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共批准45個小分子靶向藥物,僅有13個在國內上市

2020-11-29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癌症已經成為全世界人類最大致死原因,全球範圍內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上升趨勢。國家癌症中心根據2009-2011年72個腫瘤登記處覆蓋的全國8550萬人口的數據,預估了2015年中國癌症發病及死亡情況。預估2015年中國癌症新發病例數達到429.16萬例,總死亡281.42萬例。肺癌和胃癌位居全國癌症發病及死亡的前兩位。其次是食管癌、肝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腦癌、宮頸癌、胰腺癌、甲狀腺癌。

分子靶向藥物總況

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就是利用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之間分子生物學上的差異(如基因、酶、信號轉導等不同特性),使用能與這些靶分子特異性結合的藥物,特異性地殺傷腫瘤細胞,達到抗腫瘤治療的目的。

實體腫瘤的信號通路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一般同時擁有多個通道,單靶點的阻斷可促使腫瘤細胞啟用替代信號途徑以獲得拮抗能力,因此,多靶點治療研究也成為了抗腫瘤藥研發的新方向。比如索拉非尼,可以用於治療肝癌、腎癌和甲狀腺癌。

自從2001年諾華開發的第一個替尼類藥物伊馬替尼上市以來,抗腫瘤分子靶向藥物就一直成為研究熱點。本文一共統計了45個小分子靶向藥物。

截至2016年7月,FDA一共批准了43個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物,其中有2個是不用於腫瘤治療的替尼類藥物,分別是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託法替尼和治療骨髓纖維化的魯索替尼。此外,還有2個藥物是由中國自主研發的,分別是江蘇恆瑞的阿帕替尼和浙江貝達的埃克替尼。

下圖是分子靶向藥物每年獲批的數目,可以看出2012年之前,分子靶向藥物的研發持續火爆,2012年共獲批了8個。不過,靶向藥物研發的熱情並未減弱,到2015年,又批准了8個分子靶向藥物。


分子靶向藥物的臨床應用

這45個小分子靶向藥物中,治療肺癌和白血病的最多,各有8個,其次是腎癌,有7個。具體參見下圖(其中有10個藥物是多適應症藥物,已重複統計)。

發病率較高的肝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等,可選擇的分子靶向藥物很少,尤其是治療肝癌的僅有1個。因此,分子靶向藥物的研發方興未艾,還有很多領域等著我們去探索。


分子靶向藥物的國內情況

在中國上市的小分子靶向藥物僅有13個,除了阿帕替尼和埃克替尼,另外11個藥物中,僅有伊馬替尼和達沙替尼有仿製藥,其他均為原研進口。

根據16個重點城市樣本醫院數據,銷售最好的品種是伊馬替尼,2015年近4億人民幣,這也和伊馬替尼上市時間早有關。吉非替尼、埃克替尼、硼替佐米和索拉非尼分別位列第2至5位。近3年上市的藥物如拉帕替尼、阿昔替尼等,銷量正處在上升期,市場潛力巨大。

各腫瘤的分子靶向藥物詳述

肺癌

2015 年,我國肺癌發病人數約 73. 33 萬,死亡人數約61. 02 萬。用於治療肺癌的小分子靶向藥物有8種,見下表。肺癌的治療靶點主要有兩類,一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以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為代表,另一類是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主要是克唑替尼,色瑞替尼等。

其中艾樂替尼和奧希替尼是去年2015年剛上市的新品種。目前在我國上市的品種有原研進口的吉非替尼和厄羅替尼,及我國自主研製的埃克替尼。另有5個品種還未上市。

胃癌

2015 年,我國胃癌發病人數約67.91 萬,死亡人數約49. 80萬。胃癌的靶向治療起步較晚,分子靶向藥物較少,治療靶點目前主要集中在VEGFR。伊馬替尼除了是白血病的一線用藥,也可以治療胃腸道間質瘤。而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屬於多靶點藥物。值得一提的是,阿帕替尼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一種小分子 VEGF 受體抑制劑。除了瑞戈非尼,其他三個分子靶向藥在中國均有上市。

肝癌

2015 年我國肝癌發病人數約 46. 61 萬,死亡人數約 42. 2 萬。大部分肝癌在早期是無症狀的,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處於中晚期,因此預後極差。對於肝癌的治療,手術切除是最根本的方法,但對於無法手術切除特別是伴有肝外轉移的患者,有效的方法極少,臨床治療十分棘手。索拉非尼是第一個亦是唯一的被多個國家批准可以用於治療原發性肝癌的分子靶向藥物。目前,國內已有進口。

結直腸癌

2015 年我國結直腸癌發病人數約 37.63萬,死亡人數約 19. 1 萬。目前治療結直腸癌的分子靶向藥物僅有瑞戈非尼。瑞戈非尼是多靶點藥物,其適應症還包括上述的胃腸道間質瘤。該藥目前尚未在國內上市,國內結直腸癌分子靶向藥物尚處於空白。

乳腺癌

2015 年我國乳腺癌發病人數約 27.24萬,死亡人數約 7.07 萬。目前用於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療的藥物包括以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為靶點的拉帕替尼、以雷帕黴素靶蛋白(mTOR)為靶點的依維莫司,以及2015年剛上市的全球首個CDK4/6激酶抑制劑帕博西尼。前兩個藥物均已在國內有進口上市,後者尚未在國內上市。

胰腺癌

2015 年我國胰腺癌發病人數約9.01萬,死亡人數約 7.94 萬。以吉西他濱為基礎的化療雖為標準化療方案,但總體預後依舊極差且鮮有長期生存者。目前批准上市的用於治療胰腺癌的分子靶向藥物有以下三種,均已在國內進口上市。

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內分泌系統惡性腫瘤,大多數甲狀腺癌可通過手術、I131內放射及促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治癒,但對進展期髓樣癌,局部晚期放射碘難治性甲狀腺癌目前仍缺少有效治療方法。對於這類患者使用分子靶向藥物是近年甲狀腺癌治療的一大進步,並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其中索拉非尼和樂伐替尼用於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而凡德他尼和卡博替尼用於治療髓樣甲狀腺癌,適應症有所差異。目前僅有索拉非尼在國內進口。

血液系統腫瘤

白血病雖然發病率不高,但是針對治療白血病的分子靶向藥物還是比較多的,目前FDA一共批准了8個分子靶向藥物。2014年上市的品種都是以BCR為靶點。2014年上市了2個品種,其中依魯替尼是一種小分子BTK抑制劑,而Idelalisib是首個上市的口服、選擇性的磷酸肌醇3-激酶delta(PI3K-delta,P110-delta)抑制劑。今年(2016年)最新上市的venetoclax是以BCL-2為靶點。目前國內僅有3個品種白血病分子靶向藥物上市。

另一個血液系統腫瘤就是淋巴瘤,和白血病一樣,都屬於兒童多發腫瘤。目前FDA批准了6個淋巴瘤的分子靶向藥物。其中硼替佐米最初獲批是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2006 年硼替佐米被批准用於復發性或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2014年又獲批用於先前未經治療的套細胞淋巴瘤 (MCL) 患者,擴大了該藥物的適用人群範圍。硼替佐米在美國是首款獲批用於先前未經治療 MCL 患者的藥物。此外,在2014年FDA還批准了3個淋巴瘤的分子靶向藥物,分別是依魯替尼、貝利司他和idelalisib。不過,這6個藥物中,只有硼替佐米在中國上市。

腎癌

根治性手術仍為腎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但仍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腎癌患者在初診時即已發生轉 移或在根治性手術後出現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轉移性腎癌對放化療均不敏感,預後較差。靶向藥物的獲批是腎癌患者的曙光。索拉非尼是FDA批准第一個用於治療腎癌的分子靶向藥物,此後又陸續批准了6個品種。帕唑帕尼除了可以治療腎癌,還可以用於進展期軟組織肉瘤的治療。目前在中國獲批進口的有索拉非尼、舒尼替尼、依維莫司和阿昔替尼。

其他

其他癌症(包括多發性骨髓瘤、黑色素瘤、基底細胞癌和卵巢癌)的分子靶向藥物,在此就不一一贅述。另外還有兩個不用於腫瘤的替尼類藥物,分別是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託法替尼和治療骨髓纖維化的魯索替尼。這些藥物中,僅有治療多發性骨髓的硼替佐米在中國已有進口上市,其他均未上市。

多發性骨髓瘤


黑色素瘤


基底細胞癌


卵巢癌


其他


結語

我國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上升,患者人數已超百萬。治療癌症的分子靶向藥物對正常細胞損傷小,具有特異性,是抗腫瘤藥研發的熱點。雖然全球範圍內上市的分子靶向藥物很多,但我們國家僅有13個,患者需求難以滿足。發病率較高的肝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等,可選擇的分子靶向藥物很少,尤其是治療肝癌的僅有1個。因此,分子靶向藥物的研發方興未艾,還有很多領域等著我們去探索。

相關焦點

  • HER2陽性乳腺癌藥物Tucatinib獲FDA批准上市
    一.關於Tukysa(tucatinib)圖一 Tukysa(tucatinib)結構式Tukysa(tucatinib,結構式見圖一)是一種小分子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對HER2具有優秀的靶向選擇性。
  • 全球首個治療晚期胃癌小分子靶向藥物艾坦正式上市
    【2014年12月13日,北京】今天,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用於治療晚期胃癌的新型藥物
  • 重磅| 全球首個EZH2抑制劑獲FDA批准上市!
    美國時間2020年1月23日,FDA宣布批准全球首個EZH2抑制劑Tazemetostat重磅上市,批准的適應症為不適用於手術切除的轉移性或晚期的上皮樣肉瘤(ES)。EZH2靶點是近年表觀遺傳抗腫瘤領域研究的熱門靶點,作為專注於該領域研究的Epizyme公司,憑藉Tazemetostat在罕見性上皮樣肉瘤上的臨床突破,享受了加速批准和優先審評的快速通道,率先獲得了EZH2新型靶點藥物的上市。
  • 小分子靶向藥群雄逐鹿 正大天晴、恆瑞「殺入」TOP10
    2020年1月至今,中國已批准5個國產抗腫瘤靶向藥物。除了江蘇豪森藥業的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和蘋果酸舒尼替尼膠囊外,小分子抗腫瘤靶向藥物還有蘇州特瑞藥業和正大天晴藥業集團的注射用硼替佐米,齊魯製藥的醋酸阿比特龍片。國內藥企的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物正逐漸向原研藥發起衝擊,市場持續洗牌。
  • 抗腫瘤新藥主流——靶向藥物發展現狀及未來市場預測
    1997年FDA批准了第一個靶向腫瘤藥物:利妥昔單抗,開啟了腫瘤治療的新時代;1997年至2005年間有少數靶向小分子和大分子單抗上市,靶向藥物正在快速發展中;2005至2017年間FDA批准的抗腫瘤藥物中,靶向藥物所佔比例逐年升高,2015年批准的14個抗腫瘤藥物中,靶向藥物達到12個,2016、2017年批准的全部都是靶向藥物。
  • Nature:詳解FDA批准的45款腫瘤靶向藥物(名稱、適應症、靶點、副...
    (本文轉載自生物探索) Nature Review近期發表文章,盤點了迄今為止所有獲FDA批准的抗腫瘤靶向藥,並詳細介紹了它們的名稱、適應症、靶點、一般副反應、嚴重副反應和價格&注意事項。
  • 中國晚期胃癌小分子靶向藥物研究取得突破
    原標題:中國晚期胃癌小分子靶向藥物研究取得突破  新華網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胡浩)據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網站13日消息,中國自主研製的用於治療晚期胃癌的小分子靶向藥物「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批准上市,這是中國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在腫瘤治療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 FDA批准的62個小分子激酶抑制劑清單
    在過去的30年裡,以激酶抑制劑為代表的靶向治療藥物在腫瘤等靶向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顯著提高了腫瘤患者的存活時間。 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FDA共計批准了62個激酶抑制劑藥物上市,集中在40多個激酶靶標,其中以EGFR(7個)、ABL(6個)、ALK(5個)、JAK(7)、VEGFR(6個)為靶標上市的藥物最多。
  • 盤點:2020年FDA共批准53款新藥上市 小分子藥物佔比超70% 成最大贏家
    2020年,FDA共批准53款新藥,批准新藥數量在近10年裡位居第二。  雖然,疫情對各家公司的藥物開發計劃產生較大影響,也對各國政府監管機構的日常運行造成了衝擊,但是FDA在2020年的藥品審批速度絲毫沒有放緩,小分子新藥更是以38個批准數,成為了「獲批新貴」。
  • 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增速超50%
    盤點國內上市的小分子靶向藥物據米內網數據顯示,中國公立醫療機構(中國城市公立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城市社區中心以及鄉鎮衛生院)終端抗腫瘤化藥已達到了765.15億元市場規模,同比上一年增長了13.23%。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步步提高,大健康意識和精準醫療需求日新月異。
  • 「原發性1型高草酸尿症」首款治療藥物獲FDA批准上市
    「原發性1型高草酸尿症」首款治療藥物獲FDA批准上市
  • 盤點:2018年美歐批准上市的13款抗體藥物
    Reichert兩位作者的總結,對2018全球抗體藥物研發情況做一簡單回顧,對2019年及未來的抗體藥物市場做一展望。  本文將著重回顧並盤點2018年美國及歐盟批准上市的13款抗體藥物。其中,十種產品為非腫瘤適應症藥物、一種用於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以及兩種腫瘤治療藥物。
  • ...腫瘤藥物!美國FDA批准第一三共新型CSF1R抑制劑Turalio,治療...
    2019年08月03日訊 /生物谷BIOON/ --日本藥企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靶向抗癌藥Turalio(pexidartinib膠囊劑)近日喜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用於存在嚴重的發病率或功能限制且不適合手術改善的症狀性腱鞘巨細胞瘤(TGCT)成人患者的治療。
  • 阿斯利康宣布中國首個第三代肺癌靶向藥物泰瑞沙Tagrisso獲批
    昨日,阿斯利康公司宣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已正式批准第三代肺癌靶向藥物泰瑞沙?2015年11月,奧希替尼獲FDA批准在美國首先上市,從臨床試驗到上市許可僅歷時兩年半,是阿斯利康史上研發速度最快的新藥項目。去年9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基於晚期肺癌患者的臨床急需及奧希替尼與現有治療相比明顯的治療優勢,將其列入優先審評名單,並予以加速批准。
  • 暗盤大漲超50%,亞盛醫藥今日上市,港交所迎來首個小分子藥物原研...
    在基於靶向蛋白結構的藥物設計與優化領域形成了多項核心技術,亞盛醫藥擁有四十多項國際發明專利,並已成功開發近10項原創小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所有在研項目均為新化合物結構的原創1.1類新藥。  C輪融資完成一個月後,亞盛醫藥正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請,他們帶著8個處於臨床開發階段的產品、28個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向公眾展示自己的成績單。  已擁有當下全球最全的細胞凋亡藥物管線  亞盛醫藥的核心布局是腫瘤創新藥物的研發,但與大多數扎堆腫瘤免疫檢查點的公司不同,他們主要聚焦在了細胞凋亡方向。
  • 2020年Trodelvy等9款抗癌新藥重磅上市!|基因突變|FDA|RET|抑制劑|...
    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份國外已上市、國內還沒上市的癌症藥物供大家參考一下:01、火遍癌友圈的LOXO-292震撼上市!所以大家做過多基因檢測的患者,可以先看看是否有這個RET基因突變或者融合,一旦這款藥物上市,大家就有新希望啦!比如這位患者,先前經過化療,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共15輪治療,後來基因檢測發現除KIF5B-RET融合外還出現RET V804L突變,接受Loxo-292治療8周後疾病出現迅速緩解,截至案例發表時已持續治療11個月仍在繼續接受治療。
  • FDA今日加速批准DMD創新療法
    轉自 | 即刻藥聞今天,美國FDA宣布,加速批准日本新藥株式會社(Nippon Shinyaku)子公司NS Pharma開發的Viltepso(viltolarsen)上市,用於治療特定杜氏肌營養不良(DMD)患者。這些患者確認攜帶可以用外顯子53跳躍治療的DMD基因突變。這是FDA批准的第二種針對攜帶該類突變患者的靶向治療藥物。
  • HER2陽性胃癌首個ADC藥物!阿斯利康/第一三共Enhertu獲美國FDA批准...
    2021年01月15日訊 /生物谷BIOON/ --阿斯利康(AstraZeneca)與第一三共製藥(Daiichi Sankyo)合作開發的HER2靶向抗體偶聯藥物(ADC)Enhertu(fam-trastuzumab deruxtecan,DS-8201)近日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一個新的適應症
  • 上市藥企密集砸重金研發腫瘤靶向藥物
    與此同時,國內的腫瘤靶向藥物研發近年來也取得突出進展,靶向新藥研發成為企業追逐熱點。考慮到研發成本、成功率和政策等因素,國內企業研發扎堆情況較為突出,EGFR、HER2等熱門靶點已有過熱苗頭。這是記者從日前閉幕的第三屆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上獲悉。  會上,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與零氪科技聯合發布了《中國肺癌藥物研發與醫療市場競爭態勢分析報告》。
  • FDA批准的寡核苷酸類藥物及在研反義寡核苷酸類藥物一覽
    截至2017年5月底,共有6類寡核苷酸類藥物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應用,其中屬於反義寡核苷酸的藥物有四種,同時有大量藥物處於不同階段的臨床研究中。反義核酸是指與靶基因信使RNA互補的一段單鏈DNA或RNA序列,通常由十幾到幾十個鹼基組成,通過化學合成的方式生產。對反義核酸進行某些特定而合適的化學修飾後,其通過一定方式進入細胞,能夠特異性地調控靶基因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