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詳解FDA批准的45款腫瘤靶向藥物(名稱、適應症、靶點、副...

2020-11-29 生物谷

(本文轉載自生物探索) Nature Review近期發表文章,盤點了迄今為止所有獲FDA批准的抗腫瘤靶向藥,並詳細介紹了它們的名稱、適應症、靶點、一般副反應、嚴重副反應和價格&注意事項。

所謂癌症分子靶向治療(Molecular targeted cancer therapy,TCT),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該位點可以是腫瘤細胞內部的一個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個基因片段),來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藥物進入體內會特異地選擇致癌位點來相結合發生作用,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又被通俗地稱為「生物飛彈」。

如今,分子靶向治療已經不再是一個新名詞,它主要包括抗體藥物和小分子激酶抑制劑。不同於傳統細胞毒性化療,分子靶向治療以腫瘤細胞的特性改變為作用靶點,在發揮更強的抗腫瘤活性的同時,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毒副作用。

隨著靶向治療的應用愈加普遍,一些在臨床上較為顯著的毒副作用、姑息治療(對於手術後復發、轉移或就診時不能切除的腫瘤病人為使腫瘤縮小、穩定,以爭取長期維持的化療)的判定以及臨終關懷管理問題紛至沓來。

由於患者和臨床醫生都樂於接受能夠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新型癌症預後療法,臨床醫生不僅需要了解採納何種靶向治療和及其臨床意義,還需要了解這些靶向療法的副作用、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治療成本,尤其是如何在恰當的時間給予臨終關懷的判定。

鑑於上述問題,Nature Reviews近期撰文為臨床醫生等相關專業人士提供了關於惡性疾病患者治療的總結和指導,生物探索編輯對此作了簡要翻譯。

FDA批准的26款激酶抑制劑

FDA批准的19款抗體藥物

綜上所述,在FDA批准的26款激酶抑制劑藥物中,其嚴重不良反應可分為肝臟毒性、結腸炎和胃腸道穿孔、瘻(身體內因發生病變而向外潰破所形成的管道,病灶裡的分泌物由此流出)形成、嚴重的動脈血栓事件、心肌梗死和中風、心臟衰竭、QT間期延長及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肺炎,具體對應的藥物見下表。

在FDA批准的19款抗體藥物中,其嚴重不良反應可分為血球減少和輸液反應、感染、胃腸道穿孔、傷口裂開/治療問題、增加出血的風險、神經系統毒性、由於病毒感染或導致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病、心臟衰竭、心跳呼吸驟停和/或突然死亡、肝毒性、嚴重的T細胞活化、皮膚毒性、嚴重的過敏反應、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胚胎/胎兒死亡和出生缺陷,具體對應的藥物見下表。

激酶抑制劑和抗體藥物療法的出現為惡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一個重要革命。雖然一些患者在疾病早期使用上述藥物具有顯著的益處,有些患者甚至優於常規化療,如使用erlotinib(埃羅替尼)及crizotinib(克唑替尼)的患者。即使是設計出設計專門針對惡性腫瘤細胞且與正常細胞具有相似的分子靶標,也不排除會有一些潛在的副作用。

儘管科學家都希望將的藥物毒性降低到最低,這些新藥的使用規範和不良意識還需要依賴於臨床醫生的用藥意識和風險意識,並始終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尤其是當患者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如何恰當地給患者使用激酶抑制劑等靶向藥物。

Nature Reviews客觀地對FDA批准的45款靶向藥物療法進行評價,而不是一味地像其他媒體一樣吹捧其治療效果,這對於患者和醫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正確理解並妥善解決任何藥物可能產生的不良效果、相關毒性,才能讓患者免於接受昂貴而或無意義的治療,也是間接地保護醫療保健系統的平衡。(生物谷Bioon.com)

相關會議推薦


2017」腫瘤免疫+」研討會

會議時間:2017.3.10 -3.11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7tumor/

相關焦點

  • FDA共批准45個小分子靶向藥物,僅有13個在國內上市
    實體腫瘤的信號通路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一般同時擁有多個通道,單靶點的阻斷可促使腫瘤細胞啟用替代信號途徑以獲得拮抗能力,因此,多靶點治療研究也成為了抗腫瘤藥研發的新方向。比如索拉非尼,可以用於治療肝癌、腎癌和甲狀腺癌。自從2001年諾華開發的第一個替尼類藥物伊馬替尼上市以來,抗腫瘤分子靶向藥物就一直成為研究熱點。本文一共統計了45個小分子靶向藥物。
  • 一年3款ADC藥物獲批,「生物飛彈」研發迎高潮,已覆蓋四大癌種!
    在靶點選擇方面,ADC靶向的靶點需要在腫瘤中廣泛並且高度表達,然而在健康組織中表達水平很低或無表達,並且能夠與抗體以高親和力結合。構成ADC的抗體除了能夠與腫瘤表面的抗原以高親和力結合以外,還需要具有較長的半衰期,並且能夠被腫瘤細胞通過內吞作用導入細胞內部。
  • 上市藥企密集砸重金研發腫瘤靶向藥物
    與此同時,國內的腫瘤靶向藥物研發近年來也取得突出進展,靶向新藥研發成為企業追逐熱點。考慮到研發成本、成功率和政策等因素,國內企業研發扎堆情況較為突出,EGFR、HER2等熱門靶點已有過熱苗頭。這是記者從日前閉幕的第三屆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上獲悉。  會上,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與零氪科技聯合發布了《中國肺癌藥物研發與醫療市場競爭態勢分析報告》。
  • 重磅| 全球首個EZH2抑制劑獲FDA批准上市!
    EZH2靶點是近年表觀遺傳抗腫瘤領域研究的熱門靶點,作為專注於該領域研究的Epizyme公司,憑藉Tazemetostat在罕見性上皮樣肉瘤上的臨床突破,享受了加速批准和優先審評的快速通道,率先獲得了EZH2新型靶點藥物的上市。
  • 99個可溶性配體靶點及291款相關藥物梳理
    配體靶向藥物及配體靶點的總體情況自1998年FDA批准了靶向TNF-α的英夫利昔單抗(infliximab)和依那西普(etanercept)以來,配體靶向藥物獲批數量逐年增多,其中半數新分子實體(NMEs)在最近6年內獲批,特別是2018年與2019年,分別有6款和5款順利上市。
  • 2020年Trodelvy等9款抗癌新藥重磅上市!|基因突變|FDA|RET|抑制劑|...
    由此數據可以看出,LOXO-292療效顯著優於目前已獲批的多靶點RET靶向藥(如卡博替尼,凡德他尼等),與在研的RET靶向藥BLU-667(Pralsetinib)相比療效也不相伯仲,或將成為RET陽性患者的一線推薦方案。作用靶點:Selpercatinib是一種高度選擇性和有效的口服研究藥物,可用於治療RET激酶異常突變的癌症患者。
  • 衛健委:抗腫瘤靶向藥物突出基因靶點檢測,需用合規伴隨診斷
    抗腫瘤藥物的應用涉及臨床多個學科,合理應用抗腫瘤藥物是提高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合理利用衛生資源的關鍵。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需考慮藥物可及性、患者治療意願和疾病預後等三大要素。文件中明確規定:1.醫師應當根據組織或細胞學病理診斷結果,或特殊分子病理診斷結果,合理選用抗腫瘤藥物。
  • 腫瘤藥物HDACs靶點研發的「機會與挑戰「
    2019年9月06日,「醫耘沙龍」第三期於下午2點正式開始,本次沙龍邀請了華醫資本創始合伙人曹鋒博士,億騰景昂高級副總裁Jason Tsai博士,徐諾藥業首席科學家餘聶芳博士,優銳生物CEO倪健博士等對腫瘤藥物HDACs靶點進行了深度討論,數十位科學家和投資人對HDACs靶點的藥物開發現狀,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深度分析和探討。
  • 全球腫瘤十大熱門靶向藥物和療法
    由於CAR-T療法的高靈敏度,和傳統抗體藥物相比,靶向/脫靶毒性會導致更為嚴重的毒副作用,因此,CAR-T治療的靶點需要尋找更為嚴格的腫瘤特異性抗原作為靶點,如CD19、CD20、HER2、BCMA、EGFR等。
  • HER2陽性乳腺癌藥物Tucatinib獲FDA批准上市
    以往的研究證實,Tucatinib不論是作為單一療法還是與化療或其他HER2靶向藥物聯用,均具有較為優秀的抗癌活性。除了獲得突破性療法資格,該藥物還曾獲得快速通道資格、孤兒藥資格,進展一致被業界看好。二.關於"Orbis計劃"FDA指出,此次Tukysa(tucatinib)的上市批准,是"Orbis計劃"框架下首次批准新分子實體(NME)。"Orbis計劃"是2019年9月由FDA腫瘤卓越中心領銜發起的針對腫瘤產品的國際共同提交和審批協作框架。
  • 婦科腫瘤靶向藥物治療的現狀
    片中提到的伊馬替尼Imatinib(格列衛,Glivec),是針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及胃腸道間質瘤的分子靶向藥物。靶向治療,顧名思義就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明確的致癌位點設計的治療藥物,藥物進入體內後特異性選擇致癌位點或針對特定的病變部位,在目標部位蓄積或釋放有效成分,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在提高藥效的同時抑制毒副作用,並減少對正常組織、細胞的傷害。
  • 首創Globo H靶點新藥!臺灣浩鼎抗體藥物偶聯物OBI-999獲美國FDA...
    在美國,罕見病是指患病人群少於20萬的疾病類型,罕見病藥物研發方面的激勵措施包括各種臨床開發激勵措施,如臨床試驗費用相關的稅收抵免、FDA用戶費減免、臨床試驗設計中FDA的協助,以及藥物上市後針對所批准適應症為期7年的市場獨佔期。
  • 目前熱門藥物靶點有哪些?研發趨勢是什麼?
    藥物靶點是指藥物在人體內的作用結合位點,現代新藥研究與開發的關鍵首先是尋找、確定靶點,選擇確定新穎的有效藥靶是新藥開發的首要任務。以下是對目前部分比較熱門的靶點以及在我國上市的相關藥物進行的簡單梳理。EGFR抑制劑或抗體藥物是腫瘤靶向治療領域的熱點。第一代EGFR抑制劑 吉非替尼:由阿斯利康(AZ)原研,2005年在我國獲批上市。
  • 全新靶點多發性骨髓瘤新藥XPOVIO™(selinexor)獲FDA批准上市
    FDA的加速審批為復發難治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提供了一款與現有臨床藥物完全不同機制的創新藥。她同時表示,「研發一個如 XPOVIOTM一樣具有全新作用機制的創新藥物,並能順利獲得FDA的批准,需要許多人的努力與奉獻,其中包括參與我們臨床試驗的患者、家屬、護理人員以及醫生。我們非常感謝大家對這一重要裡程碑的貢獻,也非常期待在致力於提高腫瘤患者生存質量的努力中,未來取得更大的突破。」
  • 默沙東Keytruda(可瑞達)獲美國FDA批准,治療默克爾...
    2018年12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腫瘤免疫治療巨頭默沙東(Merck & Co)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PD-1腫瘤免疫療法Keytruda(中文商品名: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民間俗稱K藥),用於復發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默克爾細胞癌
  • 首個CD123靶向療法!美國FDA批准Elzonris治療母細胞性漿細胞樣樹突...
    2018年12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Stemline Therapeutics是一家專注於開發和商業化新型腫瘤治療藥物的生物製藥公司。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批准,使Elzonris成為首個獲批治療BPDCN的藥物,同時也是首個獲得批准的CD123靶向藥物。Stemline公司已計劃在2019年初將Elzonris推向市場。Elzonris的獲批,是基於在初治和經治BPDCN患者中開展的一項多中心、多隊列、開放標籤、單臂研究(STML-401-0114;NCT02113982)的數據。
  • 創新靶向藥RET抑制劑擴展適應症獲批 用於治療甲狀腺癌
    近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了創新靶向藥RET抑制劑普拉替尼(pralsetinib)的擴展適應症,用於治療攜帶RET變異的甲狀腺癌患者。這是腫瘤治療向精準醫學邁進的又一重要裡程碑。
  • 抗腫瘤藥物現狀及其趨勢
    靶向治療藥物的研究從1990年便開始了,最早的此類藥物在1997年就通過了美國FDA的批准上市。免疫療法提出時間很早,以輔助性治療為主,20世紀90年代末此類療法藥物的研發成為熱點。傳統化療藥物可分為烷化劑類、抗代謝類、抗癌抗生素類、植物類、激素類及鉑類藥物。它們大多數藥物都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作用於腫瘤細胞的DNA合成及複製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
  • 信達生物3款抗腫瘤新藥獲批臨床 靶點涉及CTLA-4、GITR和PD-1
    截圖來源:CDE官網1、藥品名稱:IBI310作用機制/靶點:抗CTLA-4單克隆抗體IBI310是一款由信達生物自主研發的重組全人源抗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CTLA-4)單克隆抗體。該產品通過靶向CTLA-4來上調人體效應性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和弱化調節性T細胞(Tregs細胞)介導的免疫抑制活性,進而抑制癌細胞的免疫逃逸,提高機體免疫應答。此次該產品在CDE獲得2項臨床試驗默示許可,適應症為晚期宮頸癌和晚期肝細胞癌。
  • 近二十年印象最深刻的14個抗腫瘤藥物
    由於CAR-T療法的高靈敏度,和傳統抗體藥物相比,其靶向/脫靶毒性會導致更為嚴重的毒副作用,因此,CAR-T治療的靶點需要尋找更為嚴格的腫瘤特異性抗原作為靶點。這個靶點最好在所有腫瘤細胞表面表達,但是至少不在重要的正常細胞中表達。CD19因為在大多白血病和淋巴瘤的腫瘤細胞表面表達而成為一個有潛力的靶點。靶向CD19的CAR在治療B細胞癌變導致的血癌方面已經表現出良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