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的醫學水平逐步提升,以靶向治療為代表的精準治療手段得到更多的運用。拿肺癌來說,在全世界範圍內,肺癌仍是發病率第一的惡性腫瘤,肺癌有兩個主要的亞型,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為例,2015年,針對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手段僅有針對EGFR、ALK等基因突變的,為數不多的靶向藥物。近年來,非小細胞肺癌驅動基因突變分子層面的理解取得了重要突破,分子亞型除了常見的EGFR、ALK、KRAS等驅動突變外,一系列全新靶點如罕見突變RET、ROS1、Her2、NTRK、BRAF等也逐漸被發現。
過去肺癌患者們僅需進行2-3個單項的基因檢測,如今也要拓展到數十項才能輔助醫生做出全面的治療方案了。
針對這些基因突變類型,多個新型靶向藥物研發成功,讓不同亞型的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有了完全不同的治療方法。例如針對RET突變的Blu-667(普拉替尼),針對NTRK融合突變的拉羅替尼等等。
眾多新型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藥物的出現,讓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真正看到了病情長期控制的希望。然而在實際的治療中,中國大陸的患者們往往不得不面對一種尷尬情況:中國新藥上市的時間相較於歐美地區有所滯後。這是由於中國特殊的藥物審批制度造成的,雖然近幾年我們對於抗癌新藥的審批速度已經有了較大的改善,但仍未徹底解決抗癌新藥中外時間差的問題。
抗癌新藥就在眼前,卻因為它在中國尚未上市而不可使用,這是近十年來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的「老大難」問題。
一、「救命」的抗癌新藥落地中國,博鰲超級醫院為進口藥物打開中國通道!
最近,一條關於抗癌新藥在中國「落地」的新聞,打破了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的難題:2020年9月30日,用於治療RET融合陽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年患者的全球創新產品普拉替尼(英文名Pralsetinib,臨床試驗代號Blu-667)正式引入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博鰲超級醫院。這是該藥物在美國之外僅有的落地市場,9月初剛剛獲得美國FDA批准,普拉替尼也成為樂城頭一個當月同步落地的全球新藥。
普拉替尼在中國的落地是博鰲超級醫院引進未上市進口藥物的縮影。2019年,《關於支持建設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實施方案》發布,按照《實施方案》的相關內容,先行區可以開展真實世界臨床數據應用研究及申請新藥使用。
可以救命的重磅藥物,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真正惠及到中國患者。
二、肺癌患者重磅靶向藥物普拉替尼,在晚期RET融合肺癌患者客觀緩解率達65%,持續緩解時間未達到(95%CI:11.3 個月至未達到)。
本次在博鰲超級醫院落地的靶向藥物普拉替尼,對我國RET融合肺癌的患者而言可謂「救命」的良藥。
目前,我國RET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正陷於尷尬境地。一方面RET基因融合突變於2012年頭一次在肺癌中被發現, 8年的研發時間,大多數創新藥物還在路上,意味著我們還沒有太好的藥物可以有效抑制它;
另一方面,雖然RET基因融合作為罕見突變,但現存RET的患者正以每年超過10,000例的速度在增長。既往也有醫生及患者嘗試通過多靶點的激酶抑制劑用於治療,但療效差強人意,患者生存期無法明顯提升,還要承受較大的藥物毒副作用。
普拉替尼是中國頭一個落戶博鰲樂城的靶向致癌性RET變異(融合或突變)的精準治療藥物,它對RET具有高選擇性及強效的抑制作用。作為一款RET抑制劑新藥,它的出現或將改變這種尷尬的局面。對於RET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而言,普拉替尼大幅度提高了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的有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普拉替尼先後於今年9月4日獲美國FDA批准上市,9月7日獲中國藥品監督局批准上市申請,並納入優先評審資格。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普拉替尼正式更新的數據表現。
普拉替尼進行的臨床試驗名為ARROW,它是一項多中心、非隨機、開放標籤、多隊列的臨床試驗。在2020年5月29日ASCO大會上公布的 I / II 期ARRO(NCT03037385)臨床試驗的更新數據中,顯示了普拉替尼在RET融合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中的優異療效。
研究納入116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的患者,其中26例為初治。臨床結果顯示:在所有RET突變的非小細胞人群中,總客觀緩解率(ORR)為65%,疾病控制率(DCR)為93%;其中,經過化療初治後入組的RET突變非小細胞肺癌80例,客觀緩解率(ORR)為61%,疾病控制率(DCR)為95%;初治入組的RET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26例,客觀緩解率(ORR)為73%,疾病控制率(DCR)為88%;無論是初治或經治,普拉替尼都有不錯的療效。
另外在安全性方面,普拉替尼的安全表現同樣令人滿意,常見不良反應為1-2級,嚴重不良反應事件發生率低,停藥率為4%。
現在,隨著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的不斷研究,醫生們可以更精準地選擇具有更好結果和更好耐受性的療法,對患者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越來越多肺癌患者將在科學指導和精準醫療指導下,延長生存期,為更多的患者帶來曙光。
參考文獻:
1. Herbst RS, et al. Nature. 2018;553(7689):446-454.
2. 2020 ASCO ARROW NSCLC Poster
3. Drilon A, et al. Nat Rev Clin Oncol. 2018;15(3):151-167
4. Russo A, et al. Curr Oncol Rep. 2020 Apr 16;22(5):48.
5. www.fda.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