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毒症並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診治急診專家共識發布_膿毒症_彌散性...

2020-11-28 醫脈通

本文經《中華醫學雜誌》社有限責任公司授權醫脈通,僅限於非商業應用。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不是獨立的疾病,而是一種獲得性凝血功能紊亂症候群,30%~50% 的膿毒症患者會發生DIC,約佔DIC患者總數的50%。膿毒症並發DIC的病死率達28%~43%。


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雜誌編輯委員會組織相關專家在參考相關指南與共識及近年發表的相關研究基礎上制定《膿毒症並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診治急診專家共識》。


點擊進入指南下載頁面>>>膿毒症並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診治急診專家共識


膿毒症並發DIC的早期識別與診斷


國際上多採用積分系統對DIC進行診斷和分期分型,以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後。


國際血栓與止血協會(ISTH)DIC積分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被廣泛應用,分為顯性和非顯性DIC 積分(表1)。



DIC又分為顯性和非顯性DIC期:前者指患者已處於失代償期,即臨床典型DIC;後者指出現某些DIC的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異常,但未達到診斷標準的代償狀態的DIC,即DIC前期(preDIC)。


膿毒症時(既往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疾病除外,如嚴重肝病、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若積分≥5 分為顯性DIC;積分<5 分為非顯性DIC(表1)。


血栓彈力圖(TEG)可監測膿毒症患者凝血功能變化,識別高凝與低凝狀態。


膿毒症並發DIC 的早期幹預與治療


膿毒症並發DIC的治療包括病因治療、抗凝治療、替代治療及中藥治療等。


病因治療


推薦膿毒症並發DIC患者病因(抗感染)治療。


病因(抗感染)治療是治療DIC的基石。抗菌藥物是治療膿毒症並發DIC的首要措施。此外,需對感染部位儘快引流。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顯示治療膿毒症後,DIC情況也隨之改善。


此外,及時液體復甦、擴充血容量、減少血液濃縮,小劑量激素治療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液體滲出,以及減少炎性因子釋放等,亦是治療膿毒症並發DIC的重要內容。


抗凝治療


不推薦膿毒症並發DIC患者常規使用肝素抗凝治療。


抗凝治療可降低膿毒症並發DIC患者的病死率。然而Meta分析顯示,肝素治療膿毒症及膿毒症DIC患者的總體療效尚未確定,有降低病死率的趨勢,但也有可能增加嚴重出血的風險。因此,本專家共識建議在無RCT 證據之前,不推薦膿毒症並發DIC患者使用肝素抗凝治療。


替代治療


因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減少而導致出血或極高的出血風險時(顯性DIC),推薦進行替代治療。


是否需要替代治療取決於是否因某種血液成分減少而導致的出血或極高的出血風險。患者如出現以下情況時,可考慮使用血液製品替代治療。


對於血小板計數(PLT)<10×109/L而無明顯出血徵象,或者PLT<20×109/L 而存在出血高風險,建議預防性輸注血小板;對於活動性出血,PLT需要達到50×109/L。


在沒有出血或侵入性操作計劃時,不建議使用新鮮冰凍血漿糾正凝血功能異常。伴有凝血酶原時間(P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延長>1.5倍,或纖維蛋白原(FIB)<1.5 g/L,靜脈輸注新鮮冰凍血漿15~30 mL/kg 可能有益。因液體負荷過多導致DIC 患者出血時,可使用濃縮凝血因子,如濃縮凝血酶原複合物。DIC患者血漿FIB至少應維持在1.0~1.5 g/L。


中藥治療


推薦膿毒症並發DIC患者使用中藥治療。


抗感染治療的同時,更需關注膿毒症並發DIC患者凝血及炎症失衡。目前尚無任何一種具有抗炎、抗菌與改善凝血功能的西藥應用於臨床。


膿毒症並發DIC的診治流程圖


圖1 膿毒症並發DIC患者診療流程


來源: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雜誌編輯委員會,膿毒症並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診治急診專家共識專家組.膿毒症並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診治急診專家共識.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7,29(7):577-580.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礙診治專家共識(2020)
    因此,本共識旨在通過回顧相關文獻和指南、整合專家意見,制定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礙診治專家共識,不涉及急性血栓性疾病和創傷性凝血病的診治。  一、常見病因和機制  專家意見1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礙在急診和 ICU較常見,需要及時明確診斷和分析病因。
  • 專家共識:CRP/PCT/SAA/IL-6/HBP在膿毒症預防和診斷中的應用!
    膿毒症(sepsis)是感染引起宿主反應失調,導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損害的症候群,是一個高病死率的臨床症候群。《中國膿毒症早期預防與阻斷急診專家共識》主要內容包括急性感染患者的確定識別、抗感染治療、膿毒症高危患者的排查篩查、炎症風暴的發現和應對、血管內皮細胞的保護和凝血功能的調控、液體支持方案及器官功能保護策略等。
  • 第三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發展過程(分期)及分型
    第三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發展 過程(分期)及分型   一、分期   DIC是一個病理過程,根據它的病理生理特點及發展過程,典型者一般可經過三期:   (一)高凝期   由於凝血系統被激活,所以多數患者血中凝血酶含量增多
  • 膿毒症相關性腦病診斷及病理生理機制研究進展_膿毒症_膿毒症相關...
    SAE是指缺乏中樞神經系統直接感染、大腦結構異常和其他類型腦病(肝性腦病、腎性腦病)的臨床或實驗室證據,由全身炎症反應引起的彌散性腦功能障礙。SAE在膿毒症中的發生率各報導不等,可高達70%,它與致殘率增加、住院時間增長、病死率增高相關。
  • 重症肝病患者的監護:膿毒症、感染性休克如何管理?
    本文旨在講述嚴重膿毒症/膿毒性休克的管理。由於缺乏重症肝病的臨床研究證據,因此本文更多的是提出了現階段的專家共識。 肝硬化易出現感染及全身炎性反應 體外和體內研究均表明,肝硬化患者存在功能性免疫缺陷,因此更容易出現感染及全身炎性反應,由此形成惡性循環:肝功能越惡化,越容易並發感染而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由於肝硬化和急性感染之間存在相似性(低血壓/血管舒張狀態),故在肝病基礎上診斷敗血症有一定難度。
  • 2020年膿毒症與膿毒性休克治療新標準|膿毒症|膿毒性休克|標準|...
    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繼之將膿毒症定義為感染並符合至少2項SIRS標準,嚴重膿毒症定義為膿毒症伴器官功能障礙(包括血乳酸>2mmol/L),膿毒症經液體復甦無效而需血管加壓藥支持或血乳酸>/=4者則定義為膿毒性休克。2016年,sepsis-3委員會發布了以下新定義:膿毒症是指由宿主對感染的反應失調導致器官功能障礙的一種危及生命的情況。
  • 【專家共識】妊娠合併結構異常性心臟病並發產後出血MDT管理專家...
    【專家共識】妊娠合併結構異常性心臟病並發產後出血MDT管理專家共識
  • 凝血功能紊亂,幕後黑手竟然是它!
    因此,對於婦產科醫院來說,凝血功能紊亂大多與妊娠相關。然而,事實上,凝血系統紊亂與很多因素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如嚴重感染、敗血症、膿毒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我們今天將分享一個急性盆腔炎引起的凝血系統嚴重紊亂的案例。
  • 重症患者血小板減少處理共識|血小板|重症|患者|血栓|治療|藥物|...
    因此,全軍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聯合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共同制定本共識,以便為臨床工作提供相應指導。2019年8月,由全軍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聯合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抽取專家組成共識編寫委員會,經討論確定共識包括血小板減少的定義、病因與病理生理學、診斷與鑑別診斷、治療與預防五個部分,具體形成27條基本條目(圖1)。
  • 瀰漫性軸索損傷的診治進展_瀰漫性軸索損傷_彌散張量成像技術_神經...
    SWI可以清楚的顯示腦內散在、大小不等的點狀、斑片狀低信號灶,主要位於灰白質交界區、白質、基底節、胼胝體、腦幹等區域。 2.1.2.2 彌散張量成像技術(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彌散纖維示蹤技術(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DTT)  由於DAI病理改變主要位於神經軸索等微小結構,常規CT及MRI
  • 簡要敘述 | 膿毒症患者的腸道微生態|腸道|膿毒症|生態|菌群|患者|...
    腸道微生態結構和功能改變和諸多疾病相關,比如:難辨梭菌感染、炎症性胃腸道疾病、肥胖。膿毒症的發生發展受到機體諸多因素影響,而且機理並不完全明確,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腸道微生態紊亂會加重膿毒症病情,影響預後。02、腸道微生態紊亂增加膿毒症風險腸道微生態由諸多細菌菌群共同組成,稱為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可以分為α-多樣性和β-多樣性。
  • 2016年膿毒症最新定義與診斷標準:回歸本質 重新出發
    及早識別診斷膿毒症並予以有效防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其診斷需滿足至少兩條SIRS診斷標準。該定義的重要貢獻是,提出了SIRS的概念。隨後,膿毒症的研究重點轉移到機體促炎/抑炎反應,機體炎症情況被繪製出多種炎症模式圖。膿毒症1.0診斷標準的缺陷是敏感度高,特異度低。這既可能造成膿毒症的過度診斷,也將漏診部分免疫抑制患者。
  • 膿毒症抗炎治療能否柳暗花明?烏司他丁另闢蹊徑
    膿毒症(SEPSIS-3.0定義)是指機體對於感染的失控反應所導致的威脅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礙。嚴重的膿毒症和膿毒性休克在重症監護病房(ICU)病死率極高,臨床也一直在努力開發新的膿毒症治療的幹預措施。儘管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膿毒症治療仍然面對重大挑戰。
  • 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
    【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Hemorrhage
  • 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9年修訂版...
    目前,我國各地區醫療條件和水平差異較大,AIS-LVO的血管內治療開展情況參差不齊,治療效果同質性差,為進一步規範血管內治療的操作流程,專家組總結了國內外近年來的研究結果,圍繞影響臨床預後的4個主要方面(快速診治流程、適宜患者選擇、成功血管再通、規範術後管理),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對2017年《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中國專家共識》進行相關內容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