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增強CT」診斷腎癌準確率高

2021-01-13 人民網

  ◆B超檢查是腎臟腫瘤篩查及初步檢查的主要手段,可籠統反映出腫瘤的一些特點

  ◆增強CT能準確反映出腎腫瘤的位置、形態、大小、血供及有無淋巴結轉移等信息

  

  腎癌分為遺傳性腎癌和散發性腎癌,臨床上90%以上為後者,以單側腎臟單個腫瘤發病為主。散發性腎癌的具體病因尚不清楚,但吸菸、接觸二甲胺等化學物質因素,被認為是發生腎癌的危險因素。一旦腎臟出了問題,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本身強大的代償能力,患者往往不會立即表現出明顯不適,因而也就疏於診治。

  兩年前,48歲的王先生到門診就診,述說自己體檢時竟被告知右腎長了一個直徑2釐米的腫瘤,而他自己沒有覺得任何不舒服。剛開始他並不相信這個結果,後來進一步的CT檢查證實了腎癌的存在。他聽取醫生的建議,隨後住院接受了手術治療,術後病理提示腎腫瘤為最常見的腎透明細胞癌。因發現較早,腫瘤尚未擴散,手術只切除腫物而保留了健康的部分腎臟。術後恢復很快,不久就重返工作崗位。做完手術兩年來,他都定期到門診複查腎臟B超等檢查,結果顯示他的身體狀況很好,腫瘤也沒有復發的跡象。

  腎癌一旦拖延至晚期,手術治療的療效就會大打折扣。有很多患者,等到腫瘤變大,出現不明原因的低燒、高血壓、血尿、腰痛等明顯症狀時,腫瘤已多為晚期,喪失了最佳手術治療的時機。即便可以手術,手術範圍也會相應變大,甚至切除整個腎臟。一旦腎癌廣泛轉移,患者生命時限往往已被癌細胞蠶食殆盡。

  腎癌的發現途徑可以分兩類:一類是出現了血尿、腹部包塊、腰痛等症狀,去醫院檢查發現的;另一類是沒有任何症狀,通過常規體檢發現的。如果懷疑得了腎癌,如何進一步檢查?目前,腎癌的臨床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各種影像學檢查可以幫助醫生了解腎腫瘤的良惡性、發展程度(分期),同時還能為選擇治療方案提供參考依據。

  B超檢查是腎臟腫瘤篩查及初步檢查的主要手段,可籠統地反映出腫瘤的一些特點,如大小、位置等。增強CT是診斷腎癌最常用的影像學檢查,它是在普通CT的基礎上通過往血管內打藥(對比劑),以便更好地勾勒出腎癌的輪廓,相比普通CT,其對腎臟腫塊的檢出率近100%,腫瘤診斷正確率達95%以上。高質量的增強CT能準確反映出腎腫瘤的位置、形態、大小、血供及有無淋巴結轉移等信息。胸片也是常用檢查項目,因為它可以發現是否有肺部轉移及其他胸部病變,是臨床分期的主要依據之一。針對某些患者,醫生還會綜合分析後選做腹部平片、核素腎圖、核磁、PET—CT等檢查。

  外科手術是目前治療局限性腎癌的主要手段,隨著腔鏡技術的日趨成熟,腹腔鏡保留腎單位的腎部分切除術,成為治療散發性腎癌的主要術式。跟傳統的開放手術相比,療效一樣,但是創傷更小。

  對於不適合或不能耐受外科手術的患者,口服靶向藥物治療是一種可選擇的方式。靶向藥是攜帶藥物的「飛彈」,可以對腫瘤進行準確定位,然後實施精確打擊。介入栓塞、射頻消融、冷凍消融、放射治療、免疫治療等方法,也在臨床不斷嘗試和運用。化療對腎癌效果較差,目前臨床已較少應用。

  (作者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

  《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28日 19 版)

相關焦點

  • 增強CT檢查胸部能看到肋骨腫瘤嗎?顯示效果好嗎?
    增強ct檢查胸部可以看到肋骨腫瘤嗎?增強CT檢查胸部可以看到肋骨腫瘤。骨腫瘤是指發生在人體骨骼或其附屬組織的腫瘤,一般臨床上分為良性骨腫瘤和惡性骨腫瘤兩種。增強CT可以比較充分的顯示肋骨病變的解剖位置、範圍及鄰近結構的關係,對骨皮質、髓腔、骨松質等部位的侵蝕破壞可清晰顯現。對皮質破壞形成缺損低密度像,向髓腔內侵入形成較高密度,突破皮質形成瘤性軟組織腫塊等表現,均可以達到較好的顯示效果。
  • ct.DNA甲基化腫瘤風險指數和免疫能力檢測
    ct.DNA甲基化通過國際癌症和腫瘤基因圖譜(Cancer Genome Atlas,TCGA)資料庫分析,針對 485,000 個腫瘤甲基化位點,已篩選設計併合成能對22 種不同腫瘤進行特異識別的 3000餘個生物探針,腫瘤風險預測準確率超過85% 。
  • 5G時代 5秒診斷CT準確率90%
    中新網·湖北5G時代 5秒診斷CT準確率90%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0日 10:23 來源:湖北日報今日熱點:提升解析速度強化網絡安全 國家L根鏡像伺服器在漢開創建「智慧教育示範區」天津新增4例本土確診病例 感染者行動軌跡公布中國科學家聯合德意同行開發出一種專用量子計算機多國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中國之外傳播早於武漢出現疫情波音737 Max被批准復航 這家美國航空公司將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肖麗瓊0.1秒,診斷一張數字拍片
  • 肺病科孫雪松:CT提示肺部高密度結節是什麼意思
    需要不斷的定期複查ct,觀察其變化的大小。如果迅速增大或者長到一定的程度,可以通過增強ct判斷其良惡性。  孫雪松主任介紹:炎性假瘤、肺部腫瘤、錯構瘤、炎性結節等都會導致肺部結節性的高密度影。由於疾病不同,症狀也不一樣。一般炎性結節,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需要進行ct檢查,必要時要做氣管鏡檢查。如果是腫瘤,需要及時進行幹預,進行手術切除。
  • 吳恩達團隊最新醫學影像成果:肺炎診斷準確率創新高
    雷鋒網了解到,此前,吳恩達團隊研發出一種深度學習算法,可以診斷14種類型的心律失常。近日,該團隊又出新成果,他們提出了一種名為 CheXNet 的新技術。研究人員表示:新技術已經在識別胸透照片中肺炎等疾病上的準確率上超越了人類專業醫師。研究人員開發的這種全新算法,能夠從胸透照片裡檢測肺炎,且水平超越專業放射科醫生。
  • 動不動就做CT真的好嗎?對身體有沒有傷害?聽聽醫生怎麼說
    去醫院看病,醫生了解完你的情況就會開出相應的檢查單,做完檢查才會進行診斷最後下結論開藥。所以一些老年人感覺自己的身體不舒服就想著去做個全身ct呀或者核磁共振,感覺這樣自己才能夠放心,才覺得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這樣就導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檢查的人出現,自己要求醫生幫他開檢查單的情況,而有的人覺得任何有放射性的檢查都不想做,對身體有損害,年輕人就很抗拒做這些檢查,有時候還會跟醫生發生爭執。
  • 低劑量CT、高分辨CT、肺結節分析CT、增強CT和PETCT,如何選擇?
    以前,肺部的影像學檢查都是做胸部X線檢查,俗稱拍胸片,X線檢查存在盲區,肺部病灶的漏診率比較高,這個對肺結節檢查基本沒有什麼作用了,不推薦胸片來檢查肺結節。普通CT平掃一般去醫院看病,如果醫生考慮肺部有病變,會給病人做一個普通CT平掃,也可以發現肺結節,輻射劑量要比低劑量CT高,一般不推薦為體檢使用。
  • 【前沿技術】增強MR減影靜脈成像在髂靜脈狹窄病變診斷的價值
    2 種成像方法比較:MRsV-MIP 的診斷敏感性、特異性均高於TOF-MIP,分別為100% vs 92.3%、100%vs75%,在兩者診斷髂靜脈狹窄準確率比較中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χ2 =4.827 2,P =0.028 0)。結論 MRsV 在診斷和評估髂靜脈狹窄方面優於TOF,並且在髂靜脈狹窄鑑別診斷方面有較大潛力。
  • 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 檢查需要注意這些
    那麼,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做ct能檢查出什麼?ct掃描有危害嗎?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了解一下吧。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任何檢查方式都有其適應範圍,沒有什麼檢查手段是萬能的。CT檢測對於血流方面是不錯,增強掃描可以提高解析度,檢查出疾病的機會提高。但是CT是射線檢測原理,需要權衡後開展。肺部檢查手段多,需要針對性的開展。
  • 做防癌體檢,超聲、核磁、CT、PET-CT,哪種準確率最高?一文讀懂
    2.價格差異如果按照價格從低到高排序,應該是超聲、CT、核磁、PET-CT,所以超聲檢查一般作為癌症的初篩檢查。防癌體檢哪種檢查方法準確率最高?超聲檢查具有價格便宜、對人體無輻射等優點,常作為內臟組織腫瘤的初篩方法,但由於其不能清晰顯示病灶或器官的整體空間結構,且其準確性受檢查人員技術水平和經驗影響較大,因此檢查的準確率不高,容易導致漏診與誤診。
  • 首建肺結節3D CT醫學影像診斷金標註資料庫
    PereDoc科技CTO舉例說,「比如,在採用含有病理標註的樣本進行診斷訓練時,需要高質量經過標註的數據來對神經網絡進行訓練,在有醫學專家進行監督的學習下,不斷對參數進行調整,開發出高準確率低假陽性的智能診斷算法,通過多次訓練持續優化,我們就得到了專家級的肺結節多模態智能醫學影像診斷神經網絡。
  • Cancer Cell:劉江等揭示腎癌發病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基因組學與信息重點實驗室劉江課題組與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在腎癌發病機制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在低氧的生理條件下,核蛋白SPOP(speckle-type POZ protein) 的過表達和錯誤定位是引發腎癌產生的核心因素。
  • 科學網—提升精神疾病磁共振影像診斷準確率
    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創新中心等
  • 什麼是PET-CT檢查?在診斷腫瘤時,會被誤診嗎?
    特別是在診斷診療方面,它的準確率高達96%以上。由於在目前各種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逐漸增加,讓很多患者由外擔心,而這項檢查能通過標記病變部位,從而在圖像中顯現出來。讓醫生通過這項檢查可以對腫瘤進行性質分析以及幫助醫生來預估治療後的效果。PET-CT檢查不會被誤診嗎?可能有些人會比較疑惑這項檢查,在診斷腫瘤方面能達到96%以上的準確率,那不會出現誤診嗎?
  • 研究發現腎癌相關重要缺陷基因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月19日報導,英國科學家發現了一個與三分之一以上腎癌相關的缺陷基因,該項發現被譽為腎癌研究20年來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將幫助研究人員了解腎癌的發展機理
  • 蛋白質晶片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應用
    Oystein等[4]學者通過使用蛋白質晶片技術檢測3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以及30例健康志願者的血清標本,從這些標準中檢測出近百個抗原,其活性在原發性肝癌患者中反應明顯增強。Lin等[5]學者會用高密度更高的蛋白質晶片檢測了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腹水以及健康志願者的腹水,發現兩個組別中有16個蛋白質表達出現差異。
  • 一起來吃香蕉,預防腎癌!
    近年來,腎癌在我國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是我國男性最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的醫學還不清楚腎癌的具體病因,但能夠確定與之相關的發病因素有遺傳、吸菸、肥胖、高血壓等。
  • 做一次CT,對一般人的傷害有多大?終於有人肯說實話了
    相信很多人對於ct檢查都有聽說過吧,可能有些人雖然聽說過,卻不怎麼了解,只知道ct對人體的傷害是很大的。也因此有很多人在聽到需要做ct的時候就直接拒絕,生怕她對身體有什麼傷害。但其實,如果需要做ct檢查,就要進行,而且ct檢查雖然有危害,但是有些卻不是傷害特別明顯的。
  • petct能檢查哪些癌症 這4種人群要做PET-CT檢查
    能發現早期癌症的PET/CT是目前診斷癌症的一個有效的方式,那麼PET/CT到底能檢查出哪些疾病。哪些人要做這種檢查呢?做這種petct檢查之前患者需要注意些什麼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pet-ct能檢查出哪些疾病與傳統的影像學檢查相比,petc具有靈敏度高、解析度好、圖像清晰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