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 打造靶向治療新時代

2021-01-14 今報網

  隨著近年來的醫學水平逐步提升,以靶向治療為代表的精準治療手段得到更多的運用。拿肺癌來說,在全世界範圍內,肺癌仍是發病率第一的惡性腫瘤,肺癌有兩個主要的亞型,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為例,2015年,針對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手段僅有針對EGFR、ALK等基因突變的,為數不多的靶向藥物。近年來,非小細胞肺癌驅動基因突變分子層面的理解取得了重要突破,分子亞型除了常見的EGFR、ALK、KRAS等驅動突變外,一系列全新靶點如罕見突變RET、ROS1、Her2、NTRK、BRAF等也逐漸被發現。

  過去肺癌患者們僅需進行2-3個單項的基因檢測,如今也要拓展到數十項才能輔助醫生做出全面的治療方案了。

  針對這些基因突變類型,多個新型靶向藥物研發成功,讓不同亞型的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有了完全不同的治療方法。例如針對RET突變的Blu-667(普拉替尼),針對NTRK融合突變的拉羅替尼等等。

  眾多新型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藥物的出現,讓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真正看到了病情長期控制的希望。然而在實際的治療中,中國大陸的患者們往往不得不面對一種尷尬情況:中國新藥上市的時間相較於歐美地區有所滯後。這是由於中國特殊的藥物審批制度造成的,雖然近幾年我們對於抗癌新藥的審批速度已經有了較大的改善,但仍未徹底解決抗癌新藥中外時間差的問題。

  抗癌新藥就在眼前,卻因為它在中國尚未上市而不可使用,這是近十年來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的「老大難」問題。

  一、「救命」的抗癌新藥落地中國,博鰲超級醫院為進口藥物打開中國通道!

  最近,一條關於抗癌新藥在中國「落地」的新聞,打破了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的難題:2020年9月30日,用於治療RET融合陽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年患者的全球創新產品普拉替尼(英文名Pralsetinib,臨床試驗代號Blu-667)正式引入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博鰲超級醫院。這是該藥物在美國之外僅有的落地市場,9月初剛剛獲得美國FDA批准,普拉替尼也成為樂城頭一個當月同步落地的全球新藥。

  普拉替尼在中國的落地是博鰲超級醫院引進未上市進口藥物的縮影。2019年,《關於支持建設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實施方案》發布,按照《實施方案》的相關內容,先行區可以開展真實世界臨床數據應用研究及申請新藥使用。

  可以救命的重磅藥物,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真正惠及到中國患者。

  二、肺癌患者重磅靶向藥物普拉替尼,在晚期RET融合肺癌患者客觀緩解率達65%,持續緩解時間未達到(95%CI:11.3 個月至未達到)。

  本次在博鰲超級醫院落地的靶向藥物普拉替尼,對我國RET融合肺癌的患者而言可謂「救命」的良藥。

  目前,我國RET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正陷於尷尬境地。一方面RET基因融合突變於2012年頭一次在肺癌中被發現, 8年的研發時間,大多數創新藥物還在路上,意味著我們還沒有太好的藥物可以有效抑制它;

  另一方面,雖然RET基因融合作為罕見突變,但現存RET的患者正以每年超過10,000例的速度在增長。既往也有醫生及患者嘗試通過多靶點的激酶抑制劑用於治療,但療效差強人意,患者生存期無法明顯提升,還要承受較大的藥物毒副作用。

  普拉替尼是中國頭一個落戶博鰲樂城的靶向致癌性RET變異(融合或突變)的精準治療藥物,它對RET具有高選擇性及強效的抑制作用。作為一款RET抑制劑新藥,它的出現或將改變這種尷尬的局面。對於RET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而言,普拉替尼大幅度提高了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的有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普拉替尼先後於今年9月4日獲美國FDA批准上市,9月7日獲中國藥品監督局批准上市申請,並納入優先評審資格。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普拉替尼正式更新的數據表現。

  普拉替尼進行的臨床試驗名為ARROW,它是一項多中心、非隨機、開放標籤、多隊列的臨床試驗。在2020年5月29日ASCO大會上公布的 I / II 期ARRO(NCT03037385)臨床試驗的更新數據中,顯示了普拉替尼在RET融合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中的優異療效。

  研究納入116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的患者,其中26例為初治。臨床結果顯示:在所有RET突變的非小細胞人群中,總客觀緩解率(ORR)為65%,疾病控制率(DCR)為93%;其中,經過化療初治後入組的RET突變非小細胞肺癌80例,客觀緩解率(ORR)為61%,疾病控制率(DCR)為95%;初治入組的RET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26例,客觀緩解率(ORR)為73%,疾病控制率(DCR)為88%;無論是初治或經治,普拉替尼都有不錯的療效。

  另外在安全性方面,普拉替尼的安全表現同樣令人滿意,常見不良反應為1-2級,嚴重不良反應事件發生率低,停藥率為4%。

  現在,隨著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的不斷研究,醫生們可以更精準地選擇具有更好結果和更好耐受性的療法,對患者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越來越多肺癌患者將在科學指導和精準醫療指導下,延長生存期,為更多的患者帶來曙光。

  參考文獻:

  1. Herbst RS, et al. Nature. 2018;553(7689):446-454.

  2. 2020 ASCO ARROW NSCLC Poster

  3. Drilon A, et al. Nat Rev Clin Oncol. 2018;15(3):151-167

  4. Russo A, et al. Curr Oncol Rep. 2020 Apr 16;22(5):48.

  5. www.fda.gov

相關焦點

  • 出國看病科普: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
    出國看病科普: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市場信息網   2020-12-02 16:46:55   來源:    評論:   面對癌症等重疾,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選擇出國看病,尋求更好的治療。下面詳細講解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是一種針對促進腫瘤生長和存活的特定基因、蛋白質或組織環境的治療方法。這種治療方式可以阻止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限制對健康細胞的損害。  針對ROS1基因變化的藥物。ROS1基因的罕見突變會導致細胞生長和分化(細胞從一種類型變為另一種類型的過程)出現問題。
  • 靶向還是免疫?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在上個世界,全球肺癌治療上主要是化療,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化療藥物開始用於肺癌治療;九十年代時出現了第三代化療藥物,含鉑雙藥化療地位逐漸確立;在經歷了多年的放化療時代後,2005年中國的肺癌治療正式進入精準靶向治療時代,隨後的十多年內多款肺癌靶向藥物也相繼問世;2018,中國又上市了首個肺癌免疫療法藥物,給廣大肺癌患者又帶來了更多的治療選擇。
  • 肺癌治療選擇,靶向還是免疫?
    在經歷了多年的放化療時代後,2005年中國的肺癌治療正式進入精準靶向治療元年,隨後的十數年裡多款肺癌靶向藥物相繼上市給患者提供了多種選擇,2018年又上市了首個肺癌免疫療法藥物。2005年,世界首個肺癌口服靶向藥易瑞沙(吉非替尼)在中國上市,肺癌治療在中國進入靶向時代,此後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等一代肺癌靶向藥物紛紛上市。2015年,《中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敏感性突變和間變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陽性非小細胞肺癌診斷治療指南(2015版)》發布,標誌著中國逐步建立起肺癌精準治療的指導規範。
  • [專家解析]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聯合治療
    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
  • 非小細胞肺癌,MET陽性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
    2020ASCO系列小細胞肺癌,免疫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非小細胞肺癌,MET陽性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最新進展匯總全文概要1.
  • 肺癌靶向治療前瞻
    現在看起來,要實現肺癌的靶向治療要比預期更加困難。聖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醫學腫瘤學家Ramaswamy Govindan仍然清晰地記得他使用吉非替尼治療的第一例肺癌患者。那是在新千年的第一年,而非小細胞肺癌(NSCLC) 患者的前景仍非常嚴峻:診斷後一年生存率僅不足40%。
  • RET、20ins、BRAF、KRAS開啟肺癌靶向治療新時代!
    作為一年一度的全國肺癌盛會,靶向治療依然是大會的重頭戲。除了常見的ALK/EGFR靶點,本次會議的「Beyond ALK/EGFR 」專題,詳細介紹了一些小靶點、難治靶點的最新進展,為肺癌的靶向治療帶來更廣闊的視野。
  • 非小細胞肺癌的四代EGFR-TKI靶向藥
    EGFR-TKI靶向作用機制二、非小細胞肺癌的著名靶點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已經進入了「個體化」治療階段,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小的靶向藥物正在逐漸取代傳統化療藥物成為一線藥物。現在肺癌患者或多或少都會做基因檢測,來看看是否有適用的靶向藥。
  • 靶向治療是什麼意思?所有肺癌患者都可以進行靶向治療嗎
    在臨床肺癌常見的治療手段是手術、放療和化療。可是隨著醫學的進步,有人說肺癌靶向治療可以多活20年,到底什麼是靶向治療,是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可以進行靶向治療?靶向治療,可以理解為帶有目標識別能力的飛彈,會追著既定目標轟炸。
  •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物治療相關基因檢測的規範建議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率在亞洲人群晚期肺腺癌患者中的發生率高達50% ,然而,研究表明除EGFR 外,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和ROS1 融合基因也分別各自代表了一類具有特定臨床與病理特徵的NSCLC 分子亞群,從而為肺癌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分子靶點。而c-MET、RET 和BRAF 在NSCLC 中的基因改變以及相應的靶向藥物的治療效果等也正在開展積極的研究和評估當中
  • 從1970至2021,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如何升級換代?
    作者:肺癌康復圈2020年中國肺癌新發病例數82萬[1],是中國癌症發病數最高的頭號殺手。面對這樣的對手,患者是否就只能束手就擒呢?在50年前,或許大部分人都會這麼想。那是一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幾乎都活不過半年的年代。
  •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賽道分析
    早在11月9日根據國家藥監局的公示,貝達藥業自主研發的ALK抑制劑鹽酸恩沙替尼膠囊(貝美納)正式在中國獲批上市,適應症為用於此前接受過克唑替尼治療後進展的或者對克唑替尼不耐受的ALK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非小細胞癌)患者,即二線治療。
  • 腫瘤藥物資訊:非小細胞肺癌的一二三四代EGFR-TKI靶向藥
    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位的癌種,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與生命。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SCLC)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中約80%為NSCLC。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可以通過手術治療,但由於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多數患者初診時已是中晚期,只能以藥物治療為主。
  • 非小細胞肺癌11種罕見致癌驅動基因靶向治療的最新進展
    文章來源:基因Talks近十年來,隨著精準醫療的快速發展,非小細胞肺癌(NSCLC)發現了許多致癌驅動基因,並在晚期NSCLC患者的診斷和治療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EGFR和ALK突變的靶向治療已經成為臨床的標準治療方法,針對其他不太常見的致癌驅動基因的新療法,其臨床試驗結果卻喜憂參半。
  • 新靶點,新藥物,新策略!2020肺癌靶向治療最新進展盤點
    肺癌精準治療時代-靶向藥悉數登場靶向治療使驅動基因型肺癌逐漸成為臨床可控的疾病,相比化療時代,提升了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時間,使晚期轉移性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提升至23〜27個月,5年生存率可達14.6%。
  • 肺癌專題報告之靶向治療篇
    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常見的惡性腫瘤為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等,前10位發病約佔全部惡性腫瘤新發病例的76.70%。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等是主要的腫瘤死因,前10位死亡約佔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病例的83.00%。
  • 全面解析肺癌靶向治療藥物群像
    肺癌的發病率無論是海外還是中國,肺癌都是發病率最高的癌症,肺癌治療藥物也是各大藥企的研發重點。根據WHO統計,2018年全球預計有1810萬腫瘤新發患者,其中肺癌約209.4萬,佔比11.6%。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統計,2015年中國新發肺癌患者73.3萬,且以2%-3%的年增長率增加,其中85%是非小細胞肺癌,其中EGFR基因突變比例為28.20%,KRAS突變比例為6.00%,ALK為5.60%,ROS1為1.90%。以此類推,2019年ALK抑制劑的目標人群約5萬人。
  • 70%非小細胞肺癌將有靶向藥可用,這10個靶向藥你一定要記住!
    其實這兩類致病基因患者加起來只有全部非小細胞肺癌的20%多一點,如果它們是陰性的,我們還有別的靶向藥可用嗎?或者說,除了這兩個常見的腫瘤驅動基因靶向藥,還有哪些新出現的藥物值得關注?小覓蜂這就幫你盤點一下。
  • 關小倩:EGFR-TKI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核心提示:肺癌可以大致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兩種類型,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佔全部肺癌的85%。僅有一小部分的NSCLC患者可以通過積極的治療得以治癒。約75%的患者在就診時已是局部晚期或有遠處轉移,如果不治療,其中位生存時間只有4~5個月,1年生存率不到10%。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關小倩表示,如何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是處在醫療界的一個難題。
  • 得益於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晚期肺癌5年生存期不再奢談
    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肺鱗癌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比例呈下降趨勢但仍然佔非小細胞肺癌的25%-30%,每年新發晚期肺鱗癌仍然高達20餘萬人,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負擔。腫瘤的治療已經進入精準治療時代,對於驅動基因陽性的肺腺癌,靶向治療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但肺鱗癌一直沒有找到明確的驅動基因,肺鱗癌患者的治療仍然停滯於化療時代,以吉西他濱或紫杉醇等細胞毒類藥物聯合鉑類的雙藥化療方案為主,有效率較低,僅有30%左右,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僅4-5個月,中位總生存時間僅1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