選擇相應的前庭功能檢查,以便進行個體化的精準診斷,制定前庭康複方案,並進行預後評估。除了雙溫試驗、vHIT和VEMP等前庭功能檢查外,應常規進行聽力學檢查,同時可進行OTR 和轉椅等檢查。常規頭顱MRI檢查主要在於排除中樞結構性病變,在條件允許時,可進行多模式腦部功能影像學檢查,有助於評估中樞代償情況,為預後評估提供依據。
共識六:VN 大部分為前庭上神經炎和全前庭神經炎,且兩者臨床表現類似,而前庭下神經炎臨床罕見,同時考慮到一些前庭功能檢查的可靠性問題,尤其是VEMP 檢查的局限性,建議臨床只作VN 診斷,各種亞型VN 診斷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建議VN 的診斷標準如下:
(1)急性、首次、持續性眩暈發作,伴噁心、嘔吐和姿勢不穩;(2)無聽力下降及其他局灶性神經系統症狀和/或體徵;(3)單向水平為主略帶扭轉的自發性眼震,伴或不伴輕微上跳成分,眼震符合亞歷山大定律,患側甩頭試驗陽性;(4)相關輔助檢查提示單側前庭神經功能減弱,如患側vHIT增益降低伴糾正性掃視,患側雙溫試驗反應降低,患側VEMPs異常,患側OTR 等,純音聽閾檢測示聽力正常(或明確聽力損害與本次疾病無關);(5)除外其他疾病,必要時進行頭顱影像學檢查。
共識七:診斷VN 應注意與其他疾病進行鑑別,包括但不限於後循環梗死(小腦後下動脈和小腦前下動脈梗死)、伴眩暈的突發性耳聾、迷路炎以及發作性前庭疾病的首次發作如前庭性偏頭痛等。對於存在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患者,診斷VN 應特別注意與後循環梗死鑑別,HINTS三步法具有重要的鑑別診斷價值。
共識八:對VN 的藥物治療尚缺乏高質量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基於目前的研究結果及專家的臨床經驗,治療建議如下:(1)急性期可限制性使用前庭抑制劑,原則上不超過3d;(2)推薦使用增強前庭代償的藥物如倍他司汀和銀杏葉提取物EGb761,使用療程應貫穿急性期和恢復期與前庭代償時間相匹配;(3)急性期推薦短期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對於恢復期患者不推薦激素治療,不推薦抗病毒治療;(4)推薦儘早開始個體化的前庭康復鍛鍊;(5)應重視患者教育。
共識九:大部分VN 患者預後良好,復發率低,需關注VN 患者的遠期預後影響因素,尤其是精神心理和視覺依賴;推薦儘早常規進行眩暈殘障量表、抑鬱/焦慮量表等精神心理評估和視覺依賴等多維度評估,對於高危患者應儘早進行心理幹預和針對性的前庭康復治療。
醫脈通整理自: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分會眩暈專業委員會中國卒中學會卒中與眩暈分會. 前庭神經炎診治多學科專家共識. 中華老年醫學雜誌2020年9月第39卷第9期.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