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0至2021,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如何升級換代?

2021-01-14 肺凡力量

作者:肺癌康復圈

2020年中國肺癌新發病例數82萬[1],是中國癌症發病數最高的頭號殺手。面對這樣的對手,患者是否就只能束手就擒呢?在50年前,或許大部分人都會這麼想。那是一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幾乎都活不過半年的年代。50年後的今天,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不少患者靠著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將肺癌慢性病化,甚至有了長期生存和臨床治癒的可能性,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大大提高。尤其近期又有PD-1單抗被納入新版醫保目錄,更是打開了免疫治療能夠普惠更多肺癌患者的新局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細數下人類與非小細胞肺癌的抗爭小歷史,看看醫學的智慧是怎樣與病魔做鬥爭的。希望以此能夠鼓勵患者,勇敢抗癌。

從化療到免疫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大致經歷了三個時代:化療時代、靶向時代、免疫時代。

1970年及之前,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沒有特別的治療藥物和方案,對患者而言,只有傳統的支持治療,或者說臨終關懷。患者的生存期大都不超過6個月,一般為4-6個月左右。

化療時代

1995

以鉑類為基礎的化療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地位確立

1995年發表的一項薈萃分析[2-3]顯示: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以鉑類為基礎的化療方案對比傳統支持治療,能夠延長患者生存,一舉確立了以鉑類為基礎的化療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基石地位。

2000

ECOG1594研究顯示三代化療藥物提高患者生存期突破6個月

吉西他濱、多西他賽、紫杉醇、長春瑞濱等為代表的第三代化療藥物相繼出現。2000年初的ECOG1594研究[2-4]顯示這4種三代化療藥聯合鉑類的含鉑雙藥方案(紫杉醇+順鉑、吉西他濱+順鉑、多西他賽+順鉑、紫杉醇+卡鉑)不分伯仲,中位總生存期為7.9個月。

考慮化療產生的毒性蓄積,一般以21天為一個化療周期,患者總共接受4-6周期的化療,之後觀察隨訪。

2008

鱗癌、非鱗癌「分而治之」

2008年,JMDB研究[2-4]發現,在肺腺癌(非鱗癌)患者中,培美曲塞/鉑類方案的中位總生存期可達到12.6個月而在鱗癌患者中結果則僅為9.4個月。

這是首次發現不同的組織學類型治療方案療效不同的研究。從此,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一改以往「簡單粗暴」的全患者群「掃射」模式,針對不同的患者類型,應該「分而治之」。

2013

「維持治療」的概念誕生

維持治療的概念是隨著培美曲塞這種較低毒性的化療藥的出現而發展出來的治療模式。2013年,PARAMOUNT研究[4]顯示,非鱗癌的患者在一線使用培美曲塞/鉑類藥物治療後繼續採用培美曲塞單藥維持治療,可將中位總生存期延長至13.9個月。

截止到這裡,新的化療藥物鮮有出現,化療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療效未能再有進一步的突破。

靶向時代

肺癌驅動基因的發現開啟了肺癌個體精準化治療的大門,通過基因檢測,針對不同分子分型的患者人群,如EGFR陽性、ALK陽性等患者,可以採用靶向藥物治療,顯著改善了這部分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和生存期,並且藥物不良反應也遠比化療要小。

2009

靶向治療開啟精準化治療時代

2009年~2013年,多項隨機對照研究證實,第一代EGFR-TKI靶向藥物一線治療EGFR突變患者,PFS(無進展生存期),即患者疾病無進展的控制時間可以達到11個月左右,是化療方案的兩倍多[2]。

2015

第三代靶向藥克服耐藥難題

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接受靶向藥治療後約9~10個月大多數都會出現耐藥,主要分子機制是T790M耐藥突變。2015年,針對T790M突變的第三代靶向藥二線治療T790M耐藥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有效率達到66%,PFS達11個月[2]。

然而,靶向治療的瓶頸在於,治療人群僅限於有突變靶點的患者。其次,儘管現在已經出現了第三代的靶向藥,耐藥難題依然是患者最終需要面對的。

免疫時代

對於驅動基因陰性無緣靶向治療的患者,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呢?免疫治療的出現重燃了患者的希望。

2018

免疫治療先驅獲諾貝爾獎,開啟免疫治療時代

科學家發現腫瘤細胞在與免疫系統的抗爭過程中,有多種方法躲過「護衛隊」的偵查,最終導致腫瘤的發生和發展,這個過程被稱為「免疫逃逸」[5]。針對這種機制,發明了腫瘤的免疫療法,其發明者在2018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讓我們看到了人類擊敗癌症的新曙光。後續問世的以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治療,其機制就是幫助恢復人體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殺傷作用。

2020

免疫治療聯合化療患者總生存期突破2年

2020年民族創新PD-1藥物卡瑞利珠單抗的CameL研究[6]顯示驅動基因陰性的晚期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單抗聯合培美曲塞/卡鉑一線治療4-6個周期,隨後採用卡瑞利珠單抗/培美曲塞維持治療直至疾病進展,中位總生存期突破2年大關,達到27.9個月,是截止目前為止,全球所有同類型臨床研究中最長的總生存期數據。

並且,ORR(客觀緩解率)達到60.5%,意味著10個患者中,超過6個患者對這種治療方案有效,更多患者能夠從治療中獲益。

2021

PD-1納入國家醫保目錄,3月1日起正式執行,開啟免疫治療的普惠時代

2020年12月,國家醫保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至此,共有4個PD-1藥品進入醫保。其中卡瑞利珠單抗是肺癌治療領域中,唯一可獲得醫保報銷的PD-1藥物。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晚期肺癌患者可以承擔得了免疫治療的費用,獲得更長生存。免疫治療將在臨床中更為普及。新版醫保目錄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執行,中國的肺癌治療也將進入新的元年。

參考文獻:

[1].https://www.iarc.who.int/faq/latest-global-cancer-data-2020-qa/

[2].夏冰,江洪,等.肺癌30年臨床研究進展[J].實用腫瘤雜誌,2016,31(04):296-300.

[3].吳一龍.近10年改變肺癌臨床實踐的重要臨床研究[J].內科理論與實踐,2009,4(01):11-14.

[4].章必成,朱波.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學治療的現狀與未來[J].醫藥導報,2018,37(05):531-535.

[5].周彩存,王潔,等.中國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專家共識(2019年版)[J].中國肺癌雜誌,2020,23(02):65-76.

[6]. Zhou C,et al. Lancet Respir Med. 2020 Dec18:S2213-2600(20)30365-9.

責任編輯:覓健科普君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相關焦點

  • 出國看病科普: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
    出國看病科普: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市場信息網   2020-12-02 16:46:55   來源:    評論:   面對癌症等重疾,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選擇出國看病,尋求更好的治療。下面詳細講解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是一種針對促進腫瘤生長和存活的特定基因、蛋白質或組織環境的治療方法。這種治療方式可以阻止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限制對健康細胞的損害。  針對ROS1基因變化的藥物。ROS1基因的罕見突變會導致細胞生長和分化(細胞從一種類型變為另一種類型的過程)出現問題。
  • 關小倩:EGFR-TKI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核心提示:肺癌可以大致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兩種類型,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佔全部肺癌的85%。僅有一小部分的NSCLC患者可以通過積極的治療得以治癒。約75%的患者在就診時已是局部晚期或有遠處轉移,如果不治療,其中位生存時間只有4~5個月,1年生存率不到10%。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關小倩表示,如何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是處在醫療界的一個難題。
  •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 打造靶向治療新時代
    隨著近年來的醫學水平逐步提升,以靶向治療為代表的精準治療手段得到更多的運用。拿肺癌來說,在全世界範圍內,肺癌仍是發病率第一的惡性腫瘤,肺癌有兩個主要的亞型,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為例,2015年,針對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手段僅有針對EGFR、ALK等基因突變的,為數不多的靶向藥物。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目前需要檢測PD-L1的PD-1非小細胞肺癌適應症為:目前獲批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主要有:派姆單抗:對晚期肺癌患者來說,使用派姆單抗作為一線或者後線藥物,能使23.2%和15.5%的患者活過5年,尤其是對於PD-L1表達大於50%的患者,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的29.6%和25%,而使用傳統治療手段,四期肺癌患者的
  • 信迪利單抗二線治療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適應症上市申請獲受理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1月12日,信達生物發布公告,公司與禮來製藥共同開發的創新PD-1抑制劑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商品名「達伯舒」)用於治療二線治療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的新適應症申請獲國家藥監局受理。這是達伯舒在非小細胞肺癌領域的第三個新適應症申請。
  • 非小細胞肺癌是什麼意思?
    受訪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腫瘤科副主任醫師劉碩我們通常將肺癌按照病理來分類,大致就分成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這是如何界定的所謂的小細胞和非小細胞不是按細胞的大小來界定的。而是在臨床上,也就是我們所稱的醫學上的界定。
  • 免疫治療助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降復發風險
    肺癌向來是死亡數字最高的癌症之一,不過由於早期肺癌無明顯症狀,所以大部份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或根治性電療,只能選擇化療、紓緩性電療或標靶治療等。針對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而言,同步放療及化療是目前的標準治療。最近有新的研究顯示,如果加入免疫治療,可降低復發風險並延長無惡化存活期及整體存活率。
  • 默沙東Keytruda獲批用於非小細胞肺癌治療
    健康一線(vodjk.com)5月12日訊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製藥巨頭默沙東發布公告稱,該公司PD-1免疫療法KeytrudaKeytruda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用於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根據FDA的加速批准法規,此次批准是基於腫瘤緩解率和無進展生存期(PFS)數據。
  • MEDI4736 用於非小細胞肺癌輔助治療的研究
    試驗名稱 一項關於 MEDI4736 用於完全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輔助治療的前瞻性、雙盲、安慰劑對照、隨機分組的 III 期研究 本試驗適應症 非小細胞肺癌
  • ...2020)上公布KN046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Ⅱ期臨床數據及治療罕見...
    中國蘇州, 2021年1月13日 /美通社/ -- 康寧傑瑞生物製藥(股票代碼:9966.HK)將在近期舉行的2020年世界肺癌大會(WCLC 2020 虛擬會議)上公布PD-L1/CTLA-4雙特異性單域抗體 KN046用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Ⅱ期臨床研究數據(研究編號:KN046-201),以及在罕見胸部腫瘤患者中的初步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
  • Nat Comm | 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調控的新機制
    ,進而提高PD-1抗體對非小細胞肺癌小鼠模型治療效果的重要功能。,趨化因子CCL7的mRNA表達水平和蛋白質表達水平相較於正常組織顯著升高,且CCL7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腫瘤組織表達水平與NSCLC患者的總生存期呈正相關。
  • ...療法Keytruda(可瑞達)獲批,一線治療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
    2019年04月02日訊 /生物谷BIOON/ --腫瘤免疫治療巨頭默沙東(Merck & Co)近日宣布,抗PD-1療法Keytruda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有條件批准,聯合培美曲賽(pemetrexed)和含鉑化療,用於無EGFR或ALK基因組腫瘤畸變的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無論
  • NCCN丨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實踐指南2021.2版①(中文)|非小細胞肺癌|...
    3.2單獨的縱隔分期操作增加了時間、費用、治療協調、不便和額外的麻醉風險。3.3術前侵入性縱隔分期可能適用於臨床高度懷疑N2或N3或術中細胞學/冰凍切片分析無法獲取的情況。4.對於懷疑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患者,有許多技術可取得組織診斷。
  • 基因突變檢測指導非小細胞肺癌個體化治療—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肺癌是全球排名第一位的惡性腫瘤,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
  • 小細胞肺癌(SCLC)的化療 非小細胞肺癌(NSCLC)化療
    首先,不論哪種肺癌,化療的方法通常分為靜脈注射與膠囊口服兩種形式,對於靜脈注射,通常每3-4周化療一次,而這就叫做一個周期,肺癌化療一般需要4-6個周期的化療。如果是膠囊形式的,一般情況下,每周治療一次,也可以每3周治療5天,每天治療一次。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SCLC)與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兩類肺癌該如何化療。
  • 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一字之差很重要
    我告訴他,現在僅僅是CT片子上發現了腫塊,還沒有確診,我們首先要想方法確診是不是肺癌,肺癌還分為不同的類型,它們的治療也是不一樣的。肺癌在臨床上有著兩個大的分類——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別看這兩者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存在的差距可大了,它們的臨床特點和治療方案是截然不同的。
  • 肺癌化療總的來說跑不出這兩種! 小細胞肺癌(SCLC)的化療 非小細胞...
    首先,不論哪種肺癌,化療的方法通常分為靜脈注射與膠囊口服兩種形式,對於靜脈注射,通常每3-4周化療一次,而這就叫做一個周期,肺癌化療一般需要4-6個周期的化療。如果是膠囊形式的,一般情況下,每周治療一次,也可以每3周治療5天,每天治療一次。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SCLC)與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兩類肺癌該如何化療。
  • 武漢大學等多單位揭示非小細胞肺癌新的潛在的治療靶標
    大約85%的被診斷肺癌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中50%以上的腺癌和30%的鱗狀癌。免疫檢查點療法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療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腫瘤微環境(TME)。CCL7缺乏會損害cDC1在TME中的浸潤以及隨後在支氣管引流淋巴結和TME中CD8 +和CD4 + T細胞的擴增,從而促進KP小鼠模型中的腫瘤發展。單獨或與抗PD-1組合使用CCL7進入肺部可顯著抑制腫瘤的發展,並延長KP和KL小鼠的生存期。這些發現表明,CCL7可能作為非小細胞肺癌檢查點免疫療法的生物標誌物和佐劑。
  • 百濟神州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全球關鍵性臨床試驗取得積極結果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11月18日,百濟神州宣布,經獨立數據監查委員會(DMC)判斷,在其用於評估抗PD-1抗體百澤安對比多西他賽針對接受鉑類化療後出現疾病進展的二線或三線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RATIONALE 303臨床試驗的事先計劃的中期分析中,意向治療患者人群達到總生存期(OS)這一主要終點。同時,百澤安的安全性數據與已知風險相符,未出現新的安全警示。
  • TKI治療失敗的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試驗信息分享
    EGFR-TKI治療失敗的EGFR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NSCLC的PFS。 二、入排標準 1.18歲(最小年齡)至75歲(最大年齡)的女性 2.籤署書面知情同意書 3.根據國際肺癌研究協會和美國癌症分類聯合委員會第8版肺癌TNM分期,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的非鱗非小細胞肺癌;若混有多種腫瘤成分,則應對其主要細胞類型進行分類