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個要點,腎癌 靶向藥物治療 安全共識

2021-01-10 騰訊網

專家共識1:腎癌新輔助靶向藥物治療適應證和方案的合理化選擇

靶向藥物術前治療已經被越來越多地用於腎癌患者的治療探索,有助於腫瘤退縮/降期,為手術創造更多機會。但由於尚缺乏大樣本前瞻性臨床證據,靶向新輔助治療的臨床應用尚需謹慎,並嚴格篩選患者。

專家討論後認為腎癌患者如存在以下特徵可能是採用靶向新輔助治療的適應證人群:

1. 必須行保留腎單位手術但存在技術難度者;

2. 需要縮小腫瘤體積或需縮短下腔靜脈瘤栓長度,以利於完整切除腫瘤者;

3. 腫瘤體積巨大,侵犯鄰近臟器難以切除者。

未來是否有新的藥物在新輔助治療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值得期待。

專家共識2:高危腎癌術後靶向藥物治療適應證和方案的合理化選擇

目前研究的數據表明, 足劑量的靶向藥物輔助治療在某些高危人群中可能改善DFS。但是,尚未有研究明確靶向藥物治療能夠顯著提高患者DFS與總生存期 (OS)。美國藥品管理局批准舒尼替尼用於腎切除術後高危腎癌患者的輔助治療。

專家組不推薦常規使用靶向藥物輔助治療腎切除術後高危腎癌患者,但針對高危復發風險患者如病理高分級、高分期T3期患者等可考慮使用靶向藥物輔助治療。

專家共識3:轉移性腎癌靶向藥物適應證及方案合理化選擇

目前靶向治療的基本原則是:

一線治療方面,對於低中危的晚期腎癌患者,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培唑帕尼是首選;

二線治療方面,首先考慮既往的一線治療及其療效,如一線接受了細胞因子治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培唑帕尼、阿昔替尼均有最高的循證醫學證據支持;而對於一線治療接受了索拉非尼或舒尼替尼治療,依維莫司具有較高的循證醫學證據, 同時此序貫TKI治療也是一項很好的治療選擇。

三線治療方面,如果既往TKI序貫治療,三線治療選擇依維莫司,如果既往二線接受依維莫司治療,三線應考慮TKI序貫治療。

當然, 最終合理化的選擇應該根據每位患者病理情況、分級分期、危險評分、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情況綜合考慮。

專家共識4:特殊人群

由於卡博替尼目前並未在中國上市,腎非透明細胞癌(其他病理類型如乳頭狀腎細胞癌、嫌色細胞癌、集合管癌等)患者首選參加臨床研究,其次使用舒尼替尼或依維莫司,對於具有不良預後特徵的患者首選依維莫司。而其他靶向藥物雖然缺少直接的大樣本Ⅲ期臨床研究支持,但均對腎非透明細胞癌有一定效果。

目前沒有研究指出針對高齡轉移性腎癌患者的個性化靶向用藥選擇,但對高齡人群專家組建議可選擇副作用相對較小的靶向藥物。

腎癌伴肉瘤分化預後相對於其他非透明細胞類型腎癌更差,目前沒有能顯著提高生存獲益的靶向藥物,藥物選擇可參照腎非透明細胞癌方案,未來聯合治療可能是治療該類患者的一個方向。

專家共識5:生化指標評估

為保證靶向藥物治療的安全性和持續性,建議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完善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等檢查,在治療後2~4周複查以上檢查。一方面,血液學指標可能作為患者預後情況的參考;另一方面,可根據血液學不良反應情況調整靶向藥物治療的劑量和方案來獲得最大化臨床獲益。後續隨訪期間應每1~2個月對血生化指標進行監測及複查。

專家共識6:影像指標評估

對靶向病灶每3個月進行複查,能及時判斷靶向藥物的療效及患者的病情。靶向病灶的評判主要可以參照 RECIST 1.1, 同時可以結合 Choi標準、 MASS標準等進行綜合判斷。應針對不同器官部位的病灶選擇最合適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專家共識7:手-足症候群和皮膚毒性的處理

手-足症候群(hand-foot-syndrome,HFS)HFS和皮膚毒性反應應以預防為主。

出現Ⅰ級症狀(無痛性輕微皮膚改變或皮膚炎症) 時,建議在繼續保溼、去角質(20%~40%尿素軟膏、6%水楊酸軟膏或含蘆薈軟膏) 的同時,密切觀察皮損變化, 維持原靶向藥物治療劑量。

若出現Ⅱ級症狀(痛性皮膚改變,如剝脫、水泡、出血、水腫等),採取Ⅰ級措施同 時,可考慮在出現疼痛情況下使用含0.05%氯倍他索軟膏或2%利多卡因,必要時進行靶向藥物劑量調整。

若出現Ⅲ級皮膚症狀(重度皮膚改變,伴疼痛,影響個人日常生活), 則應中止靶向治療1~2周, 必要時請皮膚科會診, 改善皮膚症狀恢復至0~Ⅰ級, 方可考慮恢復靶向藥物的使用。

專家共識8: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處理

高血壓

靶向藥物治療前需要對患者進行教育, 告知血壓升高風險、 血壓監測和記錄。服用靶向藥物期間患者應告知醫生高血壓病史及同時使用的其他藥物, 治療期間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最好選用ACEI或 ARB類藥物。避免應用抑制 CYP3A4的鈣離子拮抗劑,以免產生藥物間相互作用,如果需要與影響CYP3A4的藥物同時給藥,則應考慮調整藥物劑量。如患者合併有基礎高血壓,可以考慮ACEI/ARB類藥物,聯合利尿劑使用時警惕脫水及電解質紊亂,65歲以上老年患者可適當放寬標準,收縮壓控制在150mmHg以內。

心力衰竭

LVEF下降在使用TKI藥物治療的患者中並不罕見,但其中僅有9.7%的患者LVEF下降>10%,絕大多數患者的LVEF下降都在用藥的第一個周期出現;可以在密切監測心功能變化的情況下維持的TKI藥物治療。如果患者雖未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狀但伴有LVEF低於50%和(或) 比基線下降20%, 則需中斷或減量治療;如果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狀則需終止治療。

專家共識9:血液學不良事件的處理

骨髓抑制的表現通常發生在治療的第2-4周, 因此接受靶向治療期間需要密切監測血常規。

對於血小板減少, 可採取常規升血小板治暫停靶向治療。

1-2度(1.0×109/L-正常值下限) 中性粒細胞減少無需減少靶向藥物用量。

3-4度中性粒細胞減少(<1.0×109/L) 伴發熱或感染應停藥,直至中性粒細胞減少恢復至1度以下或基線水平,隨後靶向藥物劑量減少後重新開始治療;若白細胞減少2度( <3.0×109/L) 及以上給予升白藥物,皮下注射,1次/d,直至白細胞升至正常。

針對貧血不良反應,若患者出現頭暈、視物模糊、氣促或其他貧血症狀時應予以重視, 必要時給予維生素B12和鐵劑。對於嚴重貧血可注射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或輸血治療。

專家共識10:胃腸道症狀不良事件的處理

腎癌靶向治療出現的胃腸道症狀,通常不需要減低劑量或中斷治療,給予合適的合併藥物即可控制並減輕出現的不良反應。出現噁心、嘔吐等可採取相應常規處理,如少量飲水和進食、進流質,同時適當給予止吐治療,如胃復安和普魯苯辛,而強效止吐藥如5-HT3受體阻滯劑因可能導致 QT間期延長,在使用時需慎重。腹瀉處理中也強調藥物與非藥物聯合使用。臨床經驗提示飲食調整,如增加水果和蔬菜,補充纖維以及大米都能減輕腹瀉。藥物治療方面,如蒙脫石散和洛哌丁胺( 易蒙停) 等對靶向治療引起的腹瀉也有一定效果。

專家共識11:肝功能不良的處理

在靶向治療前檢測血清肝功能指標。在治療後1次/月, 必要時間隔2周時加查一次,以及有臨床指徵時監測。第4個月之後, 應繼續定期監測。轉氨酶>3×ULN 和<8×ULN可繼續治療,1次/周監測肝功能直至轉氨酶水平恢復至1級或基線;轉氨酶>3×ULN和總膽紅素>2×ULN 應停止治療, 且對患者持續進行監測, 直至氨基轉移酶恢復至1級或基線;若轉氨酶水平>8×ULN 應立即停止治療, 糾正肝功能後考慮其他靶向藥物。

專家共識12:甲狀腺功能減退或亢進

需要定期複查甲狀腺功能,建議每個周期治療開始前和結束時行甲狀腺功能檢查, 注意鑑別乏力等甲狀腺功能減退早期可見的一般症狀。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後的處理:採用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及時諮詢內分泌科醫生;對激素替代治療有效的患者無需調整劑量

專家共識13:蛋白尿的處理

蛋白尿多為可逆,大部分無症狀。治療前應了解患者有無蛋白尿病史。若果尿常規顯示蛋白尿大於1+,可進一步進行24h尿蛋白檢查。

若尿蛋白<2g/24h, 可按原劑量繼續用藥。

若尿蛋白含量>2g/24h, 應當暫停用藥, 並重新收集24h尿液, 複查蛋白和肌酐清除率, 直至尿蛋白<2g/24h後恢復治療, 或者減量、 更改給藥方案。

血清白蛋白水平也是評估尿蛋白是否需要處理的重要參考指標, 必要時可考慮激素治療。

專家共識13:血糖血脂代謝異常的處理

對使用 mTOR 治療的患者建議檢測基線的血糖血脂水平,並定期監測。由 mTOR引起的高血糖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藥物或胰島素,首選二甲雙胍。若患者腎功能不全,可考慮使用羅格列酮。由 mTOR引起的高脂血症患者伴有以下任意一項心血管風險因素:動脈粥樣硬化、吸菸、高血壓、冠心病家史,應當考慮藥物幹預。可考慮使用羥甲基戊二醯輔酶 A 還原酶抑制劑( 如他汀類) 治療。如存在禁忌證, 可選擇其他藥物, 包括膽汁酸螯合劑和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等。必要時請內分泌科醫師會診。

專家共識14:間質性肺病的處理

間質性肺炎表現為肺的非感染性、非惡性浸潤特徵 (雷帕黴素衍生物相關的類效應), 通常發生在起始治療後2~6個月, 可能是無症狀或非特異性呼吸道症狀和體徵( 如缺氧、胸腔積液、咳嗽或呼吸困難), 這些症狀通常是輕度至中度且可逆的,但也可能是嚴重的, 甚至是致命的。一旦患者出現症狀,考慮為間質性肺炎,即使症狀輕微, 也應該暫停使用依維莫司,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對於分級為2/3級的患者,症狀好轉後,依維莫司應從最低劑量恢復使用,如再次復發,應停用依維莫司。

專家共識15:疲勞和乏力的處理

疲勞和乏力是腎癌靶向治療患者用藥過程的常見問題。培唑帕尼及舒尼替尼一線治療患者中超過一半的患者可能出現該症狀。輕度乏力及中度乏力需調整,重度乏力,明顯妨礙日常活動甚至危及生命時應減量或停藥或由較低劑量重啟治療。需要鑑別乏力是否甲狀腺功能低下、 電解質紊亂等引起, 排除後可按照表2進行處理。

專家共識15:出血的處理

給藥伊始並無腦轉移的患者,當發生昏厥等神經學異常時,需考慮腦轉移以及腦出血的可能性;當懷疑腦出血時, 需立即進行頭部CT等影像檢查。監測生命體徵、動態掌握血液檢査( 血紅蛋白、凝血參數) 等檢査結果,出現異常時應減量、停藥或中止給藥並根據需要進行止血、輸血等適宜的處置。如果需要處置,需要停藥處理。

專家共識16:傷口癒合延遲的發生情況與處理

當出現傷口癒合延遲時, 需要在創傷治癒前中止給藥並進行適當處置;當需要進行大手術或介入處置( 內窺鏡檢查等) 時, 需要提前中斷靶向給藥, 根據藥物半衰期不同( 阿昔替尼一般停藥36h;舒尼替尼、培唑帕尼、索拉非尼等停藥7d左右。對低血壓患者的血壓進行深度監控;在創傷完全治癒、 未發現創傷癒合併發症(癒合延遲、創傷感染症、瘻管等) 時、小手術7d後 大手術2~3周后,可以重新靶向給藥。

本篇內容摘自:中國醫促會泌尿健康促進分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泌尿外科學專業委員會。腎癌靶向治療安全共識,現代泌尿外科雜誌,2019,24(10):791-800.

相關焦點

  • FDA共批准45個小分子靶向藥物,僅有13個在國內上市
    實體腫瘤的信號通路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一般同時擁有多個通道,單靶點的阻斷可促使腫瘤細胞啟用替代信號途徑以獲得拮抗能力,因此,多靶點治療研究也成為了抗腫瘤藥研發的新方向。比如索拉非尼,可以用於治療肝癌、腎癌和甲狀腺癌。自從2001年諾華開發的第一個替尼類藥物伊馬替尼上市以來,抗腫瘤分子靶向藥物就一直成為研究熱點。本文一共統計了45個小分子靶向藥物。
  • 共識| 中國中樞神經系統膠質瘤免疫和靶向治療專家共識(第二版)發布
    神外前沿訊,在《中國中樞神經系統膠質瘤免疫和靶向治療專家共識》之後(詳見:中國中樞神經系統膠質瘤免疫和靶向治療專家共識 正式發布),《中國中樞神經系統膠質瘤免疫和靶向治療專家共識》(第二版)即2020版也於近日在中華醫學雜誌上全文發布。
  • 腎癌新藥!默沙東缺氧誘導因子(HIF-2a)抑制劑MK-6482治療透明細胞...
    低、中、高風險患者組的中位PFS分別為16.5個月、11.0個月、6.9個月。研究中,MK-6482的耐受性良好,安全性良好,顯示出良好的單藥治療活性。近些年來抗VEGF的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出現,使得晚期腎癌的靶向治療取得了突破。然而這些藥物多數是通過阻斷下遊促新生血管生成的因子來達到治療的目的。 MK-6482是一種什麼藥物呢?
  • 腎癌怎麼治療,治療腎癌有哪些方法推薦
    腎癌怎麼治療,治療腎癌有哪些方法推薦 時間:2020-12-02 15:52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我相信每個人都熟悉腎臟癌,這是一種常見疾病。那麼,如何選擇治療腎癌的方法呢?讓我們一起在下面看看。
  • Nat Commun:鑑定出腎癌幹細胞,並發現阻斷WNT和NOTCH有潛力治療腎癌
    2020年2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導致腎癌最常見形式---透明細胞腎細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的腎癌幹細胞。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
    重點更新了以抗血管生成藥物聯合免疫方案(阿替利珠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及化療)首次作為晚期NSCLC一線治療選擇;聯合TKI方案用於EGFR敏感突變的晚期NSCLC一線治療;以及抗血管生成藥物作為特定人群(伴惡性胸腔積液,放射性腦損傷等)的治療選擇等。隨著近年來小分子靶向藥物的興起,《共識》增加了小分子靶向藥物,如安羅替尼,阿帕替尼等,在聯合免疫治療方面的探索性進展。
  • 【一網打盡】所有治療結直腸癌(CRC)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一覽
    貝伐單抗、阿柏西普、瑞格菲尼和近來獲批的雷莫蘆單抗在不同線治療結直腸癌時PFS和OS都有顯著的延長。自從貝伐單抗獲批結直腸癌適應症之後,很多個抗血管生成藥物都進入了臨床前或臨床試驗。這篇文章綜述了幾乎所有的新型的靶向抑制VEGF和它的受體的藥物的臨床研究結果,主要介紹正在進行的幾個臨床試驗。
  • 腎癌首創、首仿藥誰將搶先上市?
    直到2005年以後,以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為代表的靶向藥出現,改變了這一現狀,成為腎癌治療史上的第一個裡程碑。十多年來,靶向治療依舊是晚期腎癌市場主流的治療方式,舒尼替尼也是國內外指南一致推薦的晚期腎癌一線治療用藥。2017年BMS聯合免疫療法Opdivo(納武利尤單抗,o藥)+Yervoy(伊匹木單抗)獲得美國FDA批准,成為首款用於一線治療晚期腎細胞癌的聯合免疫療法。
  • 《柳葉刀》:靶向治療20年,43種小分子藥物大起底
    它們最初是在腎癌、胰腺神經腫瘤和肝癌中觀察到治療活性,而隨後的進一步研究擴大了適應證範圍,包括了甲狀腺癌、軟組織肉瘤和大腸癌的治療。儘管對於大多數多激酶抑制劑來說,VEGFR是主要的治療靶點,但從貝伐珠單抗(抗VEGF單抗)的活性研究中可以看出,某些多激酶小分子抑制劑同時阻斷血管生成和非血管生成信號通路,可能是造成不同多激酶抑制劑活性差異的原因之一。
  • FDA發布急性髓系白血病藥物開發指南草案:靶向藥物考量要點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研究設計監管考量要點指南草案提出了幾項監管考量要點。「對於大型隨機化試驗,強烈建議開展中期無效分析,確保入組患者的獲益-風險比繼續保持有利。」為了有效開發藥物,明確鼓勵使用諸如主方案試驗設計這樣的創新性臨床設計;建議申辦方在整個臨床研究申請(IND)過程中,與FDA頻繁磋商。
  • 基因無突變靶向藥物有害無利
    他強調:如果基因沒有突變,使用EGFR靶向藥物有害無利的;I期非小細胞肺癌,術後不需要任何藥物的輔助治療;免疫治療沒有靶向,不可作規範治療。  按照《規範》,完全切除的II~III期非小細胞肺癌,推薦含鉑兩藥方案,術後輔助化療3~4個周期,一般於術後3~4周開始。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要推薦術後靶向治療。2011年中國肺癌專家共識,只建議進行EGFR突變型早期非小細胞癌術前或術後輔助靶向治療的臨床研究,只為研究靶向治療有沒有提高療效與生存期,患者參與,免費吃藥。
  • 婦科腫瘤靶向藥物治療的現狀
    片中提到的伊馬替尼Imatinib(格列衛,Glivec),是針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及胃腸道間質瘤的分子靶向藥物。靶向治療,顧名思義就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明確的致癌位點設計的治療藥物,藥物進入體內後特異性選擇致癌位點或針對特定的病變部位,在目標部位蓄積或釋放有效成分,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在提高藥效的同時抑制毒副作用,並減少對正常組織、細胞的傷害。
  • 腫瘤靶向藥物治療,你真的了解麼?化療藥物和靶向藥物的區別,你知道...
    目前,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放療和化療,但這些常規的腫瘤治療方法一般不良反應較多。 為了減少腫瘤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腫瘤靶向藥物治療在腫瘤的臨床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腫瘤靶向藥物治療,是除外科手術、放療、化療外,治療腫瘤的一種新方法。
  • 人民日報:「增強CT」診斷腎癌準確率高
    他聽取醫生的建議,隨後住院接受了手術治療,術後病理提示腎腫瘤為最常見的腎透明細胞癌。因發現較早,腫瘤尚未擴散,手術只切除腫物而保留了健康的部分腎臟。術後恢復很快,不久就重返工作崗位。做完手術兩年來,他都定期到門診複查腎臟B超等檢查,結果顯示他的身體狀況很好,腫瘤也沒有復發的跡象。   腎癌一旦拖延至晚期,手術治療的療效就會大打折扣。
  • 一文盤點各實體瘤已上市靶向治療及相應基因檢測
    目前已上市的針對肺癌的靶向藥物絕大多數都針對於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也是目前實體瘤中已上市靶向藥物最多的癌種,很多靶向藥物都被批准為一線治療藥物。目前,結直腸癌早期以手術治療為主,後期可結合化療,晚期才考慮靶向相關治療。目前,僅有7種相關靶向藥物和3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上市。
  • 全面解析肺癌靶向治療藥物群像
    分子就是基因分型,肺癌根據基因突變類型主要分為EGFR突變、ALK突變和ROS1突變等,不同基因突變類型適用的靶向藥物也不同。肺癌治療藥物的分類目前靶向藥物主要針對NSCLC中的突變類型,因此這裡只考慮NSCLC的靶向治療藥物。
  • 腎癌和軟組織肉瘤的治療藥物介紹—帕唑帕尼
    帕唑帕尼的效果如上表所示,對於晚期腎癌患者,帕唑帕尼無進展生存期達到9.2個月,安慰劑只有4.2個月,在軟組織肉瘤治療方面,帕唑帕尼也有4.6個月的無進展生存期,而安慰劑只有1.6個月。所以帕唑帕尼的治療效果還是非常好的。4.帕唑帕尼的副作用和用藥注意事項1)觀察到增加血清轉氨酶水平和膽紅素。曾發生嚴重致死性肝毒性。開始治療前和治療期間定期測定肝化學。 2)曾觀察到QT間隔延長和尖端扭轉型室速(torsades de pointes)。較高危發生QT間隔延長患者慎用。 應考慮監查心電圖和電解質。
  • 腫瘤免疫療法靶向藥物是什麼?腫瘤免疫療法好在哪裡呢?
    大家好,我是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外科副主任閆濤,擅長肝膽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腫瘤免疫療法現在是越來越火,很多晚期病人抱著最後的一絲希望來用藥,但是很多人對腫瘤免疫療法也是充滿了疑惑,腫瘤怎麼和免疫聯繫一起了呢,這個腫瘤免疫療法到底好在哪裡呢?下面我為大家一一解答。
  •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 打造靶向治療新時代
    隨著近年來的醫學水平逐步提升,以靶向治療為代表的精準治療手段得到更多的運用。拿肺癌來說,在全世界範圍內,肺癌仍是發病率第一的惡性腫瘤,肺癌有兩個主要的亞型,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為例,2015年,針對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手段僅有針對EGFR、ALK等基因突變的,為數不多的靶向藥物。
  • ...腫瘤藥物治療史上的三次革命——從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免疫治療
    1997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首個分子靶向治療藥物——利妥昔單抗,用於對其他治療無效的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適應證,此後靶向藥物就成了癌症治療藥物研究的熱點,不斷有新的靶向藥物誕生並應用於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