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死因。預計今後二十年癌症新發病例數將增加約70%。每個人一輩子有 1/5 的可能性患癌。猛一看這數據,確實容易讓人頭皮發麻、心生緊張。
肺癌早期多無症狀,幾乎2/3的肺癌患者在就診時已是晚期(Ⅲ期或Ⅳ期)。肺癌發生於支氣管黏膜上皮,近50年來肺癌的發病率顯著增高,在歐美工業發達國家和我國的一些工業大城市中,肺癌發病率在男性惡性腫瘤中已居首位,在女性發病率也迅速增高,佔女性常見惡性腫瘤的第2位或第3位。肺癌成為危害生命健康的一種主要疾病。
在臨床肺癌常見的治療手段是手術、放療和化療。可是隨著醫學的進步,有人說肺癌靶向治療可以多活20年,到底什麼是靶向治療,是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可以進行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可以理解為帶有目標識別能力的飛彈,會追著既定目標轟炸。腫瘤細胞的表面會有一些特異性的蛋白(正常細胞沒有),靶向藥就可以利用這些蛋白識別腫瘤細胞,然後定點殺滅。也就是說靶向藥只適用哪些基因發生突變,產生了特異性蛋白的癌細胞,那些並沒有特異性蛋白癌細胞是不能被識別的。
肺癌患者要知道自己是否適合吃靶向藥物,必須通過基因檢測進行篩查。首先最應該檢測的是EGFR基因,其突變陽性的概率在我國非小細胞肺癌人中約佔30%以上,等於1/3的病人一線就適合吃TKI藥物。患者等待基因檢測可 能需要較長的時間(一周至兩周),並且部分醫院該部分是醫保的,尤其需要強調的是這個等待是值得的,因為這個結果對下一步治療至關重要。
對於亞洲肺腺癌人群而言,有50%以上的人存在EGFR突變。根據歐洲、美國、中國的肺癌治療指南,如果發現有肺癌的突變,就要用靶向藥物進行治療。但是如果檢測結果為陰性,吃靶向藥物的話疾病進展風險和死亡風險就會增加。因此,提醒患者,如果檢查確認有突變,才能吃靶向藥進行靶向治療。突變檢測結果未明確的患者及非突變患者,不要冒險吃靶向藥物治療,這些患者更適合進行化療治療。
所以說靶向治療並非適用於所以肺癌患者。
因為靶向治療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仍然不屬於醫保的範疇,並且價格較昂貴,更重要的是由於腫瘤天生的複雜特性,即便是條件允許的病人也會出現部分人用靶向藥卻沒有效果的情況,科學家們正在進最大的努力幫助大家識別那些病人能夠從治療中受益、哪些不能,但是目前的情況是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和醫生充分溝通治療的有效性,安全性。決定是否用藥是需要充分考慮病情、可能的療效以及家庭經濟能力。
此外,還有一個不然忽視的問題是,由於癌症細胞的複雜變異性,所有的靶向藥必然會產生耐藥性,一般出現指標反彈,體感下架,很有可能產生了耐藥性。所謂耐藥,就是前期使用分子靶向藥的時候療效顯著,用藥一段時間後發現病灶不能被很好地控制了,就好像正當我們不亦樂乎地使用分子靶向藥這把有效的「鑰匙」的時候,狡猾的腫瘤細胞卻換了鎖,原來的藥物不能控制這位突變的「壞蛋」,導致腫瘤重新肆虐。此時制定新的療效好且毒性小的方案十分重要,研究者們也在努力尋找耐藥產生原因,並開發新藥物。
肺在一個很大的空腔裡邊,這也為癌細胞造就了一個天然的生長空間,不易被察覺。往往在腫瘤出現轉移或局部產生壓迫時才會出現症狀,人們引起警覺和發現時往往已經到了晚期。建議下列五類人群,定期做癌症篩查:
1、有腫瘤家族史的人
2、有腫瘤早期信號的人
3、腫瘤高發地區的人
4、經常接觸有害物質的人
5、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